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什么意思

2024-05-18 07:14

1.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什么意思

李叔同填词《送别》,大致说同窗一场,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把酒言欢,互诉衷肠,但由于被离别的伤感萦绕,今晚的 心境格外凄凉。
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注 释】:这是弘一法师未出家前所作送别歌,曲调极为优美,相信看过电影《城南旧事》都不会忘记这首优美的歌吧!
拓展资料: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什么意思

2. 急:送别里有句"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是什么意思

(转贴)李叔同《送别》版本考 


-------------------------------------------------------------------------------- 


《送别》这首歌流传百年而不衰,固然因为J.P.奥德韦的乐曲优美,但李叔同的歌词动人则更为关键。中国近代学堂乐歌先驱沈心工(1870~1947)也曾根据J.P.奥德韦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作词一首《昨夜梦》,但没有流传开来。J.P.奥德韦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本身和犬童球溪的《旅愁》本身也并没有在中国流传。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李叔同的《送别》歌词竟也不是一个一清二楚的问题。我在搜集《送别》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它的主要版本有四五种。如果以个别字词的差异为根据,那版本就更多了。这使我产生对李叔同《送别》的版本做一个“考证”的想法。但当我坐下来面对这许多版本,又犯难了,可供我印证的资料实在是太少,我难以真正说清每个版本的来历。因此,我的“考证”在引用相关证据的同时,不得不加入我的主观分析和判断。我的一些结论我也以为没有十足的把握。 
一、丰子恺版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可能是编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曾发生个别错讹。“一觚浊酒”之“觚”,有“瓢”、“壶”、“杯”、“樽”等几种误植。“觚”与“瓢”字形相近,可能在传抄过程中被错认。但“觚”为古人盛酒的器具,“瓢”为农人从水缸舀水或者从面缸取面的器具,岂能混淆和替代。“壶”与“觚”(音孤)音接近,“觚”变为“壶”,当是传唱过程中听差所致。而“杯”、“樽”之讹传,传唱者记忆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对此说法我不以为然。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把它称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我想是这样的,那所小学采用《送别》作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但鉴于李叔同原词中“一觚浊酒尽余欢”等句不适合儿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只对“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中的“来”字有所怀疑,从意思上说此处用“还”似更为贴切,也避免和后面的“来”重复。而网上传抄本,也确有将“问君此去几时来”写为“问君此去几时还”的。 
三、电影《城南旧事》版 
电影《城南旧事》对《送别》的使用,并没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实际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合二为一,但又有个别差异。影片在出现《送别》一歌时,没有字幕,我记录的两段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这个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点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变为“海之角”,不知是否有所依据。另外,“尽余欢”一句,我反复听,确定唱的是“瓢”。由于电影具有特别的传播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这个版本的《送别》传播最广。但不能不说,这个版本并不好。 
三、陈哲甫增续版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最著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陈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北师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贫儿院院长等职。1928年后居天津。陈哲甫与李叔同相识,并可能和李叔同有亲戚关系。他写的《送别》续词收入杜庭修所编《仁声歌集》中。该歌集1932年12月由仁声印书局出版。《仁声歌集》将陈哲甫的续词和李叔同的原词同刊在《送别》歌中,形成《送别》的演绎版。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续词中“此情谁与语”,也有写为“此情与谁语”的。两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见过《仁声歌集》原书者指正。还有人误以为是“此情谁与予”。另外,有些文章将“把袂牵衣”写为“把裤牵衣”、“把袖牵衣”,显然不对。 
陈哲甫的续词也不坏,但似乎写的是男女分别、儿女情肠,不如李叔同原词意义宽广。 
四、佚名续增版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有不少人说第二段也是李叔同所作,但没有人提供原始证据。我分析,这也是一个续作。这段词突改第一段词意象联想、情景结合的风格,对光阴易逝、悲欢离合发表议论,味同嚼蜡,所作议论实际上是对第一段意思的重复,没有新意。作为歌词,它也不上口,几乎无法歌唱。因而我判断它不是李叔同手笔。从根本上说,《送别》原词内容完整,有始有终,根本就不需要第二段歌词。即使李叔同真的写了第二段歌词,那也是续貂之为。 
这个版本的《送别》似乎是从港台传来。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份“台中市立国中八十九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成绩考查一年级国文科”试卷,将它作为阅读测验题。香港也有文章认为它是李叔同《送别》全词。 
五、丰子恺家庭版 
有人回忆,丰子恺晚年见后辈学唱《送别》,觉得新时代的儿童应当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重填了《送别》歌词,并改题为《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这个歌词只是在形式上与《送别》相仿,构不成《送别》的演绎版本。这里仅仅将其作为《送别》传播史上的一个花絮加以介绍。 
最后说歌名的问题。《送别》还有一个别名,《骊歌》。根据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送别》就是《送别》,没有别的名字。我没有找到其他权威性资料,可以说明李叔同还为此歌起过《骊歌》的名字。我认为,《骊歌》应当都是后人起的,是误会所致。“骊歌”就是别离之歌。《送别》属于骊歌。但这不能说明《送别》原来就叫《骊歌》。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都没有提到歌名。在第二次提到它时,林海音写道:“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有的读者可能把这句话中的“骊歌”当成歌名了,其实林海音这里只是说那首歌是一首离别之歌。佚名续增版《送别》中有一句“骊歌一曲送别离”,这也可能是别名《骊歌》的一个出处。另外,美国夏威夷有首民歌叫《骊歌》,可能有人以为李叔同的《送别》与它有什么关系。 
我的三篇“考证”终于写完。写此文是出于偶然的原因。但一个“偶然”竟让我用去许多笔墨,总共有一万五千多字,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也许是我太罗嗦了。

3. 一瓢浊酒尽愉欢,今霄别梦寒是什么意思

原文应是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意思是:喝下一杯酒,让我们将余下的情致全部耗尽,不要管今晚离别的梦是多么的寒冷了。
送别
【作者】李叔同 【朝代】近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译文
在长亭的周围,古道的外边,长着连绵不断的鲜草。傍晚的微风吹拂过柳枝,有人吹笛子的声音从远处飘过来,夕阳在这个时候落下。
天的远处,地的尽头,我的朋友们散落各方。喝一杯酒吧,今夜不会再感到严寒。
在长亭的周围,古道的外边,长着连绵不断的鲜草。不知朋友你啊何时才能归来,归来不必见外徘徊。
天的远处,地的尽头,我的朋友们散落各方。人生难得相逢一场,分别确是频繁不断。

扩展资料:
创作历史
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后来《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
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安东尼·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一瓢浊酒尽愉欢,今霄别梦寒是什么意思

4. 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说是什么意思

好朋友大多已不知漂泊何地,就用这酒让我们尽情的欢乐吧.
题外话:不知本人的解释是否符合李叔同大师的本意?

5.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离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6.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民国 李叔同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7.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的意思

原文应是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意思是:喝下一杯酒,让我们将余下的情致全部耗尽,不要管今晚离别的梦是多么的寒冷了。
送别
【作者】李叔同 【朝代】近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译文
在长亭的周围,古道的外边,长着连绵不断的鲜草。傍晚的微风吹拂过柳枝,有人吹笛子的声音从远处飘过来,夕阳在这个时候落下。
天的远处,地的尽头,我的朋友们散落各方。喝一杯酒吧,今夜不会再感到严寒。
在长亭的周围,古道的外边,长着连绵不断的鲜草。不知朋友你啊何时才能归来,归来不必见外徘徊。
天的远处,地的尽头,我的朋友们散落各方。人生难得相逢一场,分别确是频繁不断。

扩展资料:
创作历史
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后来《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
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安东尼·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的意思

8. 深圳双飞燕制冷的官网是什么?

http://www.doublecold.com 你要买压缩机吗?我们这里制冷设备非常齐全,而且质量好!信誉高!【**189**24661836 赵纳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