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2024-05-04 13:11

1.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可借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1)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它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2)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即为了增加其实际货币持有量而借款或少存款。需要注意的是,可贷资金理论中的可借贷资金的供给和可借贷资金的需求均是流量概念,而不是存量概念。这里所谓家庭、企业的实际储蓄类似于古典学派储蓄投资理论中的储蓄的含义,指的是他们手中计划不用于消费部分的货币量,即计划储蓄。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额类似于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供给量的含义,指的是银行体系决定的通过信用创造的当期新增的货币供给量,这是一个外生变量。

  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Loanable—Funds Theory of Interest)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试图在利率决定问题上把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完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肯定储蓄和投资的交互作用是对的,但完全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当的,尤其在目前金融资产量相当庞大的今天;凯恩斯指出了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是可取的,但完全否定实质性因素是错误的。可贷资金理论试图在古典利率理论的框架内,将货币供求变动等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以完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借贷资金的价格取决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
  假定我们考察的是一个封闭经济体,并且在这个封闭经济体中不存在政府。在这样假定下,可借贷资金的供给包括:
  (1)家庭、企业的实际储蓄,它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
  (2)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量。
 
  可贷资金理论所谓同时考虑实质因素和货币因素的思想充分的体现在了其将整个社会的可借贷资金的供给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家庭、企业当期愿意储蓄的部分(实质部分)和银行体系决定的当期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部分(货币因素)。因此,可贷资金理论比较完整的描述了社会经济中可借贷资金的来源。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类似于储蓄投资理论中的投资,指的是实际的计划投资(实质因素);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类似于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需求含义(货币因素)。同样,这种划分也体现出可贷资金理论力图把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相统一的思想。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2. 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怎么算

银行的可贷资金包括存款、同业存款、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借入款项、发行债券等
可贷资金:
(1)信贷的另一种说法;指资金所有者为了获利,允许其他人或企业在约定时期内使用的他的资金。
(2)可贷资金理论根据可供贷出(和借入)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说明利率,而不通过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说明,宏观经济学通过经济中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考察利率。(3)均衡利率是可贷资金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利率。
例子:
(1)假设厂商想要购买一台机器,该机器可以增加生产商的产量,使厂商当年的销售收入增加1150元。同时假设机器成本为1000元,使用寿命为1年。比较厂商赚得的150元和1000元的机器成本,我们发现这笔投资的年期望回报率为15%(=150元/1000元)。(2)为确定这笔投资是否有利可图,厂商必须将15%的期望回报率与利率(即可贷资金的价格)进行比较。如果这笔资金可以以低于回报率(15%)的利率(10%)借入,那么这一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应该进行。但如果资金只能以高于15%的利率借入,如20%,那么这一投资就不会产生利润,因此不应该进行。

3. 可贷资金理论的简介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也称为“真实的利率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储蓄是当期放弃的消费,利率在本质上是由于人们放弃了当期的消费而得到的报酬。投资者以投资于资本所得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来支付利息,储蓄者因为牺牲当期的消费而获得利息。该理论从储蓄和投资这两个实质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认为通过社会存在的一个单一的利率的变动就能使储蓄和投资自动到达一致,从而使经济体系维持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储蓄和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利率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预期通货膨胀将减少可贷资金的供给,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即可贷资金供给减少,在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下,由于预期通货膨胀增加了,贷款变得没有吸引力了。同时,预期通货膨胀的上升也增加了对可贷资金的需求。这是因为用借来的资金购买的商品或资产的价格或名义价值预期将随通货膨胀的上升而升高,而贷款本金的名义价值则不会变。

可贷资金理论的简介

4. 可贷资金理论的介绍

可贷资金理论(Loanable—Funds Theory of Interest)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试图在利率决定问题上把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完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罗伯森和俄林等提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

5. 货币供给和可贷资金供给有什么区别?

概念的层次不一样。粗略的将,可贷资金供给属于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而可贷资金是信贷的另一种说法;指资金所有者为了获利,允许其他人或企业在约定时期内使用的他的资金。

货币供给和可贷资金供给有什么区别?

6. 可贷资金理论的构成


7. 可贷资金理论的分析


可贷资金理论的分析

8. 宏观经济学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的一个问题。可贷资金供给包括老百姓存款与参与金融机构的资金。。。

这个利率是市场浮动利率。它的降低,由社会投资总需求的降低(或者说增量不如可供贷款增量大)引起的。投资降低(或者增速降低),对GDP是减速效应。
资金总量=货币存量*准备金率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所以资金总量实际上是动态的变化的。当投资不旺,利率下跌,实际上社会的资金总量是缩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