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是什么样的金融衍生品?具体的盈利操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2024-05-17 14:55

1. 对冲基金是什么样的金融衍生品?具体的盈利操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在2007年的金融行业大事记上,“对冲基金”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往往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令人精疲力竭的荷兰银行(ABN AMRO)收购大战中,对冲基金TCI和Atticus在关键时刻阻止了巴克莱银行(Barclays)的收购企图,使荷兰银行落入了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手中;在今年7月到8月,贝尔斯登(Bear Stearns)、高盛(Goldman Sachs)和巴黎银行(BNP Paribas)的几个对冲基金严重亏损,成为了次级按揭贷款崩盘的导火线;在次级贷款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对冲基金的表现呈现出两极分化,有的因为赌博成功而大赚一笔,有的则因为亏损过重而黯然退场。作为一个整体,对冲基金行业在2007年的表现还算及格,在扣除管理费和利润分成之后,总体盈利12%左右(截止2007年10月31日,数据由Barclay Hedge提供),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股市和债市的回报率。 提到“对冲基金”,中国人会立即回忆起乔治-索罗斯,这个投机天才领导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曾经成功进行对英镑和泰铢的投机,引发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并且差一点使香港金融市场崩溃。不仅仅是中国人这么想,在许多国家的民众心目中,对冲基金经理是一群潜伏在黑暗中的野心家、阴谋家,是对政治经济局势进行超级豪赌的吸血鬼。但是,以上观点只适合于以索罗斯为首的一小撮“全球宏观对冲基金”(Global Macro Hedge Fund),这些基金紧紧盯着各国宏观经济局势,企图在全球财富创造与流动的大环境中进行激动人心的宏观投机;大部分对冲基金却并非如此。在对冲基金经理这个群体中,有人像巴菲特或彼得-林奇那样坚持基本面分析,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有人像索罗斯那样对政治脉搏和经济周期非常敏感,视投机为生命;还有人像数学家或物理学家那样醉心于数学公式和计算机模型,试图通过科学手段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近年来,又出现了类似于私人股权公司(Private Equity Firm)的对冲基金,它们不仅满足于买卖股票和债券,还试图主动影响上市公司的决策与治理,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唯一的共同点是,这些对冲基金都试图取得稳定的超额收益:它们希望在市场上升的时候能够赚钱,市场下跌的时候也能够照样赚钱,同时尽可能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 对冲基金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游戏,只适合机构投资者和大富翁玩。在美国,个人投资者想要投资于对冲基金,必须至少具备100万美元的金融资产(不包括土地、房屋等实物资产)以及20万美元以上的可支配年收入。事实上,为了做到分散投资,一个人至少要拥有上千万美元的金融资产才可能真正有效地投资于对冲基金,这就把99%的美国人排除在了投资群体之外。只要投资者总数控制在100人以下,对冲基金可以不在美国证交会注册,不进行信息披露,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作为限制条件,对冲基金不能进行广告宣传,其中许多甚至连网站都没有,完全依靠个人关系和经纪人的介绍来招揽投资者。投资者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每年2%的管理费和20%的利润提成,比传统的共同基金高的多。如果一个对冲基金经理足够天才,他可以在两三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例如著名数学家、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对冲基金的经理人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在2006年获得了高达14.6亿美元的管理费和利润分成,几乎相当于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CEO的薪酬之和。资历更老的对冲基金经理,例如索罗斯、罗杰斯(Rogers)和兰伯特(Lambert)之流,早就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的常客了。在华尔街取得一定成就的交易员和分析师,往往会选择开设自己的对冲基金,虽然失败的几率很高,一旦成功却可以带来数不清的利益与荣誉。 由于对冲基金只向富人开放,往往被媒体谴责为“让富人更富的工具”。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拉美债务危机都有对冲基金的影子,今年的次级贷款危机也使某些对冲基金飞黄腾达,但这些成就都与中小投资者无关;恰恰相反,对冲基金的成功往往伴随着大部分投资者的失败,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慈善捐赠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资金等涌入对冲基金,使平民百姓能够间接享受到它们的回报。此外,中小投资者还可以买进“对冲基金的基金”(Funds of Hedge Funds),这种基金投资于其他对冲基金,一般不设立最低投资限额,对投资者的净资产也没有限制,而且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即便如此,在对冲基金领导的全球财富再分配中,富人获得的份额总是最大的,因为他们有平民百姓无法比拟的信息优势和人脉优势,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使自己的财富规模变得更大。2005年以来,美国和英国的贫富差距都接近了几十年来的最高点,其中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和其他贵宾理财工具的贡献很大,金融家们不停地帮助世界上最富裕的1%设计理财方案,99%的中小投资者却被边缘化了。 平心而论,对冲基金具备某些特殊风险,可能的确不太适合中小投资者。大部分对冲基金都持有空头仓位,持有金融衍生工具,并且采用很高的财务杠杆,以求尽可能提高风险收益比例。某些对冲基金还投资于流动性很差的证券(次级按揭贷款就是一个例子),甚至像私人股权公司那样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票,还有对冲基金专门投资破产公司的证券,这种风险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问题在于,对冲基金经理经常利用监管方面的漏洞,进行内幕交易、恶性投机,承担过于巨大的风险,这种行为实际上使金融市场变得更不稳定。一旦危机降临,那些赌博失败的对冲基金要么疯狂抛售,要么禁止投资者赎回,有的甚至伪造业绩,让投资者以为事情还没有变糟。这些行为都严重违法了法律和职业道德,不仅损害了对冲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利益。 今年的次级贷款危机,同时展示了对冲基金的优点和缺点: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可以利用市场危机获利,但糟糕的对冲基金经理却使得市场危机更加严重。危机的起点是贝尔斯登旗下的两个自称投资于“高级抵押证券”(High Grade Mortgage)的对冲基金遭受沉重打击,由于财务杠杆比例过高,投资者的钱几乎一分都没剩下,其中包括巴克莱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钱。贝尔斯登在历史上一直是最出色的抵押证券交易公司,既然它的基金都出了问题,那么谁还能独善其身呢?在恐惧之下,投资者纷纷抛售抵押证券,与房地产抵押贷款有关的股票也纷纷大跌。结果,第二个打击出现了——高盛旗下的一个自称“市场中性”的股票对冲基金在短短一个月内亏损26%,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当巴黎银行旗下的抵押证券对冲基金遇到问题时,这家银行宣布禁止投资者赎回投资,其他对冲基金管理机构争相仿效。很多遇到麻烦的对冲基金还拒绝披露具体的损失数字,借口“市场流动性不足,无法公允定价”,以避免投资者的指责。以上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投资者们几乎歇斯底里地抛售所有与次级贷款有关的证券,余波直到现在还未平息。当然,那些事先赌博次级贷款将要崩盘的对冲基金赚的盆满钵满,但总体来说这是一场负和游戏,绝大部分人都是输家。 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在次级贷款风暴中受到的打击颇深,原因之一就是对冲基金游戏玩过了火。几乎所有顶级投资银行都有强大的对冲基金管理部门,摩根大通、高盛和巴克莱旗下的对冲基金规模可以列入世界前十;而且投资银行还大量利用自有资本进行自营交易,这种交易的性质与对冲基金非常类似,采用的策略几乎一模一样。对冲基金经理们根据他们对利率、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形势的判断,对房地产抵押证券进行投机,而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的交易员们也在这么做。有些投资银行还投资于自己经营的对冲基金,例如花旗就是自己旗下几个对冲基金的最大投资者。投资银行不满足于扮演传统的中间商角色,大胆投入对市场波动的赌博,固然能够在平时大幅度提高收入,却会在危机爆发时雪上加霜。根据今年华尔街各大巨头的财务报告,除了高盛因为赌博次级贷款即将下跌而逃过一劫,其他巨头都蒙受了几十亿到上百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这些损失基本上都来自自营交易和旗下的对冲基金。受损最严重的美林和花旗的CEO还因此丢掉了职位。对冲基金游戏导致如此严重的下场,恐怕是这些投行高管们完全没有想到的。 为什么很多历史业绩良好的对冲基金会在次级贷款危机中倾覆呢?如果你观察贝尔斯登、高盛和花旗的几个出了问题的对冲基金,你会发现过去几年它们的盈利都比较稳定,看不出有亏损的趋势;然而一旦亏损,后果就无法挽回。原因很简单:在债券领域,尤其是房地产抵押证券这种复杂的结构化债券领域,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高度依赖计算机模型,交易过程变成了一场数学游戏,由一大堆数学家、统计学家和金融工程学家制订游戏规则。计算机模型无法预测未来,只能根据历史数据和模型制订者的假设得出结论。如果假设出现错误,或者未来的市场环境出现显著变化,计算机模型就变成了废物,原先被认为价值连城的资产就将一钱不值。直到次级贷款危机蔓延开来,许多对冲基金仍然宣称自己采用的是“风险很低的策略”,几乎不可能出现大幅度贬值的情况。其实类似情况在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中就曾经出现,当时著名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雇佣了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一大堆才华横溢的程序设计师,为其设计非常精巧的套利模型,试图捕捉政府债券交易中的微小获利机会;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俄罗斯政府债券会突然违约,结果这群伟大的科学家最终亏的血本无归。在今年夏天遭遇同样的灾难之后,华尔街痛定思痛,开始反省过去过于迷信数学推理和计算机模型的风格,“人脑取代电脑”成为了对冲基金改革的主题之一。至于这一改革能否持续下去,还很难预料。 依赖电脑的对冲基金大亏了一笔,依赖人脑的对冲基金却在2007年大出风头,尤其是那些依靠战略决策和人际关系取胜的所谓“行动主义”基金。传统的基金经理只对企业的财务价值感兴趣,对企业管理层面的问题并不关心;行动主义基金经理却喜欢主动影响企业的重大决策,通过资本运作、战略重组和管理层更替来提高企业的价值,从而获得利润。传统的基金只是在市场中发掘潜在的财富,行动主义基金却在主动地创造财富,所以它们的定位更像企业家,而不像投资家。在荷兰银行收购战中,它们的威力得到了集中体现。 荷兰银行是一家拥有1.5万亿美元总资产和7万员工的超级全能银行,其分支机构遍及世界各大洲,在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私人银行业务上都颇具实力。但是,由于各项业务整合情况很差,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都很缓慢,最近几年的股票回报率落后于欧洲同行。今年2月,位于伦敦的行动主义对冲基金TCI向董事会和股东写信,要求在股东大会上讨论将荷兰银行拆分并出售,引起了分析师和媒体的一致叫好。为了自救,荷兰银行董事会急忙请来了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担任“白衣骑士”,两家银行迅速展开了合并谈判,并于4月中旬敲定了细节,荷兰银行股价因此上涨超过30%。但是,对冲基金TCI对这一结局仍不满意,联合其他股东与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 Santander)和比利时富通银行(Fortis)接触,终于促使这三家银行提出了比巴克莱银行开价更高的收购方案。与此同时,位于纽约的对冲基金Atticus也对巴克莱银行施加了压力,使巴克莱管理层难以将收购进行到底。在两家对冲基金和其他行动主义投资者的默契配合下,巴克莱的收购方案以失败告终,荷兰银行于今年10月落入苏格兰皇家银行之手,股价至此累计上升50%。这桩惊天大收购给TCI带来的回报是丰厚的:它手中握有3%的荷兰银行股票,至少产生了15亿欧元的利润。 受到TCI的成功事迹鼓舞,对冲基金纷纷向欧洲其他大公司发起挑战。著名的行动主义基金Knight Vinke对汇丰银行(HSBC)董事会发出了制订重组计划的要求,董事会在多次抗拒之后,不得不与该基金举行圆桌会谈;世界最大的无线通信运营商沃达丰(Vodafone)也受到对冲基金的压力,开始考虑改变公司战略与资本结构。在美国,类似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著名的行动主义对冲基金ESL于几年前收购了美国第二大连锁超市凯马特(Kmart),接着又收购了历史悠久的西尔斯百货公司(Sears),通过出售资产和改良业务,使股价一飞冲天,基金经理兰伯特由此赢得了“巴菲特第二”的美誉。在人们心目中,收购公司多数股份并改变企业发展战略,似乎是私人股权公司的事情,现在却变成了对冲基金的新舞台。有的媒体把行动主义基金经理称为“新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无论是荷兰银行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是西尔斯这样的传统企业,都无法摆脱对冲基金资本家的魔掌。 对冲基金越来越多的卷入企业战略和并购决策,对财富创造与流动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基金经理们当然认为自己是财富的创造者,因为拆分和收购可以提高荷兰银行、凯马特这样的绩差企业的效率,发掘潜在的价值,最终扩大整个社会的财富。但是,不少企业高管和媒体认为,对冲基金是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它们希望的是短期利益最大化,没有耐心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例如荷兰银行的业务整合本来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假以时日很可能走出泥潭,但TCI等对冲基金没有给它这个机会。某些基金经理频繁地对企业管理层指手画脚,可能扰乱企业的发展战略,对长期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当对冲基金经理们为一次次成功的交易干杯时,企业员工、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却在为他们的成功买单。荷兰银行被收购之后,至少需要裁减2万到3万个职位,客户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各国监管部门也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监督并购流程;ESL在收购凯马特和西尔斯的过程中,也大量裁减了员工,并关闭了许多历史悠久的业务部门。从某种程度上讲,行动主义对冲基金把大量财富从员工和客户手中,转移到了股东手中,这符合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却可能无助于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 从宏观经济的层面上看,对冲基金通过对商品期货和外汇的投机,对全球范围的国家财富流动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力。全世界专门从事商品投机的对冲基金规模高达1830亿美元,考虑到期货交易的杠杆效应,它们的实际能量超过1.8万亿美元。再加上可以投资商品期货的“多策略对冲基金”(Multi Strategy Hedge Fund),投机者对重要商品价格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著名基金经理罗杰斯发出“商品市场有十年大牛市”的预言之后,更多的基金经理义无反顾地投入了热门商品投机的浪潮。2007年,多种重要商品的价格达到或接近了历史最高点:石油突破每桶100美元,黄金突破每盎司800美元,铜价一度超过每吨10000美元,燃料油、天然气、铝、铅和其他工业金属的价格也出现剧烈波动。虽然商品价格上升受到了美元贬值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过热的影响,投机者的热情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石油为例,北海布伦特原油的价格从2006年初的每桶60美元涨到2006年夏天的80美元,在2007年初暴跌至约55美元,此后缓慢回升到70美元,今年9月以来则暴涨到近100美元,如此剧烈的波动不可能完全由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解释。根据纽约能源对冲基金中心(Energy Hedge Fund Center)的统计,约有200家对冲基金对原油、燃料油和其他形式的能源产品进行大规模投机,对冲基金等投机者占据整个北美能源期货市场的28%,交易量则在过去五年内增长近200%。美国最大的石油精炼商之一——特索罗公司(Tesoro Corp.)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原油价格本来应该是每桶60美元,但对冲基金等投机者却利用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把它推到了90美元。在次级债危机爆发时,许多对冲基金不得不抛售原油以补充现金,现在它们纷纷返回市场继续进行投机,这使得原油价格的波动性更加剧烈。 长期暴涨的商品价格,是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各国等自然资源出口大国的福音,却使中国、日本等自然资源进口大国付出了沉重代价,美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商品价格上涨还带动了自然资源类企业的股价上涨,石油公司、钢铁公司、矿产开发公司成为了投资者的新宠儿,必和必拓、米塔尔乃至中国石油都是资本市场的受益者。此外,太阳能、风力能源、核能和清洁煤等“替代能源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仅仅中国大陆的太阳能企业就有十多家在美国上市成功。作为投资者,对冲基金经理的职责只是为客户谋取最大利益,但他们的交易行为却给全球财富流动带来了深远影响。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经济的复苏,中东各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非洲投资热潮的兴起,乃至近年来自然资源类企业的兼并重组风潮,都是商品价格暴涨引起的连锁反应;当对冲基金经理们对能源、贵金属、基本金属和农产品等商品期货合约进行投机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推动着一次全球经济体系的重新洗牌,也刺激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崛起,给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外汇产品方面,对冲基金活跃地进行现货、远期合约、互换合约和一系列其他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对各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进行各种赌博。美元汇率的暴跌,日元汇率的回升,以及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都有对冲基金的一份贡献。按照中国媒体的惯用词语,它们代表着所谓的“国际热钱”。当然,相对于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力量,对冲基金的实力仍然是薄弱的,它们只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或者顺从已经形成的趋势,以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任何对冲基金经理代表的都是客户资本的利益,与传说中的所谓“国际金融战争”有本质的区别。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对冲基金产业已经变得过于庞大,过于难以驾驭,即使是发达国家的监管者也不得不对其忌惮三分。对媒体公开的对冲基金资产接近2万亿美元,不公开的对冲基金至少有数千亿美元,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GDP。次级贷款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和欧洲都开始酝酿针对对冲基金的严厉监管措施,包括强迫其在证交会注册、扩大信息披露,甚至对交易策略进行限制等等。在政治与法律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转为“离岸基金”(Off Shore Fund),将注册和办公地点转移到监管力度比较薄弱的国家,其中就包括亚太地区的香港、新加坡等地。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资本市场大牛市,加剧了对冲基金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目前香港已经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外最大的对冲基金基地,有些国际对冲基金还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了代表处。可以想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进一步开放,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不断推出,对冲基金在中国股市和债市的活动将越来越频繁。中国本土也必将诞生自己的对冲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一种创造财富的新途径。

对冲基金是什么样的金融衍生品?具体的盈利操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2. 对冲基金的发展怎么样?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对冲基金的起源发展
  对冲(Hedging)是一种旨在降低风险的行为或策略。套期保值常见的形式是在一个市场或资产上做交易,
  以对冲在另一个市场或资产上的风险,例如,某公司购买一份外汇期权以对冲即期汇率的波动对其经营带来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人被称为套期者或对冲者(Hedger)。
  对冲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194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有限合作制的琼斯对冲基金。
  虽然对冲基金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但是,它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冲基金才有了更广阔的投资机会,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世界通货膨胀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金融工具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冲基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3. 解释一下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风险对冲过的基金”,对冲是指在买进一个东西的同时,沽空另外一个,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对冲基金是在买进一些股票的同时沽空另一些股票。不论股票整体涨还是跌,只要买进的股票比卖空的股票涨得多或跌得少即可盈利。

解释一下对冲基金

4. 美国十大对冲基金分别是哪些

美国十大对冲基金包括:第一,布里奇沃特联合公司,布里奇沃特联合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1240亿美元。总部位于韦斯特康涅狄格洲,波特,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服务与机构客户包括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基金会,外国政府和银行中部,该公司拥有一千七百多名员工,专注于全球宏观投资,根据通胀,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投资。第二,AQR资本管理,该公司资产规模达890亿美元,公司为客户提供投资机会更多,与此进行传统投资与其他投资公司创始人克里夫斯内斯。第三,复兴科技资产规模570亿美元总部位于纽约文艺复兴技术公司是有詹姆斯西蒙斯创建。第四,摩根大通资产管理,该公司资产规模477亿美元总部位于纽约,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是资产管理领域的全球领先品牌。第五,六西格玛投资,该公司资产规模371亿美元,总部位于纽约,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由约翰奥德克和大卫西格尔经营,该公司已使用人工智能和算法等技术为其提供优势而闻名。第六,艾略特管理公司,该公司资产规模350亿美元,总部位于纽约,该公司30%以上的集中资产在陷入困境的证券的债务上面。他的年回报率一直高于标准的普尔500指数,首席执行官是保罗辛格。第7,千禧管理该公司资产规模为347亿美元,总部位于纽约,该基金成立于1989年,耗资3500万美元,后来又扩大到347亿美元。他已经把数百万美元变成数10亿美元,伊斯雷尔英格兰德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第八,格言,资本管理该公司资产规模300亿美元,总部位于波士顿,总经理是菲利普格罗斯。第九,戴维森肯普纳资本管理公司,该公司总部为纽约成立于1983年总部约有315名员工,小托马斯普纳是联合执行管理的成员。第十,鲍伯特集团,鲍勃特集团资产管理规模为295亿美元,总部设立在波斯顿,鲍布特集团1982年成立,该基金由哈佛大学的教授及其合作伙伴于201年进入欧洲,以利用那里政府债务危机带来的机遇。塞斯克拉曼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5. 对冲基金的管理特点

 随着结构日趋复杂、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逐渐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这些衍生产品本为对冲风险而设计,但因其低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成为许多现代对冲基金进行投机行为的得力工具。对冲基金将这些金融工具配以复杂的组合设计,根据市场预测进行投资,在预测准确时获取超额利润,或是利用短期内中场波动而产生的非均衡性设计投资策略,在市场恢复正常状态时获取差价。 典型的对冲基金往往利用银行信用,以极高的杠杆借贷(Levera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资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对冲基金的证券资产的高流动性,使得对冲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资产方便地进行抵押贷款。一个资本金只有1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反复抵押其证券资产,贷出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资金。这种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得在一笔交易后扣除贷款利息,净利润远远大于仅使用1亿美元的资本金运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同样,也恰恰因为杠杆效应,对冲基金在操作不当时往往亦面临超额损失的巨大风险。 对冲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合伙人制。基金投资者以资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活动;基金管理者以资金和技能入伙,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由于对冲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因而在美国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个合伙人的出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不同的国家,对于对冲基金的规定也有所差异,比如日本对冲基金的合伙人是控制在50人以下等)。由于对冲基金多为私募性质,从而规避了美国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由于对冲基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的投资机理,许多西方国家都禁止其向公众公开招募资金,以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了避开美国的高税收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操作的对冲基金一般在巴哈马和百慕大等一些税收低,管制松散的地区进行离岸注册,并仅限于向美国境外的投资者募集资金。 对冲基金与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不但在基金投资者、资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和受监管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别。在投资活动的公平性和灵活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别。证券投资基金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资产组合定义。即在投资工具的选择和比例上有确定的方案,如平衡型基金指在基金组合中股票和债券大体各半,增长型基金指侧重于高增长性股票的投资;同时,共同基金不得利用信贷资金进行投资,而对冲基金则完全没有这些方面的限制和界定,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贷资金,以牟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回报。由于操作上的高度隐蔽性和灵活性以及杠杆融资效应,对冲基金在现代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在对冲基金投资过程中“套利”指同时买入并卖出两类相互关联的资产标的,以获取不同于正常水平的关联差异样而获利的行为。在“套利”交易过程中一些风险因素被对冲掉,留下的风险因素则是基金超额收益的来源。如果看错了这些风险因素的走向,就可能给基金带来损失。以下简要介绍可转债套利:可转债,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其内含价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其债券价值,一部分是其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买入期权价值。当一张可转债发行时,其票面值、票面利率、债券到期期限、转换率都已确定,影响可转债价值的不确定因素只有其可转换股票的股价、股价波动率及无风险利率这三个因素,而其中对可转债价值影响最大的是其可转换股票的股价。当可转债价格被市场低估时,由于影响其价值最大的因素是其可转换股票的股价,对冲基金采用“买多可转债/卖空其对应股票”的策略可获得风险很低的与股价变动无关的稳定回报。可转债套利策略的关键是找出可转债与股票二者价格的相关系数,该系数Delta可表示为“可转债价格变动/(股价变动*转换率)”,即股价每变动1元,可转债价格相应变动。例如,如果Delta为0.8,转换率为10,则股价每增加或减少1元,则每张可转债的价格将随之增加或减少8元。此时,一个 “买多1张可转债/卖空8股股票”的对冲组合的价值将保持一个恒定数,不因股价变化而变化。 公开和透明,是对冲基金最讨厌的事情。这与它所建立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以在位于维京群岛注册的对冲基金为例,他们可以使用任何合法的金融投资组合,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任意地点进行套利,而无需向任何国家或部门申报投资技巧和融资结构。金融危机使对冲基金经历了一场急速变革。十几年前,对冲基金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狭窄的圈子,大家做的几乎都是熟人之间的业务,信任程度很高,根本不需要签合同就把生意做了。有时,仅仅是上午握个手,下午就把数百万美元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之上。但恰恰这种荒诞般的神秘,成为对冲基金最本质的赢利特点。而随着中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多元化及国际化,让越来越多的境外对冲基金注目中国。在这个国内对冲基金大力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国际资本经验丰富的海外对冲基金也盯上了中国这块蛋糕。不少海外对冲基金或在海外有过对冲基金管理和投资经历的人准备尝试或已进驻中国,寻求发展和合作机会。海外对冲基金看重中国区的发展。其实无非是三大原因:一是渐渐国际化的人民币,逐步开放人民币资产的跨境流动,让中国部分的资产管理人或投资人提供大量走出去的机会的同时,也会给海外大量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客户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二是监管层和中国基金业对对冲基金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基金法正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使得对冲基金所参与的二级市场会有更多的流动性,让对冲基金能真正发展起来。三是中国财富的增值。银行高净值客户管理着17万亿元的资金,而公募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才2万亿元,阳光私募也只有2500亿元,未来中国人的财富将会流向更有效和积极管理型的投资领域。尽管如此,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逐渐向国际放开怀抱,以下几家对冲大佬早已先行一步,抢滩内陆:1、Bridgewater Associates雷·达里奥(Ray Dalio)的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连续两年都登上了LCH英雄榜。这家基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约有1300亿美元的水平。除了管理资产庞大以外,桥水的独特之处是它的300家客户都是机构投资者。它们的平均投资额为2.5亿美元。在戴利奥和罗伯特·普林斯的共同领导下,桥水善于创造不同的利润流,鉴别贝塔源,市场驱动型回报,阿尔法,基于技能回报,然后把它们打包成与客户需求的兼容的战略。该公司通过债券和货币管理外包提供源阿尔法。但是当机构开始转向其他资产类别和关注额外利润源时,桥水也在调整战略。达里奥在2012年初被业内评为对冲基金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公司旗下纯阿尔法基金(Pure Alpha Fund)在1975年至2011年为投资人净赚了358亿美元,超过了索罗斯量子基金自1973年创立以来的总回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曾评价说,达里奥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对经济的统计分析甚至比美联储的更靠谱。这家掌管着1300多亿美元资产的顶级对冲基金隐匿在康州Westport的树林里,与纽约华尔街的喧嚣保持远离。桥水联合基金已于2012年底在上海低调的成立了代表处。2、Man Group英仕曼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680亿美元,其业务框架主要由三大类别组成:AHL(管理期货基金CTA)、GLG(由30多个策略的基金组成的多策略基金)以及刚收购的FRM(对冲基金的基金),此外,英仕曼拥有一支有卓越投资专家组成的庞大团队,就投资管理以至客户服务的每个范畴,给予强劲的支持。英仕曼中国区主席李亦非透露,集团希望在中国首先推进的是旗下的管理期货基金。据了解,AHL基金希望能通过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先进入中国,同时也想借助QFII、QDII等各种跨境方式,在中国寻找投资和合作的机会。3、Paulson Co保尔森公司管理着约为36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95%为机构投资者)。据《阿尔法》杂志统计,仅约翰·保尔森个人在2007年的收入就达到了37亿美元,一举登顶2007年度最赚钱基金经理榜,力压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时间,约翰·保尔森在华尔街名声大震,“对冲基金第一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等称号纷纷被冠在了他头上。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约翰·保尔森与保尔森基金持续的稳定盈利。直到2011年6月3日,保尔森所持有3740万股的嘉汉林业(Sino-forest)瞬间爆出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同时浑水调查公司给予嘉汉林业“强烈卖出”的评级,同时给出的估值不到1美元(当时股价为18加币)。导致嘉汉林业公司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近33亿美元,而保尔森基金面临了4.68亿美元的亏损。距离该事件发生已经近两年,约翰·保尔森这位曾经的“沽神”似乎逐渐淡出了华尔街。是归于平淡,还 是在酝酿又一场巨额交易,我们不得而知。据悉保尔森基金已在北京金融街及上海陆家嘴分别设立了代表处。4、Lone Pine Capital孤松资本始建于1997年,由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创建,总部设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在伦敦,香港,北京,纽约均设有办事处。隆派恩资本是一家私人拥有的对冲基金,在世界各地的公共股权市场进行投资。从最初的800万美元开始,直到该基金成为了打理自有资金的“超级基金”,为约56亿美元的投资者和自有资金估计为150亿美元的曼德尔先生服务。大多数人相信,曼德尔先生的成功可以归咎于他的“自下而上”的投资。他的重点放在企业的基本面问题上。曼德尔先生认为,破译业务进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了解其做法,运营和未来的增长。这是重点,这影响到最后的选股和决定是否或长或短。不像大多数的对冲基金管理人,曼德尔先生巧妙地依靠他强烈的判断和快速决策的位置和移动。孤松资本在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斯伦贝谢公司的增持是证明曼德尔先生灵巧之至最好的例子。5、DE Shaw德劭基金由数学家大卫·肖成立于1982年。DE Shaw大部分投资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旨在找出隐藏的市场趋势或定价异常。不过该基金也进入到私人股本领域和自下而上的价值驱动型投资领域。DE Shaw进军中国内地的举措,会让人将之与其2006年和2007年在印度的扩张进行比较。该公司在印度看到了巨大的招聘和投资机遇。就员工数量而言,DE Shaw令一些更灵活的竞争对手相形见绌。该公司大约有1700名员工——其中估计有100名拥有博士学位。只有英国曼集团(Man Group)的员工数量超过了DE Shaw过去两年,不愿抛头露面的DE Shaw在其主要战略方面表现稳健。该公司的旗舰基金Oculus回报率为8.7%。Oculus按照该公司的一系列定性及定量战略进行投资。一位投资者表示,该公司旗下的另一支基金DE Shaw Composite实现了21.1%的回报率。位为处于上海陆家嘴的办事处拥有一支私募股权投资分析师团队。拓展该集团在亚洲地区的业务,并标志着首次进入中国内地。该办事处将重点关注中国的收购机会。6、Hoyder Asia汇德亚洲(Hoyder Asia)是汇德投资集团于2001年成立的面向亚太地区的全资附属公司。汇德亚洲投资于全球外汇,商品期货以及股票方面, 乃亚太地区最优秀的资产管理服务商之一. 其凭借对新兴市场的专业认识及丰富经验, 于十年内迅速增长.汇德亚洲透过旗下的汇德品牌基金与信托为客户提供不同层面的投资服务及产品,凭借其专业及奉行多年的环球对冲与价值投资等方法,於国际资产管理巿场已建立优良的声誉。据悉, 位于中国上海的汇德亚洲办事处, 在2013年初早已悄悄布局内陆,公司高层也放言会从运营决策上更重视大中华市场。7、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文艺复兴科技成立于1988年,其创始人为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他是世界级的数学家,担任着美国数学协会的主席(Math for America);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在全球投资业内,他的名气并不亚于索罗斯,更是被认为是保尔森、达利欧这些业内领军者的前辈。“量化基金之王”是这位国际投资行业领袖最显贵的称呼,虽然,他本人并不在意。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在仅有的几次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他透露称:“我们随时都在卖出和买入,依靠活跃赚钱。”他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获利瞬间,而绝不以“市场终将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事实上,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雇佣了由数学博士,物理博士及自然科学博士组成的超过150人的投资团队。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做出交易决策。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及旗下多家关联子公司于2013年1月分别在北京,上海成立了代表处。8、Chilton Investment奇尔顿公司由理查德·L·奇尔顿(Richard L. Chilton)先生于1992年成立。管理着超过65亿美元的资产。其核心的运作手法是通过价值导向的基础研究和纪律严明的投资组合来进行管理。 奇尔顿先巩固了长期投资的理念,其纪律严格的文化是一个标志。而奇尔顿公司正计划采取一项不同寻常的举措,奇尔顿公司在中国北京及成都分别成立了代表处,这是该公司在中国扩张战略的一部分。其实,以上这些笔者了解到进入国内的海外对冲基金,只是全球对冲基金大军的冰山一角;中国这只美味十足的大蛋糕,相信吸引到更多的大鳄只是时间问题。9.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城堡投资管理着130亿美元,是目前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它的日交易量相当于伦敦、纽约和东京交易所当日交易量的3%左右。

对冲基金的管理特点

6. 拿数学公式成为全球对冲基金之王的西蒙斯是如何成功的?

  针对不同市场设计数量化的投资管理模型,并以电脑运算为主导,在全球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诀。不过西蒙斯对交易细节一直守口如瓶,除了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之外,没有人能够得到他们操作的任何线索。

  对于数量分析型对冲基金而言,交易行为更多是基于电脑对价格走势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观判断。文艺复兴公司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电脑和系统专家,研究人员以及交易人员。西蒙斯亲自设计了最初的数学模型,他同时雇用了超过70位拥有数学、物理学或统计学博士头衔的人。西蒙斯每周都要和研究团队见一次面,和他们共同探讨交易细节以及如何使交易策略更加完善。

  作为一位数学家,西蒙斯知道靠幸运成功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要战胜市场必须以周密而准确的计算为基础。大奖章基金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找出金融产品价格、宏观经济、市场指标、技术指标等各种指标间变化的数学关系,发现市场目前存在的微小获利机会,并通过杠杆比率进行快速而大规模的交易获利。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基金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不过和西蒙斯的成就相比,他们往往显得黯然失色。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旗舰产品——大奖章基金成立于1988年3月,到1993年,基金规模达到2.7亿美元时开始停止接受新资金。现在大奖章基金的投资组合包含了全球上千种股市以及其他市场的投资标的,模型对国债、期货、货币、股票等主要投资标的的价格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并作出买入或卖出的指令。

  当指令下达后,20名交易员会通过数千次快速的日内短线交易来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时能占到整个纳斯达克市场交易量的10%。不过,当市场处于极端波动等特殊时刻,交易会切换到手工状态。

  和流行的“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认为市场的异常状态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暂的,“我们随时都在买入卖出卖出和买入,我们依靠活跃赚钱”,西蒙斯说。

  西蒙斯透露,公司对交易品种的选择有三个标准:即公开交易品种、流动性高,同时符合模型设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进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降低风险。而依靠个人判断选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输得精光。”

  西蒙斯的所作所为似乎正在超越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波动是随机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续从市场中获利。而西蒙斯则强调,“有些交易模式并非随机,而是有迹可循、具有预测效果的。”如同巴菲特曾经指出“市场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不是绝对的”一样,西蒙斯也认为,虽然整体而言,市场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短暂的或局部的市场无效性,可以提供交易机会。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西蒙斯提到了他曾经观察过的一个核子加速器试验,“当两个高速运行的原子剧烈碰撞后,会迸射出数量巨大的粒子。”他说,“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碰撞所带来的变化。”

  “我注视着电脑屏幕上粒子碰撞后形成的轨迹图,它们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西蒙斯说,“这让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证券市场,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会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产生影响,而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交易发生。”西蒙斯认为,自己所做的,就是分析当交易这只蝴蝶的翅膀轻颤之后,市场会作出怎样复杂的反应。

  “这个课题对于世界而言也许并不重要,不过研究市场运转的动力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西蒙斯笑起来的时候简直就像一个顽童,而他的故事,听起来更像是一位精通数学的书生,通过复杂的赔率和概率计算,最终打败了赌场的神话。这位前美国国防部代码破译员和数学家似乎相信,对于如何走在曲线前面,应该存在一个简单的公式,而发现这个公式则无异于拿到了通往财富之门的入场券。

7. 提到对冲基金人们总会想到索罗斯,出了他的以外,还有什么有名的对冲基金吗?

著名的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它们都曾创造过高达40%至50%的复合年度收益率。然而华尔街真正的王者是詹姆斯·西蒙斯和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 自1988年成立以来,这家美达基金公司年均回报率高达34%,而且34%这个回报率已经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以及44%的投资收益分成等费用,堪称在此期间表现佳的对冲基金。10多年来,该基金的资产从未减少过。该公司目前已经成为西蒙斯的旗舰公司。 尽管西蒙斯在华尔街并非尽人皆知,但他以往的成就让投资者对这只基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算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同期年回报率也只有2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的年均涨幅才只有9.6%。西蒙斯创造的回报率比布鲁斯·科夫勒、索罗斯等传奇投资大师高出10个百分点,在对冲基金业内他堪称出类拔萃。尽管美达公司收取的这两项费用是对冲基金平均收费水平的2倍以上,但依然让大家趋之若骛。

希望是你要的答案。

提到对冲基金人们总会想到索罗斯,出了他的以外,还有什么有名的对冲基金吗?

8. 请问什么是对冲大鳄?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公开和透明,是对冲基金最讨厌的事情。这与它所建立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以在位于维京群岛注册的对冲基金为例,他们可以使用任何合法的金融投资组合,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任意地点进行套利,而无需向任何国家或部门申报投资技巧和融资结构。
  金融危机使对冲基金经历了一场急速变革。十几年前,对冲基金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狭窄的圈子,大家做的几乎都是熟人之间的业务,信任程度很高,根本不需要签合同就把生意做了。有时,仅仅是上午握个手,下午就把数百万美元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之上。
  但恰恰这种荒诞般的神秘,成为对冲基金最本质的赢利特点。
  而随着中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多元化及国际化,让越来越多的境外对冲基金注目中国。在这个国内对冲基金大力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国际资本经验丰富的海外对冲基金也盯上了中国这块蛋糕。不少海外对冲基金或在海外有过对冲基金管理和投资经历的人准备尝试或已进驻中国,寻求发展和合作机会。
  海外对冲基金看重中国区的发展。其实无非是三大原因:
  一是渐渐国际化的人民币,逐步开放人民币资产的跨境流动,让中国部分的资产管理人或投资人提供大量走出去的机会的同时,也会给海外大量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客户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二是监管层和中国基金业对对冲基金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基金法正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使得对冲基金所参与的二级市场会有更多的流动性,让对冲基金能真正发展起来。
  三是中国财富的增值。银行高净值客户管理着17万亿元的资金,而公募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才2万亿元,阳光私募也只有2500亿元,未来中国人的财富将会流向更有效和积极管理型的投资领域。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逐渐向国际放开怀抱,以下几家对冲大佬早已先行一步,抢滩内陆:
  1、Bridgewater Associates
  雷·达里奥(Ray Dalio)的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连续两年都登上了LCH英雄榜。这家基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约有1300亿美元的水平。除了管理资产庞大以外,桥水的独特之处是它的300家客户都是机构投资者。它们的平均投资额为2.5亿美元。
  在戴利奥和罗伯特·普林斯的共同领导下,桥水善于创造不同的利润流,鉴别贝塔源,市场驱动型回报,阿尔法,基于技能回报,然后把它们打包成与客户需求的兼容的战略。该公司通过债券和货币管理外包提供源阿尔法。但是当机构开始转向其他资产类别和关注额外利润源时,桥水也在调整战略。
  达里奥在2012年初被业内评为对冲基金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公司旗下纯阿尔法基金(Pure Alpha Fund)在1975年至2011年为投资人净赚了358亿美元,超过了索罗斯量子基金自1973年创立以来的总回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曾评价说,达里奥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对经济的统计分析甚至比美联储的更靠谱。
  这家掌管着1300多亿美元资产的顶级对冲基金隐匿在康州Westport的树林里,与纽约华尔街的喧嚣保持远离。桥水联合基金已于2012年底在上海低调的成立了代表处。
  2、Man Group
  英仕曼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680亿美元,其业务框架主要由三大类别组成:AHL(管理期货基金CTA)、GLG(由30多个策略的基金组成的多策略基金)以及刚收购的FRM(对冲基金的基金),此外,英仕曼拥有一支有卓越投资专家组成的庞大团队,就投资管理以至客户服务的每个范畴,给予强劲的支持。
  英仕曼中国区主席李亦非透露,集团希望在中国首先推进的是旗下的管理期货基金。据了解,AHL基金希望能通过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先进入中国,同时也想借助QFII、QDII等各种跨境方式,在中国寻找投资和合作的机会。
  3、Paulson Co
  保尔森公司管理着约为36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95%为机构投资者)。据《阿尔法》杂志统计,仅约翰·保尔森个人在2007年的收入就达到了37亿美元,一举登顶2007年度最赚钱基金经理榜,力压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时间,约翰·保尔森在华尔街名声大震,“对冲基金第一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等称号纷纷被冠在了他头上。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约翰·保尔森与保尔森基金持续的稳定盈利。
  直到2011年6月3日,保尔森所持有3740万股的嘉汉林业(Sino-forest)瞬间爆出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同时浑水调查公司给予嘉汉林业“强烈卖出”的评级,同时给出的估值不到1美元(当时股价为18加币)。导致嘉汉林业公司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近33亿美元,而保尔森基金面临了4.68亿美元的亏损。
  距离该事件发生已经近两年,约翰·保尔森这位曾经的“沽神”似乎逐渐淡出了华尔街。是归于平淡,还 是在酝酿又一场巨额交易,我们不得而知。据悉保尔森基金已在北京金融街及上海陆家嘴分别设立了代表处。
  4、Lone Pine Capital
  孤松资本始建于1997年,由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创建,总部设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在伦敦,香港,北京,纽约均设有办事处。隆派恩资本是一家私人拥有的对冲基金,在世界各地的公共股权市场进行投资。从最初的800万美元开始,直到该基金成为了打理自有资金的“超级基金”,为约56亿美元的投资者和自有资金估计为150亿美元的曼德尔先生服务。
  大多数人相信,曼德尔先生的成功可以归咎于他的“自下而上”的投资。他的重点放在企业的基本面问题上。曼德尔先生认为,破译业务进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了解其做法,运营和未来的增长。这是重点,这影响到最后的选股和决定是否或长或短。不像大多数的对冲基金管理人,曼德尔先生巧妙地依靠他强烈的判断和快速决策的位置和移动。孤松资本在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斯伦贝谢公司的增持是证明曼德尔先生灵巧之至最好的例子。
  5、DE Shaw
  德劭基金由数学家大卫·肖成立于1982年。DE Shaw大部分投资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旨在找出隐藏的市场趋势或定价异常。不过该基金也进入到私人股本领域和自下而上的价值驱动型投资领域。
  DE Shaw进军中国内地的举措,会让人将之与其2006年和2007年在印度的扩张进行比较。该公司在印度看到了巨大的招聘和投资机遇。
  就员工数量而言,DE Shaw令一些更灵活的竞争对手相形见绌。该公司大约有1700名员工——其中估计有100名拥有博士学位。只有英国曼集团(Man Group)的员工数量超过了DE Shaw
  过去两年,不愿抛头露面的DE Shaw在其主要战略方面表现稳健。该公司的旗舰基金Oculus回报率为8.7%。Oculus按照该公司的一系列定性及定量战略进行投资。一位投资者表示,该公司旗下的另一支基金DE Shaw Composite实现了21.1%的回报率。
  位为处于上海陆家嘴的办事处拥有一支私募股权投资分析师团队。拓展该集团在亚洲地区的业务,并标志着首次进入中国内地。该办事处将重点关注中国的收购机会。
  6、Hoyder Asia
  汇德亚洲(Hoyder Asia)是汇德投资集团于2001年成立的面向亚太地区的全资附属公司。汇德亚洲投资于全球外汇,商品期货以及股票方面, 乃亚太地区最优秀的资产管理服务商之一. 其凭借对新兴市场的专业认识及丰富经验, 于十年内迅速增长.汇德亚洲透过旗下的汇德品牌基金与信托为客户提供不同层面的投资服务及产品,凭借其专业及奉行多年的环球对冲与价值投资等方法,於国际资产管理巿场已建立优良的声誉。
  据悉, 位于中国上海的汇德亚洲办事处, 在2013年初早已悄悄布局内陆,公司高层也放言会从运营决策上更重视大中华市场。
  7、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成立于纽约,总部在新加坡,在上海、北京均设有办事处,与耶鲁大学基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司创始人为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磊。大多数人之所以从未听说过这家基金,是因为其创始人张磊住在北京。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高瓴资本并非一家中国本土基金——它的投资者在海外,他们向张磊投资的是美元,而非人民币。但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在西方接受完教育和培训后,回到中国运营另类投资基金,张磊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经理人将办事处设在北京,从而拥有信息和人脉方面的优势。
  自2005年利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万美元创立高瓴资本以来,张磊和高瓴资本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张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People’s University),随后赴耶鲁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深造,在那里认识了耶鲁投资基金的负责人大卫·史文森(David Swensen)。高瓴资本拥有其他人只能羡慕的业绩——自创立以来,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52%,即便在2008年出现了37%的跌幅。
  黑石集团(Blackstone)对冲基金投资业务负责人汤姆·希尔(Tom Hill)将张磊誉为中国的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曼德尔是孤松资本(Lone Pine)创始人,对冲基金领域最受人尊敬和低调的人士之一。高瓴资本拥有许多基金缺乏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地投资于公开市场和私人市场,向年轻的公司提供成长所需的资本,并在这些公司上市前购入其大量的股份。例如中国知名社区篱笆网,京东商城以及远东国际租赁等公司。
  8、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文艺复兴科技成立于1988年,其创始人为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他是世界级的数学家,担任着美国数学协会的主席(Math for America);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在全球投资业内,他的名气并不亚于索罗斯,更是被认为是保尔森、达利欧这些业内领军者的前辈。“量化基金之王”是这位国际投资行业领袖最显贵的称呼,虽然,他本人并不在意。
  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在仅有的几次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他透露称:“我们随时都在卖出和买入,依靠活跃赚钱。”他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获利瞬间,而绝不以“市场终将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事实上,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雇佣了由数学博士,物理博士及自然科学博士组成的超过150人的投资团队。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做出交易决策。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及旗下多家关联子公司于2013年1月分别在北京,上海成立了代表处。
  9、Chilton Investment
  奇尔顿公司由理查德·L·奇尔顿(Richard L. Chilton)先生于1992年成立。管理着超过65亿美元的资产。其核心的运作手法是通过价值导向的基础研究和纪律严明的投资组合来进行管理。 奇尔顿先巩固了长期投资的理念,其纪律严格的文化是一个标志。而奇尔顿公司正计划采取一项不同寻常的举措,奇尔顿公司在中国北京及成都分别成立了代表处,这是该公司在中国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其实,以上这些笔者了解到进入国内的海外对冲基金,只是全球对冲基金大军的冰山一角;中国这只美味十足的大蛋糕,相信吸引到更多的大鳄只是时间问题。
  10.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城堡投资管理着130亿美元,是目前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它的日交易量相当于伦敦、纽约和东京交易所当日交易量的3%左右。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