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的意义

2024-05-09 19:53

1. 传染病防治法的意义

《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这就是制订本法的目的和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外方面去理解:
 1、从法律实施看,为各级政府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法律保证。传染病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领导,统一指挥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利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有利于开发社会资源,有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2、从法律功能看,把“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增强了法的生命力。防患于未然,可大大减少因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造成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3、从信息管理看,规定了法定报告责任人、报告病种、报告渠道和时限。有利于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为科学制订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4、从获得时效看,充分利用公共卫生法律手段,保证了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5、从保护健康权益看,国家对个人与公共利益关系的调整,保证了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传染病防治法的意义

2. 传染病防治法的意义

《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这就是制订本法的目的和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外方面去理解:

1、从法律实施看,为各级政府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法律保证。传染病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领导,统一指挥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利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有利于开发社会资源,有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2、从法律功能看,把“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增强了法的生命力。防患于未然,可大大减少因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造成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3、从信息管理看,规定了法定报告责任人、报告病种、报告渠道和时限。有利于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为科学制订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4、从获得时效看,充分利用公共卫生法律手段,保证了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5、从保护健康权益看,国家对个人与公共利益关系的调整,保证了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3. 传染病防治法的意义

法律分析:意义在于:1、从法律实施看,为各级政府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法律保证。传染病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领导,统一指挥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利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有利于开发社会资源,有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2、从法律功能看,把“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增强了法的生命力。防患于未然,可大大减少因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造成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和经济损失。3、从信息管理看,规定了法定报告责任人、报告病种、报告渠道和时限。有利于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为科学制订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4、从获得时效看,充分利用公共卫生法律手段,保证了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5、从保护健康权益看,国家对个人与公共利益关系的调整,保证了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传染病防治法的意义

4. 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

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主要指的是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指的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麻疹、狂犬病、登革热等,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风疹、包虫病、黑热病等。

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

传染病指的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一般来说,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

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水源、食物、接触、土壤、母婴、体液、粪口等途径传播,尤其是接触已感染的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等,被传染的几率更大。

传染病具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的特征,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

5.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几种

法定传染病目前共有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新加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几种

6. 传染病防治法都有怎样的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的内容是:
	1.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2.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7. 传染病防治法都有怎样的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的内容是:
1.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2.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一、非免疫规划疫苗向哪里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疫苗安全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疫苗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疫苗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疫苗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疫苗监督管理工作。
二、瞒报病情的处罚有哪些?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击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传染病防治法都有怎样的内容

8.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有几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共40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上报防疫站。《新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乙类传染病是指: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