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学派的成员

2024-05-17 11:51

1. 哥本哈根学派的成员

除玻尔本人外,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成员有海森伯、泡利和狄拉克,他们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海森伯、泡利通过他们的导师索末菲和著名的“玻尔节”与玻尔相连。1922年夏天,玻尔应邀赴德国哥廷根讲学,由于有众多的知名的和即将出名的物理学家参加,演讲盛况空前,被称为“玻尔节”。玻尔认为,他到哥廷根讲学的最大收获就是第一次认识了两位极具才华的青年-海森伯和泡利,并很快邀请他们到哥本哈根进行合作。玻尔节期间,玻尔与海森伯的历史性散步的情节及其双方的重要性都得到了传记作者的肯定性的描述,展现了玻尔的识人之才和海森伯的智慧和勇气。在很短的时间内,量子力学得到快速发展。海森伯给出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矩阵力学方程;当几乎是同时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给出了波动力学方程而引起对微观粒子的物理本质的争论时,与海森伯同在理论物理研究所学习的泡利发现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等价性;随后,英国年轻物理学家狄拉克在哥本哈根发展了量子力学的更为普遍的理论—变换理论;海森伯接着又提出了测不准原理,玻尔则在此基础提出了更具有哲学意义的互补原理(并协原理)。海森伯、泡利、狄拉克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哥本哈根学派的其他重要人物还有魏扎克、克喇默斯、约旦、伽莫夫等。 哥本哈根成员都把研究重点放在量子力学基础的诠释。他们在主要的基本观点上求同存异,在切磋中提高,在争论中完善,共同形成了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思想和观点,被称为正统的或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他们认为,可观察量是建立理论的基础和依据,在逻辑上无法排除人们的主观成分,因此量子理论是主客观要素的结合体;量子跃迁是量子物理的最基本的概念,微观粒子的运动是不连续的,使得测量两个彼此相连的变量遵循测不准原理,同时精确测量这两个变量就不可能;描述微观粒子的波函数是一种几率波(这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玻恩给出的解释),在宏观领域中成立的因果定律和决定论在微观领域不成立;从实验中所观测到的微观现象只能用通常的经典语言做出描述,微观粒子呈现波粒二象性佯谬是用经典语言描述的结果,因此经典语言描述的微观现象既是互补的又是互斥的。关于哥本哈根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描述,如“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高度的智力追求,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乐的乐天主义的混合物”;“玻尔给人的鼓舞和指导,与他周围年轻物理学家的天才和个人才干的协同一致,一种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互补性”;“由于他的洞察力和鼓舞力量,玻尔点燃了想象的火炬,并让他周围人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 玻尔,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性创始人。1885年10月7日生于哥本哈根,1903年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 科学系,主修物理学。1907年以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论 文获得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的金质奖章,并先后于1909 年和1911年分别以关于金属电子论的论文获得哥本哈根 大学的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去英国学习,先在剑桥J.J.汤姆逊主持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几个月后转 赴曼彻斯特,参加了以E.卢瑟福为首的科学集体,从此和卢瑟福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关系。当时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刚刚确立,人们对于原子内部的结构和运动还所知甚少,而无论是光谱学方面的少数几条定律还是化学方面的元素周期表,也还都停留在经验规律的水平上,还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满意的理论解释。另一方面,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却明显地和经典物理学不相容,就是说,按照经典理论,卢瑟福模型将不会有物质原子所具有的那种稳定性。在这样的形势下,玻尔经一两个月的废寝忘食的探索,初步创立了他自己的原子结构理论。他于1912年夏回国,在母校任讲师,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扩展自己的理论。1913年,他以《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为题,先后分三大部分发表了长篇论文,为20世纪原子物理学开辟了道路。他在自己的理论中,采用了当时已有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几条基本的“公设”,提出了至今仍很重要的原子定态、量子跃迁等概念;有力地冲击了经典理论,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形成。玻尔的理论在解释氢原子光谱的频革规律方面取得 了相当圆满的结果,在说明星体光谱中某些线系的起源方面纠正了流行的看法,他的定态概念得到了越来越确切的实验验证,他的某些理论预见也得到了实验的证实,成就十分巨大。但是,在开始时,这种理论还不能很好地说明其他元素的光谱,而且根本无法说明任何一条光谱线的强度和偏振,而玻尔的宏伟目标却从一开始就是要说明各种原子和分子的形形色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说明显示这些性质的变化情况的元素周期表,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为了更深入地探索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之间的关系,玻尔逐步发展并于1918年初次阐述了他的理论。他认为,按照经典理论来描述的周期性体系的运动和该体系的实际量子运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具体地说,体系的经典广义坐标傅里叶系数和体系的跃迁几率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对应关系。后来这一理论被称为对应原理。这一原理在当时的发展水平上成 了从经典理论通向量子理论的桥梁,而且后来也形成了海森伯矩阵力学的直接的前奏。玻尔的理论触发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玻尔吸收了别人的研究成果,利用自己的对应原理,对各种元素的光谱和X射线谱、光谱线的(正常)塞曼效应和斯塔克效应、原子中电子的分组和元素周期表,甚至还有分子的形成,都提出了相对合理的理论诠释。由于这些辉煌的成绩,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年,在玻尔的倡议下成立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玻尔领导这一研究所先后达40年之久。这一研究所培养了大量的杰出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的兴起时期曾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学术中心,而 且至今仍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当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达形式在1924一1926年间基本上确立以后,M.玻恩很快地提出了波函数的几率诠释(统计解释)而W.K.海森伯也紧接着提出并按照自己的理解阐述了他的测不准原理。这两种相互关联的看法形成了所谓哥本哈根观点的重要内容,而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精神领袖”的玻尔,也就在这种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互补性”观点(后来被称为“互补原理”),并逐步发展了他的“互补哲学”。海森伯原理的提出,引起了一系列的哲学争议:物质微观运动的基本规律统计性是否是实质的?是否必须放弃或推广决定论或因果原理?量子力学能否看成一种“完备的”理论?微观客体和测量仪器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最终的界限?如此等等。玻尔在1927年首次提出的互补性观点就是企求回答这许多问题。这一观点并无固定的成文的表达,玻尔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不同的说法。按照他的看法,物质世界中的客体,精神世界中的概念,语言文字中的单词,全都各自具有许多不同的“方面”,有如数学中同一个多值函数的许多不同的值。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来说,人们一经承认了它的某些方面就必须放弃另外的一些方面,在这种意义上二者是“互斥的”。然而,那些另外的方面却又不是可以彻底废除的,因为在另外的适当条件下人们还必须用到它们(这时就必须放弃在前面提到的条件下所应承认的那些方面)。在这种意义上二者又是“互补的”。例如,玻尔认为,微观客体的“粒子性”和“波动性”,就是这样既互斥又互补的两个方面。这种想法,就是所谓互补原理的基本内容。按照玻尔的看法,追究既互斥又互补的两个方面中哪一个更“根本”,是毫无意义的;人们只有而且必须把所有的方面连同有关的条件全都考虑在内,才能而且必能(或者说“就算是”)得到事物的完备描述。玻尔认为他的互补原理是一条无限广阔的哲学原理。在他看来,为了容纳和排比“我们的经验”,因果性概念已经不敷应用了,必须用互补性概念这一“更加宽广的思维构架”来代替它。因此他说,互补性是因果性的“合理推广”。尤其是在他的晚年,他用这种观点论述了物理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中的无数问题, 对西方学术界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玻尔的互补哲学受到了许许多多有影响的学者们的拥护,但也受到另一些同样有影响的学者们的反对。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爆发了历史上很少有先例的学术大论战,这场论战已经进行了好几十年,至今并无最后的结论,而且看来离结束还很遥远。作为卢瑟福的学生,玻尔除了研究原子物理学和有关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以外,对原子核问题也是一直很关心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的研究所花在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力量更大了。他在30年代中期提出了核的液滴模型,认为核中的粒子有点像液滴中的分子,它们 的能量服从某种统计分布规律,粒子在“表面”附近的运动导致“表面张力”的出现,如此等等。这种模型能够解释某些实验事实,是历史上第一种相对正确的核模型。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又于1936年提出了复合核的概念,认为低能中子在进入原子核内以后将和许多核子发生相互作用而使它们被激发,结果就导致核的蜕变。这种颇为简单的关于核反应机制的图像至今也还有它的用处。当L.迈特纳和O.R.弗里施根据O.哈恩等人的实验提出了重核裂变的想法时,玻尔等人立即理解了这种想法并对裂变过程进行了更详细田的研究,玻尔并且预言了由慢中子引起裂变的是铀-235而不是铀-238。他和J.A.惠勒于1939年在《物理评论》上发表的论文,被认为是这一期间核物理学方面的重要成就。众所周知,这方面的研究导致了核能的大规模释放。玻尔一生爱好和平,崇尚民主,反对侵略,反对独裁。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以后,玻尔曾经亲赴德国安排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出逃,后来就在丹麦组织了专门的机构来协助和营救这些人。当时一大批德、意等国著名学者受到过玻尔他们的帮助,这在学术文化的发展史上是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的。纳粹德国控制丹麦以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和抗敌组织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直到1943年德军总部下令逮捕他时,他才冒险出亡,经瑞典到英国,不久就到了美国。在美国期间,他曾参加研制原子弹的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动机完全是为了反击纳粹,而且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核军备竞赛的危险。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和英美两国首脑接触,建议他们及早作好控制和限制核武器的安排,但没有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以后,他就毅然和任何核武器的制造断绝了关系。从那时起,他大力呼吁和平,并于1950年发表了《致联合国的公开信》。同时他大力推动核能的和平利用,鼓吹学术上的国际合作,倡议并领导了欧洲核子中心和北欧原子物理学研究所。自从1913年成名以来,玻尔先后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学术团体所赠予的许多崇高的荣誉和头衔。他多次连任丹麦皇家科学院主席,多次访问世界各国。1937年夏季,他曾来中国,访问了上海、杭州、南京和北平,对中国人民很为友好。1947年,丹麦政府决定授子他级别很高的勋章,要求受勋者有一个族徽。玻尔亲自设计了他的族徽,其中心图案采用了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来形象地表示他的互补思想。玻尔于1962年11月16日在哥本哈根逝世。

哥本哈根学派的成员

2. 哥本哈根的简介

《哥本哈根》以德国纳粹时代的科学家海森堡和丹麦科学家波尔及其夫人玛格瑞特的亡后灵魂的回忆与对话,引出了现代科学史上著名的1941年“哥本哈根会见之谜”。这个至今没有揭开的谜,对于二战期间原子弹的研制与付诸实战、今天世界所面临的核威胁、未来科学与人类生存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哥本哈根》通过解密这次“哥本哈根会见之谜”,展开对原子弹研制成功前后历史的审视。 《哥》剧当年在伦敦首演之后,编剧麦克弗雷恩连获普利策、托尼两项大奖,在欧美剧坛曾引起广泛轰动,并成为了2002年百老汇最佳戏剧奖的获奖剧目。王晓鹰曾对记者说过,当时他看到这个剧本时曾经很恼火,因为看了两遍还没看懂,一个是知道这个戏在世界上演出的范围非常广,被称为“哥本哈根现象”,一个是他自己认为还是中国一个不错的导演怎么能看不懂呢。但看了三遍之后,他终于感受到了这个戏的挑战,因此有了今天我们见到的中国版的《哥本哈根》。全剧仅有海森堡、波尔及其妻子———同样为物理学家的玛格瑞特三个人物,采用后现代拼贴式的手法使人物还魂进行了上述对话。

3. 哥本哈根大学的介绍

哥本哈根大学 (拉丁文:Universitas Hafniensis;丹麦文:Københavns Universitet),位于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麦最有名望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北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经过500多年的发展,哥本哈根大学从最初只对社会名流开放,已发展演变成一所学科全面、集教育与科研于一身、多项科技成果领先世界的著名公立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构建起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并为丹麦培训了许多神职人员、医生、律师和教师等专业人才。学校跻身于全欧最优秀之列,享有国际声誉。在中、美、英三大榜单上,2015/2016年世界大学排名第35位(ARWU)1、第61位(U.S.News)2、第69位(QS)3,并在ARWU去除获奖指标后的排名中位列世界第304,《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 两大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指数在全球所有大学和非大学研究机构中位居第445。此外,哥本哈根在2016年“最佳学生城市”榜单中,荣列第27位(QS)6。同时,受欧元汇率持续走低影响,哥本哈根在2015年美世咨询公司7的针对海外驻当地人员的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中,下滑至第24位8。

哥本哈根大学的介绍

4. 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成员

  除玻尔本人外,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成员有海森伯、泡利和狄拉克,他们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海森伯、泡利通过他们的导师索末菲和著名的“玻尔节”与玻尔相连。1922年夏天,玻尔应邀赴德国哥廷根讲学,由于有众多的知名的和即将出名的物理学家参加,演讲盛况空前,被称为“玻尔节”。玻尔认为,他到哥廷根讲学的最大收获就是第一次认识了两位极具才华的青年-海森伯和泡利,并很快邀请他们到哥本哈根进行合作。玻尔节期间,玻尔与海森伯的历史性散步的情节及其双方的重要性都得到了传记作者的肯定性的描述,展现了玻尔的识人之才和海森伯的智慧和勇气。
  在很短的时间内,量子力学得到快速发展。海森伯给出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矩阵力学方程;当几乎是同时地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给出了波动力学方程而引起对微观粒子的物理本质的争论时,与海森伯同在理论物理研究所学习的泡利发现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等价性;随后,英国年轻物理学家狄拉克在哥本哈根发展了量子力学的更为普遍的理论—变换理论;海森伯接着又提出了测不准原理,玻尔则在此基础了更具有哲学意义的互补原理。海森伯、泡利、狄拉克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哥本哈根学派的其他重要人物还有魏扎克、克喇默斯、约旦、伽莫夫等。

5. 哥本哈根简介及详细资料

 介绍   哥本哈根迷人的风景   哥本哈根(丹麦语:Koebenhavn)是丹麦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与瑞典的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哥本哈根是北欧名城,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首都之一,被称为最具童话色彩的城市。12世纪时,阿布萨隆大主教在罗斯基勒修建要塞,后发展成为“商人之港(哥本哈根)”。现在是重要港口城市,浪漫的气氛吸引了众多游客。
  厄勒海峡大桥在2000年完工后,哥本哈根与瑞典的马尔默可透过车辆和铁路往来,促成了两地人力资源的互相交流,每年利用厄勒大桥的通勤人数不断成长。此外大桥通车后也让两座城市之间形成北欧地区最大的城市群。
  在2008年,《Monocle》杂志将哥本哈根选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并给予"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哥本哈根在全球城市分类中被列为第三类世界级城市。此外哥本哈根在西欧地区获选为"设定企业总部的理想城市"第三名,仅次于巴黎和伦敦。
  哥本哈根城市建立之际的名称为"Kjøbmandehavn",意为"商人的港口"。英语的名称来自于低地德语"Copenhagen",中文译名也由此而来。
  历史沿革  12世纪时洛斯基勒的阿布萨隆重主教在此筑起要塞,兴起了"商人之港(哥本哈根)"。它不仅是丹麦国内、也是北欧的大门。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整个城市洋溢着的浪漫气息迷倒了所有前来游览的人。蒂沃利公园Tivoli和美人鱼像可以说是哥本哈根的象征。还有世界第一条步行街斯特洛伊艾,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会让并不喜欢购物的人也为之动心。富有魅力的不仅是购物,逛逛博物馆和美术馆,感受这里的历史,会使您的旅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果走累了或者肚子饿了,可以在露天咖啡座或餐馆略事休息。哥本哈根的中心街区有各色饭馆,不仅提供丹麦传统菜肴,还有世界各国的美味。何不夹杂在当地居民的人群中尽情体味首都氛围?
   
  经济  一如欧洲其他都市,哥本哈根市中心有许多服务业、手工业和商业企业。全球最大皮草制造商"哥本哈根毛皮公司"总部即在此。工业企业大多数都在市郊,许多工业企业被迁移到其他地区,甚至外国。包括哥本哈根的三个著名的啤酒厂,其生产部分有的被迁到日德兰半岛上。
  哥本哈根是全国重要的食品、造船、机械、电子等工业大多集中在这里。哥本哈根既是传统的贸易和船运中心,又是新兴制造业城市。全国1/3工厂建在大哥本哈根区。主要工业项目有造船、机械、罐头、酿造等。当地东亚公司、布米斯特─怀恩机械和船业公司等厂家世界闻名。1950年后工业和人口迁往市郊,市区人口逐渐减少。
  哥本哈根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是著名的古城。哥本哈根也是北欧重要海陆空交通枢纽;有火车轮渡通瑞典港口马尔默。丹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军港和商港(自由港)。全国工业30%集中于此,有造船、机器制造、冶金、化学、食品加工和纺织等工业。输出肉类和奶制品。设有科学院、大学(建于1478年)等。旧城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呈辐射状排列。新建的西北郊区以湖泊与旧城分开。
  地理  自然  哥本哈根位于丹麦最大的岛西兰岛上,与瑞典的马尔默隔海相望。城市的一小部分位于阿玛格尔岛上。请注意,哥本哈根和哥本哈根县是两回事,哥本哈根并不属于哥本哈根县,而是一个独立的市。
  从地质上来看哥本哈根位于冰川时期留下来的冰碛层上(丹麦大多数地区是冰碛层)。
  哥本哈根气候温和,从图上可以看出大温度计最高温度为摄氏30度,最低温度为零下20度,哥本哈根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超过这个温度范围。丹麦人热爱自然,由丹麦画家维格·维涅柏设计的旅游招贴画"鸭妈妈"画的是一位警察阻断了所有交通以便让一个母鸭子带领小鸭子横过马路。有的人甚至极端到连苍蝇也不打,认为"他们也有生存权利"。城中没有太高的建筑,风景秀丽。有好几处市 *** 为旅游者免费提供的脚踏车,由在车轮上做广告的公司提供财政支出。
  气候  哥本哈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夏季平均气温最高约为22℃(72℉),最低约为14℃(57℉),而冬季的低温约在0℃(32℉)左右。降雨量也十分适中,但全年四季皆有雨。冬季仅有少量降雪。
  城市  哥本哈根市容美观整洁,市内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它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在许多古建筑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古老的宫堡。坐落在市中心的克里斯蒂安堡年代最为久远。克里斯蒂安堡是1794年被火焚以后重建的。过去,它曾是丹麦国王的宫殿,成为议会和 *** 大厦所在地。建筑在厄勒海峡出口处岩石上的克伦堡宫,是昔日守卫这座古城的一个军事要塞,至今还保存著当时修建的炮台和兵器。此外,丹麦国王居住的王宫--阿马林堡,也颇负盛名。哥本哈根市政厅的钟楼,也常常挤满了好奇的来访者。因为那里有一座机件复杂、制作精巧的天文钟。据说,这座天文钟不仅走得极其准确,还能计算出太空星球的位置,能告诉人们:一星期各天的名称、日子和公历的年月、星座的运行、太阳时、中欧时和恒星时等。这座天文钟是一个名叫奥尔森的锁匠花费了四十年心血、耗费了巨资才造成的。
  交通  航空  哥本哈根国际机场作为北欧地区最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有60多家国际航空公司使用该机场,北欧航空公司(SAS)经营的中国飞往丹麦的航线有北京(每周7次)和上海(每周6次)两地,直飞哥本哈根机场。
  机场位于市区东南10公里的卡斯楚普(kastrup即丹麦语中飞机场及周边地区的意思),建在厄勒海峡边上,从哥本哈根市中心乘坐火车只需12分钟,每小时发车6班,24小时不间断发车,单程票价28.5丹麦克朗。乘计程车从市中心到机场的费用约190-250克朗之间。
  捷运  哥本哈根的捷运(丹麦语:Københavns Metro)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腓特烈斯贝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系统自2002年开始运行,共有2条线路,22座车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该捷运汇流排路长度已经达到184KM,位于世界第六大城市。
  铁路  哥本哈根的铁路交通非常发达,来往各城市间都可以乘火车,游客可以买3日和7日通票,或者哥本哈根卡,比起单次乘坐要实惠不少。火车站位于市中心的中央车站,交通便利。从哥本哈根出发到达国内各城市火车车次很多,基本不需要提前买票,直接到车站等车即可。在平时一般从早5:00运营至00:30,周末的时候早上首班列车发车时间会比平时晚一些。
  一些铁路优惠折扣有以下这些:
  ScanRail Pass
  游览北欧四国:丹麦、瑞典、挪威和芬兰,可以在15天或者20天有效期内,乘坐火车进行北欧四国五日游,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
  团队折扣
  8人及8人以上团队一起乘火车即可享受团队折扣,需提前预订,最晚预订时间是出发前一天下午3点。
  公路  长途汽车主要是通往无法乘火车和飞机到达的中小城镇。车站也是位于市中心的中央车站。对于一般游客而言,最主要的线路有以下几条:
  882路:哥本哈根-兰讷斯-Hobo-日德兰半岛
  866路:哥本哈根-奥胡斯-奥尔堡
  文教  教育  哥本哈根拥有全丹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哥本哈根大学,该校于1479年成立。大学的著名研究范围包括科学、医疗、法律、社会科学、科技和人文学科,同时也是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ARU)的成员,和知名学府牛津、剑桥、耶鲁、加州柏克莱等大学有研究合作关系。哥本哈根大学每年吸引了约1500名的国际和交换学生前来就读。此外城市内还有哥本哈根商学院等知名的教育机构。
   哥本哈根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是北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2013Q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第51位。它在建立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的经济和科技,以及培训丹麦的神职人员、医生、律师、教师等专业人才方面,起积极的作用。哥本哈根大学建校初期本属天主教会管辖,至1537年转归丹麦路德会(Danish Lutheran State Church),其主要功能是为国家培育神职人员。直至德国的大学模式在17世纪引进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育系统才产生重大的变革,渐渐建立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课程,以及有关的考试和实习模式;课程越办越多,尤其在医科和法学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学院亦渐具规模。同时,哥本哈根大学的图书馆、教学医院等重要项目,亦陆续兴建,成为丹麦高等教育及科研中心。踏入20世纪,哥本根大学把发展移民向哥本哈根市的北部,在那里成立新的大学医院、新的图书馆、理论物理中心、自然科学中心。
   哥本哈根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位于北欧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建校以来500多年的历史,从中世纪的学术先师同教廷、国王的抗辩,到本世纪上半叶两位科学巨匠玻尔与爱因斯坦之间的学术争论,构成一部不断探索真理、追求极致、繁荣文化、开拓文明的教育创业史。弥漫在这里浓郁而清新的学术自由空气,使这所古老学府历久常新。
   皇家音乐学院 
  皇家音乐学院由威尔斯亲王(后为国王爱德华七世)于1883年创立,并被接纳为皇家协会成员。学院院长常为皇室成员担任,从1952年起院长由太后陛下担任,女王陛下为该学院的资助人。
  学院主建筑位于南肯辛顿,在萨姆森·福克斯先生的慷慨赞助下,于1894年进行了内装修,主建筑现占用的场地已由1851年度的皇家展览委员会的委员们批准使用。新校舍建成于1964年,布里顿歌剧院也即将建成完工。学院为意欲从事表演或教学,或准备在音乐领域谋求其他职业的学生提供培训教育,为乐器演奏者、歌唱者、指挥及作曲者提供实践教学及学院授课。学院还为可能成为教师的学生提供食宿,这些学生优先择教育学院的课程,他们所寻求的是重点在于提高表演技巧而不是专科学院课程的音乐培训。
  学院有音乐教员:170人。入学申请的结束日期为10月初,国外申请的结束日期为11月初。音乐学位要求:表演课程(四年)方向是获得皇家音乐学院毕业证书:GRSM(优等)课程(三年)方向是获得GRSM证书,并获得优等学位。音乐学士(优等)课程(三年)方向是优等获得伦敦大学音乐学士学位。硕士后课程包括深入研究课、歌剧培训课、声学指导课、指挥课程、早期音乐课及为作曲者而设的音乐硕士课程。一般课程设有亚历山大工艺学,听力研究与音乐师、作曲、指挥、早期音乐、电子音乐、音乐史、歌剧等。在乐器方面教授铜管乐器、管风琴、打击乐器、钢琴、弦乐器、发声法、木管乐器等。该院为欧洲音乐院校联合会会员。
   皇家美术学院 
  18世纪初期的时候,欧洲的国王们为了附庸风雅,都要建立美术学院。这个风尚最早发起自法国的路易十四,他在1648年就设立了欧洲最优秀的美术学院,但是直到1738-40年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六世受到"感染",决定建立一所绘画和雕塑学院。1748年,国王弗里德里克五世批准了美术学院的修建预算,由著名建筑师Nicolai Eigtved设计学院建筑,1754年3月31日,丹麦皇家美术学院由国王亲自主持了开学典礼,大量有成就的美术家都云集学院。丹麦皇家美术学院下属建筑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和保护学院,隶属于丹麦文化部。
  体育  哥本哈根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运动队伍。足球队伍哥本哈根足球队(FC København)就是以哥本哈根作为根据地。哥本哈根足球队会在帕尔肯球场(Parken Stadium)中进行比赛,并有6支球队在丹麦次级联赛中角逐。哥本哈根同时也有三组冰上曲棍球队伍,分别是Rødovre Mighty Bulls、Herlev Hors和Nordsjælland Cobras。
  哥本哈根也有多支手球队,哥本哈根足球会旗下拥有两支同名的男女队伍。联合式橄榄球也经常在哥本哈根比赛,知名的队伍包括CSR-Nanok、Copenhagen Scrum、Exiles、Froggies 和Rugbyklubben Speed。
  基地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澳洲足球联盟(DAFL,Danish 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是非英语国家中最具规模的澳式足球赛事。
  哥本哈根也是多支丹麦板球队伍的根据地。虽然丹麦自1966年起就是国际板球协会(International Cricket Council)的会员国,但这项运动在丹麦的体育教育中并不普及,球迷人数、比赛场地、媒体关注程度也不如足球等热门运动。
  旅游   景点简介 
  "五月晴光照太清,四郎岛上话牛耕;樱花吐艳梨花素,泉水喷去海水平。湾畔人鱼疑入梦,馆中雕塑浑如生;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郭沫若在游遍北欧诸国之后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赞美哥本哈根的诗。诗中寥寥数语,道出了哥本哈根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美人鱼雕像在海边静静冥思,栩栩如生的动人风情。哥本哈根是座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城市,充满活力、 *** 与艺术气息。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度过了他的大半生,他的众多著作都是在这里进行创作。哥本哈根集聚著充满童话气质的古堡与皇宫、乡村与庄园。从沉淀著古老历史的旧皇宫,到延续著皇族传奇的阿美琳堡宫,比邻坐落在这个城市中。
  哥本哈根有许多宫殿、城堡和古建筑。城市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有阿肯艺术中心、路易斯安娜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众多艺术博物馆。从古老的古典艺术,到缤纷的现代艺术,都能在这里找到丰富的展示。在一座城市里,齐聚著古老与神奇、艺术与现代、自然与人文、 *** 与宁静,这就是哥本哈根,一个迷人的国度。
  景点  哥本哈根以及邻近的郡共有三个海滩,总沙滩长度约为8公里,离市中心骑脚踏车只需约30分钟即可抵达。包括2005年开幕的人工岛屿度假区"Amager Strandpark",距离市中心仅有15分钟的脚踏车程。
  ·阿美琳堡王宫(Amalienb Palace)
  ·安徒生墓园(Assistens Cemetery)
  ·方舟现代美术馆(Arken Museum of Modern Art)
  ·旧股票交易中心(Børsen)
  ·荷尔文教堂(Church of Holmen)
  ·哥本哈根歌剧院(Copenhagen Opera House)
  ·丹麦设计中心(Danish Design Centre)
  ·克里斯钦堡(Christian *** )
  ·哥本哈根动物园(Copenhagen Zoo)
  ·丹麦国家美术馆(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丹麦国家银行(Danmarks Nationalbank)
  ·菲特烈堡(Frederik *** Palace)
  ·吉菲昂喷泉(Gefion fountain)
  ·克隆堡宫(Kronb Castle)-哈姆雷特在赫尔辛格中的城堡
  ·美人鱼雕像(The Little Mermaid)
  ·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
  ·丹麦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Denmark)
  ·新嘉士伯艺术博物馆(Ny Carl *** erg Glyptotek)
  ·新港(Nyhavn)
  ·罗森堡宫(Rosenb Castle)
  ·罗斯基勒大教堂(Roskilde)
  ·圆塔(Rundet??rn)
  ·趣伏里公园(Tivoli)
  ·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R城(DR Byen)
  美食  哥本哈根拥有非常多的餐厅,一种称为" *** ørrebrød"的"开放式"三明治是当地最常见的传统美食之一。哥本哈根共有11间获得米其林星级评价的餐厅。其中"Noma"餐厅被选为全球十大最佳餐厅的第十名,最获得了一颗米其林星星,使这间餐厅成为米其林二星级的餐厅。此外,知名的国际旅游网站TripAdvisor的读者更将Noma选为全世界最棒的餐厅。
   

哥本哈根简介及详细资料

6. 哥本哈根精神的简介

“玻尔依靠他的洞察力和鼓舞力量,把他周围的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传记作家穆尔则认为,哥本哈根精神是“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主义的混合物”,在杨福家先生的《哥本哈根精神》(摘自《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卷)一文中,又有具体的阐述,这是玻尔所留下的“物理学界最可宝贵的财富”。玻尔倡导的“平等、自由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浓厚的学术气氛”,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放之四海的团队工作的准则。玻尔的为学与为人同样值得称道--他是一个爱国的、然而同时又是积极推动“科学国际化”的丹麦科学家。在他积极营造的那种“使人感到繁忙、激动、活泼、欢快、无拘无束、和蔼可亲”的气氛中,“工作着”才会是美丽的。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存在,玻尔才成功地在丹麦开辟了欧洲又一个物理学圣地,他的研究所名噪一时,是当时所有物理学爱好者们的天堂。哥本哈根精神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才是团队精神,至少,它是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存在的,虽然玻尔的团队是一个科研队伍,他们针对的是对自然科学的讨论和研究,这和商业团队有着很大的区别,商业团队中,相互的沟通配合和较为明显的责任分担,需要更为统一的思想,对目标的认同,和个人牺牲。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