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的历史沿革

2024-05-11 00:53

1. 陆家嘴的历史沿革

明永乐年间,黄浦江水系形成,江水自南向北与吴淞江相汇后,折向东流,东岸形成一块嘴状的冲积沙滩。明代翰林院学士陆深,生卒于此,故称这块滩地叫陆家嘴。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高巷浜、谢家浜、东洋泾浜、陆家嘴港等。明末清初,境内西南和中部有散居渔民,后来形成彭家宅。清乾隆年间,为防汛和抵御咸潮筑有护塘,塘外为荒滩,塘内有护塘沟,江苏等地船民来此定居,逐渐形成杨家毛、喻家门、花园石桥、冶坊桥等自然村宅。清嘉庆年间形成王家门小村落。清道光年间又形成张家堰、吴家弄、姜家弄等自然村落。 清同治元年(1862年)后,英、美、法、日、德等国,在境内先后辟建仓库、码头、堆栈、工厂。同治十年,清政府建立轮船招商局,并在烂泥渡建北码头,在陆家嘴设立南栈房。英商在烂泥渡建太沽栈。在陆家渡有法商永兴栈,德商瑞记洋行火油池等。陆家嘴沿江先后建起英商祥生铁厂、日商黄浦造船所、日华纱厂、英商茂生纱厂、英美烟厂等。民族工商业也在此兴办天章造纸厂、荧昌火柴厂、鸿翔兴船舶修造厂等。烂泥渡地区商业渐趋繁荣,大宗家用器具、砖瓦竹木等建筑材料,各类土特产等均以此为集散地,逐渐形成商业街。抗战期间,境内商业由烂泥渡路和陆家嘴路,逐渐移向东昌路。境内自南向北,设有陆家渡、烂泥渡、游龙路、隆茂栈、春江、坟山、小南洋、泰同栈等8个舢版对江渡。现大部渡口被工厂、仓库等所占,仅存东昌路、泰同栈、陆家嘴3个轮渡站。解放后,东昌路成为浦东地区最繁荣的一条商业街。有百年老店松盛油酱店、大鸿运酒楼、东方羊肉面店、德兴馆等名特商店,其他各类商店,一应齐全。新辟东宁路与陆家嘴集市贸易市场。1992年,陆家嘴境内有市属工业26家,区属14家。其中有年创汇2000万美元的上海肠衣厂,上海第一家沪港合资经营的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日产鲜奶26万瓶的上海乳品三厂等。开发开放浦东后,境内商业、金融业也有新的发展。自1980年起,在东昌路两侧开设中国农业银行、浦东电话局、沪东商场、常青花店、丽华家电商店、远东电梯厂第一门市部、红江服装店等数十家。东昌路东段的南侧开办了交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浦东分行,上海信托贸易投资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浦东分公司等金融机构。1992年在境内又开设东方航空公司浦东售票处和建设银行、上海投资信托公司浦东证券营业部等。解放后,通过社会改革和整顿,陆家嘴境内居民委员会组织不断得到健全。1958年起,街道组织家庭妇女参加集体生产劳动。1960年,先后有1000余名家庭妇女走上工作岗位,组织起一批里弄生产组、托儿所、食堂和加工场等街道集体企事业,1984年5月全部划归区集体事业管理局。1979年创办街道合作社,有服务、饮食等行业。现已发展到20余户。1984年下半年又兴办街道工商企业,今已发展到47户。1992年底,总营业额2921.87万元,利润216.58万元。其中街道办企业营业额1887.82万元,利润124.4万元;合作社营业额652.18万元,利润34.3万元;民政福利企业营业额381.87万元,利润57.88万元。私营企业税收32.25万元,个体工商业税收45.96万元。 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从浦城路以东到浦东南路,拆除东昌路沿街两侧商店与民房,建高层与多层住宅和商店,道路也从原宽14.5~20米拓宽到24米。先后填平杨家沟、西小石桥、高邮浜、陆家渡浜等河流。改建和拓宽陆家渡路、田度路、东昌路、东宁路、陆家嘴路、浦东南路和泰东路等,改造境内所有弹街路有19027平方米。2000户居民使用液化气。拆除西小石桥、吴家弄、朱家宅等。简屋棚户,陆续兴建了长航、长田、桃园、东昌、东园等新村住宅。一些高层建筑也先后拔地而起,至1992年底新建筑面积已达53万平方米。浦东南路西小石桥居民已动迁,该地建筑一幢18层综合性金融办公的银都大厦。在黄浦区工人体育场原址,建高度约90米的浦东海关大楼,它与浦西老海关大楼隔江相望。境内已破土动工还有新上海大厦、招商大厦、建设银行大厦、三利大厦、证券大楼和上海导航中心。境内水陆交通方便,对原有的三个轮渡站进行扩建,又新建了延安东路越江隧道。有13条公交线路经过。

陆家嘴的历史沿革

2. 陆家嘴的发展启示

您好!陆家嘴的发展启示如下:第一,着力推动产业跃升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金融业、航运业、现代商贸业、专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核心功能,持续提升资产管理、融资租赁、总部经济、大宗商品、文化创意、专业服务 “六大服务经济”能级。提升金融核心产业能级,打造金融开放创新高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引领区意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全球顶级资产管理中心、全国性融资租赁产业中心,以及国际保险和再保险中心,着力打造高能级持牌类机构集聚高地,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区,引导金融更好服务重点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加快集聚高端航运服务主体,强化全球贸易枢纽功能。更好服务浦东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战略使命。大力发展智慧航运和绿色航运,加快建设陆家嘴智能航运集聚区和陆家嘴航运互联网产业基地,加快培育一批航运亿元交易平台,提升国际航运市场资源配置能力。重点发展航运高端服务、科技研发、平台经济,形成航运服务品牌优势。到2025年,航运服务类机构数达1550家,航运保险规模占全国比重【摘要】
陆家嘴的发展启示【提问】
您好!陆家嘴的发展启示如下:第一,着力推动产业跃升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金融业、航运业、现代商贸业、专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核心功能,持续提升资产管理、融资租赁、总部经济、大宗商品、文化创意、专业服务 “六大服务经济”能级。提升金融核心产业能级,打造金融开放创新高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引领区意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全球顶级资产管理中心、全国性融资租赁产业中心,以及国际保险和再保险中心,着力打造高能级持牌类机构集聚高地,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区,引导金融更好服务重点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加快集聚高端航运服务主体,强化全球贸易枢纽功能。更好服务浦东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战略使命。大力发展智慧航运和绿色航运,加快建设陆家嘴智能航运集聚区和陆家嘴航运互联网产业基地,加快培育一批航运亿元交易平台,提升国际航运市场资源配置能力。重点发展航运高端服务、科技研发、平台经济,形成航运服务品牌优势。到2025年,航运服务类机构数达1550家,航运保险规模占全国比重【回答】
第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推动与国际组织机构深化合作。对标 CPTPP、RCEP等国际最新经贸规则,依托TIC全球理事会等各类国际组织平台,针对金融、总部、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四大领域构建国际化、专业化合作交流平台,发挥“业界共治”优势,构建区域发展命运共同体,实现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和环境优化各领域的共商共议、共建共管、共享共促;深化与伦敦金融城等国际金融中心合作,鼓励在陆家嘴以设立论坛常设地、秘书处等方式搭建高端、深度、专业合作平台,开展面向全球的宣传推介、主题招商和品牌推广,凝聚国际共识,发出陆家嘴最强音。第三,打造最优服务生态,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打造国际级、专业化的营商服务生态。在机构开业落户、发展引导、项目对接、业务拓展、业界交流、人才引进等方面强化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和配套保障。搭建陆家嘴跨境贸易服务平台,针对国内企业境外投资和国外企业境内展业,提供财务法律、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全方位综合服务。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优化陆家嘴名校直通车、未来金融家大学生职前研习坊、金融科技职业发展沙龙、合规师证书培训班【回答】
第四,加快增量空间扩展,推动城市更新和楼宇升级:完善提升“一核、一线、一环” 空间布局功能(“一核”: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商务区;“一线”:世纪大道沿线,延伸至花木-龙阳枢纽地区;“一环”:陆家嘴水环—黄浦江、张家浜、洋泾港围合而成的生态景观环)。以“人民水岸、活力水环”为愿景,全力推进陆家嘴水环建设,实现城市更新、功能复合、生态优化、价值提升。主动融入滨江商务文化休闲带建设,加强沿线互动,共建“五彩滨江”。第五,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更好实现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持续推动楼宇党建迭代升级、发挥引领作用。着力推进“楼事会”制度广泛覆盖和功能发挥,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形成职责明确、高效协作的楼宇党建工作格局。着力建好线上“一张网”和线下“一张网”,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在商务楼宇中实现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的统筹推进和有效衔接,擦亮楼宇党建金字招牌。【回答】

3. 上海的发展历史

上海的历史: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春秋时期的上海,属吴国,战国时期的上海先属越国,后属楚国。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别称“申”就源出于此。
上海的另一个别称“沪”,源于“沪渎”,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捕鱼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这一带被称为“沪渎”。
“上海”这一名称的真正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上海,已开始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在今外滩至十六铺的黄浦江中,它的西岸有个上海镇,这些便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元代的上海镇已有很大的发展,并设立了市舶司。此后,上海镇又升格为上海县。明代的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业中心,商业经济日趋发达。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了海关。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3年,在鸦片战争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之后,美国在上海设立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上海设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后,上海实际上被划分为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自1843年以后100多年里,上海成了外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倾销商品,搜刮原料、钱财的主要口岸,上海因此也有了“冒险家的乐园”之称。
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宣告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收回。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经过上海历届政府与人民长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设,上海成为新中国的重要的工商业基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扩展资料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G60科创走廊核心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面积6340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上海境内缺乏金属矿产资源,建筑石料也很稀少,陆上的能源矿产同样匮乏。70年代以来开始在近海寻找油气资源,在多口钻井中获得工业原油和天然气。
据初步估算,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约有60亿吨,是中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附近的南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源,估算有2.9亿吨储量。东海海水中化学资源丰富,在长江口浅海底下,还发现一些矿物异常区,有锆石、钛铁砂、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
上海市境内天然植被残剩不多,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仅分布于大金山岛和佘山等局部地区,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滩地和港汊。栽培的农作物共有100多个种类,近万个品种。蔬菜多达400多种,居全国之冠,瓜果和观赏花卉品种也很多。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太湖流域东缘。境内河道(湖泊)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积率为9%~10%;上海市河道长度2万余公里,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
上海市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相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
统计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相比2014年末,外来常住人口减少14.77万人,同比降幅为1.5%。

上海的发展历史

4. 上海的发展史

上海市历史简介: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春秋时期的上海,属吴国,战国时期的上海先属越国,后属楚国。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别称“申”就源出于此。
上海的另一个别称“沪”,源于“沪渎”,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捕鱼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这一带被称为“沪渎”。
“上海”这一名称的真正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上海,已开始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在今外滩至十六铺的黄浦江中,它的西岸有个上海镇,这些便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元代的上海镇已有很大的发展,并设立了市舶司。此后,上海镇又升格为上海县。明代的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业中心,商业经济日趋发达。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了海关。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3年,在鸦片战争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之后,美国在上海设立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上海设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后,上海实际上被划分为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自1843年以后100多年里,上海成了外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倾销商品,搜刮原料、钱财的主要口岸,上海因此也有了“冒险家的乐园”之称。
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宣告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收回。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经过上海历届政府与人民长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设,上海成为新中国的重要的工商业基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扩展资料:
上海,春秋属吴国 。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曾是楚春申君黄歇的封邑。

秦汉及以后先后属会稽郡、吴郡,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
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
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
宋熙宁十年(1077年),设上海务。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县,上海地区始有两个独立行政区划。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立,辖于松江府。上海县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青浦县大部、闵行区大部、浦东新区大部和南汇县。
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
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华亭(治所)、娄(与华亭共用府城)、上海、青浦、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
嘉庆十年(1805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
嘉庆十五年(1810年)缩存6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浦东新区大部、闵行区大部。县城为原南市区人民路、中华路环线内区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道光二十五年上海县洋泾浜以北一带划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以虹口一带划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以上海县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带为法租界。
同治二年(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英美公共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改称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此后,租界多次扩大。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外国的船只从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国殖民者首先在上海县境域划定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要求划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至此,上海市区划分为不同的管辖区,苏州河以北老闸(宋代建)和新闸(清代建)一带因大量贫苦农民的流入,逐渐兴起,形成北市。
1810年清政府颁发《城乡自治章程》,上海县合城南境、老闸、新闸、江境庙区域为上海城;另设蒲松镇、东泾镇及12乡。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裁松江府、太仓州,上海地区属江苏省,有上海、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
1914年,江苏省划分为沪海等5道,其中沪海道驻上海县,辖今属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县以及今属江苏省的海门县。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1925年,北洋政府允准上海改为淞沪市。同一年发生了“五卅运动”。1927年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6年孙传芳督江苏省,成立淞沪商埠,分全境为上海、闸北、浦东、沪西以及吴淞5区。
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扩大市区范围包括上海、宝山县的一部分,设立17个区,而上海地区各县则仍属江苏省,从此上海市与上海县分离。城市范围东达浦东,西至静安寺、徐家汇,南趋龙华,北达宝山路底。 
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
1928年春,上海特别市宣布租界为特别区。7月,接收上海县属上海(沪南)、闸北、蒲淞、洋泾、引翔港、法华、漕河泾、高行、陆行、塘桥、杨思和宝山县吴淞、殷行、江湾、彭浦、真如、高桥等17市乡,为上海特别市的实际境域,面积494.69平方公里(不含租界)。并改17市乡为17区,上海始有区一级建置。上海地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10县仍隶属江苏省。
1930年7月,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1937年8月,中国在上海发起“淞沪会战”。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次年12月,江苏省川沙、南汇、奉贤、崇明、宝山、嘉定等县和上海县浦西地区划归汪伪上海市政府管辖。
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伪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194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历时百年的上海租界结束。
1945年8月,上海市仍为战前17个区和特别区。
1947年上海市面积617.95平方公里。
1948年12月上海市划分为30个区。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同时,上海的郊县划入苏南、苏北行署,后由江苏省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1956年经过行政调整,上海市辖区减为18个,辖15个市区和3个郊区。
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江苏所属上海地区的郊县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辖黄浦、邑庙、蓬莱、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新成、江宁、虹口、提篮桥、杨浦、榆林等14个区,浦东、嘉定、宝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个县,总面积达6340.5平方公里,比建国初大十倍以上。
1960年1月,撤消邑庙、蓬莱设立南市区,有12个区和11个县。

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划属上海市。
1961年上海市辖12区、10县。1962年嵊泗又划归浙江省。
1964年,撤消闵行区与吴淞区,此后上海保持了10个区和10个县不变达10余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0、1981两年,再置吴淞区与闵行区。
1988年,撤消吴淞区和宝山县改为宝山区。
1992年,撤消嘉定县,设立嘉定区。
为进一步改革开放,1993年撤消川沙县,将其境域与黄浦、杨浦、南市的浦东地区和闵行的三林乡合并设立浦东新区。同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组建新的闵行区。
1995年,上海市辖浦东新区、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宝山、闵行、嘉定等14区和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县,有106个街道、208个镇、10个乡和3590个居民委员会、2986个行政村。面积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积697平方公里。
20世纪末,松江县、青浦县和金山县也改为区。
2000年南市区划入黄浦区。
2001年1月奉贤县、南汇县撤县建区。
2009年为了更好的开发浦东地区,合理配置地区经济与社会资源,综合优化总体布局,促进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撤南汇区、浦东新区,组建新的浦东新区。
2011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组建新的黄浦区。 
2015年1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宣布,静安区与闸北区正式合并,组成新的静安区。 
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下辖的唯一一个县——崇明县撤县设区,改制为崇明区,此标志着上海市告别下辖县,全市至此形成下辖16个市辖区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

5. 上海的发展历史


上海的发展历史

6. 上海的发展历史?

上海的历史变迁 几个世纪以来,上海都只是个小渔村,直到13世纪才发展为城镇。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县,称为华亭县;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东北又有青龙镇。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选择今天黄浦外滩为停靠码头,河西岸于是逐渐出现一座城市取代青龙镇,成为新的港口和商业中心。南宋时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这里商船云集,热闹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设立行政县,到明朝已成为国家的纺织和手工业中心,并建起了第一座厂。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设立上海海关,一个国际性大商埠从此发展起来。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上海被开放成通商口岸,隧进一步沦为国际殖民地。外国资本的入侵垄断了上海及东南沿岸的手工业,但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上海的商业、金融、纺织、轻工业和交通运输。同时,民族工商业也开始成熟起来。上海不仅成为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国家的工业命脉。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至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条约”第九款规定:“在万年和约(指《南京条约》)内言明,允许英人携带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拟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国人租赁。”同年l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他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居然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l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ll月l7日正式开埠。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在19l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这个是别人的回答,我只是粘贴了一下。。。

7. 陆家嘴街道的历史沿革

明永乐年间,黄浦江水系形成,江水自南向北与吴淞江相汇后,折向东流,东岸形成一块嘴状的冲积沙滩。明代翰林院学士陆深,生卒于此,故称这块滩地叫陆家嘴。清乾隆年间,为防汛和抵御咸潮筑有护塘,塘外为荒滩,塘内有护塘沟,江苏等地船民来此定居,逐渐形成杨家毛、喻家门、花园石桥、冶坊桥等自然村宅。清嘉庆年间形成王家门小村落。清道光年间又形成张家堰、吴家弄、姜家弄等自然村落。抗战期间,境内商业由烂泥渡路和陆家嘴路,逐渐移向东昌路。境内自南向北,设有陆家渡、烂泥渡、游龙路、隆茂栈、春江、坟山、小南洋、泰同栈等8个舢版对江渡。大部渡口被工厂、仓库等所占,仅存东昌路、泰同栈、陆家嘴3个轮渡站。1954年设立东昌路办事处、崂山西路办事处(以崂山西路得名)。1961年2月,将浦东县的东昌路街道、崂山西路街道、张家浜街道划归黄浦区管辖。1986年6月,划出张家浜街道的东部(浦东南路以东)、崂山西路街道的南部(张杨路以南)地块建立潍坊街道。1987年9月改为潍坊新村街道;调整后,崂山西路街道的范围:东起钱仓路、荣成路,折浦东大道至源深路,西至浦东南路、泰东路,南至张杨路,北至黄浦江。张家浜街道的范围:东至浦东南路,西至黄浦江,南至张家浜,北沿高巷浜(今陆家渡路)。1988年1月23日,上海市政府批准划出崂山西路街道文登路(今东方路)以东地块,建立梅园新村街道,因境内梅园新村而得名,其范围东至源深路,南到张杨路,西至文登路(今东方路),北到浦东大道与杨浦区交界。1991年5月,东昌路街道更名为陆家嘴路街道。1993年黄浦区的浦东部分划归浦东新区管辖。1995年,撤销陆家嘴路街道、张家浜街道,设立新的陆家嘴街道。1998年,东城区区划调整中,由原梅园新村街道、崂山西路街道整建制和陆家嘴街道(部分)合并组建新的梅园新村街道。2006年7月,新的梅园新村街道更名为陆家嘴街道30个居委会。

陆家嘴街道的历史沿革

8. 上海的历史发展

据史料记载,早在6000年前,上海地区就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代,上海地区先是吴越之地,后又归楚。楚考烈王时上海地区为春申君黄歇封地。黄歇开凿黄浦江,由于黄浦江别名春申江,上海别称“申”由此而来。吴淞江下游两岸居民多以捕鱼为生,渔民创制一种用以捕鱼捉蟹的工具“扈”,后“扈”演变为“沪”,这就成为了上海的另一别称。   汉代起,上海与中原地区联系日益加强;隋唐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不断开发,上海一带的经济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唐天宝年间(西元751年),从昆山、嘉兴、海盐三县划出地区设立华亭县,华亭县东北境内的华亭海,即现在上海市区的所在地。   南宋咸淳三年(西元1276年),设上海镇治,属华亭县管辖。由于南宋时期,商业活动频繁,上海已经成为了新的贸易港口,商贾云集。   元至元十四年(西元1277年),上海镇已经成为了华亭县的第一重镇,所以至元二十八年,将华亭县东北的五个乡划出,定名上海县。   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48年),取消禁海,上海得到空前发展,开通了内河航运、长江航运、南北洋航运和国际航运等多条航线,经济地位日益强劲。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军入侵上海、南京等地,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开埠。其后,各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于上海倾销商品、搜刮原料。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上海的近代工业发展迅速,并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基地。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上海被日本侵略军侵占,沦为孤岛。日伪残酷掠夺,上海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随着国家的重视与自身的便利,上海终于以新的姿态再次令世人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