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2024-05-09 23:26

1.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意思是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其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顶上永远是最稀少珍贵的,意在提醒人们在面对取舍时应该如何抉择。

扩展资料:
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都吃,那么我舍弃鱼选择吃熊掌好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这两种东西只能择其一时,那么我会舍弃生命而坚持大义。
虽然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当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时,我绝不会选择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固然是我所厌恶的,但当还有比死亡更可恶的事发生时,即使面临灾祸我也不躲避。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2.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什么典故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
全文是: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3. 熊和鱼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熊和鱼掌不可兼得的意思简述

1、熊和鱼掌不可兼得的意思是两个好东西不能都得到,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
2、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熊和鱼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熊和鱼掌不可兼得的意思简述

4.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吗?

“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过的一句名言.
      有一次,他让几个学生沿一条小路摘取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朵花,性急的摘取了见到的第一朵花,等看到后面还有许多更美丽的花时后悔不已;贪婪的以为最美的一朵花总在后边,左顾右盼最后却是两手空空;只有那些适时地在路中摘取的学生,才得到满意的花朵.
      有一个傻大姐,媒婆替她说亲,问她:“东家人丑而家富,西家人俊而家贫.你选择哪一个?”傻大姐毫不含糊地答道:“那就西家卧而东家食吧.”傻大姐真是傻得可爱,不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可以这样说,只有参透选择和放弃玄机的人,才能彻悟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许多时候,当我们面前有一片树林,而只有一次选择机会时,一定要斟酌再三.人生其实就是种种的选择和放弃,年轻时我们充满精力,面前有无数的诱惑、无数选择的机会和无数条路,正像面对那一片繁茂的树林.我们为此高兴得手舞足蹈,也犹豫徘徊.当我们经过思考,终于走到相中的那棵树下时,我们实际上已做了放弃其他的抉择.我们眼中只有这棵树,心中也只有这棵树,那片树林已不再属于我们.换句话说,我们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这棵树,必须放弃那片树林.我们就是这样,经过一次次选择,一次次放弃,从昨天走到今天,从年轻气盛、风华正茂,走到感慨万千的中年.
      我们需要的其实很少.我国古代有“一草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的颜回,苏格拉底看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惊讶地说“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啊”,说的就是这种道理.所以选择同时也是一门放弃的学问.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从容地等待生活的转机,踏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能够放弃,就已经拥有了当机立断的果敢以及顾全大局的胆识.

5. 熊和鱼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 熊和鱼掌不可兼得的意思简述

1、熊和鱼掌不可兼得的意思是两个好东西不能都得到,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
 
 2、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熊和鱼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 熊和鱼掌不可兼得的意思简述

6.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典故是什么?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7.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以用什么成语来代替

鱼与熊掌_成语解释
【拼音】:yú yǔ xióng zhǎng
【释义】: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出处】: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以用什么成语来代替

8.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典故出自那里?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 其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顶上永远是最稀少珍贵的.意在提醒世人知足常乐.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①也。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有方法能够让人生存下来,也有办法能够躲避灾祸,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礼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