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2024-05-09 20:15

1.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刚到达博物馆外面的时候,我们就被眼前这个雄伟的、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震慑了,博物馆的正面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金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初次来到国家博物馆,置身其中的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很渺小。

大多数展厅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层,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宽敞的走廊,走廊的左边是大美木艺展厅,此展厅所展览的近百件家具,均为中国明清时期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明清家具的造型和工艺特点,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的深厚、柔美、风雅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进而深刻认知中国古代家具之“大美”之所在!

来到四层后我被名为“友好往来 历史见证”的展厅所深深吸引,展厅里面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的展示,这些礼品见证了新中国60余年辉煌的外交成就,凝结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从中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受礼厅出来再往里走是馆藏非洲雕刻艺术展厅,这里的雕刻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夸张变形和强有力的节奏,透露出原始朴拙的生命和自然之美。我深深的觉得非洲雕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与非洲传统宗教、道德伦理、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2. 跪求一篇参观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1000字

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基址上扩展和改进起来的,
于
2010
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为于天安门广场的东边,和人大会堂相对,是一座暖灰色、带
有上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初建时期特色的宏伟建筑(它是建国十周年“中国十大
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当我钻出地铁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还是它的
“宏伟”:
它依旧是带着沉稳的浅黄颜色,
伫立在阳光灿烂的蓝天下,
给人一种
高山仰止的感觉。
 
由于很久没有参观过长安街上的任何建筑了,
我光是找寻从哪里能走进这座宏伟
巨大的博物馆,就花费了至少二十分钟时间!由于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
但我不知道,
就直接奔正门而去——由于这个错误,
我见识到了长龙一般排队等
票的人群
(里面不乏各色外国人)
,
也领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面像”带给人
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
12
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
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
闪着金色光芒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
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
 
我带着还没参观里面就已经有些疲惫的双脚
(为了找入口,
我几乎围着国博走了
半圈!
)
心里却被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带动的有些微微颤抖:
这座建筑不正是我们
当代中国的象征吗?
  
  
我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
外面有一尊
9.5
米的青铜孔子像,
在我看来,
他似乎带着一丝来自远古的微笑,
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这座建筑和里面珍宝的
人们。
 
一系列安检过后,
我得以进入博物馆的内部,
心头还想着刚刚那种莫名的自豪感,
却旋即被眼前开阔、明亮的广阔厅堂给迷住了:
 
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
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
整体感觉非常明亮、
优雅,
却又让人意外的感觉到
安静——这在一个人多又大而封闭的建筑内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环顾四周,
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
移步向前,
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
品的柜台,
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
馆。
 
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
巨大、
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
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
把台阶分隔开。
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
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
 
 
 
 
 
半的展厅——比较大,
而且初看之下,
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
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
造像上的华丽色彩、
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
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
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
隔着昏暗的走廊,
一方巨大、
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
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
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
你才能直接的感
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
他们对神的敬仰,
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都
活灵活现的通过石像、青铜传达的淋漓尽致!
(造像代表人民对佛的信仰,对来
生的祈祷;鼎,是中国先民对祖先的祭祀礼器;造像中每个神的安详神情,都是
人民内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稳定,是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象征。)
 
我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我突然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
义: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里!文化,
跨越了时间、
空间,
毫无保留的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她的人散发着她们各
自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
我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
中国古
代瓷器艺术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
瓷器馆不大,
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
到清朝,每个时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
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
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
 
一个八零后爸爸抱着他三五岁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这是龙泉窑„„.;这
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瓶瓶罐罐,
似懂非懂的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
仿佛看见文化化身成真实
的血脉,代代相传。
 
  
离开三楼,
沿阶而下,
到二楼往左一转就是一张四米高的油画招贴:
德国画家希
克的作品《海因里希
.
丹内克》,画中年轻妇人单纯的眼神和红白蓝三色的衣裙
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这个馆是德国柏林、
德累斯顿及慕尼黑三家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
的产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续活动之一。整个展厅转下来,除了十八、十九世纪
的油画风景、人物还算见过,其它的东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摇
的长颈鹿模型、
19
世纪的欧洲妇女服饰(工艺及其复杂!)、
18
世纪的钢笔插
画等等,感觉展品种类丰富、独特,好像每转过一个拐角都有一个惊喜!

3.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4.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走进国博  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每次到北京都有不同的收获,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2008年11月去北京参加纪念铁道兵成立60周年大会,有幸参观了鸟巢、水立方和中国国家大剧院。2011年11月来北京参加铁道兵文化联谊会有机会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真感不虚此行。  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都海江,这位曾在铁建工作过的热心人亲自安排,我们才有了这次参观的机会。2011年11月17日下午,我们如约来到位于首都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和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历程。  都馆长的安排使我们免除了排队安检的繁锁。在参观大厅里他简要的向大家介绍了国博的情况。如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2007年3月至2010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了为期3年的改建扩建,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硬件设施和功能为世界一流。在众多的展厅中我们只是对“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馆进行了粗略的参观和了解。  漫步在古代中国的10个展厅中,2500多件展品见证了远古时期到明清间历代王朝更替的主要脉络。如仰韶文化鹰形陶鼎、四羊青铜方尊、秦兵马俑、唐三彩淘釉、明万历太后凤冠等中国古代文物精品,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

5. 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

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6. 2011年8月,我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不知道怎么写观后感,

一叶追史

                                            ————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后感

    透过橱窗,我静静地伫立着,望着那个具说有2000多年历史的石叶,铜锈也好,尘埃也罢,无法掩盖那上千年以前中华人民智慧的思想曝光。旧石器的打磨方法早已耳熟能详,可多年前就有的新石器细石器的打磨至今也是个谜。无法抑制的,不言面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细细品味着一路来的所见所闻,对于新疆,对于博乐,这块富有着无数的英雄传有色彩的土地,这片孕育了深厚历史积淀的草原,这个风俗多样,善歌善舞的多民族聚居场所,用历史遗留的痕迹,轻轻的向我吐诉着它的喜怒哀乐……

本想抱着看看的心态随便走走,可当我第一脚踏上鲜红的地毯,望着古扑,庄严的大门,随之,一种肃穆之情不容说得替代了那玩世不恭的心态,引导着我一步步走向那幅迷人的历史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浮雕,多个少数民族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尤为突出介绍的就是汉、蒙、维、回及哈萨克族了,正是反映了目前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博乐现状。转了弯,就看到不少同学兴奋的上前,啊!原来是动物标本,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活泼的动态,奇特的造型,瞬时显示出来,新疆特有的保护动物们用它们的眼神呼吁着我们:保护动物,势在必行。随后,一辆带有巨大轮子的牛车在解说员的讲解下让我们了解到蒙古族,这个少数民族的游牧历程中必不可少的勤勤车,将会运送蒙古包等多种必需品的必要工具,我们一路走着,惊叹着那美丽的手工艺品,精致华丽的四季之装,古朴生动的木制象棋,见识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生活中了解不到的趣闻奇事,真是受益匪浅。

参观完了一楼的民俗风情厅,对于二楼的历史文物展厅我心中的向往之情更加浓重了,果真,一入二楼历史的厚重感顿时显示出来,精美的壁画诉说着过往的云烟,深埋的陶瓷演绎着纷繁的繁衍过程。农具中的木钻,锛和皮铲,医药工具下一套套完整的穴位探究,金色铜人,鱼形铜锁,带盖压花铜罐,以及象征深远的头骨雕刻……每个图显示着不同地期人们思想的变化,奇妙不已……越往里走,越发现近代化气息越加浓重,从辛亥革命的每一枪后博乐同胞的积极响应到土地改革时人们分发地土时掩饰不住的笑脸,从建设的第一架支援抗战的飞机到和平时期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实施计划提供方案的印件,一个个印章反映着博乐近代化的历程,一份份文书彰显了博乐民族争勇向前的魅力,看着那潮起潮落的闪云变幻,踏入那历史的传奇,遥想着英雄才子指点江山,那样的人生,千古流芳,多姿的历史,自古不变,千载的芬芳,沁人心脾……

历史的那边,是彼岸花开的夺目光华,历史的这边,是繁华依旧的几何人生。踩过的一点一点,连接的一面一线,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时代,那逝去的曾经,那错过的流年,我们无法参与,但历史的今天,创造历史的我们却能将它更好的封存,那段无法抹去的历史印迹,那个永恒经典的不变话题,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博物馆的精心保存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将带给更多的人心灵的震撼。

7. 北京中国博物馆观后感

刚过完几天前的写生,我们又迎来了后面的实习,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分别去了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科技馆,在那里我们考察研究,自习欣赏了珍贵唯美的收藏品,艺术品,收获颇丰。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 
我逐一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我对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先参观了历史文化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都展示在观众眼中。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在民俗文化展览还是民俗最贴近百姓生活了,这一点无论何时都是让人怀念的。这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许多外国观众对这些老北京京腔京韵的文化也是感到惊奇不已的 
第二天,我们去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是原历史博物馆向四周扩建后重新命名的。站在国家博物馆的门前,一种宏伟、庄严的气氛就笼罩在我身上。国家博物馆的庄严肃穆与整个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和谐辉映着,仿佛与比邻的毛主席纪念堂共同诉说着中国复兴的辛酸历程。

北京中国博物馆观后感

8.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今天是3月1日,星期五。我们去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户外阴沉的天气和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午,我们驱车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进门,我就被国家博物馆雄伟的建筑、大方的格局所吸引,真是太壮观了。
  首先我们参观了远古时期,从元谋人的牙齿,北京人的头盖骨中我们发觉了祖先们曾经生活的气息,那么鲜活炙热。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商夏西周时期,从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中看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以当时经济的发达。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经济实力及社会地位的象征。
  接着,我们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局面动荡,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我们从精美的青铜鼎和吴越兵器中看到了手工业的发达。
  然后,我们进入了秦汉时期,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从秦始皇的琅琊刻石中看到了专制封建王朝的霸气与秦始皇的气宇非凡。秦汉时期统一了文字,统一了钱币,统一了度量衡,这也让人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才干。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间展馆;隋唐五代时期展馆;夏辽宋金时期展馆;明清时间——青花瓷艺术的高峰展馆。期中隋唐五代时期最为繁荣昌盛。百姓和乐,国泰民安……。
  这次的国博之行,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