谁能介绍下缙云寿尔福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培仁的情况

2024-05-10 19:25

1. 谁能介绍下缙云寿尔福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培仁的情况

  缙云寿尔福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培仁荣获改革开放三十年30位杰出浙商

  仁德创富,成己惠人。这是浙江扬帆控股集团的企业文化,是集团董事长樊培仁对自己20多年企业经营的高度总结,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最好概括。

  仁德之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缙云县还是一个贫苦县,县城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身有残疾的穷人,在街上乞讨,在屋檐下露宿。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樊培仁就心有戚戚焉,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1995年,也就是他担任厂长已达十年的企业,第一年赢得较大利润的那一年,他就决定拿出一笔钱,开展助残活动。当年,公司向缙云的残疾人,捐献了二十辆残疾人轮椅,这一活动,在以后的10多年里,作为一项工程,每年开展,其范围不断扩展,延伸到全丽水市,甚至延展到集团下属的有关所在地。截至目前,集团为残疾人捐献的轮椅,已经达到近4000辆。
  无独有偶,2006年底,樊培仁在给当地的一名困难老农赠送慰问金时,了解到这位老农是在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老农的感激言辞,激起了樊培仁内心巨大的感触。当了解到丽水市全市还有上千农村老党员时,决定开展一项帮扶农村老党员的“感恩工程”,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给200名农村困难老党员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作为普通人,樊培仁以“仁德之心”对待他人;作为企业家,樊培仁更是以“仁德之心”来经营企业.
  1992年,当企业经营极度困难的时候,樊培仁有机会另谋他职,但他留下来了,与员工一起负重拼搏,寻求企业的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因此,有员工感叹道:“是董事长的仁德之心,才使扬帆集团和我有了今天。”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这句话,任何一个老板都懂,但要落到实处,让全体员工都能切身感受到,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扬帆集团过去的25年里,全体员工感受到了樊培仁对他们的真心重视。樊培仁说:“对员工的仁爱,是企业家的责任,同时也是经营企业的的重要一环,因为给员工的爱,是能够得到最大回报的。”
  企业经营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竞争,竞争往往是血淋淋的。但樊培仁以“德仁之心”去竞争,结果是竞争走向竞合,获得最大的双赢。扬帆集团原来是907光引发剂的原料供应商,但那时国外的907生产厂恶性竞争,导致扬帆集团利益受损。于是,扬帆集团大举进入907产品生产环节,参与竞争。结果是,扬帆集团用自身的原材料、技术、规模等优势,一举成为行业老大,所提供的产品不但品质一流,而且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廉。扬帆集团不是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而是对资源优化整合和分工,让他们成为扬帆集团的销售商,从而达到了竞争各方的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在樊培仁的理解中,仁德是中华文化的共德和恒德。仁德,就是“心中有仁”,“心中有爱”,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换位之心,以“亲他人,爱他人”的关爱之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之心,实现“仁者爱人”。樊培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提升自己的人格,实现“大我”,又锤炼企业的经营之道,使企业“谋利合于仁义”。

  创富之功
  创造财富,是企业存在的理由,自然是企业的使命,也是企业家的天职。早在2002年,樊培仁就提出了“四个善待”的思想,着力打造一条企业的生态链:善待企业家就是善待财富,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善待企业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社会就是善待未来。
  他认为,企业家通过对社会资源的优化设置,创造更多的财富。一个国家强盛,就要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一个地区要发展,需要培育一大批企业家;甚至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也要培育一批内部企业家。
  但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经历的磨难,常人难以体会;他承担的风险,常人难以想象;他承担的压力,常人无从知晓;他对新知识新概念的饥渴,常人只有惊叹。浙江扬帆控股集团是在寿尔福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浙江寿尔福化学的前身,是缙云县沸石厂。这个创办于1982年的国有企业,到1992年的十年间,其累计产值只有980万,累计上交税收只有34万,累计亏损倒有200多万。
  樊培仁是1984年被组织安排到这个企业任职的,在开头的近10年时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企业丢到“亏损企业”的帽子。但是直到1995年,他的企业才缓过气来,成为盈利企业。这个过程中,樊培仁选择了一个独特的产品巯基系列产品;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浙江寿而福化学有限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改革转制,由国有企业转制成民营股份制企业。
  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的条件下,要研发成功苯硫酚产品,实在是困难重重。樊培仁回忆道:那时,我就是一个工头,整天在车间里,捣鼓那些瓶瓶罐罐。化学反应产生的气味,总是刺激得人眼泪鼻涕一大把一大把的。由于设备和技术问题,生产总是不能正常,要货单位的车子就在厂门口等;气味时有泄漏,影响环境。群众打电话大骂。长此以往,各种压力几乎让樊培仁感到要精神奔溃!而1989年和1990年的两次特大洪灾,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这创业阶段,各种困难和灾难,就像是故意与樊培仁过不去,总是与他作对,也像特意要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
  企业家的特殊之处,就是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带来希望;在一片荒漠之处能发掘出黄金;在困难重重之中,架设了通往成功的桥梁。
  一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在樊培仁的带领下经过20年的奋斗,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7家全资子公司的控股集团,在杭州、上虞、江苏连云港、福建浦城、江西资溪等地都建立了生产基地,并与浙江大学、丽水学院联合建立了科技研发中心。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民营化工优秀企业”、“浙江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006年集团销售收入到达2.7亿人民币,年创利税6000多万。集团现有人员约800余人,实现了管理集团化,产品国际化,并开始向产业多元化方向迈进,涉足小水电、房地产、风险投资等领域。

  成己之路
  成己,是成就自己的简称。在樊培仁的企业管理中,“成己”是企业成功的最大动力源。
  员工为什么要来企业?是因为他个人的资源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企业为什么需要员工?是因为企业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实现不了企业的目标。员工来企业为了谁?首先是为了自己。樊培仁说:“人只有为自己干,才能有最大的动力源,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最好的效益。企业内部所做的任何决策,在不违法的情况下,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
  樊培仁把自己的成己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为此,他奋斗了整整十年。他初中还没有毕业就遇上了“十年文革”,辍学在家后,为了生计还跟人到江西的山里烧过木炭。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能够到西北大学进修化学。正是这个机遇,使他踏上了研究硫基产品之路,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在以后的岁月里,自学、研究成了他的个人爱好和全部兴趣所在。当年,浙江科技报以《背着电视机上大学》为题报道了他自学成才的事迹。他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获得了一个省科技三等奖,一个省科技四等奖。浙江省科技大会上,年轻的樊培仁获得省长的点名表扬。并作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在人们大会堂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系列的荣誉面前,他的户口问题、工作问题、职称问题,都得到满意的解决。
  第二个阶段,就是他创办合资企业之后算起,目的是解决个人财富问题。这个阶段的动力,还是为他自己。几乎花了近十年时间完成了企业的一次创业,也完成了个人财富的原始积累。
  第三阶段,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这个阶段,不是为了个人财富的积累了,而是为了实现个人事业的抱负。这个阶段,按照樊培仁的说法,“还是为了自己, 但这是一个“大我”,不再局限于物质财富层面的自己了,而是自我价值体现的自己”。他追求的是如何把事业做的更大,如何借助企业的平台让更多人获得利益,如何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这个阶段,樊培仁当选为浙江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工商联常委、浙江大学MBA研究生特聘导师。先后荣获“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浙江省优秀企业经营者”、“浙江省创业企业家”、“第二届浙江省中国特色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改革开放三十年30位杰出浙商”等荣誉称号。

  惠人之举
  惠人,就是惠泽他人。樊培仁常说,一个人一生要用的钱是有限的,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要用的钱永远也不够,但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每年挤出一部分钱帮助特别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人生的幸事。
  从1995年开始,扬帆集团持之以恒地开展慈善事业,成为扬帆集团组织的一个有机部分。概括来说,扬帆集团的慈善事业,由“一个基金;四大工程”组成。
  十多年来,扬帆集团在公益事业上累计捐献了1900万,受助人员达一万多人次。2007年中国慈善榜,扬帆集团排名第65位。并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示范单位”,2008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慈善奖”称号,樊培仁获得“中国公益事业卓越贡献奖”。
  对慈善事业,樊培仁深有感触地说:“从表面上看,我们帮助残疾人、困难群众、老党员、困难学生,我们给他们的是金钱,只有付出,没有回报。但实际上,我从这些行为之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我跟他们比真是太知足了。赚到一块钱是快乐的,但给需要帮助的人一块钱,能得到两块钱的价值。获得是快乐的,给予更是一种享受。在惠人的过程中,我享受着自身的价值和快乐。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德仁创富,成己惠人。樊培仁以“德仁”之心为指导,实践企业“创富”之举;以“德仁”之心为凝聚力,推动企业“创富”之行;他坚信“成己”应当“惠人”,“惠人”才能“成己”。

谁能介绍下缙云寿尔福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培仁的情况

2. 浙江缙云寿尔福公司是不是国企

不是,是私营企业

3. 谁知道缙云寿尔福公司成立的一个什么基金的情况

缙云县总会开展2009年扬帆•寿尔福基金送温暖活动

  近日,缙云县慈善总会在五云镇政府会议室举行2009年扬帆·寿尔福基金送温暖活动仪式。县人大副主任、县慈善总会会长谢大松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并代表县委、县政府、县慈善总会对到会的200多名困难户表示亲切问候!对寿尔福化学有限公司“仁德创富、成己惠人”的理念,为缙云慈善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水南社区章巨伟代表受助的困难户也在大会上发了言。她因车祸失去丈夫,自身又受残,二个子女在校读书,仅靠她本人每月800的收入维持一家生计,生活十分困难,慈善总会及时对她的二个子女同时发放了助学款,此时此刻对她再次给予困难救助,她十分感动,表示如果没有政府的关怀,没有好心人的资助,自己一家无法生活,她再三对资助和关爱她的人表示感谢!

谁知道缙云寿尔福公司成立的一个什么基金的情况

4. 缙云寿尔福到我们学校招人,谁知道缙云寿尔福公司怎么样

  浙江寿尔福化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医药中间体苯硫酚系列精细化工产品,产品80%销往国外,是目前国内唯一集研究、开发、生产含“-SH”的精细化学品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地,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信誉。已投入批量生产的产品有:苯硫酚可供量为800T、邻氨基苯硫酚、对氨基苯硫酚、对氯苯硫酚、2,6- 二氯苯硫酚、对甲基苯硫酚、茴香硫醚可供量为400T、二苯二硫醚、2-苯硫代乙醇、五氯苯硫酚、对异丙基苯硫酚,并可根据需要生产对硝基苯硫酚、对氟苯硫酚等。
  公司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385万元,利润1067万元,上交税收740万元,2002年实现销售额7139万元,利润2020万元,上交税收1100万元;是丽水市20强企业之一。
  公司在1997年底就通过了英国AOQC摩迪公司的ISO9002审核认证,成为丽水市第一家国外认证企业。2002年,通过了英国摩迪公司的ISO14001认证,做到了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环境。97年度在浙江省有机化学品行业中经济效益排名第十五位,并获浙江省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县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和第六批省区外高新技术企业。且连年被评为县先进单位和重点企业及纳税大户。
  公司倡导“先富、带富、共同富”,一直把“回报社会”作为自己应尽职责。从1995年开始就实施了“解困、助残、助学”三大工程。
  1996年开始,每年给全县范围内的特困职工提供生活补贴,1999年又捐资25万元,设立了“寿尔福送温暖基金”,使全县每年都有一批生活困难下岗职工及特困家庭(每年约100名左右)受到每人500元的生活补助。
  1995年开始启动“寿尔福轮椅工程”,每年5月份为下肢残疾人配备轮椅,现在已向丽水市(莲都区、松阳、云和、庆元、遂昌、龙泉等县)展开,到2003年止共捐赠轮椅900余辆,约80万元。
  1996年捐资20万元人民币,与缙云县教委建立了“寿尔福抚贫助学基金”,每年给20名高中特困生每月50元的补助;每年有20名缙云籍的特困大学本科生每月100元生活补助费,大学新生入学时还可获一次性资助500元。
  1999年企业捐资70万元给浙江工业大学,分别建立了“学生创新基金”、“寿尔福助学基金”,便浙工大30名特困大学生每年都享受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
  1999年5月份,公司又捐资30万元在缙云中学设立“寿尔福助学基金”,每年有60名生活困难的同学每月享受50元的生活补贴,帮助特困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以完成他们的学业。

5. 谁能说服CEO—浙江大学扬帆•缙云寿尔福杯创新案例大赛的情况谁能介绍下

谁能说服CEO—浙江大学扬帆•寿尔福杯创新案例大赛圆满落幕

近日,随着冠军队伍的揭晓,首届“谁能说服CEO”——浙江大学扬帆?寿尔福杯创新案例大赛圆满落幕。

出席本次决赛的校部机关的领导和嘉宾有: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书记阮俊华老师、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教育办公室副主任方磊老师。出席本次决赛的独家支持单位同时也是决赛案例企业浙江扬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嘉宾有:浙江扬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培仁先生、浙江扬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樊彬先生、浙江扬帆精细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碧见先生。出席本次决赛的管理学院领导和嘉宾有: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冬梅老师、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瑞飞教授,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魏江教授,管理学院蒋绍忠教授、张大亮教授、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项坚老师等。

大赛真实企业案例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大赛前三轮的精彩比拼,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看比赛,共同感受激情和思辨的魅力,共享这场案例分析的饕餮盛宴。

在开场致辞中,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书记阮俊华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大赛的创新性和独特意义,并对进入决赛的六支团队表示了祝贺与祝愿。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冬梅老师在肯定本次大赛过去几轮的成功之后,表达了将大赛不断传承的愿望和期待,并正式宣布本次大赛决赛的开始。

比赛环节,各支团队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强者之间的精彩对决,从蓝色梦想的“志存千里、扬帆远航”、水3的“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到牛牛队“创新的灵魂、品牌的力量”、HTP“做精化行业的隐形冠军”,再到拓鸥团队“长风破浪,扬帆起航”和MBA三人行的“应对不确定”,六支队伍以各自独特的风格与视角向大家阐述了各自对案例企业现状与未来的分析,并对案例涉及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与解决方案,同时他们也分别接受了来自其他团队的挑战和评委的提问。或许我们不能用完美来形容每一支队伍的表现,但也正是因为存在不完美才更体现了比赛和对话的真实与生动,同时也让我们更直观、具体地了解和体会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难题与困惑,从而引发同学们更深入、更现实的思考与探索,这也正是我们举办这次案例大赛的初衷所在。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团队展示与对话,在专家评委的共同评议下,最终,牛牛队一举夺魁,成为本次大赛的总冠军,水3和MBA三人行获得二等奖,拓鸥团队、HTP和蓝色梦想团队获得三等奖。至此,本次大赛圆满落幕。

选手们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得到了嘉宾、评委们的真诚评价与期望。浙江扬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培仁先生对本次大赛的立意和成果表示了充分肯定,对选手们从初赛到决赛的进步表示了赞赏与鼓励,并对所有大学生如何在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做好角色转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瑞飞老师一方面肯定了选手们在几个月的比赛过程中得到的锻炼与提高,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如何改进的建议,使同学们对企业和自身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近三个月的比赛进行过程中,大赛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热情关注和反响,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在校学生对现实企业案例的分析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成功搭建了学生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希望创新案例大赛能够不断传承,越办越好,使更多的学生在比赛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同时也为更多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提供帮助。

谁能说服CEO—浙江大学扬帆•缙云寿尔福杯创新案例大赛的情况谁能介绍下

6. 缙云优生活环保征文比赛规则

以前是国企,现在是民营企业 缙云寿尔福公司创始人樊培仁:文化“扬帆” 责任“领航” 1984年,樊培仁接手缙云建材厂,这是一家以扶贫贷款120万创建的国营企业,但产品无竞争力,企业连年亏损。为走出困境,公司于1993年引进外资,与台商合资成立了浙江寿尔福化学有限公司,并于1994年开始改制,使公司成为真正的民营企业。 樊培仁深深意识到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使产品具有竞争力。他决定利用自己自己曾经多年从事巯基产品研发的优势,生产巯基产品,并提出了“创巯基伟业,铸世界品牌”的发展战略。正是樊培仁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使多年经营困顿的企业发展成为全球研发、生产和销售含硫和巯基化合物的重要基地和专业企业,公司现拥有500多个巯基系列产品。 近几年,扬帆控股集团更是业绩斐然,已拥有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成为一家以精细化工为主业,同时兼营房地产和水电开发的多元化集团。 仁德创富,成己惠人  仁德创富,成己惠人。这是浙江扬帆控股集团的企业文化,是樊培仁对自己20多年企业经营的高度总结,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最好概括。樊培仁常说:“做企业,做产品,凭运气或胆识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但要获得一世的成功,则必须靠价值观层面的文化。做百年企业决就不能凭一时一事的运气和胆略,而要靠文化。‘仁德创富,成己惠人’是我们25年企业发展过程中悟出来的‘道’,是我们25年来做人做事沉淀下来的核心价值观。”   “仁德”是扬帆控股集团的精神之源,这份精神源泉的现实转化,就是创造财富。“创富”,是企业的本质,也是企业的天职。一个不能创造财富的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如果说“仁德创富”是扬帆控股集团的源泉和准则,那么“成己惠人”就是扬帆控股集团的责任和目标。“成己惠人”,就是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组织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把职工为实现自己个人目标的驱动力,凝聚成实现组织目标的推动力。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才能更好地惠及他人和社会,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最终发展和完善自己。  四个善待 构建和谐  樊培仁还提出了构建和谐企业的“四个善待”思想,即善待企业家就是善待财富、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善待企业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社会就是善待未来。这“四个善待”是扬帆控股集团处理社会与企业、企业家和员工个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樊培仁认为,民营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坚持这“四个善待”,才能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个民营化工企业,扬帆控股集团投入了巨资进行环保治理,并提出了二高一低(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和“立足丽水,跨出丽水,发展企业,回报丽水”的发展战略,逐步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扬帆慈善 义不容辞  樊培仁提倡用平常心做人,做平常人,把为国分忧、关爱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作为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从1995年开始,扬帆控股集团持之以恒地开展慈善事业,通过实施扶贫、助残、助学、感恩等“四大工程”,体现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  一是助残工程,十多年来共捐赠轮椅近5000多辆;二是送温暖工程,每年对困难下岗职工、社区居民予补助;三是助学工程,公司先后在缙云县教育局、缙云中学、景宁县教育局、浙江树人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丽水学院等单位设立了“扬帆·寿尔福助学奖学金”,用于资助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四是“感恩”工程,公司每年对解放前入党的丽水农村困难老党员给予资助。并向缙云慈善总会捐赠500万元设立“扬帆寿尔福慈善”基金。  十多年来,扬帆控股集团在公益事业上累计捐献了2100余万元,受助人员达一万余人。2007年中国慈善榜,扬帆控股集团排名第65位,并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示范单位”,2008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慈善奖”称号,樊培仁本人获得“中国公益事业卓越贡献奖”的殊荣。 “获得是快乐的,给予更是一种享受”。樊培仁在惠人的过程中,享受着自身的价值和快乐,“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樊培仁坚信:只要以“仁德”对待社会、就能赢得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以“仁德”对待合作企业,就能获得上下游的鼎立合作;以“仁德”对待竞争对手,就能赢得竞争者的敬重。这就是 “仁德创富,成己惠人”的精髓所在。”

7. 扬帆集团有限公司懂事长是谁

  缙云寿尔福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培仁荣获改革开放三十年30位杰出浙商

  仁德创富,成己惠人。这是浙江扬帆控股集团的企业文化,是集团董事长樊培仁对自己20多年企业经营的高度总结,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最好概括。

  仁德之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缙云县还是一个贫苦县,县城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身有残疾的穷人,在街上乞讨,在屋檐下露宿。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樊培仁就心有戚戚焉,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1995年,也就是他担任厂长已达十年的企业,第一年赢得较大利润的那一年,他就决定拿出一笔钱,开展助残活动。当年,公司向缙云的残疾人,捐献了二十辆残疾人轮椅,这一活动,在以后的10多年里,作为一项工程,每年开展,其范围不断扩展,延伸到全丽水市,甚至延展到集团下属的有关所在地。截至目前,集团为残疾人捐献的轮椅,已经达到近4000辆。
  无独有偶,2006年底,樊培仁在给当地的一名困难老农赠送慰问金时,了解到这位老农是在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老农的感激言辞,激起了樊培仁内心巨大的感触。当了解到丽水市全市还有上千农村老党员时,决定开展一项帮扶农村老党员的“感恩工程”,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给200名农村困难老党员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作为普通人,樊培仁以“仁德之心”对待他人;作为企业家,樊培仁更是以“仁德之心”来经营企业.
  1992年,当企业经营极度困难的时候,樊培仁有机会另谋他职,但他留下来了,与员工一起负重拼搏,寻求企业的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因此,有员工感叹道:“是董事长的仁德之心,才使扬帆集团和我有了今天。”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这句话,任何一个老板都懂,但要落到实处,让全体员工都能切身感受到,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扬帆集团过去的25年里,全体员工感受到了樊培仁对他们的真心重视。樊培仁说:“对员工的仁爱,是企业家的责任,同时也是经营企业的的重要一环,因为给员工的爱,是能够得到最大回报的。”
  企业经营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竞争,竞争往往是血淋淋的。但樊培仁以“德仁之心”去竞争,结果是竞争走向竞合,获得最大的双赢。扬帆集团原来是907光引发剂的原料供应商,但那时国外的907生产厂恶性竞争,导致扬帆集团利益受损。于是,扬帆集团大举进入907产品生产环节,参与竞争。结果是,扬帆集团用自身的原材料、技术、规模等优势,一举成为行业老大,所提供的产品不但品质一流,而且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廉。扬帆集团不是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而是对资源优化整合和分工,让他们成为扬帆集团的销售商,从而达到了竞争各方的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在樊培仁的理解中,仁德是中华文化的共德和恒德。仁德,就是“心中有仁”,“心中有爱”,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换位之心,以“亲他人,爱他人”的关爱之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之心,实现“仁者爱人”。樊培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提升自己的人格,实现“大我”,又锤炼企业的经营之道,使企业“谋利合于仁义”。

  创富之功
  创造财富,是企业存在的理由,自然是企业的使命,也是企业家的天职。早在2002年,樊培仁就提出了“四个善待”的思想,着力打造一条企业的生态链:善待企业家就是善待财富,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善待企业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社会就是善待未来。
  他认为,企业家通过对社会资源的优化设置,创造更多的财富。一个国家强盛,就要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一个地区要发展,需要培育一大批企业家;甚至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也要培育一批内部企业家。
  但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经历的磨难,常人难以体会;他承担的风险,常人难以想象;他承担的压力,常人无从知晓;他对新知识新概念的饥渴,常人只有惊叹。浙江扬帆控股集团是在寿尔福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浙江寿尔福化学的前身,是缙云县沸石厂。这个创办于1982年的国有企业,到1992年的十年间,其累计产值只有980万,累计上交税收只有34万,累计亏损倒有200多万。
  樊培仁是1984年被组织安排到这个企业任职的,在开头的近10年时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企业丢到“亏损企业”的帽子。但是直到1995年,他的企业才缓过气来,成为盈利企业。这个过程中,樊培仁选择了一个独特的产品巯基系列产品;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浙江寿而福化学有限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改革转制,由国有企业转制成民营股份制企业。
  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的条件下,要研发成功苯硫酚产品,实在是困难重重。樊培仁回忆道:那时,我就是一个工头,整天在车间里,捣鼓那些瓶瓶罐罐。化学反应产生的气味,总是刺激得人眼泪鼻涕一大把一大把的。由于设备和技术问题,生产总是不能正常,要货单位的车子就在厂门口等;气味时有泄漏,影响环境。群众打电话大骂。长此以往,各种压力几乎让樊培仁感到要精神奔溃!而1989年和1990年的两次特大洪灾,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这创业阶段,各种困难和灾难,就像是故意与樊培仁过不去,总是与他作对,也像特意要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
  企业家的特殊之处,就是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带来希望;在一片荒漠之处能发掘出黄金;在困难重重之中,架设了通往成功的桥梁。
  一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在樊培仁的带领下经过20年的奋斗,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7家全资子公司的控股集团,在杭州、上虞、江苏连云港、福建浦城、江西资溪等地都建立了生产基地,并与浙江大学、丽水学院联合建立了科技研发中心。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民营化工优秀企业”、“浙江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006年集团销售收入到达2.7亿人民币,年创利税6000多万。集团现有人员约800余人,实现了管理集团化,产品国际化,并开始向产业多元化方向迈进,涉足小水电、房地产、风险投资等领域。

  成己之路
  成己,是成就自己的简称。在樊培仁的企业管理中,“成己”是企业成功的最大动力源。
  员工为什么要来企业?是因为他个人的资源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企业为什么需要员工?是因为企业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实现不了企业的目标。员工来企业为了谁?首先是为了自己。樊培仁说:“人只有为自己干,才能有最大的动力源,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最好的效益。企业内部所做的任何决策,在不违法的情况下,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
  樊培仁把自己的成己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为此,他奋斗了整整十年。他初中还没有毕业就遇上了“十年文革”,辍学在家后,为了生计还跟人到江西的山里烧过木炭。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能够到西北大学进修化学。正是这个机遇,使他踏上了研究硫基产品之路,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在以后的岁月里,自学、研究成了他的个人爱好和全部兴趣所在。当年,浙江科技报以《背着电视机上大学》为题报道了他自学成才的事迹。他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获得了一个省科技三等奖,一个省科技四等奖。浙江省科技大会上,年轻的樊培仁获得省长的点名表扬。并作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在人们大会堂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系列的荣誉面前,他的户口问题、工作问题、职称问题,都得到满意的解决。
  第二个阶段,就是他创办合资企业之后算起,目的是解决个人财富问题。这个阶段的动力,还是为他自己。几乎花了近十年时间完成了企业的一次创业,也完成了个人财富的原始积累。
  第三阶段,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这个阶段,不是为了个人财富的积累了,而是为了实现个人事业的抱负。这个阶段,按照樊培仁的说法,“还是为了自己, 但这是一个“大我”,不再局限于物质财富层面的自己了,而是自我价值体现的自己”。他追求的是如何把事业做的更大,如何借助企业的平台让更多人获得利益,如何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这个阶段,樊培仁当选为浙江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工商联常委、浙江大学MBA研究生特聘导师。先后荣获“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浙江省优秀企业经营者”、“浙江省创业企业家”、“第二届浙江省中国特色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改革开放三十年30位杰出浙商”等荣誉称号。

  惠人之举
  惠人,就是惠泽他人。樊培仁常说,一个人一生要用的钱是有限的,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要用的钱永远也不够,但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每年挤出一部分钱帮助特别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人生的幸事。
  从1995年开始,扬帆集团持之以恒地开展慈善事业,成为扬帆集团组织的一个有机部分。概括来说,扬帆集团的慈善事业,由“一个基金;四大工程”组成。
  十多年来,扬帆集团在公益事业上累计捐献了1900万,受助人员达一万多人次。2007年中国慈善榜,扬帆集团排名第65位。并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示范单位”,2008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慈善奖”称号,樊培仁获得“中国公益事业卓越贡献奖”。
  对慈善事业,樊培仁深有感触地说:“从表面上看,我们帮助残疾人、困难群众、老党员、困难学生,我们给他们的是金钱,只有付出,没有回报。但实际上,我从这些行为之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我跟他们比真是太知足了。赚到一块钱是快乐的,但给需要帮助的人一块钱,能得到两块钱的价值。获得是快乐的,给予更是一种享受。在惠人的过程中,我享受着自身的价值和快乐。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德仁创富,成己惠人。樊培仁以“德仁”之心为指导,实践企业“创富”之举;以“德仁”之心为凝聚力,推动企业“创富”之行;他坚信“成己”应当“惠人”,“惠人”才能“成己”。

扬帆集团有限公司懂事长是谁

8. 缙云山的地域文化

 缙云山名之由来有多种传说。一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故得山名,这是一种传说。二说,因缙云寺而得名。另据《重庆府志》描述渝州十二景,有王尔鉴的《缙岭云霞》诗,其序云:“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缙,赤色也”。缙云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遂为山名,这又是一种传说。三说,缙云山在远古时代叫做巴山。山上松翠花香,山下嘉陵碧流,在这一带,居住着两个勤劳而善良的氏族,一个是巴族,一个是賨族(音丛)。他们和睦相处,靠打猎和捕鱼为生。山上有一个石穴,终年翻涌着一股暖人心脾的温泉水。这水,据说是王母娘娘的玉液池裂了一条缝,流淌到巴山来的仙水,巴山上的人喝了这仙水,岁数都活得很长很长;洗了这仙水,从不生疮染病。巴、賨两个氏族过得十分快乐。到了轩辕皇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中原以后,大封功臣,把一个掌管驱疫、驱鬼的臣子封为夏官、赐了他一个姓氏,就叫缙云氏。缙云氏生了一个名荼的儿子,性情暴躁,常在外为非作歹,涂炭生灵。老百姓控告到皇帝那儿,皇帝大怒,准备下令把荼处以极刑。缙云氏十分恐惧,他想起了同朝共事的高辛氏也有八个不成器的儿子,便去找他商量主意。他们终于盘算出了一个办法,向皇帝汇报说,巴山有一个仙泉,恳请皇帝批准由他们的儿子带兵到巴山一带去征服当地的氏族,夺取仙泉,将功赎罪。皇帝想占有仙水,于是,缙云氏之子荼为帅,高辛氏八子当先锋,率领上万兵士,溯江而上。一路上烧杀抢掠,巴族、賨族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位年轻的勇士退到嘉陵江边的巴山上,以喝巴山仙水补充精力,坚持奋战了七天七夜,进攻者死伤数千人,荼帅气得两眼喷出火花,将巴山的树木烧光了,岩石熔化了,鸟儿飞走了,老虎被烧死了,连巴山上空的云朵也被烤成绯红绯红的,待满山大火熄灭,九位勇士化成九座雄伟高大的山峰,挡着进攻者的去路,它就是现在的缙云九峰。从那时起,巴山上空的云彩,一早一晚,总是绯红绯红的,古时称赤色为缙色,于是人们便逐渐把巴山称为缙云山了。四说,地方志记载,4700年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因为丹成之时天空出现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遂命名为缙云,缙云山因此而得名。《大明正统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现,是曰缙云, 因名缙云山’。 郭沫若《云山纪游》徐凝《鼎池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