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向我道歉,为什么

2024-05-17 11:51

1. 基辛格向我道歉,为什么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的一些事迹 (2)基辛格称周恩来是最优秀家 本报华盛顿电 3 月5 日是一代伟人周恩来诞辰1 0 0 周年(注:为年3月5日).在美国政要中与周恩来接触最早最多的,首推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不久前,记者就采访意图给他写了一封信,他很快就欣然答应了.采访那天,记者按时赴约.他刚刚送走了一批客人,便立即过来握着记者的手诚挚地说:“我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如果你不是中国记者,我还真抽不出时间来接受采访.”接着,他把记者领进他的办公室.他主持的基辛格事务所位于纽约公园大道3 5 0 2 6 层.这是一间典型的学者兼家的办公室,没有多少装饰,满屋子都是书籍和他与各国政要在一起的照片.落座后,记者请他谈谈对周总理的印象.基辛格博士说:“周恩来智慧超、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他都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家.在我见过的外国领导人中,周恩来是百里挑一的人物.他和戴高乐等人都属于世界上最优秀的家.”当谈到7 0 年代初他秘密访华的经历时,基辛格博士显得异常兴奋.他说,“那可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我那时有关中国的知识全部来自班子里的助手给我准备的那一堆材料.当时,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但是,当我与周恩来在一起会谈时,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两位大学教授在探讨国际形势,互相启发,谈笑风生.周恩来了解国际形势的深刻程度是惊人的”.基辛格博士是蜚声世界的外交家.在谈到周总理的外交风格时,他说那是“非常典雅”的.他说,“我和周恩来的会谈通常都是从下午3 时开始一直谈到晚上,甚至半夜,只在吃饭时才停下来.在这么长的会谈时间里,从来没有人进来请他去接或送文件要他批示.他总是显得那么从容不迫.这不仅说明他能力非凡,而且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他说,他曾开玩笑地对周总理说:“如果你到华盛顿来,我会感到难堪的,因为那里的高级官员做不到这样.”他还感慨地说,“周恩来对人谦虚礼貌是处处都体现出来的.尽管我们之间级别不同,周恩来却不拘礼仪,坚持会谈要在我住的宾馆和大会堂轮流.这样,他来拜访我和我去拜访他的机会就会一样多.我当时只是总统事务助理,而不是国务卿”.基辛格认为,周恩来的卓越外交才能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还可以从1 9 7 2 年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反映出来.他说,美方提出的初稿使用传统和通常的写法,共同点写得模糊不清,分歧又用套话加以掩盖,看起来似乎共同点很多,实际却不然.周恩来看了以后说:“没有人会相信这个的.”后来,中方交给我们一份备忘录,它的写法是先把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列出来,然后再谈共同点,这样反而使共同点显得更有分量.于是我们接受了.他深有感触地说:“两国之间公报的这种写法,我以前从未见过.就我所知,在外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实际上这是一份很好的公报.”这时,基辛格讲了一个小插曲:1 9 7 2 年尼克松一行访华参观十三陵时,有关部门的人为了使场面热闹些,在大冬天组织一些小孩子们穿着花衣服在那里唱跳舞.一位美国记者在报道中对此提出疑问,认为这是事先安排的.周恩来知道后,当面向尼克松、基辛格等人表示道歉,并对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提出批评.这件事使基辛格对周恩来更加钦佩.

基辛格向我道歉,为什么

2. 基辛格的简介?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德国犹太人后裔,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由于纳粹党的迫害,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并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
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扩展资料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基辛格对中共十八大召开表示祝贺,他赞赏中国的发展成就,并相信“中国会继续前行”。
基辛格有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美誉。40多年来,他一直在关注着中国,曾出版《论中国》一书,阐述他对中国的见解及对美中关系的现实思考。
基辛格谈到十八大报告时说:“我对报告中强调改革、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及和平友好的外交基调印象深刻”。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并成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辛格认为,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危机,无论是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还是当前的欧洲主权债务问题,都可能给中国带来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3. 读《基辛格》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基辛格》问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基辛格就没有和作者本人说过话,直至艾萨克森成为《时代》周刊的执行主编后才冰释前嫌。受此触动,艾萨克森告诫自己:不再写活人。
  
  
 基辛格被认为是与“遏制”政策战略提出者乔治·凯南平起平坐的当代优秀外交思想家。如果说,尼克松是打开中国之门的战略构思者,基辛格则为这一战略构想搭建了“大三角”政策框架,创造了当时美国、苏联和中国间的三角力量平衡结构。
  
 道德价值观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议题。理想主义者相信普及美国价值观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现实主义者则强调国家利益、公信力和权力政治。基辛格认为,将外交政策建立在理想价值而非利益上的做法,会把一个国家至于危险的境地。无容置疑,基辛格是现实主义者,他的外交思想植根于实用主义、权力政治和大国平衡。
  
 有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自离开福特政府后的32年间,共和党人任总统长达20年,作为最负盛名的外交思想家和政坛常青树的基辛格,却再未被任何一位总统委以政府高位。究其原因,可能与共和党内以及美国政治变动有关,也与基辛格本人有关。罗纳德·里根成为总统后,理想主义而非追求大国平衡的现实主义成为共和党的主流意识。里根也因此成为基辛格在意识形态领域致命的对手,并将基辛格赶出他的政府。
  
 如今,全球政治不再是过度简单化的冷战时期,基辛格理解问题的方式和强调大国之间均衡的理论变得非常有现实意义。为此,艾萨克森提出美国的外交思想需要反思: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在理想主义的路上渐行渐远?是否需要增加一点基辛格的现实主义和明锐观察力?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的全球战略深受道德使命感和好战精神的影响,极力推动自由主义,目前是否需要增加一些实用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审慎权衡国家利益的做法?但美国的现实政治并没有任何反思,而是继续受美国价值观和好战精神裹挟,朝理想主义方向越行越远。
  
 《基辛格》之后,艾萨克森陆续出版了《富兰克林》、《爱因斯坦传》、《罗列纳多·达·芬奇》以及《乔布斯传》(乔布斯去世后撰写),但再没出关于活着人的传记。艾萨克森的书值得读。

读《基辛格》

4. 基辛格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道理:做人要厚道,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莫欺少年穷。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Henry Alfred Kissinger)-),当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曾任美国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福特政府国务卿。
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因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随父母迁居纽约。在30年代的希特勒大屠杀中,基辛格至少有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对此,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之一沃尔特•伊萨克森评论说,基辛格的几乎所有个性特征—他的哲学悲观主义、他的信心与不安全感的共存、他的因自己易受伤害而觉得空虚、以及他的因渴望赞誉而显得傲慢—都可以追溯到那场历史灾难。基辛格到美国后,他父母把他送进了华盛顿高级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有5000学生,其中犹太人很多,当时基辛格的最大愿望是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
但是,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件事却改变了基辛格的命运。1943年他加入美国籍,不久应征入伍,在美国陆军服役。在军队中,他有幸遇到了同是德国裔的列兵克雷默尔,后者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一个伯乐。在他与基辛格的初次交谈中,克雷默尔就认定基辛格是一个天生的奇才。1944年9月,基辛格所在的部队—美军第84师被派赴欧洲战场。第二年初,他们开进了德国。由于克雷默尔的建议,基辛格被调到师部担任德语翻译,军衔也从列兵提升为军士。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他从第84师调到第970反谍报部队,并被任命为陆军中士参谋。1945年3月,基辛格还被任命为接管德国被占领城市的官员。在其任职期间,基辛格表现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并克服了对德国人的报复心理而谨慎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力。
战争结束后,基辛格回到了美国。1947年9月,他根据《士兵权利法案》获得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在哈佛读书期间,基辛格荣幸地得到了威廉•埃利奥特做他的导师。埃利奥特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是哈佛的一个传奇人物,为黑格尔的信徒。他教授给了基辛格一套完整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二个伯乐。1950年,在埃利奥特教授的指导下,基辛格完成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为《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这篇本科论文长达377页,埃利奥特教授仅看了前100页,就提笔批了“最优”。基辛格的论文至今在哈佛仍被人提起,因为他的论文篇幅过长,学校被迫制定了“基辛格规则”,这条规则限定未来的大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长度不得超过基辛格论文长度的1/3。由于本科学习成绩优异,基辛格被免试推荐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1952年,他获得硕士学位,195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基辛格的博士论文题为《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该文集中研究了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维持,实际上是对欧洲古典均势学说的评述,它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由于杰出的学术成就,基辛格被授予夏季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曾担任一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他还组织了国际问题研究班,并创办了一份名为《合流》的季刊。但是,基辛格留校任教的愿望却被哈佛大学粗暴地拒绝了。1955年,基辛格不得不回到故乡纽约,担任美国对外关系协会研究小组的研究主任,负责起草带有结论性的研究报告,并准备出版专著。1957年,基辛格出版了《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有限战争的理论,从而使基辛格在学术界和对外政策研究领域一炮而红。同年,哈佛大学决定聘用基辛格,授予他讲师等级。1957-1969年,基辛格历任哈佛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与此同时,他还在校外担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特别研究计划主任、国际问题中心成员、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兰德公司顾问等兼职。
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基辛格担任了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但是后来尼克松却战胜了洛克菲勒,获得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大选。在竞选中,基辛格曾经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尼克松却不计前嫌,他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才能,他决定聘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三个伯乐。1969年1月,基辛格离开了哈佛校园,到华盛顿走马上任,实现了由文人战略家到政策制定人的转变。1969-1973年,基辛格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1973-1977年,他兼任美国国务卿,获得了了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在任期间,基辛格信奉均势外交,积极推动尼克松政府与中国改善关系,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时,他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的缓和也起了重要作用。1977年1月,福特总统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不久,基辛格退出政坛,起初想回哈佛任教,但为哈佛校长博克婉拒。后来,他受聘担任了乔治城大学教授,乔治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并担任阿彭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职。1982年,基辛格创建了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他本人担任董事长,他的好友和前助手斯考克罗夫特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离开政界以后,基辛格仍在不断地撰写论文,发表演讲和出版著作,他对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均发生过重要影响。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年7月,里根总统曾任命他为中美洲政策两党委员会主席。1986年,基辛格荣获自由奖章。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在1989年以后中美关系处于危机的时候,基辛格曾多次访问中国,并呼吁保持中美之间的正常交往。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博士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30年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2002年11月27日,基辛格被美国总统布什任命为调查“9•11”事件的一个独立委员会的主席,12月14日,基辛格辞去该委员会主席职务。

5. 基辛格的早年经历有多凄惨?本人回应:曾看到男人就想躲


基辛格的早年经历有多凄惨?本人回应:曾看到男人就想躲

6. 基辛格聪明吗

最近在看基辛格这个人的传记(不是他自己写的)
1,智商很高
他的所有功课成绩基本上都是A
二战中,美军几百万士兵中抽出10万人去上大学,他被选中。在10万人中抽出15去读医学,这15个人一致认为基辛格是最聪明的。
在哈佛本科生中,写出了383页的毕业论文。
以至于哈佛制定了一个规定:基辛格以后的学生毕业论文页面不能超过基辛格论文页码的1/3。
2,情商很高
他在哈佛的时候主持了论坛、办杂志,想法设法的结实政要、名流。这些人为基辛格成为国务卿之后为他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