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银行会计人才的培养

2024-05-13 10:48

1. 高素质银行会计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银行会计人才的培养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银行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银行会计人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对当前教学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设想。
    
     1 银行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能力要素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是高等院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银行会计的业务范围变得日益广泛,会计专业的实用性和技术性越来越强,对银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1.1 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人们衡量业务水平的标准是经验,通过从工作积累的大量经验熟练自如的处理相关事情,减小突发事件对金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避免非正常因素造成经济利益的流失。即便如此,再有经验的银行会计人员也不可能接触过所有的业务问题,对所有的复杂情况都能解决自如。所以,对一个银行会计工作者,经验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问题接踵而来而且复杂度不断升高时,能够系统地找出问题的成因,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予以解决。对瞬息万变的金融环境,会计人员应能够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解决问题不仅是高层银行会计人员的事,即使最初级的业务柜员会计也应能解决日常的会计处理问题,各层次会计人才都不例外。
     1.2 人际交往能力
     银行会计人员之所以要具备坚实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因为他得与银行业务的每一相关人员打交道,既包括银行内部人员,也包括外部客户。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才能完成自己的专业工作和与之相关的创新工作。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到他们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能。所以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个银行会计人员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1.3 沟通及协调能力
     沟通及协调能力包括:通过正式的、非正式的、书面的和口头的交流有效地提出、讨论、报告和辩论观点,寻求广泛的一致,推动计划的实施或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倾听和表达传递,理解对方和让对方接受;借助周围人群、书面资料和电子渠道,寻找、获得、组织、报告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等。有效的沟通使会计人员能够接收、传达信息,并由此形成合理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决策。有效的沟通者传递出的信息明确、强有力、具有说服力,能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高技能的银行会计专业人才的工作始于最贴近业务一线的服务工作,所以都必须具备该项能力。
     2 银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内容枯燥复杂。难以理解
     银行会计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多而且复杂,其核算方法既包括单式记账又包括复式记账,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在内容表述上大多使用冗长的文字、表格和记账公式。如果没有教师有效地讲解,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看书学会相关知识。如教学中涉及许多银行会计结算方面的内容:“托收承付”、“汇兑”等结算业务,即使是老师通过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说明而不借助其他教学方法,仍然会使学生感到内容枯燥,难以听懂。由此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记忆和深化,形成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一大障碍。
     2.2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在银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以板书讲授为主,没有运用其他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即使少数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仅仅局限于投影、幻灯等几种简单的手段,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接受能力根据感观的`不同而有强弱之分,文字解释是抽象的、图表或图画的解释是直观而易于消化的,教师在追求表述完整和解释到位的同时,没有考虑到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甚至抗拒情绪。由于商业银行会计的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如果对一些关键、重点的内容照本宣科,直接将内容写到黑板上,学生仍然会听不明白,这样既影响课程进度又降低教学效率。
     2.3 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
     据了解,大多银行会计教材,对近年来新的银行法规或业务种类均没有涉及,特别是关于信息革命的第一代计算机技术、第二代的网络技术以及第三代的电子商务技术在教材中很少有体现,商业银行新兴的中间业务也基本没有涉及。一些新版教材虽有变化但调整不大、新增的内容并不多,基本上只是把原来的内容在章节上做出调整,如近几年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的调整、四大国有银行提高同业拆借、信用卡普及、社会上最引人关注的住房按揭等热门话题,教材中只用一两页简单介绍甚至根本不作介绍。
     2.4 学生学习的目的_不明确。缺乏主动性
     银行会计的实用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对于实务操作中为什么要如此却讲得很少,大量的现行规章制度作为学生生涯必须牢记的知识,要求学生记住甚至背出来,学生为应付考试只得起早摸黑地死记硬背。这就造成了课程内容较为枯燥,教师授课方法单一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始终不能集中,并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会积极思考,更谈不上自觉学习。这种被动的知识传递方式造成学生只为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3 对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
     知识经济下的银行会计教学应该是实施未来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素质教育凸现的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它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面向未来的教育和重视学生主体的教育。因此,银行会计教学应顺应数字化潮流,改重记忆为重思辨,改重技能为重思考,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提问、质疑和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求异性、多向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思维能力。
     3.1 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进一步普及,银行会计教学的手段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会计教学那种枯燥乏味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逐步减少,代之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的以自我学习为主的知识吸收、消化和创新的过程。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教学和网上教学将逐步普及,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浏览或下载有关的互动式网络课程的网页,学习他所需要的有关会计知识,传统的教科书和字典主要是用于会计课程的学习辅导,课堂教学以小组讨论为主,在线的测试随时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学生掌握学习的进度,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专家进行交流,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其中通过国际互联网学习会计知识将会逐步成为主要学习手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活动的主角变为配角,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作者。这种在先进的会计教育理论指导下,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全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更好的教学效果,即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当然各个学校的条件不同,生源不同,教学改革的步伐也会因校而异,但银行会计的教学结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是大势所趋。
     3.2 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高尚情操日益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等等。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消极特点。如滥用充沛的精力与蛮干,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时,易成为情感的奴隶;自我意识强,情绪体验深,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易陶醉于低级情绪。为了培养银行业高素质后备人才,在大学期间就应注重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学习与熏陶。
     (1)职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银行会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银行会计工作的艰巨性;从热爱银行会计事业开始,把个人的理想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银行会计人员必须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同时,职业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提倡先公后私、重贡献轻索取。
     (2)遵纪守法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银行会计工作整天在与钱物打交道的同时,也在同法律法规打交道,因此遵纪守法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法制教育是让学生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在银行会计教育中,应细化有关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经济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有关会计课程中,把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纳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会计职业道德。
     3.3 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本身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教师风趣的语言,精辟的讲解,漂亮的板书,渊博的知识,都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真正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具备一桶水。”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熟悉银行业务的相关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各种新技术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银行会计教学活动等等。面对新时代的召唤,唯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转换,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银行会计教育改革活动,才能切实提高会计学生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迎接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会计教学提出的挑战。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系统新的业务也不断涌现,从而使银行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和个性化。这就给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有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代的框架和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前的银行会计教学必须从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

高素质银行会计人才的培养

2. 如何加强银行员工队伍建设

企业执行力是体现在企业执行并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目前我行商业银行普遍执行力有待提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商业银行执行力不强的表现
  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执行力不强,一是表现在基层组织,二是表现在总行职能部门。其中,基层组织执行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年度工作思路、经营发展目标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进度缓慢,工作开展上或重点不明,或避重就轻,或因循守旧,执行任务缺乏紧迫感;二是执行各类规章制度的力度不够,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不重视,理解不到位,以致于工作中出现违规;三是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和指标精神重视程度不够,执行过程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对上级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传达贯彻不到位,使会议和文件的作用大打折扣。
  与基层组织不同,总行职能部门(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全行性的经营策略、规章制度等的制定过程,总行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全行的经营发展。总行职能部门的执行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推诿现象,涉及多部门的工作,其工作进度拖沓;二是员工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心浮气躁,怕担责任,明哲保身,缺乏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的工作勇气和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二、银行的企业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企业执行力不是个人执行力的累加,它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合成,即企业运作流程(包括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企业成员的职业执行技能,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相应地,银行执行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工作不到位,使执行者养成被动的工作习惯,从而使执行力减弱;二是部分干部职工自我要求不严格,学习意识、责任意识薄弱,缺乏主动工作的意识,严重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员工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思想认识和政治意识跟不上,行为也就很难达到要求。三、如何提高银行的企业执行力
  一是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队伍素质。要结合实际,制定一整套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培训内容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素质、业务技能、操作流程、法律法规等,分批、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培训,尤其要对中层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鼓励职工进行自学,唯有保持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正确地领会上级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正确地分析和把握市场。
  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是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它是所有员工的工作目标和指引,是员工行为的内在依据,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原动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将经营理念融入到活动中,让员工在活动中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内涵。通过各种培训,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三是充分发挥领导层的表率作用。要以客观公正、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广大员工树立起思想和行为的标杆,加之正确的引导、有效的监督和及时的奖惩,在广大员工中营造一个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行、工作不按时做好不行的氛围,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

3. 如何培养银行业人才

1、注重严格遴选学员。按照总分联动、集团合成的要求,参训人员从投资银行部、涉投行业务的资产管理、金融市场、大客户、公司业务、信用管理、信用审批、内控等8个部门、农银汇理、农银租赁、农银投资、农银人寿等4个子公司,以及20个分行投资银行条线选出,参训人员均为处级以上干部,且年富力强、熟悉投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较强,是投行业务创新和推动业务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2、注重精选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全行投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业务短板,围绕国际投行市场规则和投资银行业实践实务,结合当前市场情况、业务趋势及香港市场情况开展课程设计,培训课程涵盖银行系投行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商业银行投行收入来源与构成、银团融资、财务顾问、跨境并购、境外发债等。3、注重创新培训方式。培训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机构调研+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邀请来自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道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行专家进行授课,安排实地调研香港交易所、香港金融管理局等机构以及与渣打银行等同业投行进行业务交流,探讨了海外PE投资基金运作、资产证券化业务、并购业务等操作实务,实用性较强。4、注重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期间,全体学员严格自我要求、认真参加学习,做到三个不”一堂课不缺、一场调研不落、一次交流不少。每期培训班成立班委,负责班级的纪律监督、教学管理、活动组织,学员分为4个小组,日常教学活动实行值班小组负责制,坚持每天记录培训日志、总结收获体会,每课提炼课程亮点、深入提问思考。培训结束前所有学员进行了课题答辩和学习陈述。5、注重加强行司联动。此次培训也是集团合成、行司合作的一次现场联动,充分发挥农业银行投行业务优势,投资银行部率20家分行投资银行部负责人与农银国际进行交流座谈,就行司联动工作进行了沟通探讨,对进一步加强向农银国际的项目推荐工作做出了具体布置。6、注重推动成果转化。每期培训班选取了4个课题,课题紧扣投行业务热点、难点问题,参训人员分小组围绕课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交流研讨,带着问题参加学习交流,做到了贴近实战、学用结合,回程后形成了课题报告成果。

如何培养银行业人才

4. 如何培养银行业人才

人才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是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农行愿景目标的基石。面对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受到极大挑战,那如何培养银行业人才?
   
  1、 注重严格遴选学员。按照总分联动、集团合成的要求,参训人员从投资银行部、涉投行业务的资产管理、金融市场、大客户、公司业务、信用管理、信用审批、内控等8个部门、农银汇理、农银租赁、农银投资、农银人寿等4个子公司,以及20个分行投资银行条线选出,参训人员均为处级以上干部,且年富力强、熟悉投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较强,是投行业务创新和推动业务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2、 注重精选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全行投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业务短板,围绕国际投行市场规则和投资银行业实践实务,结合当前市场情况、业务趋势及香港市场情况开展课程设计,培训课程涵盖银行系投行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商业银行投行收入来源与构成、银团融资、财务顾问、跨境并购、境外发债等。
 
  3、 注重创新培训方式。培训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机构调研+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邀请来自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道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行专家进行授课,安排实地调研香港交易所、香港金融管理局等机构以及与渣打银行等同业投行进行业务交流,探讨了海外PE投资基金运作、资产证券化业务、并购业务等操作实务,实用性较强。
 
  4、 注重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期间,全体学员严格自我要求、认真参加学习,做到“三个不”一堂课不缺、一场调研不落、一次交流不少。每期培训班成立班委,负责班级的纪律监督、教学管理、活动组织,学员分为4个小组,日常教学活动实行值班小组负责制,坚持每天记录培训日志、总结收获体会,每课提炼课程亮点、深入提问思考。培训结束前所有学员进行了课题答辩和学习陈述。
 
  5、 注重加强行司联动。此次培训也是集团合成、行司合作的一次现场联动,充分发挥农业银行投行业务优势,投资银行部率20家分行投资银行部负责人与农银国际进行交流座谈,就行司联动工作进行了沟通探讨,对进一步加强向农银国际的项目推荐工作做出了具体布置。
 
  6、 注重推动成果转化。每期培训班选取了4个课题,课题紧扣投行业务热点、难点问题,参训人员分小组围绕课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交流研讨,带着问题参加学习交流,做到了贴近实战、学用结合,回程后形成了课题报告成果。
 
 所以要结合岗位实际,把所学所得转化为实践动力,切实提高投行业务对全行的贡献,为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贡献智慧和力量。

5. 求一篇关于银行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

摘要:文章以我国银行业的人才培养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银行业人才成长的各种因素,力求探索建立我国银行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银行业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分,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关键词:银行业;人才培养 

  一、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及其在银行业的表现 

  (一)人才及银行业人才的定义 

  “人才”一词,简言之,是指有才能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综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银行业人才应为“所有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突出工作能力、能够实现合格绩效的银行业从业人员”。 

  (二)人才成长规律在银行业的具体体现 

  1、银行业人才的成长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努力的共同结果。

  一方面,大部门从业人员认为银行业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认为现有晋升制度(提拔)“非常合理”或“比较合理”,认为岗位培训“非常有针对性”或“比较有针对性”,这些都反映银行业为人才成长营造了较好的气氛。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业人才成功例证的分析,发现他们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能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好地与工作的发展结合起来,这表明个人的因素是其成长、成才的强大内因。 

  2、银行业员工对工作的期望是促使其成长的动力源泉。

  银行业员工之所以热心于自身事业并积极努力工作,其动力源于并受制于员工的期望和需要,即只有当员工的期望和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强大的内动力。具体来说,在银行业的期望主要包括3个方面:被同事认同和上级承认;个人努力与成效成正比即有成就感;取得多少工作绩效就要获得多少报酬。 

  3、银行业人才的成长是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的积累过程。

  人才成长的历程,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同时,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竞争这种手段能激发人才的活力,并为选拔和发现人才提供有效的途径。 

  4、中青年是银行业人才成长的集中年龄。

  中青年是人才创造的集中年龄,是担重担、出成果的黄金时期。 

  二、我国银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入分析我国银行业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现状,是进一步提出我国银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的前提。当前,我国银行业在人才队伍结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总结、深入分析,找准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提供基础。 

  (一)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职能要求和履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银行业人才队伍在总量上基本能够适应履职需要,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逐渐成为制约人民银行有效履职的重要问题。

  第一,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近年来,虽然采取海外引进、从高等院校招录和内部培养等措施,使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得到增加,但与当前的形势任务相比,总量依然较小、占比仍然偏低。同时银行业现有人才队伍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集中体现在熟悉国际经济金融运行规则和发展形势,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以及通晓国内外金融、证券、保险、法律等知识,具备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

  第二,年龄、学历结构有待改善。首先,近年来各银行有目的地招录了一批高学历的年轻干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队伍年龄结构,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上保持稳定,但仍需进一步年轻化员工队伍。其次,各银行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对具备较深经济金融理论功底、熟悉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掌握相关分析技术的高学历人才的要求比较迫切。近年来,各银行机构虽然通过招录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学历人员数量,但人才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仍然偏低。 

  (二)人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各银行机构人才流动与市场化人才资源配置规律未能有效对接。在人才引进方面,虽然各银行机构在历年的人才招录中都能吸引大批的求职者,但这种吸引很大程度上源于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更多体现在对非市场紧缺人才的吸引上,对于市场真正紧缺的中高端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则表现出明显的竞争能力不足。在人才“出口”方面,随着外资银行的陆续入驻,我国各银行机构、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分支机构薪酬福利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被同业弱化,出现人才不断流失的局面。 

  (三)人才工作机制需进一步改进 

  在当前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下,机制建设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各银行机构在人才使用、评价、考核、激励、培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制约了人才工作效能的发挥。

  第一,绩效考核不够科学。近年来,我国各银行机构制度化的考核体系基本建立,对员工实施定期考核,相关考核制度和流程也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薪酬激励有效性不强。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层次人才的收入水平与外资银行相比明显偏低,不仅导致他们对收入水平的满意程度比较低,而且也难以在人才市场上吸引关键、核心人才。工作获得的成就感和社会地位等内在报酬,也无法弥补工资等外在报酬水平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离职倾向,并导致了部分人才的流失。

  第三,人才培训针对性不强。虽然近年来我国各银行机构积极构建符合自身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培训制度、机制与体系,逐步建立起员工终身培训制度,使每个员工从入行到退休,可以持续不断地接受培训。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对个体特征考虑不够,培训主要集中于基础培训和业务培训,不能针对不同阶层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培训课程,面向未来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对较少。 

  三、加强和改进我国银行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人才问题是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银行工作重要的着力点、突破点和增长点。因此,我国各银行机构应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统领银行人才队伍建设,把握并遵循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的内外环境,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银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加快人事制度建设,优化人才成长外部条件 

  从制度层面优化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条件,是加快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因此,我国各银行机构应加快人事制度建设,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 

  1、高度重视员工生涯设计,实现人才和组织共同发展。

  综合效应规律要求我们应实施人才和组织共同发展的人才调控策略,而其中一个有效做法就是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进一步统一起来,使员工在为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也使自身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各银行机构应在坚持个人特长和社会需要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等原则的前提下,尽快建立起有关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制度,不仅要引导行员树立为自身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而且要在了解行员个人特点以及他们成长发展方向和兴趣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与银行职能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计划,逐步建立起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以利于长期有效地开发人才。 

  2、创新教育培训的有效模式,促使人才资源全面开发。

  教育培训是提升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有效举措,是促进人才成长的“推进器”。因此,各银行机构应尽快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使培训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平台。一是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计划的制定应建立在对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按需施教,实行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二是加大培训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培训设施简陋、培训与应用脱节,培训质量不佳的现状。三是培训形式宜多样。如外部培训,让员工走出去,到各高校、各国外金融机构,接受新知识,增加国际眼光。 

  (二)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成长内在动力 

  竞争成长规律揭示了竞争是提高激励效应的推动力,现代管理知识中的“鲇鱼定律”也启示了如果一个人没有竞争对手,就会养成惰性,甘于平庸,碌碌无为。因此,我国各银行机构应健全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行员创造的动力,激发行员创新的热情,促进员工创新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励人才成长。 

  1、改进管理层薪酬制度。

  为提高管理者经营热情,避免管理者短视行为的发生,对于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可以逐步推行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当某考核指标达到一定标准时,管理者就可以行权。而对于未上市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可实行年薪制,根据经营者的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确定年薪的金额,从而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银行长期的获利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平。 

  2、健全长期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使工作能奖能罚。

  要确定系统全面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方法,提高考核的信度和效度,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绩效,方法上可以参照目前流行的“360度绩效评价法”,即有上级、同事、服务对象评价加员工自评,最后通过加权平均得出考核结果。要分层次、分类别设计考核指标,可遵照国际通行的绩效考核SMART原则,必要时可以邀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协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具有银行特色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注意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建议采取月度考核、半年跟踪、年终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克服“近因效应”影响。要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双向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使绩效考核成为实现组织目标、改进员工绩效和个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把绩效考核过程转化为每个员工一次积极的工作经历。 

  3、改进普通员工薪制度。

  为奖勤罚懒,调动国有商业银行的从业积极性,应破除原有工资分配中“大锅饭”的做法,将职工工资和岗位贡献相挂钩,拉开改入档次。如对于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可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岗位等级的划分可以参照工作责任、工作复杂程度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通过岗位分析评定来确定;对于研发和业务部门实行按能力划分的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制,同时,与银行的经营业绩相挂钩;对于销售部门则实行基本工资加上业绩提成的效益工资制度,促进销售人员的销售积极性;对于柜台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上业务计划计件工资分配标准,以便提高业务经办效率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良谋等。我国央行研究型专家型人才评定与培养机制探讨[J].南方金融,2007(2)。 

  2、刘东,史林娜。浅议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J].管理科学,2008(17)。

望采纳

求一篇关于银行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