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科技开发

2024-05-09 20:02

1.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科技开发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以水利工程建设有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相关治理措施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先后参与了葛洲坝、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论证研究,开展了中国水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和一些关键淡水水体生态恢复的研究工作。 珍稀特有鱼类繁殖生物学研究主要以珍稀特有鱼类的物种保护为目标,开展繁殖生物学与繁殖生理、生态学研究、鱼类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和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分析鱼类繁殖适应特征与关键环境限制因子,探讨性腺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对鱼类在人工环境下的存活、生长、发育条件进行研究,并开展鱼类野生亲本的采集、运输、驯养、人工催产和受精卵人工孵化、仔幼鱼培育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与实践,最终建立鱼类各生活史阶段人工培育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和标准操作手册,并实现苗种规模化生产。鱼类增殖放流站工艺设计结合现场调查和勘察,根据放流鱼类繁育生物学特性,设计增殖放流站生产工艺;分析、计算增殖放流站建构筑物建设规模、结构;对运行管理、放流和水生生态监测、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并在增殖站建设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设代服务。鱼类繁育设施和循环水处理设备制造与安装根据驯养和繁育鱼类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需求进行鱼类繁育设备制造与安装;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结合驯育需求开展循环水处理设备选型、配置等的设计、制造及安置。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管理开展鱼类增殖放流站生产技术和日常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亲鱼收集、驯养、人工繁育和鱼类放流,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增殖放流站运行工作规程及规范、作业标准、管理体系及制度的建立,放流站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相关科研工作实施等。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科技开发

2.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机构设置

据“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网站资料:设有4个管理部门,4个科研部门,3个技术支撑与咨询服务部门。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以下简称实验室)是经水利部评审认定的部级重点实验室(水国科【2011】677号文),依托单位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实验室以水利事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相关减缓措施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为主攻方向,旨在揭示水利工程对自然水文过程的影响及生态后效,构建河湖健康与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探寻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对策,发展生态水利及水生态修复的新途径,建立水生态规划与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实现我国水利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至2014年,实验室有固定人员30人(含2名双聘专家),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1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8人;中级职称人员9人。客座人员2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1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9人、中级职称人员2人。固定人员中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和担任国际期刊的主编或编委14人次。目前实验室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3项,其中固定人员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3项,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课题各1项,共计经费5546万元。自2011年底以来,以实验室为产权单位共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被SCI收录13篇;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实验室设立了开放基金,目前拟资助第一批课题,经费共计50万元。(数据统计截至2012.12.27) 办公室(人事处) 职责:协助所领导组织制定并执行全所性规章制度,组织制定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管理制度,协助所领导组织所办公会议、年终工作会议等行政性会议的会务工作及会议相关决议的督办;负责研究所人事档案管理、职工培训、工资审核调整、单位职工社会保险类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和报审、岗位聘用及考核等工作;负责研究所信访、国家安全、保密、安全保卫、安全生产工作,根据研究所的授权,负责组织本所的政务信息及对外宣传管理工作等。党委办公室(监察审计处) 职责:协助所党委制订党务、纪检、监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组织宣传学习和督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组织安排所党委各种会议、学习和重要活动;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党员进行管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对党员进行监督等。科研计划处 职责:协助所领导进行研究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科研工作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组织科研计划的编报和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负责研究所科研工作年报的编制;负责科研外事计划、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的组织工作,水工程生态讲坛、中国水利学会水生态专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研究所参与相关学术团体活动的管理工作等。财务资产处 职责:协助所领导根据国家财经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研究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行模式;负责组织编制单位年度经费预、决算报表和年度经费收支计划,并监督和控制预算和计划的实施等。 水生生物学研究室(水生态评价处)主要开展 水生态监测、水生态评价和水生态保护研究、相关规划及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水生态问题,主要利用水生生物开展诊断河流、湖泊和水库健康工作,通过研究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提出河流、湖泊和水库生态系统健康技术指标及生态预警对策,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保护生物学研究室(濒危物种与资源保护处) 以受水利工程影响的重点或典型水域生境为研究范围,以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占据关键生态位的重要水生生物物种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然及工程胁迫背景下的重要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持和可持续利用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一)分子生态学与重要水生生物的监测和评估  (二)生物多样性与水生种质资源保护  (三)水库生态学与生物资源利用  (四)鱼类育种学与遗传资源利用应用生态学研究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处)致力于运用生态学、工程学原理和技术,研究解决我国面临的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问题,维护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关注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案、管理对策;研究湿地、水域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开发湿地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水华控制等关键技术,恢复与重建良性生态系统;开展生态调查与监测,建立适合我国水环境特点的生物早期预警技术,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生物指数评价体系;开发水库规模化健康养殖、有机渔业等关键技术,协调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设有生态规划、恢复生态学、水污染防治、水华控制等4个学科组。至2014年 ,有科研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具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6人。生态水文学研究室(水生态规划与法规处)主要针对 水利工程建设对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与减缓对策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鱼类生态学与水文水力学相关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鱼类与鱼类集合为对象,通过生态学及水文学的知识整合研究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动规律与驱动因子,为实现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大化与可持续利用,以及水域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服务。共承担各类项目与任务70余项,初步形成学科方向明确并具备相关基础能力的研究团队。至2014年,研究室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人员13人,初级职称人员9人;鱼类驯育实验室与鱼类行为实验室各一处;陆续添置了便携式科研型回声探测仪EY60、多波束剖面流速仪、多功能水质分析仪、便携式显微成像分析系统等野外调查设备。 信息中心 职责:负责《水生态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及其相关工作;负责研究所图书、杂志、文献、资料的采编、阅览和馆藏;负责研究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的技术支撑,以及网络和通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实验中心(水生态监测中心)职责 :负责研究所科研项目中水生态监测样品的检测分析,提交检测数据或分析报告;参与协调水生态监测和检测相关项目的野外调查任务,协助完善采样设计(样点布设、采样频次和采样方法的确定),并制定年度和季度调查工作计划;承担水利部及长江委水生态监测网络的规划与建设任务等。生态技术工程中心职责:在系统研究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生态学效应基础上,预测评估水工程对水生态的影响,研究集成水生态保护的最新成果,制定水生态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并运行管理水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实验研究、技术示范、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研究推广方式,为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提供水生态保护技术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

3.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交流合作

国际合作与国外学术机构及国际组织开展了项目合作与广泛的学术交流,先后有来自法国、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丹麦、德国、意大利、伊朗、英国等10多个国家30余人次到访研究所。对外合作机构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鲟鱼保护学会、国际鹤类基金会、国际河流科学学会、荷兰交通公共工程与水资源管理部、丹麦环境部;法国图卢兹大学、法国Limoges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德国Kiel大学、帕多瓦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美国费罗姆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国国家农业与环境工程研究院、日本中央渔业研究所、堪培拉大学、俄罗斯农业部联邦水产遗传学和选择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奥登赛环境中心水环境部、德国莱布尼兹淡水生态学与内陆渔业研究所;法国ASCONIT公司、麦普技术公司、美国弗大生物工程公司等。 学术交流与法国、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丹麦、荷兰、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伊朗、缅甸等国家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共计邀请外籍专家50余人,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河流景观实验室的青年志愿者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生来研究所进行了访问研究所;同时,选派科研人员14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世界鲟鱼组织在我所设立了中心站,研究所与法国图卢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国际河流学会、丹麦环境中心、美国费罗姆学院等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主要活动包括: 2009年承办在中国武汉召开的第六届世界鲟鱼大会、中国-荷兰过鱼设施研讨会、中国-德国生态系统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讨会、中美生物早期预警系统应用技术研讨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灌江纳苗对血吸虫病扩散潜在影响及其生物防控对策的研究合作项目交流、与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水库渔业研究项目交流、与欧盟联合举办水生态监测与保护培训班等。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交流合作

4.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据“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网站资料:自建所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专利16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分别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水利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1项,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新产品金鹤奖1项。近五年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期刊收录 49篇。研究所已完成项目300余项。现有在研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面上项目7项,青年基金10项);水专项子课题1项;948课题1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三建委委托科研项目2项。   序号获奖项目奖励等级奖励类别颁奖单位获奖时间1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 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09年2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2009年3重要生物类群对水域环境胁迫的生态响应二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2009年4退化水库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07年5鲟鱼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配套技术二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07年.................................

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研机构,1999年根据国务院文件参与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有5大研究领域,16个研究方向:土壤侵蚀研究、旱地农业研究、流域生态与管理、农业水土工程。2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职工2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有6个研究单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水利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研究室,4个野外台站;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3个。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的介绍

6.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的简介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是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受部委托,负责水利发展战略、水利政策经济法规等全局性、综合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咨询,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对策支撑。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现有在职职工131人,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专业研究和咨询队伍,其中大多数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后及博士、硕士学位,并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一批中青年研究人员逐渐成为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的骨干。中心聘请两院院士、知名学者以及有关专家领导70多人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课题研究提供咨询意见,为研究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中心设学术委员会,目前由15名具有丰富研究经验和较高研究水平的委员组成,负责审议和评议重大学术事项,对研究工作进行学术把关与业务指导。中心目前聘请126名新一届特约研究员,来自46个单位,多年从事水行政管理或研究咨询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心设有职能部门、应用研究部门和基础研究部门。近年来,中心课题研究成绩斐然,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一些重要成果在水利系统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得到有关领导、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肯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确立了中心在水利行业软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军地位。所属二级事业单位水利发展杂志社承办的《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水利发展研究》、《水利水电技术》,在行业内外有较大影响。所属北京中水润泽咨询有限公司致力于水利水电信息、水利工程技术咨询,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所属北京源信水利电力科技开发公司在项目开发、综合服务、网站网络、后勤保障等方面不断扩大业务。

7.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的介绍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是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是为了适应水利改革与发展要求,按照“全合并、重组建”的原则,由水利部原政策研究中心、信息研究所和综合开发管理中心经济研究部分合并组成。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水利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经济等全局性、综合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咨询,组织承担水利部及水利行业各部门委托的水利软科学研究项目,面向社会开展水利软科学及工程建设等咨询服务,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对策支撑。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的介绍

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1956年2月,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正式成立,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机构,方向任务是“结合西北地区实际情况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问题为中心,配合农业部门的研究力量,进行调查及总结群众经验,开展生物、农、林、牧、水等基本性和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为解决黄土区水土保持及增加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所名改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方向任务调整为“以生物、土壤为重点,结合水土保持进行研究”。1959年4月,研究所“西安植物园”正式成立。1964年7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方向任务为“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为中心任务,主要研究解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农、林、牧、田间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侵蚀规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土地合理利用及农业增产等有关问题,同时根据西北地区农业生产选举法土保持的需要和原有工作基础,继续开展植物分类、土壤地理、土壤胶体化学和作物远缘杂交等工作”。1979年10月,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方向任务为“面向黄土高原,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任务,开展水土流失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途径、土壤及土地资源的评价的合理利用、植被恢复的理论与技术、旱作农业增产体系和依据等方面的研究,为黄土高原农林牧综合发展和根治黄河服务。”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方向任务“仍以黄土高原区域为重点,以水土保持任务为中心,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速农林牧综合发展和黄河治理服务。同时考虑到我国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可适当兼顾其他地区的水土保持科研任务”。199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知识创新工程第一批试点单位。1999年,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与杨凌其它6个科研教学单位共同组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共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