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之十:群体分类

2024-05-06 08:22

1. 《乌合之众》之十:群体分类

《乌合之众》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其中第一章比简单:群体的分类。讲的是群体分两大类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这种分类和现在的社会学分类比起来真的是很粗糙,但他却是第一个将群体分类的人。那是开创性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异质性群体是指没有共同特征的群体:例如民族、陪审团等等。异质性群体依靠群体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强大时群体可以战胜群体自身的低智商,开创人类文明。
  
 同质性群体包括三种:派别(有共同的信仰)、身份团体(共同的职业)和阶级(相似的收入,共同的利益和生活习惯)。
  
 同质性群体容易发展出组织。组织要比群体高级一些。

《乌合之众》之十:群体分类

2. 《乌合之众》-群体的特征

    群体这个概念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到现在,那时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尽自己最大努力留在这个群体当中,因为但凡被抛弃,面临的就只有死亡,现如今生活在茫茫人海中的我们,也依然处于各种各样的群体当中,因为群体给我们带来快乐、心安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乌合之众》给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定义为:1、群体冲动、易变和急躁;2、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3、群体情绪夸张、与单纯;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5、群体的道德可以比个人高尚或低劣;对于以上五个关点,它的是与非我想应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如果说将以上五个特征用在恐怖分子身上,我想会完全契合,但是“群体”也不是单单只有这一类,例如革命事业的前期,不就是几个有共同理想、抱负的人组成的群体吗。但其表现并没有跟冲动、偏执、轻信这些词语挂上勾。对于公司而言,根据书中对“群体”的定义,即便它还不能被称作一个群体,但是对于其中事业共同体的这一群人,我认为是符合群体定义的,如果他们体现出来的品德是冲动、偏执、轻信,留给他们的路就只有没落,相反有共同事业理想的公司群体,表现出更多的应该是诚信、合作、创新、使命必达!

3. 乌合之众|个体与群体

每个个体是个圆的话,两个圆或是更多圆存在重叠区域时,群体便萌芽了。
  
 
  
  
 个体圆的半径可以自定义,也可以观望周围圆左右摇摆,但都是自主决定的有意识行为。
  
 群体圆的萌芽是重叠,群体圆中的大多数个体不能随时可抽离状态,否则只能称为个体的临时相遇、也就不能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是个体的汇集但又是脱离了个体的新形态,当群体真正形成后作出的举动,可能和组队的初衷有很大的背离。好的导向就如同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刚,去往和平。另一面就如gd的聚集,易躁易怒易轻信、易无端伤害、暴戾毁灭,走向黑暗。
  
 
  
  
 群体与个体都是好坏参半,别做煽动和欺骗的领袖,也不要做内心脆弱、容易怀疑自我的个体。
  
 
  
  
 四处都可以有美好的存在,即便随处都是乌合之众。
  
 
  
  
 我们一生都可以追寻更好的自己,即使现在不够好,也可以努力做一个内心强大且坚定忠于自我的个体。涉足群体,则慎重慎重。

乌合之众|个体与群体

4. 乌合之众 - 群体特性的分析6/8

     
                                          
        乌合之众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东观汉记》。 
  
  
       “乌合之众”原义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乌合:像乌鸦一样聚合),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在人们的意识中,乌鸦不是一种讨人喜欢的飞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就的外貌、嗓音,以及它喜爱腐食的进食特性,更加被人诟病的就是它们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状态了。
  
        在古斯塔夫·庞勒看来,“乌合之众”就是聚集在一起丧失自觉的 个性、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群,他认为个体一旦进入群体中,群体的思想就占据了统治地位,许多人凑合在一起构成了一 个“心理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一切批判能力,本能自觉的使自己处于一个领袖的领导或者统治之下, 群体服从领袖“要比服从政府温顺的多”。
  
  
 我将乌合之众的几大特点进行了总结
  
  1、群体智力低:个人才智被抹平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那是不是当群体聚合的时候,群体的智力会高于每一个个体,不是的;那是不是就是他们智力的一个平均值?不会的,会更低,甚至低到和群体中智力最低的那个人相吻合。         在群体心理中,原本突出的才智被削弱了,导致群体中有一个人的个性也被削弱了。表现出差别的异质化被同质化吞没了,最终无意识品质决定了群体的智慧。因此,群体只有很普通的品质、很普通的智慧和最基本的智能,同时群体也只具有最基本的智能。
  
        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勒庞说过:“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萧峰为什么会被昔日的丐帮兄弟群起而攻之,那些平日里的手足之情,兄弟之义为什么会不复存在,聚贤庄里那些人智商集体下线,不分事实,不看证据,听信谣言,拔刀相向,那个时刻,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谣言在智商下线的时候就会占据制高点,回想那些昔日的“抢购食盐”、“抢购板蓝根”、“拒绝鸡肉、不吃鸡蛋”事件,正是乌合之众群体智力下降的表现。
  
  2、易受暗示与轻信 
  
        群体一旦形成,就会急切的期待某些东西使他们行动起来,无论是什么,他们都会接受,如果没有明确的指示,群体会无意识的自己创造。
  
  
        群体极端排斥理性与逻辑,失去批判能力,剩下盲目与轻信。群体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逻辑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情理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存在的事情,唯独不相信现实生活的日常逻辑。
  
        "群体"是一个中性词,但他们又往往期望受到关注,这就相当容易受到暗示。更糟糕的是,轻信的"毛病"又使得任何暗示都会通过传染,进入人们的大脑。
  
        于是,群体的"方向"也就确定了。群体处于无意识的边缘,他们像原始人那样,迷信,暴躁,不动脑子,控制不住自己……
  
       如果你处于社会的底层,看到的永远是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民众,每天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那么你的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告诉你,这是生活的常态,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周边的邻居每天都懒懒散散,不是打麻将就是遛狗,那么你的心理暗示就会认为这就是常态,自己的生活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否则就不正常;如果你要好的小伙伴们每天都很认真的学习,成绩也很好,那么你也会和他们一样,认为生活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环境的同化造成你的心理暗示觉得就应该这样。
  
  3、情绪化:冲动、易变和急躁 
  
        群体间的情绪像病毒一样是会传染的。一个人感性的、本能的情绪能迅速的感染另外一些人。群体的行动也要靠情绪来催化,乌合之众的行动也需要情绪化来引爆,在情绪化的裹挟下,事实已经不重要了,或者他们已经看不到事实了,于是他们变得非理性了,甚至变得非常暴力了,可是他们自己感觉不到。
  
        大家是否记得我们在上自习课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抱怨“怎么还不下课”,整个教室里的气氛就完全不对了。大家的话匣子仿佛被一下子打开了,便开始对一天的学习抱怨。而第一个抱怨的人,便是蝴蝶效应中的那个小小能量的变化,而它所引起的效果,就是整个教室的混乱。
  
        2012年7月28日上午,江苏省启东市民因抵制日本王子纸业将污水排放至本地,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市民打出反对横幅,启东市政府附近水泄不通。部分情绪激烈的群众强行冲破警察警戒,冲击、打砸国家机关办公大楼,市长被强迫套上抵制项目的T恤,市委书记因不肯穿宣传衣被扒光衣服。共造成90余名执勤民警不同程度受伤,机关大楼办公财产损失人民币236331元,停放在机关大院内的多部车辆受损。
  
  
        个体的情绪化本就很容易让人失控,让事情走向极端,集体的情绪化更就如此了。但是个体的情绪化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是群体的情绪化就不会如此了,集体的情绪化往往会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样,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4.群体的偏执与专横,渴望强权 
  
        群体决不允许旁人对他们的真理有所质疑,也决不允许旁人持有他们所认为的谬论。这种偏执的情绪根深蒂固,除非勇另外一种极端的感情来取代,否则根本难以动摇。
  
        当群体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感和破坏性,并把这种力量与偏执结合起来时,群体就拥有了专横的性质。
  
        理性的个人可以接受不同的意见,可以接受矛盾,进行平和的讨论,但是群体绝不会允许此类现象发生。
  
        在1704年的苏格兰地区,一个患有癫痫病的流浪汉指控两名妇女对他实施巫术,其中一个在被抓进监狱后逃了出来,但在第二天就被抓到了。在押回监狱途中,对巫师切齿痛恨的人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想要亲手淹死她。他们把她带到海边,在她身上捆上绳子,将绳子的另一端拴在附近一艘渔船的桅杆上。然后把她投进水中再拉上来,然后再投下去。
  
        这名妇女被折磨得半死不活的时候,人们又把她拖上海滩,一个暴徒专门回家把门板卸下来,压在这个可怜女人的身上,然后再在上面堆上大石,把人活活压死。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地方官出来干涉;那些押送的士兵也玩忽职守,对此幸灾乐祸,出来阻止这类行为的人无一不遭到恫吓和殴打。
  
        群体喜欢的英雄,要永远像恺撒一样威严而残酷。他的权杖吸引着他们,他的权力威慑着他们,他的利剑让他们心怀敬畏。他们甚至总会为这种人塑起最壮观的雕像。
  
        而当这样的专制者失去权力时,群体又会在转眼之间面目大变。他们并非有所醒悟,只是因为群体喜欢践踏被他们剥夺了权力的专制者。那是因为,在失势之后,这个专制者也变成了一介平民,他受到蔑视是因为他不再让人害怕。
  
       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而对强权低声下气!如果强权时断时续,而群体又总是被极端情绪所左右,他们就会表现得反复无常,时而无法无天,时而又卑躬屈膝。
  
  5.群体高尚的道德 
  
        在某些时候,群体会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而这样崇高的行为,孤立的个人是绝难做到的。
  
        当群体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作为号召时,最有可能对群体中的个人产生影响,甚至达到让他慷慨赴死的地步。
  
 当教皇以基督教的名义发动民众东征时,所有人都显示了他们的热忱。他们为了购置刀剑,急于卖掉自己的财产无论价格多低也不在意,就像是被关押很久的囚徒急于缴纳赎金一样。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上帝而战”。别的想法已经没有立足之地。
  
 
  
  
 
  
        过去,跨地区性的群体组织很少见,而现在空间并不能成为群体形成的阻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需求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群体",而且这个群体也不一定要人数很多,在年龄、性别、职业也没有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有共同的利益与诉求。
  
  
        也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现象也迁移到了网上,特别是互联网的隐蔽性、匿名性更是助长了这种现象,所以乌合之众无处不在。
  
                                          
        人多力量大,当一群乌合之众伤害一个人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电影《搜索》中的叶蓝秋因为公交车不让座的一事,被人拍成视频发到网上,于是迅速聚集了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不问事实,简单粗暴、情绪化地实施网络暴力,最后逼得叶蓝秋跳楼自杀,可是她没有让座的真正原因是那天她检查出癌症,身心俱疲,那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应激反应。
  
        或许有一天你我都有可能是那群乌合之众里的一员,也或许有一天我们都会受到乌合之众的暴力伤害,人多力量大,但倘若那股力量是暴力的话,亦是如此。
  
  
 
  
        如果我们有选择,请多一些清醒和独立思考,不要成为思想空洞的乌合之众,也不要让自己变得愚不可及。

5. 所谓的群体——乌合之众

当你踏入群体的那一刻,是不是也成为了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人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动物。马克思早就总结过,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集合,所以历经数万年的岁月变迁,人类依然无法脱离群体独立生存。既然说到“群体”,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古斯塔夫·勒庞 。其著作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 一直是心理学史上极具争议的一本书籍,而书籍背后所揭示的东西就像是一根泛着寒光的银针,挑破了那层覆盖在群体上的外皮。
                                          
  一、无法忽视的群体(乌合之众)特性 
  
 书中所指的“群体”并非物理形式上的聚集,而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思想感情可以达成共识的心理形式上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小到可以两个人,大到可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在勒庞看来,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个体融入群体,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个体的 个性开始逐渐削弱 ,异质性开始向同质性转变,独立的意识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更多的是受群体观念的影响,会开始变得 冲动多变 ,为愿望慷慨就义;为信仰血流成河。这是群体所赋予给个体的力量,我们都知道中国式过马路,试想一下,当只有一个人站在路口时,他是不会选择趁着空档闯红灯的,因为这并不明智。但当他身边有一群人的时候,这时候冲动战胜理性,个体会很自然地采取中国式过马路,这就是群体所赋予他的力量,也是从众效应的主要因素。
                                          
  在群体中,个体的辨析能力会降低 。任何信息在一个群体中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为在群体中,个体的辨析能力会和其特性一样,被逐渐削弱。不论是普通人还是领域精英,在群体中都常常会出现集体幻觉,也就是对信息的易接受及快传播,即使这些信息毫无依据甚至是对事实的扭曲。正所谓 三人成虎 ,一旦一条信息或者是一个事件被群体内的个体所接受,很快整个群体都会去接受它们。举个例子,去年区块链行情大利好,出现了很多ICO项目,但是绝大部分的项目其实是三无产品(无团队,无保障,无技术),白皮书也基本上是复制粘贴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很多上当受骗的人,这还是群体的功劳,这些投资区块链的人因为有一样的投资目的便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群体,而对于一个项目,一旦有一个或者几个人开始宣传甚至是吹嘘后,这个项目在群体中的真实性及可靠程度会大大提高,个体的避险意识以及分析能力也会大打折扣,以至于去年出现了非常多的被骗案例。
  
  群体常常表现得非常矛盾 。因为个性缺乏,辨析弱化,导致群体易受简单而极端的感情驱使,这就导致群体会表现得异常偏执专横,群体可以快速接受一个事物,也可以完全否定一个事物,外界很难动摇。
  
 之所以说表现矛盾,是因为群体还存在着一个和极端偏执完全相反的特性——保守。因为群体潜意识里具有 uncouscious fear (无意识恐惧)以及个体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与保护,导致群体具有深刻的保守本能。
  
  群体常常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准 。群体对个人有着强烈的道德净化作用,当然这也是同质性替代异质性的一种体现,在群体中,个体常常会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平,比如无私奉献,牺牲自我等一些在其孤立一人时几乎无法做到的行为。哪怕是一个犯罪群体,他们也常常因为群体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道德水准,比如严格遵守组织纪律。
  
  二、从内部理解群体 
  
 任何事物都有外部加持以及内部驱动,而群体的内部其实就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的特定条件,也就是他们坚持的观念以及尊崇的信仰。
  
 群体是缺乏理性的,其思考与推理的能力非常低下,所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群体来说,他们所坚持的观念并不复杂,正相反, 越简单的观念他们越容易接受 。因为他们不会去深入的思考分析这些观念的科学性,真伪性,一个简单形象的观念足以对他们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冲击,当然,一个观念想要被群体接受也并非易事,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一旦被群体接受,就像之前说的那样,外部是无法动摇他们的。
  
  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信仰 ,否则他们根本无法聚集在一起。在作者看来,群体感情冲动,偏执专横,他们的信仰带有一定的宗教性质,因为偏执狂是宗教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群体来说,无论他们坚持的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他们都会因为偏执而表现出对信仰的尊崇及服从,也正是如此,是的群体具备了前行的动力,随时为了自己的信仰奉献自己的全部。信仰就好比是群体的发动机,承重墙,一旦信仰崩塌,群体就会变为一盘散沙。
  
 群体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他们的观念,信仰不是简单的思想堆砌,而是受到种族,文化,时间,社会制度以及教育多方面的影响。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塑造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信仰,对文明的推进具有显著的意义。
  
  三、一本充满争议的书籍 
  
 勒庞通过这本书表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一种文明的兴盛衰败。
  
 在文明之初,一群混乱的人构成了一个一个的群体,他们没有刚性的需求也没有持久的信念,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他们牢固的联系在一起,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群体一开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种族,开始获得一种结构稳定的集体精神,有了共同的特征和情感,他们最大可能的摆脱了缺乏思考的群体力量,开始走向文明。后来随着不断的斗争、发展,一个种族开始慢慢有了共同的理想,并且不断的被理想所激励,形成了一个民族,再往后发展,民族会发展出自己的制度、信仰,一个新的文明就这样诞生了。当有一天文明达到了鼎盛之时,民族的信仰会慢慢衰弱,直到有一天信仰崩塌,文明变成了裹着一层兴盛外衣的废墟,民族开始分裂,又回到了最初的乌合之众的状态。这就是勒庞所表达的循环。
  
 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循环,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并不被所有人认可,就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勒庞只是问题的发现者,我才是问题的解决者。他既无用又错误。不可否认,勒庞点明了群体感情的强化以及理智的欠缺,但是却忽略了个体之间建立感情联系的心理过程。无论是勒庞还是弗洛伊德,他们的理论都没有绝对的是非错对,但在我个人看来,《乌合之众》所描述的群体并不只是暂时性群体,他对一个种族,民族都做了相应的描述,其所表达出的观点,或极端或露骨,但其提出的群体特性无论对大众心理的研究还是对个人的指导,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争议本身。
  
  最后再说一点 ,我们007也是一个群体,大家都有一样的观念——不断成长。作为一个成长群体,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以及才华,我们有共同的理念信仰;我们有良好的集体精神,在我看来,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而是一个全新的种族,正在尝试走向一个全新的文明。所以请保持自己的个性,去培养正确的集体价值观,和那种缺乏思考分析的群体力量说再见。
  
 我们并不是乌合之众,我们是007er!

所谓的群体——乌合之众

6. 2020-乌合之众-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1)

1、异质性群体,它们可以由任何人组成,不管其职业或文化程度如何。
  
  
 2、种族灵魂完全支配着群体心理,它是稳定群体心理的有力基础。
  
 3、当不同国家的人,以大致相同的比例组成,不管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的利益表面上是多么相同,心理遗传结构在人们的感觉和思考方式上所造成的巨大区别马上就会显现出来。
  
 4、同质性群体包括——派别,身份团体,阶级。派别是同质性群体形成组织的初步形式。它包括教育程度、职业和领域有时都十分不一样的个人,他们之间只有信仰的联系,比如说宗教信仰、政治信仰。身份团体是群体所能拥有的最高程度的组织。如果说派别只包含职业、教育和界别很不相同的个人,他们仅靠共同的信仰而聚合,身份团体则包括同一职业,所受教育程度和界别也差不多的个人,比如说军事团体和僧侣团体。组成阶级的个人来历很不相同,他们不像派别中的成员是因共同的信仰走到一起的,也不像身份团体中的成员,因相同的工作而聚集成群,而是出于某种利益、某种十分相像的生活和教育习惯,比如说,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5、群体的罪行往往都是受强烈的暗示犯下的,参加犯罪的个人相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并且是在服从某种义务,这就完全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犯罪了。
  
 6、所谓犯罪的群体,其普遍特征,正如我们在所有群体中发现的那样:容易受到暗示、轻信、多变、情绪好坏都很极端、表现出某种形式的道德等等。

7.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

  一个种族的所有个体因为遗传而得到的共同特征的总和,构成了该种族的灵魂。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   因为从属于一个流派,就意味着会接受该流派的偏见和成见。    能够治理人的,是观念、情感和风俗,他们是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东西。   群体对理性一窍不通,相反,他们却精于行动。 
                                           仅仅通过描绘一个人的罪行,是无法了解他的心理构成的。    人们永远都不会根据存粹理性的要求去行事。    有些想法,有些事情,只有在个体成为群体时,才会涌现出来,或者转化为行动。   在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和他的鞋匠之间,在智力上可能存在一个深渊,但从性格和信仰角度来看,差别经常很小,甚至不存在。
   群体添加的,不是智力,而是平庸。所以群体在智力上是比个体更低。    群体是匿名的,因此也是不负责的。一直控制住个体的责任感,会完全消失。所以,他会特别容易放纵自己。    一个在一定时间内沉浸到一个行动的群体中的个体,很快就会进入一种特别的状态,与被催眠者被完全吸引、诱导的状态非常相似。   从属于群体的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已经不再具有意识,可以通过暗示去指挥。所以群体中的个体就像沙子中的一粒,随风吹起。
    群体的特征:冲动、易怒、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缺乏批评精神和判断、情感夸张过度以及其他特征。不可能对他们来说不存在。看不到矛盾。    让群体感到震撼的人,是一些传奇的英雄,而非真实的英雄。所有最不真实的事,往往是最能震撼人的。
    每个文明,都产生一小部分根本性的理念,它们很少更新,像一条缓缓流动的巨大河流中的水来代表;而临时观念,则是小小的浪花,总是在变化,在表面骚动,而且,尽管没有真正的重要性,却比河流本身的运动还要显眼。 
   在群体那里,友善很快就变成崇拜,讨厌很快就转化为仇恨。   说一个人有宗教性,并不仅仅因为他崇拜一个神灵,而是当他将自己神智的所有能力,自己意志的所有力量,自己狂热的所有热情,都服从于一种事业,或者一个人,任其成为自己情感和行为的目标和向导。   群体不再愿意听到曾经长时间压制他们的一些词。
   自从人类存在以来,人所从事的两大工作就是,先创造出一个自成一体的传统,然后,当这些传统不再有益处之后,将它们毁掉。没有稳定的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缓慢的消灭,就没有进步。
   制度可以弥补社会的缺陷,民众的进步源自宪法和政府的完善,社会可以通过法令,得到一步步的改进。   制度是观念、情感和风俗的产物。   一个民族被治理,不是根据他们一时的想法,而是他们的性格所要求的。    教育既不让人变得更道德,也不让人更幸福。    教育并不改变人的本能和遗传下来的激情,一旦不好好引导,不仅无用,反而有害得多。    在脑子里存储那么多的碎片,绝对是没有用处的。     至少十分之九的人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付出,浪费了他们生命中的好多年,而且是高效率的、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年度。    一个国家为年轻人提供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人预测到一个国家的命运。
   理性和论证,面对一些词语和口号,是无能为力的。    词语只拥有流动性、过渡性的意义,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到另一民族,意义都会产生变化。    语言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只需要一些选择得当的词语,就可以让人接受最可恶的事情。   从文明的曙光开始,人类就一直受到幻想的影响。    没有幻想,人走不出原始的野蛮时代,没有幻想,人将很快再次回到原始和野蛮。也许,它们只是一些幻想,但是,正是我们梦想的产物刺激人们创造了所有艺术的辉煌和文明的伟大。    人民演变的伟大动因,从来都不是真理,而是谬误。   你可以试一试,用逻辑推理去说服原始人,野蛮人,或者孩子,你就会发现,这样的论证方式几乎没有价值。    人类的理性没有能够像幻想一样,带来刺激和勇敢,引领人类走上文明之路。 
   在人群中,领袖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们的意志是核心,围绕着它,意识可以形成,相互认同。群体是不能没有主人的羊群。    跟动物一样,人的天性喜欢模仿。    是智力在引导世界,但是,智力实在是从太遥远的地方在引导世界。   事实上,威望是一个个体、一部作品,或一种教理对我们的迷惑。   具有威望的人、思想或事,会通过传染的途径马上被模仿。
   一场革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信仰的终结。   当一种宏大的信仰的价值开始被讨论之时,它就已经注定要消亡了。    宗教所许诺的幸福理想,只有在下辈子才能实现,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 
   群体分为异质的群体、同质的群体。    异质群体 :包括匿名之众(大街上的人群);非匿名之众(评审团、议会等)。    同质群体 :包括宗派(政治、宗教派别),等级集团(军事、教会、劳工群体),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

8. 乌合之众——群体的观点和信念

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群体,就要读懂群体的信念,信念是稳定且持久的思想,是群体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它影响着群体的行动,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1.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 
  
 群体的观点与信念的间接因素就是群体接受了某种主张,不会再接受任何思想。不管是一次事件的爆发,还是像起义,罢工等等的群体活动,看似偶然和突发,但却是思想和信念的集聚,在适合的环境里爆发了。
  
 间接因素受以下各方面的影响:
  
 种族,毫无疑问,种族具有遗传性的东西,含有不可改变的成分,任何因素都不能使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强制和高压不是明智之举,对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渗透才可能实现统一。
  
 传统,这是群体所崇尚和追随的观念,是对过去事件的怀念,含有深厚的感情。它影响着群体的现在和未来。
  
 就像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递出的传统美德,都会影响着我们去学习,儒家的“仁”,博爱,仁慈,平等,道家的无为,有为的极致是无为无我,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就会有更大的能量。我们都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感受它的影响和魅力。
  
 时间,时间是万事万物的主人,一切制度的建立,政权的稳定,群体的力量都需要时间来支撑。
  
 
  
  
  2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形象,词语和套话,词语的力量是推动群体进步和发展的有效方法,好似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形象,比如自由,平等,这些神秘又让人向往的词语,激发了群体的想象力,使其崇拜,寻找,依存,情有独钟般的专注。
  
 幻觉,群体处在虚幻之中,受到宗教,神庙的影响。 虽然科学家肩负起人类文明的重任,但却无法让人们的心灵渴望理想,因为它从不敢随便允诺,更不会撒谎。 
  
 群体需要精神幻想,这使他们的灵魂有所寄托,不会迷茫。在耶稣面前祷告,祈求神佛原谅个宽恕,满足群体这种理想状态的需要,就会被支持和拥护,否则就会被抛弃。
  
 理性,群体中不存在十分理性的思考,或许有,但影响不大, 各种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各种情感,如荣誉,自我牺牲,宗教信仰,光荣和爱国。 
  
  
   
  
  3.群体领袖和说服方式。 
  
 群体的领袖是了解群体需要,满足群体需求,能够掌控群体的人。 领袖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一定是行动派。 
  
 领袖起作用的方式是断言,重复和传染。领袖或许没有高深的思想或文化,但一定是能够鼓动群体,善于煽情的人。通过断言,即使没有事实依据,但是给集体一个观点,自行体会,不断流传和重复就会传染每一个人。
  
 即便是谁都没有亲眼见过或研究考察过,慢慢就会从“莫须有”变成“信以为真”,这就是传播的力量。
  
 像一些参加演讲和竞选的人,在遭到对手诋毁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断言抵制断言。与其浪费时间寻找证据材料,不如直接否认,更简单和直接,群体也更容易接受。因为群体的状态是处于简单,原始的程度,没有分辨和思考的能力,他们不会花时间去认证,只需要简单接受的答案。
  
 
  
  
  4.群体信念与主张的变化范围。 
  
 群体信念一旦形成不容易改变,他们对与主流信念的执着与痴迷将会是持久的。唯一可变的是随着环境的改变,群体发生感情变化,信念会随之改变。
  
 群体不受理性支配,却是感情的傀儡,是受感情支配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群体和谐相处。
  
 
  
  
 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群体力量的煽动而开战的。希腊人对富饶的特洛伊虎视眈眈,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了王后海伦,在尊严,权威和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中,国王开始了一场以争夺海伦为名义的战争。希腊主帅阿伽门农崇尚武力,征服,战争,脾气暴躁,急功近利,这样的群体领袖也导致了群体的暴虐,残忍和冷血。
  
 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成就了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两位英雄,是那个崇尚荣誉,英雄主义的时代的代表。两国军民遭受到了莫大的考验和灾难,但因为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力量,毅力和斗志,义无反顾的去牺牲和奉献,为国家,为国王,为自己的英雄。
  
 最终以奥德修斯用木马计混进特洛伊城,希腊人取得胜利而结束了战争。
  
 恢宏的历史史诗离不开群体的力量,以原始的风格成就了英雄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