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学科建设

2024-05-13 20:39

1.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学科建设

系之初,全院教职工?SPAN lang=EN-US>19人(教师15人),五年来,国际法院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广揽人才,加强和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截止目前,国际法院教职工45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教授4人,副教授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教师中法学博士5人,在读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9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1,2%,目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具全校之首;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备了硕士以上学位。国际法院教师中有半数曾有出国留学、攻读学位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具有较高外语语言运用能力。国际法院已经形成了一支高学历人才荟萃、团结协作、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国际法系由建系前原法律系国际法教研室和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合并整合为三个国际法学二级学科教研机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教研室),设立国际经济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法两个研究中心,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形成了比较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国际法系教师担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一人,理事四人;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一人;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人、理事两人;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理事一人;中国航空法研究会理事一人;中国西部大开发法律研究会理事一人;法国经济与法律科学协会理事一人;陕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一人。三位教师担任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评估专家库成员;一人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库成员;两位教师担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律咨询专家;三人担任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律咨询专家;一人分别担任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西安市人民政府和宝鸡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一人担任西安市人民政府专家决策委员会委员;一人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999年国际法系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4年两次被国际法院选定为博士授权点申报的学科单位。 全系教师共出版专著23部,译著4部;在《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等法学核心刊物和其他重要期刊、报纸、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15篇。主编、参编国家级、省级及院级教材及工具书64部。国际法系教师的学术成果先后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西安市人民政府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司法部2000年度优秀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一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北方十五省区优秀社科图书奖一项;陕西省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获中国国际私法学会首届优秀成果评奖优秀著作二等奖一项,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目前国际法系教师已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司法部科研项目一项;国家外专局项目两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五项;院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院级一般项目十三项,院级青年项目两项,校级教改项目六项。国际法系承担和主办全国性和跨区域性学术研讨会三次。(2000年中国入世与西部大开发法律研讨会;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2004年新世纪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发展与完善研讨会)国际法系承办的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21世纪中国国际私法论坛)获得巨大成功,被学会认为17年以来组织最为周密、学术讨论最为热烈、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学术盛会,为国际法院赢得了声誉,克罗地亚共和国驻美大使、国际法研究院院士彼得·萨塞维奇教授首次来华访问并参会。国际法系教职员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多次获得政府和学院嘉奖。有部级优秀教师1人,院级优秀教师8人;一人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和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一人被评为学院首届师德标兵;一人获陕西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一人获院级先进工作者称号;二人分获陕西省杰出和优秀青年法学工作者称号;一人两次获中国法学会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出国留学人员表彰。自建系以来,国际法系共举办国际法系列学术讲座、报告76场,著名国际法学家、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进教授;前大连海事大学校长、著名海商法专家、博士生导师司玉琢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商事仲裁法及海商法专家杨良宜教授;国际比较法研究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王贵国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饶戈平教授;首任中国籍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令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永平教授;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丁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忠海教授和王传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生导师陶正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晔教授、台湾东吴大学杨桢教授等一大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都曾来国际法院担纲主讲国际法专题,对激发和促进国际法院教师和广大学生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著名欧盟法专家弗朗西斯·施奈德教授、加拿大约克大学珍妮特·沃尔克教授、韩国济洲大学金富灿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未敏永和教授、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沃尔夫冈·舒诺曼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利本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肯特法学院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DavidJ.Gerber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Joesf Drexl教授等10多位外国著名专家教授也应邀来国际法系访问讲学。新中国国际私法理论奠基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法学教育家、国际法学家、武汉大学终身教授韩德培先生受聘国际法院首位荣誉教授,黄进教授等11名国内著名学者被聘为国际法院国际法学科兼职教授。国际法系教师为省政府、人大、法院,全省各地、市政府、人大,各级公、检、法机关、外商投资企业等部门主讲WTO法及中国涉外法律知识70余场;接受中央广播电台、陕西省及西安市电视台就美国撞机事件、炸馆事件、中国入世等专题采访、发表国际法方面讲话、意见30余次,与陕西省电视台合作拍摄《入世大潮》专题片一部,为国家民航总局处理空难赔偿案件发表法律意见2次,为省政府、省委发表咨询意见5次,为省高级人民法院、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安外贸企业协会等部门处理涉外案件发表咨询意见二十余次,发挥了国际法专业人才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优势。 国际法系现设国际法资料信息中心(中文资料库)和国际法外文资料室(省级重点学科资料室)两个资料库。图书检索设施齐全、功能多样。目前已拥有中文图书资料2000余种、一万余册;国际法专业外文资料448种958册;中文类法律期刊60余种;港台国际法藏书129册;装订历次国际法学术年会论文17册,极大支撑了国际法院国际法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满足了培养高水平国际法硕士生的需要,也为国际法院国际法博士点的申报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国际法系共接受国内捐赠图书54部;接受国外学术机构和学者捐赠图书226册,与韩国济州大学法学院建立固定资料交换关系。在本科教学贯彻三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严谨求学树一流学风,积极扶持和鼓励学生深造和求学,国际法系99级首届毕业生共97人,67人参加考研,18人被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国内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迄今为止国际法系本科生已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近百人,考取博士研究生一人;四人经参加托福和雅思考试被录取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法国利日摩大学等国外高校留学硕士生。国际法系硕士生培养成绩显著。国际法院国际法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有23人考取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研究生,他们当中不少已成为专家、教授、高级律师和政府、司法部门的业务骨干。国际法系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激发青年学人的科研热情和学术志向,专设青年国际法学社和《国际法探索》等学生学术社团和学术专刊,为实现三创教育提供平台,以崇高的志向、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国际法律业务素质的培养构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流。目前国际法系在读的本科生949人,国际法专业硕士生43人,接受法国巴黎第二大学留学生3人。国际法系正积极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推动中澳合作培养国际商法硕士的教育项目。国际法系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国际法系学生参加全国性学术大辩赛4次。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理律杯WTO法辩论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大辩赛、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均由国际法系教师指导和带队参加,获最佳提案奖、最佳组织奖等奖项,为学院赢得声誉。国际法系组织和训练的国际法校参加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辩论队在2004年第二届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辩论赛中荣获团体亚军杯、最佳诉状奖和优秀辩手奖三项大奖,是全国十五个参赛院校中唯一一个荣获两项集体大奖的参赛单位,是国际法校有史以来参加全国法庭模拟辩论赛取得的最高成绩,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国际法系合唱队代表学院参加陕西省高校纪念建党80周年合唱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三等奖,并获教育部、文化部等六部委表彰;国际法系“走进WTO”法制宣传日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纪念宪法颁布三十周年晚会现场采播,并被陕西电视台公共政法频道报道;国际法系团总支三次被学院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系党总支被评为“陕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生中有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团员”、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学生干部”,四人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一人在陕西省大学生艺术节书法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国际法院历届校园艺术节比赛中获得大合唱、舞蹈、健美操、征文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学院表彰。“英语晚会”、“戏剧小品晚会”等活动在校园中引起良好反应。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学科建设

2.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机构设置

国 际 法 学 院 院 长: 李万强李万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教授(三级岗位)。1971年生,山西芮城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93),法学硕士(1996);厦门大学法学博士(1999)。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3.8-2004.9)。曾任厦门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陕西省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持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两次负责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专业竞赛均获大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包括已完成)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司法部课题1项。在Asia Pacific Law Review,《政法论坛》、《法律科学》、《法学评论》、《国际经济法学刊》等法学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ICSID仲裁机制研究》(独著)、《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副主编)等。截止2011年共获厅局级以上教学科研奖或荣誉奖19项,包括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1项以及陕西省“优秀法学研究工作者”(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表彰。(详细情况请点击“博导硕导”栏目)国 际 法 学 院总支书记: 李 燕李燕,女,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0月出生,陕西咸阳人,副教授职称。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1987年起先后在西北政法大学团委,党委组织部和国际法学院工作,现任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兼任思想教育教研室教师。  李燕同志长期从事党务管理和学生工作,在任期间组织了多项有影响的学生活动,比较突出的有2001年参加陕西省高校建党80周年合唱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同为杯”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三等奖并获国家六部委表彰;2002年组织的“走进WTO”大型法治宣传活动,被中央电视台采播,被陕西电视台公共与政法频道和青春都市频道报道;2003年参加西安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获“最佳组织奖”和“最佳提案奖”;2004年组织参加第二届“理律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取得了团体亚军的好成绩。  在任期间,国际法学院及其前身法学四系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良好的成绩。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先进党总支。李燕同志个人曾在1995年、1997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党员,1999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党务干部,2003年、2004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师。国 际 法 学 院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刘光勇刘光勇,男,中共党员,1969年10月出生,陕西省汉中人,汉族。1989年9月考入西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2003年获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硕士学位。毕业留校后在我院团委工作,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现任国际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职称。  在工作中,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刊物等宣传媒介,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在团委期间,院团委多次获得表彰,如“1991-2000年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委”、连续三年我院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评为“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陕西高校中较早策划和成立了我院学生社团联合会,规范了社团管理。学生社团每年举办各类讲座、演讲比赛、戏剧小品、模拟审判、文化沙龙、义务咨询等活动,策划的学生社团杯辩论赛,参与人数多,活动规模大,成为我院校园文化活动中一个重要品牌。多次负责组织我院学生参加陕西省高校辩论赛,均获得优异的成绩。2003年组织学院学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一套《 LG·金苹果》节目,获得了各方一致好评,其中赵昆同学获得周冠军,不久又获得全国冠军,为我院争得了荣誉。  在兼任西北政法学院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的十年间,法律服务中心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质的飞跃,成长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运做最规范、社会影响大的学生法律服务组织,也是原司法部所属五所政法院校中最早开展法律服务的学生组织。曾多次被评为“陕西省青年志愿者服务杰出集体”;2000年5月被中共陕西省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团省委、省教委、省司法厅等联合授予“首届陕西省保护未成年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11月,在《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杂志社、中国教育热线等组织的“全国高校特色社团”评选中被评为“优秀社团”;2000年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光荣称号;2003年被陕西省精神文明办公室、共青团陕西省省委评为“陕西省学雷峰杰出集体”荣誉称号。法律服务中心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华商报以及法律专业媒体所报道和转载。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先后撰写文章十几篇,其中,《我国环境教育的几个特征》发表在2004年核心期刊《理论导刊》第九期上;《对大学生环境教育的几点思考》发表在《理论导刊》第十二期上;《论“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表在核心期刊《理论界》2005年第三期上;《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要求》发表在核心期刊《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一期上,《论加强大中学生性教育的一般理论》发表在核心期刊《理论月刊》2005年第六期上。  在工作中多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1996年9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大运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部评为“第五届大运会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城市运动组委会评为“第四届城市运动会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2000年4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0年5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委员会、陕西省司法厅等部门联合授予“首届保护未成年人优秀公民”称号;2000年12月组织学生参加旅游黄金周服务活动,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03年元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优秀团干部”光荣称号。国 际 法 学 院 副 院长: 刘亚军刘亚军,男,1970年12月出生,汉族,陕西黄陵人。1988-1992年就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语系,获得文学士学位(1992);1996-1999年就读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部,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2004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国际法学院副院长。主要科研成果:《论WTO反倾销制度的缺陷和改革构想》、《进口国反倾销诉讼的动因探析》、《浅议反倾销对进口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进口国反倾销措施的成本分析》、《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及其法律管制》、《论中国海外投资保险的制度模式选择》等。承担中国法学会部级科研项目《反倾销诉讼中的利益制衡研究》等数项科研项目。国 际 法 学 院 办 公 室国 际 法 学 院 教 务 办 公 室国 际 法 学 院 辅 导 员 办 公 室国 际 法 学 院 下 设 三 个 教 研 室:国 际 教 研 室国 际 私 法 教 研 室国 际 经 济 法 教 研 室国 际 法 学 院 下 设 三 个 中 心:国 际 经 济 法 研 究 中 心世 界 贸 易 织 法 研 究 中 心比 较 司 法 与 国 际 私 法 研 究 中 心国 际 法 学 院 资 料 信 息 中 心 学院下设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研究所,设有国际经济法、世界贸易法组织、比较私法与国际私法三个研究中心。国际法资料信息中心有中文国际法专业藏书2万余册,外文国际法专业藏书近1000余种,法律专业期刊40种。拥有价值20多万元的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教学仪器设备。学院现有本科生1100余人,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11人。

3.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开拓、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半数教师曾经赴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讲学、攻读学位或进行学术访问。学院先后举办了中国入世与西部大开发法律研讨会、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年会、新世纪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发展与完善研讨会、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2006年年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同时还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访问交流,共举办了国际法专题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讲座100余场。在“强化教育、从严管理、重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宗旨指导下,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本科毕业生中考研升学率在校内居于前列。在英语演讲比赛、学院及省大学生艺术节上均取得优异成绩,在2004年第二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辩论赛中获得团体亚军、最佳辩手奖和最佳起诉状奖三项大奖。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院将一如既往,在不断完善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确保国际法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的地位,继续办好现有国际法硕士授权点的学科建设,力争在未来的五年内,使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招生专业: 法学专业(国际法方向)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国际交流

4. 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发展现状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共89人,下设法律英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日俄法教研室、研究生研究室、语言实验室、资料室、院教务办和系办公室等。目前,该院现已建成一支具有63名专职任课教师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人(4.76%),副教授10人(15.8%),讲师31人(49%),助教19人(30%)。从以上情况看,该院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处于比较合理状况。该院经过较大努力,学历结构已有了较大改进,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1.5%),在读博士3人(4.7%),具有硕士学位的17人(26.9%),从目前情况来看,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从年龄结构分析,50岁以上教师2人(3%), 40岁-50岁之间教师11人(17%), 30岁-40岁之间教师23人(36.5%),30岁以下教师27人(42%),结构比较合理,但从总体看,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该院目前专业英语(法律英语)的任课教师共有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的8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1人,40岁-50岁的4人,35岁-40岁的4人,35岁以下的4人。本专业长期聘用英语国家外籍教师3-4人,适应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从总体看来,专业英语(法律英语)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是非常合理的,发展趋势良好。本学科教师在校外学术组织的兼职有: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会员、国际法律语言协会会员、中国法律语言研究会会员、亚洲英语教师协会会员等。

5.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介绍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前身法学四系,成立于1999年。2006年10月学校更名大学后,根据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决定,正式成立国际法学院。 学院成立八年以来,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国际法和涉外法律的人才培养中心、教学科研中心、国际法律咨询服务和信息资料中心。学院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评为陕西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获得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教育工委联合表彰。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介绍

6.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特色发展

学院坚持特色发展,探索协同创新机制,学术研究以国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国际法问题为导向,人才培养以建设教育部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契机,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意识,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的职业涉外法律人才。展望未来,国际法学院将以国际的视野、中国的立场和鲜明的特色,立足重庆,服务西部和全国,面向世界,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法制建设和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7.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历史

追溯历史,法学院始建于本世纪50年代初,是西北民族大学成立后开设较早的院系之一。它曾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司法工作者,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法制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深受西北地区各族父老乡亲们的欢迎与爱戴。从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明确指示在民族学院尽快开设以培养少数民族司法工作人员为宗旨的司法专业及其系科。同年9月在西北军政委员会的直接委托下西北民族学院成立了司法系,设司法专业,首届招收学员68名,除少数从预科选升外,绝大多数是从西北各地司法部门输送的在职县、区级司法干部和社会优秀青年。1953年4月民院司法系增设检察专业,受西北检察署委托开办检察班,并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部的33名少数民族学生转入检察班。1954年经西北司法部批准改司法系为法律系。大专学历层次的法律系司法专业为西北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司法工作者,充实到各基层司法机关,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历史

8.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的发展前景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学院在办学规模、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部分教师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法学界和法学教育界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学院将紧密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发挥学科专业复合性、实用性的特色,努力将本院办成一个基础雄厚、特色突出、全国一流的法学院。招生专业:本科阶段:法学(经济法方向)研究生阶段: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