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林的个人贡献

2024-05-11 19:41

1. 高凤林的个人贡献

在长二捆运载火箭研制生产中,高达80多米的全箭振动试验塔是“长二捆”研制中的关键,而塔中用于支撑火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的关键,该材料特殊,要求一级焊缝。高凤林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一系列保证工艺性能的工艺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动大梁的焊接攻关,保证了振动塔的按时竣工和长二捆火箭的如期试验,保证了澳星的成功发射,该工程获得部级项目一等奖。日前,在载人航天工程升级测试中振动大梁焊接质量依然良好,承力从360吨提高到420吨,大梁安然无恙。为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由于使用了新技术新材料给焊接加工带来诸多难题,尤其在发动机大喷管的大、小端焊接中,超厚与超薄材质在复杂结构下的对接焊,多次泄漏,高凤林经过反复分析和摸索,终于找出了以高强脉冲焊,配以打眼补焊的最佳工艺措施,攻克了难关。在首台发动机大喷管将被判死刑的关键时刻,高凤林化险为夷,将第一台大喷管推上了试车台,保证了长三甲等型号火箭的研制进度。后连续生产多台,气密试验均一次通过,作为主要完成人,该喷管的制造工艺荣获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长三甲、长三乙已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三号,菲律宾马部海等大型通讯卫星,并即将成为探月工程的主力火箭。在国家某重点型号任务研制中,高凤林同志多次受命攻克难关,保证了我国重点型号武器的顺利研制;在国家某特种车的研制中,高凤林同志充分运用焊接系统控制理论,出色的攻克了一系列部组件的生产工艺难关,保证了国防急需,其中后梁和起竖臂分获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阶段成果二等奖。某型号发动机试车多次失败,头部生产试验中断,生产无法继续进行,高凤林同志应邀参加,以气保护双面成型和局部自由收缩焊接等措施终于解决了难关,将试验压力由130个压力提高到180个压力,满足了使用要求,试车得以成功。某型号发动机隔板焊接后易出现裂缝、堵塞等缺陷,有时100%返修。针对这种情况,高凤林大胆提出工艺改进措施,焊出的产品1994至1996三年X光透视合格率连续达到100%,该技术获厂、院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某型号引射筒的焊接攻关中,在公司总经理的亲自授命下大胆改进,突破难关,使有关单位近一年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解决,且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仅三天就生产出6件一次合格率100%的工艺试件,156件产品的生产也只用了一个半月,100%一次合格,保证了近一亿产值的产品交付。在国家863 攻关项目50吨大氢氧发动机系统研制中,高凤林同志大胆采用新的工艺措施,突破了理论禁区,创造性的运用b值、s值在多种高低温合金混合焊接接头结构中的应用,解决了有关科技人员久攻不下的难关,多次获奖,为部、院确定的三转一把火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某型号任务国家立项奠定了基础。不断地改进工艺措施,不断地创造新工艺方法,不断地攻克一个个难关,锻炼了高凤林,他练就出一手卓尔不群的焊接技艺,积累了系统解决实际焊接问题的经验与方法。他在型号攻关中的事例不胜枚举。他多次在关键时刻为型号总师、厂、院领导提供技术依据,使长三乙遥二箭(故障处理方案被刘纪原总经理亲率的总公司专家组采纳)、某产品得以顺利发射,也被传为佳话。他运用精湛技艺还修复多台长三甲大喷管,多种型号的焊接工艺改进,及长三、长三甲发动机生产工艺的革新,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共计节约或避免经济损失一千五百多万元。在公司民用产品真空炉的生产中,高凤林提出的新焊接工艺比原方法提高工效5倍多,节约原材料50%,实现系统批量化生产。仅此一项(节约原材料和提高效率),多年来就为国家节约资金400多万元(该产品也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已销往美国、波兰、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厂大型机车换热器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经试验换热率达75%,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我国新型节能机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钛合金自行车架焊接是国内一项技术空白,兄弟单位组织技术攻关仍未找到解决办法。临时授命的高凤林经过大量实验,按期焊出了样车,振动实验达20多万次,大大超过了设计振动2万次的要求,填补了该技术国内空白(前航天总公司副总经理夏国洪亲临视察并在航天报头版登载)。此产品多次参加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中国上海、马来西亚等自行车博览会,受到好评,该产品已全部销往欧美、东南亚各国,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协助某研究所攻克了长三甲模盒及大型超薄波纹管的焊接制造难关,使该项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在这之前只有美国等国家生产)。

高凤林的个人贡献

2. 张凤林的贡献

一天晚上,张凤林趁晒谷咀垸唱戏的机会赶去侦察敌情,刚在台前的一条板凳上坐下,观众突然骚动起来,他立即起身一看,七个彪形大汉已经冲到跟前,张凤林知道是来抓他的民团,挥拳就打,一连打倒几个团丁,他随即跃上戏台,穿过挂在台中的布幕,从后台跳下。这时,台上台下乱成一片,人如潮涌,敌人不敢开枪,气急败坏,疯狂追击,黑暗中,哪里看得见张凤林的影子。1934年以后,敌人对他的搜捕放松了些,张凤林才结束昼伏夜出的穴居生活,转移到群众家里隐蔽。1938年9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广济县,张凤林带着那根防身的短棍从家乡出发,踏遍鄂豫地区的山山水水,终于在武汉找到一度失去联系的上级党组织,他接受了三项任务,重建广济地下党组织,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回家后,张凤林选定人熟,地熟、情况熟,山多,湖多,骨干多的蕲广边地区,于1939年2月,组建了蕲广边党总支,他和其他同志并肩战斗,一年多时间里,发展百余名党员,训练了120多名便衣队员,建立了4个党支部和6支武装便衣队,开展了抗击日寇的小型游击活动,初步形成了以杨门村为中心的方圆200余平方公里的蕲广边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春,张凤林任新成立的蕲广边县委委员、民运部长。张凤林深深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为壮大抗日革命武装,他费尽了心机,他动员二弟把家里仅有的一亩五分田卖掉,他还带领便衣队,采取借、买、收、缴等办法,搞到一批枪枝弹药,不仅武装、壮大了自己,还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新四军和邻县的便衣队。为了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1941年5月,蕲广边军政联合办事处成立,张凤林任处长。1942年6月,他又担任了蕲广边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为了巩固蕲广边县根据地,他不顾风险,日夜操劳,顽强战斗。他带领武装工作队,摧毁伪保甲政权,建立了白民田、罗麻豹等四个乡的民主政府。1942年底,张凤林考虑到自己文化程度低,担负政府主要领导工作有困难,就向上级党组织力荐文化比自己高的居文焕。担任县长,党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担任民运部长,兼管财经工作,可是在群众心中,张凤林却一直是没有县长头衔的好县长!张凤林和他的兄弟相继参加革命以后,地主、恶霸,土匪和国民党军队对他的家庭进行了严重的摧残,财物抢劫一空,房屋烧毁三次。张凤林长年在外,家里往往大半年揭不开锅盖,破瓢破篮、讨米棍成了他妻子儿女离不开的三件宝。家里人经常流落外地,受尽折磨,一次,大儿子在流浪中得了重病,高烧不退,草药治不好,不得已请了一个郎中,但朗中开口要十担谷,诊不起,结果活活病死,他生下五个子女,先后饿死,病死四个,只有一个名叫常德的小儿子几经磨难活了下来。常德生下不久,妈妈就背着他去讨饭,贫苦农民看到张凤林的妻儿这般落难,都情愿自己挨饿,也要拿出东西给他们吃,常德靠吃百家饭长到7岁,爸爸把他送到舅舅家里放牛。一天晚上,常德看见爸爸用麻绳做成的腰带上穿了两圈密密麻麻,黄灿灿的金戒指,觉得很稀奇,凤林抚摸着孩子的头,说:这是公家的东西,俺不动。当县长以后,他家的房子又一次被敌人烧毁,亲友们劝他盖间瓦房。他笑着说:我身无半文,拿什么盖瓦房?还是搭茅屋好,冬暖夏凉,不怕火攻,茅草是烧不尽的。大家又说:你当了县长,连间瓦房也盖不起?凤林回答:共产党的县长不比国民党的,只能为群众谋利益,也不能给自己谋私利。张凤林分管财经工作,经管大量现金和实物,他经常教育身边的同志要廉洁奉公,不能贪财。一分钱,一寸布都要用在革命事业上,同志们给他发津贴,他总是嫌多了,给十元,死活只肯收五元。一次凤林重病之后,瘦得皮包骨头。警卫员担心他拖垮了身子,悄悄动用了公家一块银元,买回了一点冰糖、木耳和一只土鸡,蒸得烂熟,在睡觉前端给凤林吃,凤林问明了情况,严肃地说:动用公款是犯法的,他硬是连筷 子都没有动一下,还拿出一块银洋替警卫员还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凤林和其他二十多位同志一起从党校回到蕲黄广地区开展工作,1946年8月间,担任新成立的蕲广工委副书记,负责阳城,田家镇、四望一片工作。年底,中原突围到蕲广一带活动的张体学,撤离广济前,亲手交给张凤林一千块银洋,一再属咐他,必要时你可以自行处理。张凤林当即把银洋装进袋子,塞进坛子,在坛口封上泥,埋进家里的土洞里。为了摆脱敌人,他化装出走,拖妻带子,提着篮子,拄着棍子,一路讨米要饭,一路探听情况,途中遇见蕲春的老战友何启,何启见他一家人面黄肌瘦,破衣烂衫,问他怎么这幅穷相,张凤林默默地笑,老伴说出了实情,何启感慨地说:老张啊,像你这样腰挂手枪,家藏银洋,领着妻儿要饭的县长,从古到今,怕是头一个吧。11月间,鄂豫区五地委和军分区成立,他向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刘仰峤如数交出了这一千块银洋。1947年9月间,正是大别山枫叶染红,桂花飘香的季节,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到达鄂东地区,10月26日,刘邓大军在蕲广边界打响了著名的高山铺战役,张凤林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大力支援前线,护理伤员,没日没夜地干,他还深入田家镇、阳城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基层政权,组织贫农团,发展武装力量,消灭反动势力,他精神焕发,逢人便说:红旗快要插遍全中国了。1948年3月,尾随刘邓大军的国民党四十八军七十二师进犯广济,以五千余兵力,将我县四望、田家镇、干仕等区共约500人的区干队全部压到崇山,包围圈越缩越小,情况越来越危急,党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分散突围。讨论部署时,同志们都说:老县长先走,你今年都五十二了,要不同志们怎么好让你留下?张凤林笑着说:老规矩,我留在后面掩护。崇山突围后,国民党的几千名正规军和上千名团儿队,开始逐垸逐山逐洞地搜查,许多同志在突围后却惨遭杀害,张凤林坚持革命二十几年,驮儿队对他的活动十分了解,张凤林面临着更大的危险。1948年4月5日,刘邓大军留守人员刘靖江、王长江等十位同志在梅川东门河滩被敌人杀害了,张凤林得知消息,悲愤不已,他连夜冒雨赶到银山脚下,在王垸一户人家的薯洞里找到了儿子常德,流着眼泪对儿子说革命快要胜利了,我可能看不到,胜利后,儿要到我们党办的学校去读书,长大了,好好为人民服务。谁知这竟是父子俩相见的最后一面,这番话竟是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当夜,张凤林悄悄来到内侄何松延家,吃了一顿饱饭,半夜时分,他又要走。松延问他:姑爷,你怎么不随大军走?凤林说:服从命令,留下坚守。松延又劝凤林在他家歇几天,凤林说:敌人晓得你是我的亲戚,会来搜的,我不连累你。说罢大步跨出大门,很快消失在漆黑的夜幕里。1948年4月9日,隐藏在张百可垸王季梅家夹墙里的张凤林,被团儿队探知,大队长李树鹄亲自领一个中队的匪徒把王家围得水泄不通,匪徒们都知道张凤林枪法准,武艺高,力大过人,谁也不敢上楼去送命,他们都呆在外面乱哄哄地嚎叫:张凤林,你快出来,你跑不了啦!老子今天要抓活的!张凤林紧握手枪,贴住夹墙,紧紧监视着敌人的活动,随时准备抗击领头窜入的匪徒,这样相持了半天,李树鹄不见动静,就丧绝天良地下令放火。顷刻间,匪徒们拉来了大捆大捆的干柴,堆在房子四周。这天,久雨初晴,东南风正刮得紧,一点火星,就会引来冲天大火,吞没全垸上百户人家的房屋财产。正在这万分危急的一刹那间,楼上夹墙内传出一声惊雷般的喊声:不准放火!匪徒们吓得一个个目瞪口呆,只听见张凤林大喊道:你们这帮土匪,休想捉住我活的张凤林!话音刚落,楼上响起了一声沉闷的叫人心碎的枪声。乡亲们争先恐后登上楼去,看到老县长穿的一套土布衣服千补百衲,一双自制的草鞋沾满血迹,身边一支旧手枪没剩一颗子弹,一副老花眼镜折断了一条腿,大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放声痛哭。乡亲们怀着无限的深情,洗干净老县长身上的血迹和污泥,给他换上了一套崭新的衣服鞋袜,把他安葬在松柏长青的簸箕山上。噩耗传开,许多善良的人认为是国民党编造的遥言,断定:老县长是不会死的,他不能死啊。他熬过了漫漫长夜,在九死一生中活下来,如今天亮在即,他常讲的红旗就要插遍全中国的景象就要实现时,他却没看到什么,竟然就这样走了!然而,一切都是事实,令人不敢面对的事实,在追悼会上,地、县委领导痛哭失声,党失去了一位好干部,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县长,共和国朝阳的霞光中多了一抹鲜红!在党的关怀下,烈士的后代张常德生活幸福、事业顺达,曾在京山、黄州等地工作多年,后在黄冈地区轻工局副局长任上离休,于1998年底离开了人间。

3. 林凤的人物简介

林凤原名冯淑嫣,又名冯静婷,广东新会人,曾肄业于宝血女子中学。林凤自幼就热爱电影和表演艺术,时常模仿电影人物扮演不同的角色,早已立定志向当演员。她年纪小小已到处投考演员,却未被取录,最后凭着她标致样貌和对电影的一颗热诚之心,在1956年十六岁考入邵氏公司粤语片组演员训练班,成为基本演员,并由编剧陈云推荐她予当时总导演周诗禄。1957年演出第一部电影《仙袖奇缘》(1957年),翌年凭著《玉女春情》(1958年)及《蓬门淑女》(1958年)两部电影走红。林凤参演过一百多部电影,著名的有:《玉女惊魂》(1958年)、《榴连飘香》(1959年)、《豪门春色》(1962年)、《街市皇后》(1964年)、《标准丈夫》(1965年)等等,也演出过《南北姻缘》(1961年)、《大马戏团》(1964年)等国语片。林凤以蓬门碧玉的“玉女”形象走红,能歌善舞,号称“银坛玉女”,与胡枫等合作最多,曾有影迷三万多人,组成“玉女影友团”(后改名为“影友俱乐部”)。《华侨晚报》五六十年代举办一年一度的十大明星选举,林凤更创下蝉联九届的纪录。在陈宝珠、萧芳芳异军突起之前,林凤可算是香港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她在处女作《仙袖奇缘》(1957年)中已当上主角,跟着的一年拍了五部片,以《蓬门淑女》和《玉女春情》奠定其粤语片“玉女”地位,成为邵氏最快速窜红的新星。她亦於1965年入选“丽星杯”最受欢迎的红星。她可说是邵氏早期培养、力捧得最成功的新星,亦是香港战后新一代电影观众的青春偶像。从1957年至1962年,邵氏粤语片组拍了58部片,她主演了30部,大部份卖座都不错。当年邵氏的官方刊物“南国电影”便因此替她起了“邵氏之宝”的雅号。林凤才貌双全,但她并非单纯是偶像派,而是实力派。银幕下,她从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在拍片之余,勤学国语、英语,不论是古典、民族或流行歌舞,甚至连骑马、游泳和驾车她都苦学。从《独立之桥恋》、《青春乐》、《玉女惊魂》、《玻璃鞋》中的又唱又跳,可见她学得头头是道。而她的古典造型也优美动人,在《琼莲公主》、《四季莲花》、《桃花扇》这些古装粤剧片及歌唱片中,她的粤剧唱做工架,和林家声、罗剑郎等老倌拍起档来毫不示弱。正如她在《花花世界》中和张瑛、吴楚帆等前辈的对手戏,一样是从容大方,游刃有余。林凤1967年拍完《月向那方圆》(1967年)后结婚息影,1976年因服食过量安眠药逝世,年仅三十六岁。林凤的星味放在今日众星群中仍毫不逊色,可惜英年早逝。更不幸的是,她的儿子也同样英年早逝。

林凤的人物简介

4. 林凤的事迹

 2000年,郑成功的部将、台湾“林凤营”垦殖始祖——林凤的祖籍地被查实,就是在东山县康美村。著名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卷29列传载:“林凤,福建龙溪人,为延平郡王部将,从入台。永历十五年(注:1661年),率所部赴曾文溪屯田,则今之林凤营也……”连横先生未能说明林凤的祖籍地是哪个乡哪个村,这一直是个谜。2000年,康美村修编一本新村谱《康美林氏志谱》,由原县科委副主任、康美人林锡源主编。康美村退休职工林坤城提供了“文革”中被烧掉前偷抄下来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编的《康山族谱》的部分史料,撰写成《纪念收复台湾先锋官林凤诞辰370周年》一文。同时,康美村在台乡亲也提供有关林凤确凿的资料。经过反复研究查证,并核对本村的遗存林凤故居、林凤墓、匾等有关林凤的文物古迹,终于找到了答案,解开了这个谜。据新编《康美林氏志谱》的《林凤传略》载:“林凤(又名凤明、凤鸣),字兴义,号怀诚,谥才德,男,出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辰时,系康美林氏大祖二世八房刚烈公(称功万侯)之十世裔孙,乃康美八世林日瑞之侄。”(注:林凤之父林雪仔为九世,生凤为十世)。《东山林氏志谱》也有记载林凤的历史传略。今康美村,原属福建龙溪(后改漳州)诏安县五都康美社,故有称林凤是龙溪人或漳州人。 林凤是如何随郑成功去台湾呢?康美村地处县东北部,离铜陵镇3.5公里,目前全村1100多户、4200多人,建国后一直是公社、乡、镇所在地。康美村是台胞祖籍地之一,历史上与台湾关系很密切,有许多人移居台湾繁衍。据《康美林氏族谱》记载,从明代万历、崇祯年间以来至清代,就有40多位康美村林氏乡亲移居台湾的基隆、嘉义等地定居。如在明代曾任甘肃巡抚的林日瑞次子林邦基,其13世孙林正煊携妻子许绰绵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移居台湾基隆,去世后葬于基隆大兴桥头鸡笼山前田中。又如1988年1月,在台湾的康美籍宗亲林丽锋先生,受族亲委托,千里迢迢从台湾绕道日本,专程回祖国大陆,途经北京、福州、漳州,最后找到东山康美村。他说:“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台湾林氏乡亲的重托,寻找到了祖家康美村。现在台湾嘉义的康美林氏乡亲已发展到100多户了。”林凤跟随郑成功去台湾的史实是:明末清初,郑成功把铜山(今东山)作为主要军事基地,在此招兵、驻军、操练水师、督造战船,发展抗清义军。据《台湾外记》载,当年郑成功派部将甘辉率兵到康美驻扎。《东山县志》(民国版)载,郑成功部将万礼到康美建城堡。城堡约1万平方米,长方形,城墙用三合土和石块砌成,间隔5米为一炮眼,现留下北门,有石匾“北勒石碣”,南门有石匾“南标铜表”,匾宽168厘米,高44厘米。城堡有郑成功练兵场,十分宽大。城堡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郑成功部将就在城堡内练兵、招兵,林凤家就在城堡内的祠堂后面。郑成功在康美驻军期间,许多康美村人主动参加郑成功部队,林凤便是其中之一。林凤参军时间约在清顺治十四年(明永历十一年,1657年),林凤时年28岁。郑成功得知林凤乃出身军门世家,十分器重,便委以重任,将他选入充当左虎卫、镇左协将,协助操练水师,成为自己的部将。

5. 高凤林的成功之路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
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第一集的主人公: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带着“卫星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的疑问,
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工作过程中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咬牙坚持,
他积极探索,攻克一个有一个难关,
在火箭发动机焊接专业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
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
他的时间80%给工作,15%给学习,留给家庭的只有5%.
面对诱人的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高薪聘请他拒绝了。
高凤林说,火箭发射成功后的自豪和满足引领他一路前行,
成就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也见证了中国走向航天强国的辉煌历程。

高凤林的成功之路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