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中面向可靠连接的协议是

2024-05-06 12:10

1. 传输层中面向可靠连接的协议是

传输层中面向可靠连接的协议是:TC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TCP旨在适应支持多网络应用的分层协议层次结构。 

连接到不同但互连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计算机中的成对进程之间依靠TCP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TCP假设它可以从较低级别的协议获得简单的,可能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原则上,TCP应该能够在从硬线连接到分组交换或电路交换网络的各种通信系统之上操作。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为了在不可靠的互联网络上提供可靠的端到端字节流而专门设计的一个传输协议。互联网络与单个网络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互联网络的不同部分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拓扑结构、带宽、延迟、数据包大小和其他参数。
TCP的设计目标是能够动态地适应互联网络的这些特性,而且具备面对各种故障时的健壮性。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TCP

传输层中面向可靠连接的协议是

2. 6、 传输层用的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是( ) A、TCP B、 UDP C、HTTP D 、FTP

答案是A,TCP协议!
在ISO的OSI模型7层结构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控制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都是第七层应用层的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包协议)都是第四层传输控制层的协议,但UDP是 OSI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还有一个最常用协议是IP协议,是第三层网络层的协议,跟TCP协议一起构成TCP/IP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

TCP在OSI 参考模型中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是面向连接的服务!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要想详细了解这几个协议,请参考百度百科!

3. 传输层区分由哪个任务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是决定的

传输层区分由哪个任务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是决定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第七层:应用层 数据 用户接口,提供用户程序“接口”。 
第六层:表示层 数据 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 
第五层:会话层 数据 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如WINDOWS 
第四层:传输层 段 实现网络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可靠 
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 
第三层:网络层 包 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 
传输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帧 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 
与修正。 
第一层:物理层 比特流 设备之间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 

下面是对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的详细解释: 

OSI七层模型 OSI 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 
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物理层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它也不关心是否正在运行 Wo r d 、E x c e l 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有一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网络层: O S I 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由于网络层处理路由,而路由器因为即连接网络各段,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属于网络层。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传输层: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除此之外,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例如,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 5 0 0 字节的数据包。发送方节点的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 T C P / I P 协议套中的T C P (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 P X / S P X 协议集的S P X (序列包交换)。 
会话层: 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 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你可能常常听到有人把会话层称作网络通信的“交通警察”。当通过拨号向你的 I S P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请求连接到因特网时,I S P 服务器上的会话层向你与你的P C 客户机上的会话层进行协商连接。若你的电话线偶然从墙上插孔脱落时,你终端机上的会话层将检测到连接中断并重新发起连接。会话层通过决定节点通信的优先级和通信时间的长短来设置通信期限 
表示层: 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例如:在 Internet上查询你银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你的账户数据在发送前被加密,在网络的另一端,表示层将对接收到的数据解密。除此之外,表示层协议还对图片和文件格式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 
应用层: 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传输层区分由哪个任务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是决定的

4. 第 4 层报头包含帮助数据传输的哪一类信息

人生实在是太苦短了,自己又何必总是活得不开心呢。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也全会走,别抗拒,别挽留,别不舍,别担心。不要苦苦留恋逝去的东西,因为那本就不属于你。
简单说,IPV4报头是把上一层的数据加上了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详见如下

   IPV4报头有12个必需的字段和可选IP选项字段,位于要发送的数据之前。如果使用IP层已有的库或其他组件,一般不必考虑报头中的大多数字段,但程序代码需要提供源端和目的端地址。
1、版本(4比特)
   IP协议版本已经经过多次修订,1981年的RFC0791描述了IPV4,RCF2460中介绍了IPV6。
2、报头长度(4比特)
   报头长度是报头数据的长度,以4字节表示,也就是以32字节为单位。报头长度是可变的。必需的字段使用20字节(报头长度为5,IP选项字段最多有40个附加字节(报头长度为15)。
3、服务类型(8比特)
   该字段给出发送进程建议路由器如何处理报片的方法。可选择最大可靠性、最小延迟、最大吞吐量和最小开销。路由器可以忽略这部分。
4、数据报长度(16比特)
   该字段是报头长度和数据字节的总和,以字节为单位。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
5、标识符(16比特)
   原是数据的主机为数据报分配一个唯一的数据报标识符。在数据报传向目的地址时,如果路由器将数据报分为报片,那么每个报片都有相同的数据标识符。
6、标志(3比特)
   标志字段中有2为与报片有关。
   位0:未用。
   位1:不是报片。如果这位是1,则路由器就不会把数据报分片。路由器会尽可能把数据报传给可一次接收整个数据报的网络;否则,路由器会放弃数据报,并返回差错报文,表示目的地址不可达。IP标准要求主机可以接收576字节以内的数据报,因此,如果想把数据报传给未知的主机,并想确认数据报没有因为大小的原因而被放弃,那么就使用少于或等于576字节的数据。
   位2:更多的报片。如果该位为1,则数据报是一个报片,但不是该分片数据报的最后一个报片;如果该位为0,则数据报没有分片,或者是最后一个报片。
7、报片偏移(13比特)
   该字段标识报片在分片数据报中的位置。其值以8字节为单位,最大为8191字节,对应65528字节的偏移。
   例如,将要发送的1024字节分为576和424字节两个报片。首片的偏移是0,第二片的偏移是72(因为72×8=576)。
8、生存时间(8比特)
   如果数据报在合理时间内没有到达目的地,则网络就会放弃它。生存时间字段确定放弃数据报的时间。
   生存时间表示数据报剩余的时间,每个路由器都会将其值减一,或递减需要数理和传递数据报的时间。实际上,路由器处理和传递数据报的时间一般都小于1S,因此该值没有测量时间,而是测量路由器之间跳跃次数或网段的个数。发送数据报的计算机设置初始生存时间。
9、协议(8比特)
   该字段指定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所使用的协议,因此IP层知道将接收到的数据报传向何处。TCP协议为6,UDP协议为17。
10、报头检验和(16比特)
   该字端使数据报的接收方只需要检验IP报头中的错误,而不校验数据区的内容或报文。校验和由报头中的数值计算而得,报头校验和假设为0,以太网帧和TCP报文段以及UDP数据报中的可选项都需要进行报文检错。
11、源IP地址(32比特)
   表示数据报的发送方。
12、目的IP地址(32比特)
   表示数据报的目的地。

5. 描述一个数据包在互联网上经过中间传输设备(交换机或路由器)从源端传到目标端在不同协议层次的传输过程

以下为我原来答过的。
原问题请看-参考资料!


从1层至7层都会涉及到的。每层对应一个封装方式。OSI演变成TCP/IP参考模型。
将7层变成了5层,前四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没动,将后三层合并成了应用层。所以:
物理层:比特 用电平0 +5v 表示0和1
数据链路层:帧   
网络层:包  ip协议
传输层:段  主要协议tcp udp
应用层:端口号  使用端口号区分不同的应用


A电脑网卡-----(比特、帧)-------A交换机-------(数据帧)----------A路由器--------(数据包)----------B路由器--------(帧)B交换机------(比特)-----B电脑网卡(可能有点歧义)

例: 打开一个网页数据的传输过程
1.打开一个网页,首先必须是将域名解析到对方服务器的ip地址。系统查看本机网卡dns,并比对本机ip地址,看是否是一个网段?(一般都不是)发现不是一个网段,需要将解析数据发送到网关ip中转,查看本机arp缓存,发现没有对应的ip与mac地址arp缓存,则发送arp广播包,网关回应arp报文告知网关mac地址。数据将封装成数据帧发送到网关处。
2.网关收到数据帧,根据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根据路由将数据帧封装成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设备上(运营商路由),路由器需要做nat转换,并维护nat转换表项,内网ip、端口对应路由器的外网ip的一个端口。
3.下一跳设备收到包后,根据目的地址再次转发到下一设备(需要多次转发,可使用tracert命令查看数据包流经过程,在运营商网络中没有nat转换,数据包没有改变的转发)
在有:数据包转发,源地址是首次发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是dns服务器,此过程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在数据包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在传输途中的数据帧mac地址的变化。
4.最终到达dns服务器,服务器将此域名对应的ip地址在回发回来。中间过程省略。到达用户路由器后,路由器根据源目的地址查找nat转换表项,并修改数据包再次回发到电脑上。
5.电脑获知此域名的ip地址。再次发起http的会话连接。也是跟上面一样。

你这个应该说不知道该怎么填。像路由器--路由器  肯定会先协商物理层、之后是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寻址、之后就是网络层数据包的封装。

描述一个数据包在互联网上经过中间传输设备(交换机或路由器)从源端传到目标端在不同协议层次的传输过程

6. TCP/IP 4层模型中,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为什么工作位于应用层,而不是传输层

在四层的模型中,TCP/IP模型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应用层实现。应用层面向不同的网络应用引入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其中,有基于TCP协议的,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虚拟终端协议(TELNET)、超文本链接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也有基于UDP协议的。
而传输层的功能是使源端主机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定义了两种服务质量不同的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它将一台主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他主机。在发送端,它负责把上层传送下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递给下层。在接收端,它负责把收到的报文进行重组后递交给上层。TCP协议还要处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以避免缓慢接收的接收方没有足够的缓冲区接收发送方发送的大量数据。
UD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主要适用于不需要对报文进行排序和流量控制的场合
如果还有问题建议去搜一下相关的专业资料

7. 判断题 4.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5、交换机具有地址学习的功能。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英文全称: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 和internet protocol 


功能:TCP是传输文件,工作在osi七层模型的传输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具体意思:1层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线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层数据链路层:主要将从物理层接收的数据进行MAC地址(网卡的地址)的封装与解封装。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帧。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交换机,数据通过交换机来传输。 



  3层网络层:主要将从下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IP地址(例192.168.0.1)的封装与解封装。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路由器,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数据包。 



  4层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端口80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QQ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在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5层会话层: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IP也可以是MAC或者是主机名) 



  6层表示层:主要是进行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密与解密、压缩与解压缩等(也就是把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东西转换成人能够能识别的东西(如图片、声音等)) 



  7层应用层 主要是一些终端的应用,比如说FTP(各种文件下载),WEB(IE浏览),QQ之类的(你就把它理解成我们在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的东西.就 是终端应用)
补充: 
部分参考百度,逼人向来不喜欢抄袭 
补充: 
还有一个ip意思是互联网协议,全球的网络都要遵守这个协议才可以上网,实现资源的共享。

判断题 4.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5、交换机具有地址学习的功能。

8. 数据在传输时,传输层的数据到网络层后,网络层会做什么动作?

网络分为七层,

即物理层( Phisical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网络层(Network)、传送层(Transport)、对话层(Session)、表示层(Presentation)和应用层(Application)。  

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该层是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介质,由连接不同结点的电缆与设备共同构成。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并监控数据出错率,以便数据流的透明传输。 
�8�5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2层。 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8�5 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3层。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 
�8�5 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4层。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此,它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8�5 会话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5层。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扩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 
�8�5 表示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6层。主要功能是: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8�5 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高层。主要功能是:为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多服务,例如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与其他网络软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