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老子讲的“德”?

2024-05-05 08:25

1. 怎样理解老子讲的“德”?

老子认为,继承了“道”的精神的人,就是有德。所以我们先简单讲讲什么是“道”,然后再讲“德”。
一,”道“的大意
老子认为,宇宙原始最初时是虚无的,没有实在可见的物质,只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无形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是它逐渐地演化出了现在纷繁复杂的天地万物。所以,这种物质可以称为天地万物之母。老子把这种物质命名为“道”。

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讲,“道”是:“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生养万物的责任,“道”从来不推迟。“道”生养了万物却即不占为己有,也不主宰支配它们,而是让万物自由地发展。
“道”生出了万物,也一直在滋养着万物的生长。它生养了天地万物有巨大的功劳,却从不彰显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以至于很多人连它的存在都不知道。
这种默默无闻地工作而不彰显自己,不求什么回报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老子讲,能继承“道”这种精神的人,就称之为有“德”。
二,老子讲的”德“的含义
老子《道德经》对什么样人是有“德”之人,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笔者选择了其中比较主要的论述,集合成下面一文,然后逐句给与解释来总结出老子“德”的含义。
《道德经》德篇内容浓缩: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太上,下知有之。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大智若愚。

老子
上文的译文:
“道”生养了万物,万物都是“道”的孩子。道对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高看或低看任何一方。有德之人(也就是《道德经》中的圣人),继承了“道”的精神,把人和动物植物等也同样地看待,并不认为人比动物植物高出一等。
有德之人(圣人)不崇尚贤才,也不崇尚贵重的物品。而是对所有人一视平仁,有人人平等的思想。
有德之人生活朴素,并不喜欢高级的衣服和美味的食物,不追求名利地位。
有德之人不彰显自己的功劳,去取得领先的地位,而是隐没自己,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有功劳。但是,隐没自己的,才是功劳最大的。
人越是处心积虑地追求长寿,反而越短寿。有德之人不想得到长寿,反而得到了长寿。
有德之人每天只是做着很平常的事,也不用语言去教导别人。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没有什么作为,也没什么功劳。
真正善于作战的人不动用武力,也从来不发怒。真正善于取胜的人,并不与对方交手。会用人的领导以谦下的态度对待下属。这都是因为他们有不争之德。
有德之人像“道”那样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从不自居有功。正因为他从不自居有功,所以功劳永远属于它。
有点贡献就争抢功劳的,别人会认为他没什么功劳。
一流的领导象“道”那样,是默默无闻的。大家只知道有他这个人,并不知道他有什么功劳。
有德之人只做事,而不争夺功名地位。

德字图片
有德之人在路上行走不会遇到危险,随军去前方打仗也能安全回来。
有德之人象“道”那样不显露自己的才能,所以,别人还以为他是个愚笨的人。
总的来说,象“道”那样默默无闻地工作,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功劳,这样人就是老子讲的有“德”之人。这样的有德之人也就是大智若愚之人,是人生的高境界,只有把人生的道理悟透的人,才能做到。

怎样理解老子讲的“德”?

2. 什么就是老子所说的德的含义

规定性的特质就是老子所说的德的含义。


“德”在《道德经》归结为两层含义:

(1)德者,得也,少则得。23章:“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德通得,得,少也,少则得,行得则与得同体。言随其所行,故同而应之。
(2)从道就是德。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惟以虚无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
老子指出,“忠信之泊”是人们离道失德、弃善丢正、深陷于恶伪邪负的泥潭中难以摆脱的顽疾之所在,而回归德与道的必由之路就是:“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德与人体健康:
黄帝和老子是站在天人合一慧识慧观与智识高度和谐的生理状态中观察的,黄帝的“天之在我者德也”、老子的“道生之而德畜之”揭示的是万物的本来状态,德对生命的养畜作用,是通过无形无相的能量状态对生命进行滋养和调节的,人只要具备相应的气质行为,具有与德相同的频谱就能自然获得。
现代人之所以疾病众多,难以治疗,关键是自我五志内伤难以认识。气虚所反应的其实是缺少德一的能量,生命如果能够直接获得德的能量进入自己的形体中,疾病的治疗与恢复的可能性就会成倍地提升

3. 老子的道德經有哪些人生哲理

也很多啊,非常值得研读(虽然我也是一知半解的),随便举几个: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的道德經有哪些人生哲理

4. 老子的《道德经》,其内涵,精髓,实质,是什么啊?

先看摘录:
    1、《道德经》所体现的治国思想,正是这个诞生于特殊时代的高级政治形态的现实总结;《道德经》文本的主要来源则是古公亶父的《德论》。
    2、单来对于《德论》的重修,基于原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更赋予了《德论》以共和共富的思想特色。
    3、李耳的祖上人士世袭掌管司法事务。后,出任国家图书馆长之职的李耳(公元前571至前470年)博采众典精华,总结《德论》思想精神,发挥法制内涵并赋予研究之中,成为更深层次的学术——《道德经》。

综上所述,《道德经》内容、思想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A 共伯姬和的共和、共富政治思想;
    B 单来的军事思想;
    C 古典法治思想(“原始法理”);
    D 李耳本人高度概括化了的『道』的思想。

5. 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道与德是什么关系?道德还是德道?

道德经是“老子”所著,五千言囊括宇宙自然万物之奥理;道德经「学理思想」,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久指引世界文化潮流,历来被中西(全球)文化界所尊崇,经久不衰,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今天“道德经”再次掀起中西文化求索热,由此可见“道德经”对世界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影响之大。

道德经典籍,思想内涵丰富,包藏宇宙自然万物之奥义,其理多端,义关自然,实难备细尽释,这正是“道德经”的精妙所在。
至于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到底是什么?只能简要概括回答。
就现象而言:宇宙自然万物,凡具有现象的一切物体,尽属道的运行呈现。这就是人们能所看到的“道(道的现象)”。
就本质(或本性)而言:以万物现象为据、可辨证产生、呈现万物的意识形态就是“德(天地宇宙万物的根本为德)”。
道与德!备细释义,当如是认识:道德本一体,一物不分离,道德的道等同于道内涵德,德外明(名)道,混为一物是真谛。

道德内外相生关系辅证:《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证明无德不生。由此可知!“德”为泛指,是衔接宇宙万物“道”的根本内容,同时证明:道是德的外延可辨现象。进一步由“无德无能”证明:无德道不可运行,不足以呈现,可知德为宇宙自然万物的“能量源”,才有一切自然现象事实。
以上为关于——《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到底是什么的推断性回答。
《道德经》与今天通俗的“道德”有关系吗?上文已讲明:道德经内涵囊括万物。因此,所谓今天通俗的“道德”,自然包括其中,至于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密切了。
至于《道德经》与今天通俗“道德”有关系吗?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认为:《道德经》是统辖宇宙自然万物的集大成宗法;而通俗“道德”是从《道德经》分支出的一脉,专论人文思想具体的总则,称为道德。归根结底《道德经》与通俗道德,这是一个宗法与分支的关系,仅此而已。

历史事实证明:通俗道德,对人们思想所起到的规范,规避,约束作用,影响是较大的。

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道与德是什么关系?道德还是德道?

6. 老子其人与《道德经》,我们从中应该学到什么?

其实我们从古代的诗人和作家身上都能学到很多的精神品质,而且这些精神品质也会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可以从老子这个人身上学到什么叫做稳重,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而且也不会被旁人所左右,有着自己的态度。不会因为别人的不满就改变自己的特性,这其实在我们现代社会也是十分需要的,我们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要为了功名利禄就做到左右逢源,而要有着自己真正的态度。而且老子的稳重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他在传授给自己弟子知识的时候,也一直保持着传道授业解惑这样正确的姿态。而且他对于学生其实也是十分耐心的,是一个很好的老师的形象,我们需要学习他的做法也需要学习他的教育风格。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中国文学发展事业作出有利的贡献。而且我们从老子的《道德经》中也可以知道一些做人的根本原则,我们讲孝道对自己的亲人负责任,其实就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而且在《道德经》的规范中,我们可以看出孝道对一个人的塑造作用,而且老子这个人本身就是对孝道很执着的一个人,他对自己的母亲也是十分的孝顺,所以这一个优点我们需要去学习。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遇到困难或者坎坷的时候,我们不应该逃避,而是要直面面对这个事情。逃避其实是一个很容易的选择,但是这不利于我们之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跨过这道坎,才能在之后的生活中积累经验,而且《道德经》中也规范出我们需要正确的面对困难,不要玩物丧志,就此放弃,重振旗鼓才是最好的选择。 

7.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德的意思是什么

嗯~‘快乐科学大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就补充两句。
————————————————————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永生不灭,不生不灭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说那个东西是什么那就是道。
那人类社会的道又是什么呢?或许就是德了,德是人类得以长存的希望。也就是人该走的道。
很多人说,既然道无处不在,其无所不能,那为什么还需要人来弘扬,不弘扬还不是一样存在?当我们看到‘德’字的时候就会知道,如果人类没有人类该有的一套,那下场只会跟恐龙一样。
德的内涵非常丰富,根据时代的不同,表现形式也会有所变化,不过不管如何改变,我们都非常的清楚,德就是未来与希望。
至于该如何弘扬,该如何实行,那又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德的意思是什么

8. 老子《道德经》到底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能够从中学到什么呢?

《道德经》中有那么几个思想,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道”就是万物运行的法则规律,也许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一直都存在,它在冥冥之中主宰着万物的变化。比如,春夏秋冬的交替,花开花败,都是这个变化的过程。它是无法通过人为的意志来改变的。所以,它在告诫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想一想“道”这个规律的意义。

第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美丑是相对的,就是说这个美和丑,是人为定义的概念,你人为是美,所以是美,你认为是丑,所以是丑,但事实上,“道”对这一切是没有分别的,在它的眼中“万物为刍狗”,一视同仁。
所以,一方面来说,我们平常想问题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东西,你脑子里所思考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这样的,你可能只看到了一面,但看不到另一面。只有当你跳出这个思维范围的时候,你才会看到真相。
另一方面来说,我觉得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要想当然以为就是这样,有很多问题你其实并不了解,所以要虚心求教。

第三,“道者反之动”。老子在《道德经》中一直强调事物有两面性,它是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根本“变”才是真谛,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它都在不断变化,只不过对于某些变化,你可能无法注意到而已。但是阅读《道德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现象,比如当一个事物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其实是它衰败的开始,一个人越得意的时候,稍有不慎,也可能会跌落谷底,能够提前感受到这些变化,就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避免很多灾祸。

这就是《道德经》的意义所在,我认为理解了以后,它能帮助我们看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对我们为人处世有很多好处。能够阅读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