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永不后悔的选择》 原文

2024-05-19 07:57

1. 求 《永不后悔的选择》 原文

永不後悔的选择 (节录)            ──  记青年科学家陈章良博士           王坚敏  韩玉琪           陈章良,一个中国农民的儿子,以其倔强的性格,不挠的努力,进入了国际科学殿堂。10月28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授予他「1991年国际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陈章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的教授,用自己杰出的成就,向全世界表明,在第三世界──中国的黄土地上,也能够做出世界一流的科学贡献。         荣誉、鲜花,潮水一般涌向陈章良。他跻身世界,就像一颗刻有「中国」字样的「新星」,升起在太平洋的西岸,光彩夺目。         一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邀请,纷纷在北京大学汇总。有日本、美国的,也有意大利、印度的;有邀请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也有冠以各种头衔的。         「面壁十年图破壁」。今年刚刚30岁的陈章良在科学界站起来了!中国生物科学家在国际高技术竞争中站起来了!         有人说,陈章良是个幸运儿:28岁就晋升为北京大学教授。他还是我国「863计划」专家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中国科协常委,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其实,他曾经是一个被贫困和不幸陪伴的苦孩子。         陈章良的家,坐落在福建沿海的一个小村。父母只字不识,亲属中没有一个读过书。1961年2月,在自然灾害的肆虐中,陈章良降生了。本来就十分贫寒的农家,又增添了新的困难。         陈章良从小虚弱多病,一贫如洗的父母无力解决他的温饱问题,更无钱为他治病。不满周岁,善良的父母就将他托付给了远房亲戚。         「那时的日子很苦,家裏非常清贫。」陈章良不愿翻「陈年旧帐」,他说,「这就像我们的国家现在的的确确比人家穷。但穷也要穷得有骨气、有志气。这就是我的家庭留给我的唯一财产。」         凭著这一巨大的精神财富,陈章良从福建农村泥泞的路上,一步一步走向了世界。         9岁那年,陈章良第一次跨进校门。从智力开发的角度看,已浪费了许多美好时光。但这个倔强的孩子,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靠著奖学金和减免学费,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走上了一条与父辈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         1983年,陈章良考取了美国 密蘇里州 华盛顿大学生物和医学部的研究生。         初到华盛顿,陈章良并不引人注目。与那些来自各国名牌大学的学生相比,陈章良「先天不足」,其中英语方面的差距最大。而最令陈章良难受的,正如他所说:「在国内你很难对中国的落後有准确的认识,出去之後就发现,我们这麼一个大国在国际上未具备其应有的地位。这时,一种危机感、紧迫感便会油然而生。」         这是一种挑战,任何退缩和犹豫都无济於事。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年之後的1985年,陈章良在欧洲分子学学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宣布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首次将大豆蛋白基因成功地转移到茄科植物矮牵牛中,并使该基因在矮牵牛种子中得到表达。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生物学界的广泛注意。凭实力,华盛顿大学给他颁发了奖学金,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等部门也向他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科研经费。         1986和1987年,陈章良两次应邀出席了「高登国际会议」。这是展示美国生命科学发展最高成就的重要会议。组委会打破大会发言限定15分钟的惯例,请他做了长达半个小时的学术报告。         1987年间,他又发现并证明调控植物胚胎发育的DNA的存在及其功能,被国际同行专家誉为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里程碑。         陈章良开始出名了。         1987年6月,陈章良在同届同学中第一个获得了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如果按正常速度,需再过一年半,他才能获得这样的殊荣。         是立即返回祖国,还是继续客居美国?         陈章良的美国导师恳请他留在美国。几家著名的美国大学、大公司,愿意为他提供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争相高薪聘请,委以重任。         此时此刻,陈章良心中有数。         他不会忘怀故国乡里的企盼,更不能忘记韩叙大使烙在他心头的那席话。         记得那一天,韩叙大使请他到中国驻美使馆,对他说:「国外研究条件、生活条件都比国内好,你留下我们不反对,但想一想你做的工作,如果能在国内做,国家可以省去一大笔钱到美国买你开发的技术。」         大使还告诉他,为了跟上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国内已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希望他回国参加这项工作,筹建中国第一个「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章良听到了祖国的召唤,听到了祖国进军世界的号角。         1987年8月,这位满怀报国热情的青年科学家回到了北京,开始了新的、艰苦创业的历程。         在之後的半年裏,陈章良边建设,边研究,很快,在北大 未名湖畔建起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实验室。1988年初,当美国 华盛顿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的植物基因工程专家R. A. Beachy博士来到这裏参观时,这裏的条件已足以完成当时国际上最新的植物基因工程操作。         今天,当我们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陈章良说:「这些年我苦苦奋斗,就是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争一点地位。我出去不是为了向人哭穷,而是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是有能力的。从美国回来,我很坦然,当年钱老在那麼困难的条件下毅然回国,我们现在的情形好多了。四年来我从没有动摇过。回国,这是我永不後悔的选择。」

求 《永不后悔的选择》 原文

2. 谁有傅佩荣《哲学与人生》第十三章的内容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大多数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体会到太多的快乐,反而感受了不少压力,并且认为教育只是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前必要的训练过程。

西方学者以三种职业,就是农夫、医生、教师,来说明教育的特性,亦即教育是一种“需要合作才能产生效果”的工作。

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

教育的三阶段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认为:教育是“风格之教育”。他进而指出,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浪漫期、精密期、展望期。

(一) 浪漫期

小学阶段称为浪漫期,此期的心态充满想象力与好奇心,并且要求对任何事件都比较完整的叙述,借此对无法理解的现实世界保持距离。

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现实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是片片断断的,每天都会出现一些不完整的信息,最后甚至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四分五裂。小孩子能够把握的,是比较完整、有开头也有结局的故事,譬如:漫画、童话、卡通等。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若是忽略了此一阶段的需要,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

(二) 精密期

初中、高中的六年称作精密期,在这个阶段要奠下知识的基础。每一门学科都有基础知识,如果这个基础没有打好,可能从此一生都讨厌某一门学科,甚至从此不喜欢学习,结果损失最大的是自己。由此可见,这个时期是相当重要的,丝毫不能松懈,必须像装配机械零件一样,严格要求精确。

最这个阶段中的学生而言,感觉辛苦是应该的。我们不能因此就给他们松懈的理由,而要设法让他们知道这种辛苦到最后是值得的,会有丰富的回馈和收获。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好好努力,那么这一生在知识的领域中,恐怕必须放弃许多权力了。

(三) 展望期

上了大学以后则进入展望期,这个阶段要开始学习高瞻远瞩,去发现自己同社会、群体、整个人类、历史,甚至宇宙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展望是要敞开自己的心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找到自己生命的定位与意义。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上大学以前不会想到这么多问题,即使想到也很难得到满意的答案。因此,中学生应该专心学业,努力把考试的科目念好,准备升大学。他们的人际关系也相当单纯,所面对的不过就是家人、同学、朋友而已。不过,如果上了大学之后还保持中学生的心态,满脑子只有考试、得高分、毕业之后顺利就业等目标,那是不够的。大学生之所以被称为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展望,可以高瞻远瞩,让自己的生命与其他所有的重要领域连上线。

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教育就是风格的培养,在此“风格”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及行为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表现出来就有一定的水准。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不屑于做”就是一种风格,是人受教育以后首先应该有的自我要求。

孔子说过,交朋友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中行”,若中行不可得,则要选择“狂者”或“狷者”。狷者就是“有所不为”,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就应该表现出如此的风格。一个人能够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换言之,因为有所放弃,才能有所坚持。狂者则是志向比较高远的人,就算是一般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他还是同样努力以赴。

最理想的则是中行,亦即言行适中、恰到好处。基本上,任何一种想法都可以用适当的言语表达出来。一个人如果能把握“适当”这两个字,就能确定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不会有后遗症。相反的,若一开始没有掌握到适当的言词,那么往往就会造成误会,还可能与别人产生各种复杂、麻烦的关系,进而必须承担许多后遗症。

当然,人的表达不是只有言语的问题,还包括态度,也就是肢体语言。如果我们对这些都能掌握,那么接下来的就是进一步的行动,也就是我们与别人相处时的应对之道。事实上,“中行”这两个字有点像“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指的并不是问问吞吞,而是做任何事情都能秉持原则,也就是所谓的“当狂则狂,当狷则狷”。

教育培养风格,要从狷开始,我们交朋友也是一样。交朋友时首先要问:“什么事情是你不屑于做的?”如果对方没有任何事情不屑于做,那么就不必深交,因为这种人可以无所不为。其次,我们要看对方是不是狂者,狂者的志向很高,虽然有时候无法达到目标,但依然努力奋斗,因此会显示出一种非常高昂的斗志,亦即所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人或让人觉得生命是难得的机缘,一个好好珍惜,不断努力向上。

中行则代表一个人在各方面的修养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我们不同,不但不要生气,反而应该要借这个机会自我反省。如果有一天,你对别人的批评不但不会生气,反而很高兴,那就证明教育在你身上已经展现成果。反之,如果你听到别人的批评就不高兴,那代表还有很长的一段修行路要走。事实上,教育可以说是一生的功课。

人生四大领域

人活在世界上,首先要明白,人生究竟有哪些重要的范围。如果没有全盘了解这些领域,很容易执着于某一部分,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部分。

人生有四大领域,就是: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进入社会以后的教育,应该根据这四个领域来思考。

群体

人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从家庭到社会到一生,我们在群体中可以取得成就,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我们在群体中生活,相对的,群体也会带来各种压力。

群体有优点也有缺点,一般人常常注意到它的缺点,但是此处则要谈到群体的优点。群体的优点是,储存了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所生产的文化成果与资源,譬如好的音乐、电影、小说及诗词等。这些资源提供人类自由使用,如果不懂得如何享用,无异于自己放弃了这个可贵的权利。

如果对生活感到厌烦,觉得电视和报纸充斥着无聊的内容,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懂得去调适,不必怨怪别人。社会风气固然有它负面的压力,但同时也提供了各种艺文产品,如果懂得去欣赏、去享用,人生其实可以变得更美好。我们在学习进入文化领域上所花的时间太少了,而花太多精力在准备如何接触现实的世界——而现实世界原本就充满生存竞争的压力,也难怪大部分人总是看到群体的缺点。

一旦对社会群体有了基本了解,就可以尽量避开它的缺点而利用它的资源。我们必须约束自己每天看电视、看报纸的时间。自我约束成了习惯之后,多出来的时间与力量将可以用来欣赏人类文化的资源。这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多接触它们,会比较容易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自己对人生的信心与希望。

人要活得快乐,才会觉得生命有价值。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是要忍受一些缺憾、困难、不便,如果不了解自己“为了什么”而活,那么这种忍受就显得毫无意义。

自我

自我对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人的一生无论主动或被动、清醒或模糊,都是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之中。一般而言,我们都希望自己与社会之间能保持平衡关系——一方面保有属于自己的内涵及观念,不要完全被社会同化;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排斥社会,否则人生会很寂寞。人必须设法开发自我的潜能,因为潜能得以开展,自己内在的条件就会越来越充实,人生也会因此更丰富。

自我潜能有三:知、情、意。

(一) 知

知就是求知,人的求知过程非常辛苦,所以我们要肯定所谓的“三受主义”:忍受、接受、享受。



(二) 情

人的情感有两方面,其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另一方面是审美的情操。亲情、友情与爱情听起来相当温暖,但是世间许多困难也是从这些情感而来,因为这一类情感有一个特色,就是不能谈条件,也不能要求公平。

情感一方面带给人无穷的活力,产生多彩多姿、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挣扎、痛苦与烦恼。

遇上这些困境时,可以转到情感的另外一面——培养审美的情操。因为受到美的感动,就会觉得自己无论再怎么苦都值得,随之化解生命中的困境。然而,我们不可因而沉溺在眼前的欢娱中,因为沉溺只会让人逃避,带来更大的痛苦。换言之,审美可以作为一种调解,但不能用来替代现实生活。

(三) 意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而培养风格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立志”。现代人听到“志向”这两个字,通常会联想到具体的、外在的、社会化的成就,譬如要赚多少钱、从事什么行业等。在此所谓的志向应该要回到内在特质的培养。

自我培养及充实知、情、意潜能的内涵,就可以与群体分庭抗礼。最理想的状况就是从对抗变为相辅相成,亦即处身于群体中,却不受群体局限,无论动静出处都可以自在从容。

如果只注意群体,自我将缺乏自信,甚至随俗浮沉,一旦遇到挫折立刻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反之,如果在群体和自我的关系上能够维持均衡,那么基本上,你的人生已取得稳固的出发点。

自然界

如果有人觉得活着很辛苦,面对自己又感觉无聊乏味,那么他应该多接触自然界。

自然界是公平的,当你觉得在群体和自我两方面面临很大压力的时,不妨和大自然多接触,譬如养宠物、种盆栽,假日到山上、公园走走,甚至街边的路树与小草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苏东坡说:“凡物皆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即使路边的一株小草、一朵小花,都有美妙迷人之处,并非只有风景名胜才值得造访。

我们对自然界要采取四种态度:竞争、利用、保护、欣赏。

超越界

人活在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经验所不能接触、理性所不能回答,但又必须面对的,那就是有关超越界的问题。

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认识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认识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者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衍,最后总是会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再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等)。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向内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更高的、圆满的境界。

人的生命由身、心、灵三个部分所构成,一般人往往只注意到身与心的部分,这是不够的,真正伟大的哲学与宗教,一定会谈到灵。

灵的题材不必然与宗教有关,它是一种赋予自己生命意义的能力。换言之,灵是一种力量,使人进行从自觉到赋予意义的整个过程。这种能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是如果不加以开发,那么生命就好像在薄冰上,基底薄弱不易站稳;反之,如果能逐步开发灵的力量,他就可以承受身心的各种考验。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虽然身体受伤、心智也失常,但是却能因为灵的力量而安定;相反的,有些人虽然身体健康、心智也正常,却不想活了,这代表他的灵陷于困境,漂浮无依。

此外,灵也是一种整合的能力,能够把人的分裂状况统合起来,让自己肯定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整体。要做“一个人”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重角色,这种多元化会使得一个人的生命分散、内心挣扎,因此特别需要统合。如果无法做到这一步,内在就会有一种撕裂的痛苦。

既然统合的力量是灵,那么如何让灵发挥作用?第一步要定期沉思冥想,定期回归内心、回归原点。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都强调静思和反省,因为如此才能稳定心情,让生命恢复完整。人如果没有定期回到原点,很容易感到疲倦与乏味,需要借由各种外在刺激让自己继续奋斗,最后恐怕将忘记自己原本的面貌。

许多宗教规定信徒定期回到教堂(会堂、祈祷所、寺庙等),就是一种回到原点的方式。如此一来,信徒的生命密度将会提高,也能有更深的自我了解。由此可知,让自己定期离开群众、离开世间的联系,回归超越界的向往,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安排。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

自我在一生中,有四项任务需要设法达成,就是: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一件难事,却非常重要,因此希腊人会在戴尔神殿刻上“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

自我认识可以从心理测验、性向测验,或者星座、八字着手,不论使用何种方法,关键在于:要把生命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想了解自己,可以留意三个问题:“什么事情使我感动?”、“什么人的作为使我羡慕?”、“我对自己满意吗?”当看到一件事情而觉得感动时,立刻把它记下来,因为这是内心的召唤,代表内心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同样的事。同理,如果羡慕某个人,代表这个人的作为与成就引发自己内心向他学习的愿望。

然后问:“我对自己满意吗?”一般而言,人对自己都不太满意,如果试着了解不满意的理由是什么,就能由此找到奋斗的方向。

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开始尝试自我认识,譬如透过自由想像法,用各种价值来测试自己,看看自己对哪些价值最为珍惜。一个人的生命内涵由他所选择的价值所构成,如果无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这种认识自我的方式是最妥当的,其中涵盖了生命的动态开展,因为了解自己的志向何在,就知道未来应该往哪里发展。

根据柏拉图的说法,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精灵,它像是上天为人注定的一种天命,让人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最后达成一个目的,完成生命的拼图。我们每作一个抉择,就好像是加上一片拼图,而在尚未完成之前,是无法看到全貌的。一个人如果想将人生拼成美好的图案,一定要有愿景。如果没有愿景,拿到什么拼什么,最后的成果可能令人难以辨认,有的地方灿烂、有的地方晦涩,整体看来不成一个构图。

现代人强调生涯规划,正是因为人生需要一个构思或蓝图。不过,一般人往往将生涯规划局限于事业规划。但是,不论经营任何事业,最后仍然要退休交棒,又怎么算是全部的生涯?有些人的生涯规划则是在规划子女的生涯,自己的生命却没有任何发展,这也会造成各种问题。真正的生涯规划,要由开发自己的潜能着手。

自我定位

“定位”指涉“位置”和“方向”的双重意思。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在哪里,以及未来往哪里走,因为生命是动态而不是静止的,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定点。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亦即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想一想:“我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现在位于什么处境?”

人生难免遭逢困境,困境之中,不应该一味抱怨或自责,而要问自己:“我在哪里?接着应该往哪里走?”理清思路之后,总会发现还有些微希望,于是又能继续奋斗下去。人生很多时候,不能由别人给你希望,只要自己还怀抱一丝希望,就应该继续奋斗,即使无法感动别人,你的斗志也会赢得敬畏。

通常人在进入社会、找到工作,并且安定下来之后,会开始思考“自我定位”的问题。自我定位需要定期做反省,尤其是遇到困境的时候,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自我成长

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往往从中年开始。年轻时的自我成长是具体明确、可以被测量的,譬如:每天念书,知识就会增加。至于从事其他方面的修行,年轻人的生活经验恐怕还不足以配合。换言之,年轻时所面对的世界比较单纯,自我成长还无法全面展开。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一个缺点,就是总觉得念书时被迫的,是为了考试、为了学分,学习的心态也就比较被动。相反的,许多中年朋友,他们在社会上已经贡献了心力,却能够保持求知的渴望,主动来上课学习。看到他们时我就会想到,他们的生命经验以及相当丰富了,而这正是走向自我成长的最好机会。

许多人强调全方位的教育,因为人生的经验原本是全方位的,如果没有考虑这一点,那么一个人的教育可能离开学校后就停止了,只接受了部分的教育。事实上,进入社会之后,人生许多问题才刚刚开始。

真正的成长不是被动的、被安排的,或无意识发生的,这些只是“灌输”而已,真正的成长一定出于自己的意愿,并且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应该再进修、再充实。

自我超越

之前提过的超越界不是一般生命经验能够轻易掌握的,而自我超越则是要化解自我的执著。一个人如果刻意追求快乐,往往得不到快乐,就算得到了也很容易失去,因为他永远都会有新的追求。

相反的,当一个人化解自我的执著之后,就不再刻意追求快乐了,结果当他不去追求快乐,快乐反而自己降临,换言之,真正的快乐往往是在无意之中来到的。

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可以描写这种境界:快乐就像一只蝴蝶,你拿着网去捕它,它会飞得更快;如果你不理它,它反而会飞来停在你的肩膀上。

努力追求快乐,本身就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因为追求本身就代表欲望尚未实现,内心当然会觉得痛苦。如果不去理会快乐是什么,专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沉湎其中,快乐自然来临,因为快乐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感受,不是向外探求所能获得的。

一个人若是提升到一种无私无我的境界,就是自我超越。通常老年人比较可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经过人生的历练,拥有比较丰富的见识,对任何事都观察得比较透彻。

结论:活在当下,珍惜高峰经验

生活是丰富的,但是对每个人而言,都只能活在当下,过去种种美妙的经验永远只能留在记忆之中。即使舍不得过去努力奋斗的成果,但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在现今这一刹那,只能看到当前的要求。

人活在世界上,如何把当下这一刹那的压力变成快乐,是一个制胜的关键。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描述的“高峰经验”,是一种能够让人在一刹那之间觉得无所缺憾、一切美好圆满的感觉。

当这种经验出现的时候,要加倍珍惜,因为它不会随时出现,也无法事先安排。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惊奇,我们身处这个充满惊奇的世界之中,有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但是如果回头看看过去,就会发现自己的生命从出生到现在,历经各种精彩的转变,以至于现在的自我可以思考、可以作合理的推论、与别人有情感交流、对整个宇宙有个人欣赏的角度、对人生有自己的品味,这不是一件很值得惊讶的事吗?

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个目标去奋斗、选择一种理想去坚持,然后以有限的生命展现出无穷的力量!

3. 命题作文——《选择》

选择1 

人的一生经历无数次选择,即无数次机会的把握。正确的选择可以造就生命中灿烂的前程,错误的选择可以毁掉生命的梦想而感受遗憾的苦果。因此,选择是欢娱的过程,选择是痛苦的过程,选择是悲怆的过程。 

选择需要高深的思维功底,选择需要切合实际的判断能力,选择需要谨慎的态度,选择需要果断的决断,选择需要充足的时间。 

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可以尽情地选择;选择又是被动的被迫的,不得不选择,不能不去选择或者是说别无选择。 

选择是双方的,既要选择又要被选择。 

有空间宽裕的选择,有余地狭小的选择,有轻而易举的选择,有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的选择。 

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选择,但是世间万物正是在选择中进化,缺少选择就缺少生命和历史,就会缺少发展的韵律。 

我们渴望选择,我们拥有选择。 



选择2 

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 

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炽热温暖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我们要像那位登山者一样,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温暖他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在几千年前的孟子面对心灵的选择,毅然发出了舍身取义的呐喊,是心灵的选择激发出了先哲的思想火花,这将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古训。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国鼎立的年代,诸葛亮辅佐刘备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殚精竭虑,在躬耕于南阳与兴复汉室中,诸葛亮选择了后者,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我们的总理朱基在答记者问时不也引用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么牵这是人的心灵深处的大义,是为国奋斗而义无反顾的大义。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从古人心灵深处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大义所在。是心灵的选择促成了他们的最终的美,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仍闪耀着光彩夺目的光芒。 

舍弃自私,选择高尚;舍弃奸诈,选择诚信;舍弃小我而完成大我…… 

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的大无畏的选择。 





选择3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选择永恒牎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生的永恒呢牵源于一次次选择。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牎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牎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牵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牵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牵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牎千百年民族精神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牵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牵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牎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战士选择自身的苦辛却给了别人幸福。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生命的选择赋予人活力、追求与成功,灵魂的选择产生永恒。 

选择永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选择永恒。追求生命图腾,激昂生命斗志,让掉进泥潭的人振奋,让处于危难的人平安,纵然一无所得,纵然粉骨碎身,也要将文明与道德的火炬传承,也要用今生无悔的选择铸就春秋的华盖与乐章牎选择永恒,虽九死而犹未悔!

命题作文——《选择》

4. 《生命 生命》阅读答案

飞蛾、香瓜子、心跳      
要怎么度过自己的人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完全取决于自己,以后的人生取决于今天的一个决定,要认真对待人生的每次抉择。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5. 作文题目是《选择》内容简单点的

给你几篇参考一下,自己修改

1
生命中,每个人都要选择,如果没有选择,人生就不完整了,但是在选择中,你需要经过正确判断,判断你选择的对不对,而有一个运动员的选择,让我深受感动。
  今天,爸妈带着我和我的妹妹去看运动会,每个运动员都是准备的很好,其中有一个运动员我很看好他,我认为他能在运动会上跑第一。
  只听见砰地一声,运动员们冲出了起跑线,他们像一个个火箭式的,飞奔出去,果然,我看好的那一位,跑在最前面。他表现很好,总是排在第一,忽然被一个黑色皮肤的运动员超过去了,坏了,该到终点了,他用最后的力气冲刺,终于超过黑色皮肤的运动员了,就在这时有一个运动员一不小心跑出了赛道,不好,要倒在铁板上了,那个铁板很锋利,完了。忽然我看好的那一位运动员也跑出赛道,同闪电般的速度,把那位运动员拽住,救了那位运动员,当时那一幕,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我也不例外。难道这就是神圣的友谊力量吗?哪位运动员本来是可以跑第一的,眼看就要拿到金牌,但是他没有,他在面对选择是,放弃了比赛,救了那位运动员,选择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在人生的道路上,都必须经过选择,如果没有选择人生就不完整了,大家也知道了,那位运动员在生死时刻选择了救人,而没有选择继续比赛,从中就可以看出,选择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在选择中我们要仔细的考虑,我们的对错,从中正确选择,一个选择就能决定人的生死,人的命运,所以在人的生命中不能缺少最重要生命境界中的——选择。


2
我的家乡不在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东北,亦不在如诗如画,风姿绰约的江南。这里只是黄土高原,漫天黄沙,没有美丽,让人无奈,无奈之极。
  爱的是江南水的柔美,山的苍峻;爱的是东北冰的冷漠,树的挺拔。我说,我不爱家乡的景色,这里的黄沙迷住了我的眼睛,我立志:有朝一日要离开这里,逃避这风。
  这一路充满挫折,我知道。
  十字路口。
  那年,我上学了,背着漂亮的书包,脸上有着憧憬的期待。我掰开姥姥的手,她苍老的脸上是会心的笑容,我也笑,奔跑着离去,她目送着我消失在十字路口的尽头,手依然在空中摆动。我却没有再回头看一眼,只是欢呼着离去,自然没有看到她眼中大大的开心和暗藏在心中那小小的失落,她是不是在想:我长大了,再也不会陪她玩了呢?――时至今日,我才明白。
  但是我不能止步,月亮冰冷的笑容,苍凉地,苍凉地吹进我的心。我有着转身回去的一种冲动,但我冷静的思想告诉我,一旦转身,我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那年,我小学毕业,带着淡淡的伤感别离母校,挥手洒泪离别同学,我瞬间觉得,那逝去的小学时光再不复回,我无法再听着SHE的《不想长大》躺在草坪上看天空看飞鸟看云了,心里漫过大片大片的悲凉。转过身去,我看见同学们都从十字路口消失,消失在车水马龙里,繁华都市里。
  我想哭,我真的有些累了,当初选择的就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恐怕只有到死亡之时才能停下脚步吧。我的心,很疼,像是在滴血。十字路口,我只能选一条路继续走,路遇挫折,我只能坚强面对,再无回首之日。


3

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这话说得一点没错。有多少人因为一时的疏忽而毁掉了自己的生活?有多少人因为犹豫不决而断送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该舍的就要舍,但要把握好自己的选择。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个犯人被关进了监狱,他们的刑期是三年。监狱长在把他们关押进前,说要满足三个人每个人一个要求。第一个美国人喜欢抽烟,所以要了三箱香烟;第二个法国人喜欢浪漫,所以要了三箱浪漫小说;而第三个犹太人却要了一部通讯用的手机。三年后,美国人的嘴里、鼻孔里、耳朵里都塞满了香烟,疯狂地跑了出来。原来,他忘记了向监狱长要火柴了。接着,法国人扔掉了手里的浪漫小说,跑了出来,找到一台电脑,写起了自己编的小说。这时,犹太人从容地走了出来,握住了监狱长的手,说:“谢谢您,这部手机不但没让我的生意垮台,还涨了一百分之二百!为了报答您,我送给您一辆宝马汽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要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要想想以后该怎样做。
接着,老师又要和我们做一个游戏。她让我们写上五个东西,什么都可以。我首先写了米饭和可乐两样食品,又写了电话和电脑两样通讯用具,又写了书这五样东西。老师说:“现在,你们都驾驶着作家的生活小舟在海上航行,你写的五样东西就是你的五样行李,现在海面风浪太大,你们要扔掉两种东西。”我想:食品可以不要,在海上能打些鱼上来吃。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划掉了两样食物。老师说:“现在又起了风浪,你们还要扔掉一样东西。”我想:电脑比电话功能多,我扔掉电话吧!老师又说:“船太小了,你们还要扔掉一样东西。”我忍痛割爱,最后划掉了书。
我认为:无论选择什么,都要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望采纳,O(∩_∩)O谢谢

作文题目是《选择》内容简单点的

6. 主旨是磨难的美文

  苦难是成长的歌谣


  没有苦难,生活将只是一种形式。

  ——题记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小小的静静地躺在峭壁石缝中的种子。
  春雨润泽,微风拂面,我在壳里闷得慌,想要伸个懒腰。可两边坚硬的岩石硌疼了我:“嘿!丫头,你最好乖乖地呆着,否则你一定会受伤。”“不,我要成长。”我努力地吸水,使自己强壮,窄窄的石缝挤得我变了形,忍着剧痛,我终于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光亮。
  抬头望去,天空似乎有某种灵动的东西在挑拨心弦,吹着远古的落寞奏开一段心曲,渺远极了。不远处的昆虫们却闹得正欢。我在这静与动的世界的交错里疼痛并安静着。
  然而安宁只是瞬间而非永恒。石缝中没有太多的水和我要的营养,甚至没有阳光,我不能静静地呆在这儿等待死亡。于是我大口大口地喝着这为数不多的水,我知道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往上爬,才有生存的希望。我知道前路坎坷,可选择了生存就意味着选择了苦难。无论结果怎样,我都必须奋力向上。
  我很艰难地一点一点地往上爬,我的手掌紧紧地贴在岩石上,指尖深深地进石缝里,坚硬的岩石使我受伤,十指滴血,可我从不畏惧,顺着山石,蜿蜒而上。
  不知道经过了几个世纪,我终于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丽,像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我吁了一口气,我明白,我已经渡过了我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
  回头想想,我是多么的苦命啊,偏偏给风吹落到了峭壁上,生活给了我太多的艰辛,可我从来都不曾埋怨过,因为我明白苦难只是一种过程,总有一天我所吃的苦都会变成快乐与幸福隆临到我身上。所有的过往都是下一站的希望。
  重重的磨难使我变得强壮,我在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中成长。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便觉得剩下的苦难已不再是苦难。
  苦难是成长的歌谣。有一天我的身旁一定会有蝴蝶围绕,寒冷的寂静也会从天而降,日夜拥抱,拥抱着我这唯一的火绒草。

7. 生活需要


生活需要

8. 作文《我可以选择――》

当我伤心的时候,当我哭泣的时候,当我低头的时候……我曾无数次想过万个问题:我可以选择放弃吗?
若一次次地伤心是失败,一次次地哭泣是泪水,而那一次次地低头也许就是奋斗吧!于是,我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便在这十三年中艰难地走过来了,有欢笑,有泪水,一次次想放弃,但始终不放弃……
(一)
在学习中,有一次,我在做着数学题,突然,一道难题出现在我面前,似乎是一座大山阻挡了我的去路,其实这题是老师专门点的,若不会做也很正常,但是,我觉得就是要让难题给予你挑战,你才会进步。因此,我并没有选择放弃,我继续向前走去……
(二)
在生活中,昨天,我和同学们一同去爬山,来到山脚下,我们都无所畏惧,一起向前冲,可是,爬了一会儿,我便气喘吁吁了,我本打算停下来歇会儿,但是,我看到同伴们都没有要停下的意识,我为何要落后于同伴?因此,我并没有选择放弃,我继续向前走去……
(三)
篮球场上,每星期,我都和同学们打篮球,每次我们都努力地在场上拼命抢着篮球,有时,总会被撞倒在地,但是,我快速地拍拍衣袖站起来了,我不想成为那种一跌倒就永远站不起来的人。因此,我并没有选择放弃,我继续向前走去……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群羚羊和下群狮子亦复如是。创门永远都在不停地奔跑着,不同的是:每一只羚羊都为能逃过跑得最快的狮子的魔爪而不停地奔跑。每一只狮子都为能抓到跑得最慢的羚羊而不停的奔跑。因些,它们永远不会放弃,永远在一起共同进步着!
我可以选择放弃吗?不,我不能,无论我是狮子还是羚羊,我都要跑起来永不停步,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