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发展前景如何?

2024-05-09 02:49

1. 智能网联发展前景如何?

智能网联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的集成运用于智能管理系统 而建议一种在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势必成为带动汽车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智能网联发展前景如何?

2. 智能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如何?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包括无意识的思维(UNCONSCIOUS_MIND))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关于动物或其它人造系统的智能也普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这些说法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3. 智能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如何

智能水表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宁水集团(603700.SH)、新天科技(300259.SZ)、三川智慧(300066.SZ)、山科智能(300897.SZ)、迈拓股份(301006.SZ)、汇中股份(300371.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智能水表行业政策情况、中国智能水表行业供需情况与价格指数、中国智能水表企业区域竞争
行业概况
1、定义
水表,或称水量计、量水器,是一种测量水的使用量的装置。常见于自来水的用户端,其度数用以计算水费的依据。水表通常总测量单位为立方英尺(ft³)或是立方米(m³)。水表是水务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应用于供水领域。
智能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智能水表除了可对用水量进行记录和电子显示外,还可以按照约定对用水量进行控制,并且自动完成阶梯水价的水费计算,同时可以进行用水数据存储的功能。
目前,我国智能水表已经迈入2.0时代,智能水表2.0的产品应用先进的流量测量和传感技术,能够实现用水量的精确计量,相比智能水表1.0产品在精确度和传感技术上有所迭代。随着5G时代的来临,我国智能水表也即将迈入3.0时代。
2、产业链剖析:上游为元器件供应商,下游为供水公司、房地产企业等
我国智能水表行业上游参与者由表壳、通讯模组和电子元器件供应商组成;中游参与者为智能水表制造商、解决方案服务商;下游参与主体包括供水公司、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工业企业。
我国智能水表行业上游参与者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是钢材(球墨铸铁)、铜材(黄杂铜)和塑料供应商,这些原材料将用于水表表壳制造,代表性表壳制造商如宁波市鸿顺机械电器仪表厂;通讯模组提供商如日海智能、移远通信、广和通、有方科技等企业;电子元器件企业包括锂电池提供商如珠海冠宇,以及水表机芯提供商。智能水表行业中游企业主要包括智能水表硬件制造企业,如宁水集团、新天科技等;行业中游还有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如华旭科技等。智能水表行业下游主要是水务企业和房地产企业。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于成熟期
20世纪90年代,水表行业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着,企业数量和总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各种智能水表、水表抄表系统产品开始兴起;21世纪初,配备电子装置的机械式水表,常见的类型包括预付费IC卡水表、光电直读远传水表等智能水表1.0正式进入市场;目前,智能水表3.0处于商用化研发阶段,其包含现有智能水表的基本功能外,还可进行管网综合水参数的测量,向供水企业提供在线一体化的高性价比管网综合大数据感知装置。
行业政策背景:重视水表网联化、智能化改造
我国智能水表行业发展已步入成熟期,近年来,国家重视智能水表在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上发挥的节水作用,先后出台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中国水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提出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全面实施城镇居民“一户一表”改造,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
行业发展现状
1、供给:2021年产量超3000万个
2010年,我国智能水表行业供给水平约为640万个,到2016年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的供给水平约在1925万个。近年来,在一户一表、三供一业、定期强检轮换、阶梯水价收费等政策推动下,我国智能水表产品市场供给快速增长。前瞻结合市场数据和行业资讯对市场供给进行测算,2016-2021年我国智能水表的供给水平逐年提高,受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智能水表供给量在2018年后增速水平快速提高。2021年,我国的智能水表产量为3275万个,同比增长34.8%。
2、需求:2021年消费量超4000万个
由于传统的机械式水表存在着数据抄收难、人工抄表成本高、数据准确性差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阶梯水价的实行,使得智能水表成为水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水表是智慧城市、智慧水利建设的基础设施,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水务发展与城市水务信息化改造提速等因素的影响,物联网技术创新与落地加快,以及新基建、智慧水务、智慧城市等政策影响下,水表产品的更新升级及新增水表的市场需求成为推动智能水表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021年,我国智能水表的渗透率约为40.5%,智能水表消费量为4242万个,同比增长30.3%。
注: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
从中国智能水表行业的代表性企业销售收入和销量来看,2021年,宁水集团智能水表业务收入达9.81亿元,智能水表销量达411万个,产品覆盖全品类智能水表;其次是新天科技,智能水表业务收入达5.24亿元,智能水表销量达359万个,主要的产品类型为物联网水表与远传水表;三川智慧智能水表业务收入为5.13亿元,排名第三,其智能水表销量达726万个。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智能水表行业销售额中值为3.84亿元,行业销量中值为268万个。
3、产销率:平均产销率超过96%
从中国智能水表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的产销率来看,2021年行业整体的平均产销率为96.06%。其中,迈拓股份与三川智慧的产销率最高,均超过100%,分别为106.03%和100.33%;宁水集团以97.88%的产销率排名第三。
4、价格:平均单价约为234元/个
从中国智能水表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的智能水表定价来看,2021年,汇中股份的智能水表平均单价最高,为391.81元/个,接近400元/个的水平;迈拓股份的智能水表平均单价为358.89元/个,排名第二;宁水集团以238.77元/个的平均单价排名第三。而汇中股份和迈拓股份主要是生产制造超声水表,可见在智能水表中,超声水表的平均单价要超出物联网水表、远传水表100元左右。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智能水表平均单价的行业中值为233.80元/个。
5、市场规模:2021年市场规模达100亿元
近年来,智能水表供给端受一户一表、三供一业、定期强检轮换、阶梯水价收费等政策推动,产量不断上升;需求端则受下游供水企业降低管网漏损率水平、加强智慧水务建设,工农业企业加强节水建设等长短期需求因素的驱动而不断增长。综合行业企业销售单价,以235元/只的智能水表平均单价进行测算,2021年我国智能水表行业市场规模为100亿元,同比增长29.87%。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中国智能水表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和广东
从智能水表企业注册地分布来看,目前中国智能水表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和华北等地,其中山东和广东是智能水表企业主要注册的热土。截至2022年12月6日,广东省共有相关智能水表企业注册数达503家,占比16%,山东省共有智能水表企业注册数354家,占比11%。
2、企业竞争:竞争格局稳定
智能水表行业依据企业的注册资本划分,可分为3个竞争梯队。其中,注册资本大于10亿元的第一梯队企业有新天科技、三川智慧;注册资本在1亿元-10亿元区间的第二梯队企业有宁水集团、汇中股份、迈拓股份和青岛积成;注册资本小于1亿元的第三梯队企业有山科智能和旌旗电子。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智能化升级加速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将拉动智能水表的需求;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除传统的水表生产商向智能水表业务转型升级外,电表、气表、热表等终端表计企业也将涉足智能水表市场;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发展,现有水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2、市场规模预测:预计2027年突破400亿元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水务发展与城市水务信息化改造提速,智能水表整体政策环境向好,我国智能水表产品市场快速增长。预计2027年我国智能水表行业市场将达到409亿元,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21%。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水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如何

4.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是什么?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如下:

一L2级自动驾驶技术进入企业规模化量产L3级成为下一个发展目标。智能网联车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技术储备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是如何实现业务模型。
二代客泊车等特定情况下的自动驾驶作为大批量生产的切入点。围绕着更高级的自动驾驶一些特定的场景可能会落地比如停车问题这一直是欧洲和亚洲的痛点。现在驾驶辅助技术已经成熟下一步就是进入自动驾驶停车服务阶段基本上不需要人进入停车场。
三基于人工智能网联汽车的“出行服务”市场成为企业竞争焦点。在市场落地方面L3级以下是市场普及和L3级以上是技术创新不断迭代的问题。美国的技术成熟度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无论是客流还是物流都有相应的布局。
四基于人工智能网联汽车的5G/V2X及云计算方法应用信息时代发展即将到来。5G/V2X和云计算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汽车应用、商业模式或新技术的机遇。在模块、产品、市场应用等方面都有相应的突破。
五智能汽车特有的新安全问题成为核心关注的问题。“四个现代化”都是手段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交通运输中的一些痛点。目前我国最大的痛点是安全。过去交通事故涉及从碰撞到汽车稳定性的安全问题。现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在智能汽车出现信息安全是智能汽车最大的隐患全世界的工程师都面临着这一挑战。目前有一些好的解决方案很多技术可供参考但是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出来。
六产业合作、跨境协调是必然趋势。不仅是汽车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是华为与汽车公司之间的跨界合作。


国内企业智能网联汽车布局方案
智能汽车发展在技术上还面临着众多挑战,从电子电器的架构、传感器、车辆控制、数据后台、信息安全到人工智能等都存在着挑战。
比如传感器。自动驾驶要求传感器要有很强的环境感知能力,为自动驾驶决策提供输入,但是现在感知系统的技术路线还不确定。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路径方案现在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行业、企业层面,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就是智能网联协同发展。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动下,国内成立了智能网联联盟,目前有100多家企业参与,并且纷纷进行市场和产业技术布局。

5. 物联网为啥被称为最具潜力的行业?

物联网号称第三次信息革命,是一块全新的蓝海。物联网还没有被开发,有很大的空间。
物联网产业,号称万亿级,可见其内涵了。
当然,物联网大概可以分为外延产业,比如说智能家居之类的智能产业。还有一点便是物联网本身。互联网域名价值不凡,物联网域名也应该如此。
物联网行业的潜力,大概就是这两个方面吧!

物联网为啥被称为最具潜力的行业?

6. 现在智能网联专业有前景吗?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主要包含了上游关键系统,中游的系统集成以及下游的应用服务。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经济发达地区,而代表企业则以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布为主。
从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结构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游行业有:感知系统制造业,包含摄像头制造业、雷达制造业和高精地图与定位系统设计行业等;控制系统制造业,包含有算法设计行业、芯片制造业和操作系统供应业等;通讯系统制造业,包含有电子电器架构制造业和云平台设计行业。
产业链中游行业有执行系统制造业和整车制造行业,执行系统行业中包含了ADAS系统、智能中控和语音交互等的设计和制造行业。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开发测试和运营的行业,包含有开发测试业、出行服务业和物流服务业等。

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景图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涵盖了互联网产业和汽车产业的诸多企业,并且我国国产企业已经在产业链多个环节完成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中,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中科创达、德赛西威、路畅科技、科大讯飞、傲硕科技、东软集团等。

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区域总体分布来看,产业链相关企业分布以广东省为主,江苏省和浙江省次之。总的来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并且与汽车企业和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企业的分布情况有直接联系。

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代表企业的分布来看,代表性企业在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布密集,在江苏省、浙江省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代表企业基本涵盖完整产业链环节,但是相比较来说,北京市和上海市则拥有更多的外企的中国总部。

——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ICV)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7. 现在智能网联专业有前景吗

可以说,这一两年是人工智能专业发展的前两年,这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说是未来的世界。谁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掌握了未来。

人工智能现已被国家纳入发展计划。国家提出了人工智能的三步发展战略。目前,工业智能已得到国家战略的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它肯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凌英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分布,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万人。人才供不应求。

从科研机构到商业巨头和企业,各行各业都在开发和引进人工智能,导致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差距。此外,作为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高端技术,其工资永远不会低,不仅不会低,而且很高。

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可分为普通人工智能工程师、人工智能专家、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师、数据分析科学家、人工智能科学家等。

目前,在高端人工智能领域,该专业的顶尖人才非常短缺,这一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大。一般来说,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首先是一般人工智能工程师,年薪约20万元;

二是年薪35万左右的人工智能专家,但需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第三,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师年薪约60万,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

然后是年薪80万左右的数据分析科学家。

最先进的是人工智能科学家,年薪百万的大牛,需要8到10年的经验积累。

现在智能网联专业有前景吗

8. 智能行业的前景在哪里?

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势头猛 两大巨头呈并驾齐驱之势移动支付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
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快速发展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加速行业创新,开创红包的企业营销,加强了移动支付的社交性。伴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手机品牌纷纷推出具有NFC功能的手机。NFC支付安全、便捷、移动设备无需联网,NFC的推行将使得移动支付更加便捷化和安全化。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58.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超300%,达381.9%。截止到201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102.1万亿元。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爆发,消费者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速度加快,预计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170万亿元,达到171.5万亿元,增长率为68.0%。预计到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355.1万亿元,同比增长38%。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增至7亿
中国、香港和韩国是全球前三大移动支付市场,亚太地区移动支付渗透率为53%,而北美和欧洲分别为33%和35%。2016年,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1。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69亿2,年增长率为31.2%,预计2019年移动支付使用人数将增至7亿。
消费者在实体店使用手机支的途径统计分析
随着移动支付的日益兴盛,对以银行卡业务为主的银联必然带来了冲击,尤其是此前支付机构都是采取“直连”模式,绕开了银联,更是让银联在移动支付市场显得更加被动。同时,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日益兴盛之时,银联也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在过去的几年间,银联从未放弃过移动支付市场,推广了包括银联钱包在内的支付产品,并通过大规模补贴,对移动支付市场也发起过多次有力的冲击。
2018年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统计分析
2018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0.4万亿元,环比增长6.99%。从具体排名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经过持续的深耕细作,苏宁金融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苏宁支付位列行业第八。
在目前的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中,财付通和支付宝占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领导地位难撼动,而随着二者的竞争进入胶着状态,财付通显示出更猛的发展势头。
个人类交易财付通优势明显,得益于社交支付
凭借社交支付的优势,和话费充值等其它高频支付场景上的良好表现,财付通在个人类交易场景的移动支付交易量已领先支付宝,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48%和58%,而支付宝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42%和34%。
线下消费财付通领跑,财付通领先优势仍在放大
线下场景支付更突显小额、高频的特点,也更适合财付通利用微信/QQ以社交关系链进行渗透,尤其当找到二维码这样的低成本载体时。目前,财付通和支付宝在线下支付场景的交易金额占比分别为50%和42%,财付通基本维持了2018年5月调查时取得的领先优势;以交易笔数计,财付通的领先优势则更大。曾经两巨头各自拥有一些优势线下支付场景,而如今,几乎是财付通全面占优。
线上支付支付宝主导,差距来自网购支付
分别以交易金额和笔数计,支付宝占线上消费类交易的份额为49%和48%,而财付通的份额为42%和44%;与2018年5月调查相比,支付宝在此支付场景的领先优势依旧。对财付通而言,差距仍然主要来自网购支付。
金融支付是支付宝优势领域,但群体规模小
仅约20%的用户在过去三个月内使用过移动支付进行金融类交易,支付宝在金融支付领域仍然具有明显优势,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62%和55%。不过,与其它支付场景相比,金融支付的用户规模要小得多。
过去,移动支付市场曾经是支付宝一家独大,但时至今日,财付通在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赶上支付宝,两者呈并驾齐驱之势。鉴于财付通在其他支付领域的快速发展,支付宝恐怕难以凭借在金融支付领域的优势来依旧占据移动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移动支付的兴起不仅将支付推向了更加智能化、便利化的新阶段,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级电商以及区块链等新兴金融科技支持,迅速突破了支付业务的原始范畴,存款、信货、理财、投资等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获客渠道、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持。
而财付通作为腾讯FiT的前身,自成立以来,便以“连接人与金融”为愿景,以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平台为基础,连接用户、商户和金融机构。在移动支付领域,腾讯除了社交属性赋予的优势外,更与腾讯金融科技能力的输出是分不开的。在互联网金融大爆发的2013年夏天,财付通已经联合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将支付与社交融合起来,从而改写了中国支付市场的格局,并推动中国大步迈进移动支付新时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