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信疆的介绍

2024-05-08 00:54

1. 高信疆的介绍

高信疆,出生时父亲已过世,五岁时随母亲到台湾。台湾报界名人,被誉为“纸上风云第一人”的高信疆。

高信疆的介绍

2. 高信疆的人物经历

有艺术慧眼的文化人《新明—晚报》统筹总编辑杜南发认为,高信疆是文化风潮的引导者,曾经引领台北报界及文坛掀起新风潮,为台湾报纸副刊开创出崭新开阔的格局。杜南发说,他早在1981年远赴台湾,访问了一系列台湾报人和作家,其中高信疆给他的印象最深,高信疆在报纸副刊的策划与呈现方式带给他很大的启发。杜南发说,他不只一次在不同场合坦言:高信疆是他的师傅!杜南发认为,高信疆格局大、才情高,胸襟及视野都极为开阔。那回访问高信疆,至今印象十分深刻。当时,他和高信疆两人,从午夜12点一直聊到天将亮的四点,高信疆当时是《中国时报》副总编辑兼人间副刊主编,他说:“高信疆是少见的,那种可以出口成章的人,我只是问了几个问题,他立刻滔滔不绝,清楚的说出自己的办报理念等等,那一次的专访,下笔做录音整理时几乎可以不加修饰,高信疆的非凡文采,思路的清晰是我至今十分少见的。”杜南发说,那一次访问高信疆,一方面开启了他的视野,另一方面高信疆对副刊的看法与办报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他。杜南发当时在《南洋商报》主编文艺版《文林》,有一度苦苦思索,很想寻找出副刊的新方向;认识高信疆,听他谈办报的理念,使他大为开窍,得益不少。杜南发说:“高信疆认为报纸应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副刊应是新闻的另一个延续,副刊跟主报应是两脚并立,副刊做得好也可以刺激报份。”杜南发说,高信疆也是一个很有艺术慧眼的文化人,前后发掘了洪通、朱铭、陈达等民间艺术家及许多优秀作家。作为朋友,高信疆又是个很讲义气的人,许多朋友都很感念他,即连李敖对高信疆也十分尊敬。曾经有一次,本报记者急着访问李敖时出了状况,一时没法联络上,杜南发与高信疆通了电话,当时远在北京的高信疆立刻打了长途电话到台北,向李敖打了个招呼,李敖二话不说通过助理安排了访问。发起百人创作立体象棋高信疆也是个能够不断将理想轰轰烈烈付诸实现的人。杜南发说,除了开创台湾副刊新风气,高信疆也做了其他开风气之先的事情,例如他在八十年代,为了将从宋代沿袭至今的中国象棋改头换面,自费广邀艺文界人士创作造形象棋,包括吴荣赐、朱铭、洪义男、蔡志忠等名家创作“当代棋子”,以百人创作的方式,呈现象棋的百种形态,目的除了使象棋更富艺术感,也使到原本平面的象棋可以立体地站起来,最终目的是使到不懂中文的老外也能懂得象棋及走棋。有一年,高信疆还和妻子柯元馨带着立体象棋到新加坡来,在当时的仁定巷的报业中心举行“世界华人造型象棋大展”,邀请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艺术家一起参与创作属于自己的象棋。杜南发说,只可惜高信疆是个纯粹的文化人,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人或经营者,他对钱财又极为慷慨,对朋友不计较,有人欣赏立体象棋,他随手就送,以致这个象棋计划最终无以持续。为文化圈留下光辉典范和高信疆有过交往的多元艺术家陈瑞献说:“高信疆是对世间的文艺才情至为赏识和充满敬意的文化人,有他这种眼光和气度,一时一地的文化风气才能蓬勃起来,他为文化圈留下一个光辉的典范。”报业控股晚间报纸联合新闻部总编辑兼《早报》副刊编辑顾问潘正镭说:“当年高先生知道我主编副刊,笑谈时对我这晚辈说,胸怀宽大,更要具有锐眼,把好作家和艺术家,努力不断地推介给社会;一个杰出艺术家的力量,对国家文化资源所累积的精神内涵,为过眼云烟的新闻远所不及。高先生是台湾报章‘一张白纸可以变成一间牢房’时代开创副刊大格局的报人。我深深怀念。”退休报人韩山元和高信疆也有过多次接触,相处最久的一次是2004年应邀到海南岛访问时,正巧与高信疆同行。当时,韩山元与高信疆及一群记者从海口一路南下三亚,前后同行5天,朝夕相处之下,韩山元说,他觉得高信疆是个一辈子都在思索的人。那5天,他从高信疆的言谈中,对高信疆极为感佩。韩山元举例说:“在一次谈话中,高信疆说起对宗教的看法,他认为,人生都有信仰,宗教只是人生信仰的其中一个,但不能反映人生的全面,例如对其他一些喜欢文学的人而言,文学也许也是一种信仰。”对于高信疆这一生,杜南发说:“文坛上称高信疆为‘纸上风云第一人’;所谓风,有强有弱,所谓云也一样,有动有静,但无论如何,高信疆始终是一道永远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