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会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哪些因素

2024-05-02 11:39

1. 新会计准则会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哪些因素

一、对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影响
(一) 金融工具
原来的短期投资、原来采用成本法核算且有可靠公允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内容按管理层意图,分别列示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中。在流动负债项目下,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除了“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外,其余都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有可能影响当期损益或资本公积。
(二)长期股权投资
新会计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3类:(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对于上述第一、二类长期股权投资,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于上述第三类长期股权投资,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核算时,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项目,不存在摊销问题,会对净利润产生影响。
(三)投资性房地产
对原来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这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尤其是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在存货中核算的企业,执行新准则后,会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降低流动比率。在企业首次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在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两种调整方法都将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四)固定资产
比较大的变化有: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的因素、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等,会使固定资产价值增大,折旧增加,对利润有减少作用。
(五)无形资产
指的是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果涉及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可能包括企业在开发阶段的资本化支出(只要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4个条件)。增加了“累计摊销”项目,单独反映无形资产摊销的价值。新准则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必然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投入研究和开发项目,特别是对于科研类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更有助于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长期成长能力。部分研发支出的资本化能增加企业的资产,企业财务状况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如降低资产负债比率,提高商业信用,帮助其扩大融资渠道。但在税收方面由于利润的暂时上升会导致近期所得税的增加。
(六)职工薪酬项目
内容包括8个方面:职工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工资类薪酬,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补偿以及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除辞退补偿外,其他的职工薪酬均按收益对象分别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这将普遍降低企业各期的毛利率和毛利额,同时对企业的各期损益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递延影响,对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影响更大。对福利费用没有规定计提比例,而是按实列支。
(七)所得税项目
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递延法,引入暂时性差异概念,将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在表中单独列示。根据目前披露的年报,所得税是受益面最广的项目,许多公司都受益于递延所得税制度,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四川长虹,由此增加的股东权益达到了惊人的22 640.61万元。
(八)所有者权益项目
1. 增加因素(主要体现在资本公积项目)。新准则实施导致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增加的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这部分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从交易所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第二,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原因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而导致股东权益净增加;第三,少数股东权益列入所有者权益。此前少数股东权益是列示于所有者权益之前。今年首份年报江南高纤2006年年报中披露的股东权益调节表显示,按新会计准则核算,公司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增加了1 761.75万元。其中,按公允价值核算公司金融资产使净资产增加了11.10万元,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使留存收益增加了48.85万元,将少数股东权益计入股东权益后使股东权益增加了1 701.80万元。
2. 减少因素。新准则实施导致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减少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转销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引起股东权益净减少;第二,因确认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形成的负债等导致股东权益净减少。
(九)取消的项目
由于资产负债表观的应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已被取消,相关的内容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这将减少利润表数据和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的差异。
二、对利润表分析的影响
(一)项目和结构的变化
新的利润表取消了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支项目,而是将有关内容进行了合并,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包括了原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税金及附加。取消了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二) 对营业利润分析的影响
1. 资产减值损失内容有变化。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不得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节各期利润,或在前期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也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除了存货、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因此,上市公司通过上述手法实现“一次亏足”将成为历史。
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不确定性。如投资性房地产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对利润的影响将是不确定的。但这种模式不需要计提折旧和摊销,从而减少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是积极的。新会计准则规定,凡交易性证券的投资必须在期末按交易所公布的市价计算价值,变动部分计入损益。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即使没有转让或出售,也应以公允价值来计量,并将结果确认为当期损益。根据今年披露的年报来看,投资收益总额同比增长速度很快,甚至有些公司业绩完全由投资收益支撑。其中,短期投资获利丰厚是投资收益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2006年股票市场行情火爆,使得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收益大幅增长。
(三)非经常损益项目仍是关注的重点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由于没有持续性以及易受操纵的特性,在进行利润质量分析时要特别留意。根据中国证券报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07年3月16日,已经公布2006年年报并具有可比数据的上市公司中,2006年非经常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从2005年度的4.5%提高到10.4%。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业绩中的地位提高甚快。新准则下,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都可能带来一定的非经常性损益, S*ST长控今年一季度预计净利润2.84亿元左右,每股收益达到4.67元。其原因主要是公司债务重组已于2006年完成,2007年1月1日起相关债权人已豁免了公司相关债务,按照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收益2.71亿元计入了公司当期损益。
关联交易可能出现的新动向:大股东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热情高涨(可确认重组收益、或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优换劣,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这些优质资产不但会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提高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低价取得高价值的股权投资,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新会计准则会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哪些因素

2. 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的因素分析

 1.职业化水平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  

  我国会计的职业化水平相对偏低,会计职业管理是由财政部来具体负责的,我国的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也是由财政部会计司来负责制定、颁布和解释。会计人员的一切会计活动只能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所以无论是会计执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还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均差距较大。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具体准则中许多业务都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具体准则的许多硬性规定使会计人员在实际会计处理中很难合理、准确地把握和运用其职业判断能力,这将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削弱会计准则的效率性。  
    
  2.高度统一性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  

  我国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均为财政部制定和颁布,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我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以集权的等级管理结构维系政治、经济与人际关系,反映到会计准则中,要求不同企业都要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给企业留下因地制宜进行会计处理的余地较少。而企业在处理具体经济业务时会遵循博弈原则,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甚至会扭曲具体准则。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中比比皆是,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来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会计准则的高度统一,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会计准则的效率性。比如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借款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等业务的选择及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围的规定等,就可能影响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  

  3.稳健性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  

  会计人员偏好稳健还是乐观,不仅会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制定,而且对会计准则执行时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更加明显。亘古以来,国人信奉的“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观念,均反映出国人偏好稳健而非乐观的文化特征。因此,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时,稳健性原则是与我国的文化特征相呼应的。在执行会计准则时,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低估资产和收益,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降低了新准则实施的效率性。比如《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的列入无形资产成本。其实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在实际操作时是很难划分的,企业基于稳健角度考虑,全部作为研究阶段支出列入期间费用,为以后的盈利埋下伏笔。所以这种稳健原则对实施新准则的效率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透明性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  

  中华文化较为含蓄、神秘,而且束缚较多。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表现最为明显,我国新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的事项较少甚至没有。比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共有五项,只要满足其中一项或数项标准即可确认,而不是同时满足。这样一来,企业在确定一项业务是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时,通过改变租赁期限或租金的支付等租赁合同条款就能调整租赁业务的性质,从而改变了一些相关的财务指标。融资租赁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长期负债,而经营租赁业务则没有。我国具体准则对经营租赁的披露没有要求(承租人),如果企业有意隐瞒,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不加以披露,投资者、债权人在决策时就会被误导。

3. 为什么选择会计新旧准则的比较为课题呢?

首先,这个课题比较有实践应用价值。因为会计准则是实务操作的规范,如何制定会计准则,为什么要这么制定,对实务操作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这个课题是目前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就目前现状来说,全球会计准则正处于趋同。随着企业的跨国化,会计作为一门国际化的商业语言,必须要能被大家都认同。各国的会计准则都在不断地进行修订。研究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因素,恰逢其时。
第三,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达程度不同,政治面貌不同,传统观念不同,都为会计准则的全球统一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求同存异,使会计准则能广泛运用并被普遍接受,又反映实际现状,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第四,各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已建立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有了一定的运行基础,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总结经验,放眼未来,可以学习先进,未雨绸缪。
第五,对于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因素,已经有一部分的研究成果。但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又将面临新的任务。通过研究已有成果,联系实践经验,通过实践后的反思,更容易迸发新思想的火花。

为什么选择会计新旧准则的比较为课题呢?

4. 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新准则对成本中的费用分配的要求更加宽泛,没有固定模式,无疑增加了成本核算的难度,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核算主要难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正确区分及间接费用如何分配;二是联产品、副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方法。
对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旧准则明确规定:可选用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之和)、按产成品产量等确定。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和传统的工业经济下的企业相适应的。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下,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占绝大比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制造业的成本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人工比重大大减少,间接费用大幅度增加。用传统成本中的直接人工等标准分配远高于自己的间接费用,分配结果很容易失真。新准则允许企业合理地选择分配方法。关于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方法,旧准则规定联产品的加工成本可选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并且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加工成本时,通常先确定副产品的加工成本,将其差额确定为主产品的加工成本。新准则对此则没有明确的规定,给与企业以更大的自主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重要交易或者事项。据此,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划分上,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和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完善各种物料、产量、设备台时、废品量等台账,并及时准确登记。能直接归属某种产品的原材料、动力等大项费用一定要直接进入相应产品。其次,对分不清受益对象的费用,或者虽然能够分清,但是因发生次数少且价值不大的费用,应先根据费用性质进行归集,并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选择和所归集费用有联系的标准进行分配。

5.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探讨。问为什么选这个课题?怎么回答

论文关键词:成本会计 作业成本法 成本会计电算化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趋势: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根据这些发展趋势提出了成本会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不断更新成本观念。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1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1.1 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企业内部网络的大范围覆盖情况下,实时报告已成为可能。企业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企业一旦实现自动化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有很大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1.2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全行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扩大了成本会计的应用,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1.3 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提高了决策的相关性。向管理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是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传统成本计算向决策者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往往是失真的,容易发生,因此要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反映的预见水平。其次,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制度,作到有备无患。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企业经营管理上对作业成本法的内在需求并不迫切。作业成本法不可避免地要增大成本计算的工作量,而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水平较低,还不能提供这方面的支持;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作业成本法普遍缺乏认识,在对成本动因的选择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成本制下的缺陷;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与作业成本法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这些都制约或限制了我们对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和应用,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2 成本会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需要,以及企业内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引进、学习各种管理理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成本会计:
  2.1 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总之,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成本会计核算中来,是成本会计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极大提高了信息反馈程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预算成本、有效控制成本以及全面地分析、考核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计算机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基础。
  2.2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
  完善成本会计方法,就是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保证从业人员有章可依。对于推广成本会计,要求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各种成本会计的经验,全面推广成本会计的实施。因此,全面发展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正确指引下,全社会高度关注,企业始终关注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为主,全面调动企业员工以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我国成本会计健康、稳定、长久的发展。
  2.3 不断更新成本观念,推广作业成本法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作业成本计算法为作业分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有利于开展作业管理,即通过投入——产出的因果分析,揭示作业的特性,提供详细的作业信息,区分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组织程序日益现代化,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和生产线越来越多,电算化技术在成本核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也日渐普及,这些为有效采用作业成本提供了现实条件。
  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
  因此,长期坚持大力发展成本会计将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必将是作业成本法取代传统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最终朝着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探讨。问为什么选这个课题?怎么回答

6. 比较长期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在信息披露上的差别,并从会计报表分析的角度对两种方法的利弊进行评价

成本法,指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成本法通常对长期股权投资而言,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取得股权时的成本计价,其后,除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收回投资等情形外,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保持不变。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权益法,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帐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权益法通常对长期股权投资而言,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包括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以及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