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现金流多了,为什么反而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2024-05-19 15:25

1. 市场上的现金流多了,为什么反而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通胀是这几年的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2011年的物价又开始高涨,从而引起人们再度关注。当然,学界对通胀的讨论自然就多起来,从而就出现了所谓的“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结构性通胀”等类别的通胀。
实际上,通胀没有那么多的类别。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物价暴涨暴跌带来祸害时,人们会谴责人性的贪婪。或者,把物价上涨的原因归咎于成本的推动。事实上,这背后都是货币在起风做浪。费雪在1911年说过,“不可兑现的纸币几乎总是成为使用它的那个国家的一个祸根”。

物价上涨,一定是“钱多”了。当然,这个“钱多”并不是指财富增加了,而是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加。我查阅了关于金本位的资料,其中有一段话这样说到,“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金本位制度的好处,就是约束当局滥发货币。这种金本位崩溃了,当局滥发货币的欲望就无法控制。只要开印钞机,货币就滚滚而来。就这样,所谓的货币就是一张欠条而已。市场这种“欠条”越多,那么就越贬值。只要这个地方的“欠条”过多,物价就必然要上涨。如果流通中的货币没有过多的话,那么过多货币追逐房子,必然导致其它产品追逐的货币出现相对过少。道理很简单,流通货币数量保持不变,资产等东西价格上涨了,购买这类东西付出货币就要增加,那么剩下购买其它东西的货币就变少了。其它东西数量保持不变,货币减少了,必然就会便宜,即使名义价格暂时保持不变,但是实际价格也降下来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的看法,“这几年这个热、那个热的,讲到底都是因为货币热。”
美国滥发货币,但是本国却没有发生通胀,这和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是否矛盾?尽管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这些货币往往都不在本国,自然不会对本国的物价造成冲击。因此,就有了美国滥发货币,全球通胀的说法。美国印钱购物,本质就是在透支美元的品牌而已。毕竟,大家现在还是相信美元,愿意持有美国的货币,这是一个国家的信用。要是有一天,人们都不相信美元了,美国就无法通过印钱购物了。当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元这个地位仍然是存在的。不过,这种做法也就是对未来的透支,子孙后代可能需要尝试这些债务。
其实,中国当前通胀现象,这是09年以来的刺激经济有关。2009年,CPI还是处于负值,但是我在2009年7月份就写一篇《通胀已经归来》的文章。当时,我在文章说到,“通胀什么时候归来?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是我的看法就是,通胀已经归来。通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整个社会财富没有增加,货币增加的话,就必然导致货币贬值。市场上商品没有增加,货币过多的话,实际购买力一定会下降。相关的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投放持续加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约7.37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度设定的“全年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半年新增贷款比全年预定目标超额放贷47.4%。”“因此,我们应该相信通胀已经归来。我希望能够尽快治理通胀,严格控制信贷,而不是盲目乐观相信通胀还遥远。否则,到时就要为治理新的一论通胀而付出沉重代价。”
再说到通胀问题,谁在制造通货膨胀?《货币生产的伦理》内容介绍时有一段话,“控制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货币当局宣称的政策目标之一。然而事实是,通货膨胀有利于新增货币的第一个拥有者——货币的生产者,在现今的货币银行体制下,也就是各国央行及其政府;其代价则是损害经济体中其他民众的利益。”
以哈耶克为代表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使得政府可以利用这种垄断权不断的制造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如果让自由竞争的各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由于他们会关心自己所发行的货币的币值稳定,可以避免过量的货币发行,所以货币的发行权到底应该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还是私人银行手中。”
因此,所谓的通胀,就是当局制造的。动不动就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这不能帮助本国经济走出危机,反而制造了严重的通胀。

市场上的现金流多了,为什么反而容易引起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