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5-11 12:46

1. 云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下来的文化以及相关实物场所,是民族独特、个性的审美习惯的表现。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及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食、传统技艺、传统医学、游艺与杂技等十多个类别。

首先,云南有105项目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和450项省级的非遗项目。其中著名的傣族孔雀舞、壮族彝族铜管舞、佤族木鼓舞、独龙族民歌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及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学方面有怒族若柔语言、傣绷文、格萨尔史诗等十几种种民间文学。云南非遗项目中传统手工艺作为突出,像有着傣族文化历史活化石之称的云南贝叶经制作、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剑川木雕和白族织染以及采用多种材料作为原料经过提花、织造等多种传统手工操作制作而成的云南傣锦,在我国传统手工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民族文化最宝贵的瑰宝之一。

然后,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也是非常多的。云南省总人口不到5000万,但居住着26个民族的人民,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多彩瑰丽,为丰富的非遗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让非遗文化项目得到传承和保护,云南省不断推出各种措施,积极搭建非遗人才培养的平台,做好非遗项目的继承和传播博。在2009年的时候云南的非遗继承人只有200多名,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对云南非遗项目感兴趣,自愿成为非遗继承人,并且还把非遗继承人送去培训学习,使得非遗继承人队伍得到充盈,短短十年间得到省级认定的非遗继承人就增长到一万余人,使得云南的非遗项目得到有力的支持。

最后,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之外,云南省的非遗项目非常多,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到云南亲自去体验一下。

云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2.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3.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弥渡民歌等124项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具体项目: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 金平傣文 傣族 金平县 金平县文化馆
民间文学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哈尼族	墨江县	墨江县文化馆
坡芽情歌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彝族	弥勒县	弥勒县文化馆
传统音乐	宣抚司礼仪乐舞	傣族	孟连县	孟连县文化馆
剑川白曲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弥渡民歌 汉族 弥渡县 弥渡县文化馆
民歌开益 白族 兰坪县 兰坪县文化馆
彝族沙莜腔 彝族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彝族民歌 彝族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传统舞蹈 芦笙舞 苗族 大关县 大关县文化馆
藏族弦子舞 藏族 德钦县 卡瓦格博文化社
弄娅歪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化馆
棒棒灯 壮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彝族弦子舞 彝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水鼓舞 德昂族 瑞丽市 瑞丽市文化馆
参考资料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表网[引用时间2018-4-5]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4.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2009年,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壮族刺绣技艺、陇端节等124项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刺绣是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中最珍贵的物种之一,中国现存留的手工刺绣种类不多,壮族刺绣就是其中一种,手工刺绣指以手工方式,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一年一度的“陇端节”,也称壮族传统的“ 情人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云南各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方都属罕见,体现了云南各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审美意识。保护和利用好云南各民族文化遗产,对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弥渡民歌等124项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佤族神话史诗《司岗里》等9个项目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具体项目如下:

  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民 族	属地	责任单位
  1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	金平傣文	傣族	金平县	金平县文化馆
  2	民间文学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哈尼族	墨江县	墨江县文化馆
  3		坡芽情歌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5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彝族	弥勒县	弥勒县文化馆
  6	传统音乐	宣抚司礼仪乐舞	傣族	孟连县	孟连县文化馆
  7		剑川白曲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8		弥渡民歌	汉族	弥渡县	弥渡县文化馆
  9		民歌开益	白族	兰坪县	兰坪县文化馆
  10		彝族沙莜腔	彝族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11		彝族民歌	彝族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元阳县	元阳县文化馆
  12	传统舞蹈	芦笙舞	苗族	大关县	大关县文化馆
  13 		藏族弦子舞	藏族	德钦县	卡瓦格博文化社
  14		弄娅歪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化馆
  15 		棒棒灯	壮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16		彝族弦子舞	彝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17 		水鼓舞	德昂族	瑞丽市	瑞丽市文化馆
  18		擦大钹	彝族	隆阳区	隆阳区文化馆
  19 		大刀舞	彝族	禄丰县	禄丰县文化馆
  20		霸王鞭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21		十二兽舞	彝族	楚雄市	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2		跳三桩	苗族	易门县	易门县文化馆
  23		铓鼓舞	哈尼族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24		跳鼓舞	彝族	绿春县	绿春县文化馆
  25	传统戏剧	杀戏	汉族	景东县	景东县文化馆
  镇沅县	镇沅县文化馆
  26	传统曲艺	腾冲扬琴	汉族	腾冲县	腾冲县文化馆
  27		莲花落	汉族	姚安县	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8		昭通唱书	汉族	昭阳区	昭阳区文化馆
  29	传统体育与游艺	打陀螺	傣族	景谷县	景谷县文化馆
  佤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彝族	双柏县	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0		吹枪	苗族	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文化馆
  31		嘟哒哒	傈僳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32		彝族摔跤	彝族	元谋县	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元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彝族	石林县	石林县文化馆
  33	传统礼仪与节庆	彝族服饰	彝族	武定县	武定县文化馆
  峨山县	峨山县文化馆
  34		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	红河县	红河县文化馆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35		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36		布朗族服饰	布朗族	施甸县	施甸县文化馆
  37		拉祜族服饰	拉祜族	澜沧县	澜沧县文化馆
  38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	镇康县	镇康县文化馆
  39		藏族服饰	藏族	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40		傣族服饰	傣族	新平县	新平县文化馆
  41		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	古城区	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42		女子太阳节	壮族	西畴县	西畴县文化馆
  43		陇端节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4		跳宫节	彝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5		阿露窝罗节	阿昌族	梁河县	梁河县文化馆
  46		赛装节	彝族	永仁县	永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7		插花节	彝族	大姚县	大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8		耳子歌	白族	云龙县	云龙县文化馆
  49		高台社火	汉族	巍山县	巍山县文化馆
  50		二月八节	彝族	巍山县	巍山县文化馆
  51		哑巴节	彝族	祥云县	祥云县文化馆
  52		特懋克节	基诺族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53		阔时节	傈僳族	泸水县	泸水县文化馆
  54		澡塘歌会	傈僳族	泸水县	泸水县文化馆
  55		高台艺术	汉族	通海县	通海县文化馆
  56		祭寨神林	哈尼族	元阳县	元阳县文化馆
  57		三多节	纳西族	玉龙县	玉龙县文化馆
  58	传统美术	甲马画	汉族	隆阳区	隆阳区文化馆
  59		傣族壁画	傣族	勐海县	勐海县文化馆
  60		晋城圣贤画	汉族	晋宁县	晋宁县文化馆
  61	传统手工技艺	白族布扎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62		拉祜族竹编技艺	拉祜族	澜沧县	澜沧县文化馆
  63		佤族木雕制作技艺	佤族	沧源县	沧源县文化馆
  64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	临翔区	临翔区文管所
  65		布朗族传统纺织技艺	布朗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66		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	藏族	迪庆州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7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	纳西族	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68		铜器制作技艺	汉族	罗平县	罗平县文化馆
  汉族	江川县	江川县文化馆
  69	传统手工技艺	火草纺织技艺	彝族	马龙县	马龙县文化馆
  壮族	丘北县	丘北县文化馆
  彝族	永胜县	永胜县文化馆
  70		壮族刺绣技艺	壮族	文山州	文山州文化馆
  71		苗族蜡染技艺	苗族	文山县	文山县文化馆
  72		壮族银器制作技艺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化馆
  73		傣族银器制作技艺	傣族	潞西县	潞西县文化馆
  74		瑶族蓝靛制作技艺	瑶族	丘北县	丘北县文化馆
  75		景颇族织锦技艺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76		纸伞制作技艺	汉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77		苴却砚制作技艺	汉族	永仁县	永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8		大理石制作技艺	白族	大理市	大理市大理文化馆
  79		白族刺绣技艺	白族	大理市	大理市大理文化馆
  80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白族	大理市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1		剑川木雕技艺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82		傣族高升制作技艺	傣族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83		竹乐器制作技艺	汉族	玉溪市	玉溪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
  84		锡器制作技艺	汉族	个旧市	红河州和升实业有限公司
  个旧市斑锡工艺美术公司
  85		云子(围棋)制作技艺	汉族	官渡区	官渡区文化馆
  86		羊毛花毡印染技艺	汉族	禄劝县	禄劝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87		汉族刺绣技艺	汉族	嵩明县	嵩明县文化馆
  88		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汉族	永胜县	永胜县文化馆
  89	传统知识与实践	洱海鱼鹰驯养捕鱼	白族	大理市	大理市文化馆
  90		宣威火腿	汉族	宣威市	宣威市文化馆
  91		过桥米线	汉族	蒙自县	蒙自县文化馆
  92		宜良烧鸭	汉族	宜良县	宜良县文化馆
  93	传统医药	傣族医药	傣族	西双版纳州	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院)
  德宏州	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94		彝族医药	彝族	楚雄州	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
  95		藏族医药	藏族	香格里拉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院
  96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芒岛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傣族	景谷县	景谷县文化馆
  97		勐外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傣族	孟连县	孟连县文化馆
  98		滚乃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傣族	耿马县	耿马县文化馆
  99		丁来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佤族	沧源县	沧源县文化馆
  100		大南直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布朗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101		湾子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苗族	威信县	威信县文化馆
  102		尼汝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藏族	香格里拉县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03		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文化馆
  104		马洒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壮族	马关县	马关县文化馆
  105		么所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壮族	西畴县	西畴县文化馆
  106		蛮旦寨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阿昌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107		水城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傈僳族	腾冲县	腾冲县文化馆
  108		大麦地镇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双柏县	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09		环州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武定县	武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0		叽啦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禄丰县	禄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1		岔河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南华县	南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2		左门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姚安县	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3		以口夸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楚雄市	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4		凉山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元谋县	元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5		凤羽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白族	洱源县	洱源县文化馆
  116		沙溪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117		诺邓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白族	云龙县	云龙县文化馆
  118		五星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鹤庆县	鹤庆县文化馆
  119		青云彝族文化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巍山县	巍山县文化馆
  120		章朗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布朗族	勐海县	勐海县文化馆
  121		碑格乡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开远市	开远市文化馆
  122		哨冲镇彝族(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123		桥头村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布依族	河口县	河口县文体局
  124		月湖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石林县	石林县文化馆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传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文字等;

  (二)传统音乐、舞蹈、诗歌、戏剧、曲艺、杂技、美术、书法等;

  (三)传统手工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集中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的传统民居建筑、服饰、器皿、用具等;

  (七)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手稿、经卷、典籍等文献和谱牒、碑碣、楹联等;

  (八)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述规定中属于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关的管理、开发、利用、经营等活动,应当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其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三)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认定、记录并建立档案;

  (四)组织评审、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五)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

  (六)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并监督使用;

  (七)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处罚;

  (八)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其他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民族事务、宗教、旅游、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第二章 保护名录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并明确保护责任主体。

  保护责任主体应当制定保护措施,定期向当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保护情况。第八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分为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和县(市、区)级四个等级,按照逐级推荐的程序,由下一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拟列入本级或者拟推荐为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的项目进行评审。

  评审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评审后拟列入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及其保护责任单位,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日。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公示结果,拟定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及其保护责任单位,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第十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责任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收集该项目的实物、资料,并登记、整理、建立档案;

  (二)推荐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保护与该项目有关的实物和场所;

  (四)开展该项目的研究、展示和宣传活动;

  (五)为该项目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六)制定该项目的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七)其他应该履行的职责。

7. 云南有哪些非遗项目?

总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下来的文化以及相关实物场所,是民族独特、个性的审美习惯的表现。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及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食、传统技艺、传统医学、游艺与杂技等十多个类别。

首先,云南有105项目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和450项省级的非遗项目。其中著名的傣族孔雀舞、壮族彝族铜管舞、佤族木鼓舞、独龙族民歌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及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学方面有怒族若柔语言、傣绷文、格萨尔史诗等十几种种民间文学。云南非遗项目中传统手工艺作为突出,像有着傣族文化历史活化石之称的云南贝叶经制作、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剑川木雕和白族织染以及采用多种材料作为原料经过提花、织造等多种传统手工操作制作而成的云南傣锦,在我国传统手工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民族文化最宝贵的瑰宝之一。

然后,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也是非常多的。云南省总人口不到5000万,但居住着26个民族的人民,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多彩瑰丽,为丰富的非遗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让非遗文化项目得到传承和保护,云南省不断推出各种措施,积极搭建非遗人才培养的平台,做好非遗项目的继承和传播博。在2009年的时候云南的非遗继承人只有200多名,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对云南非遗项目感兴趣,自愿成为非遗继承人,并且还把非遗继承人送去培训学习,使得非遗继承人队伍得到充盈,短短十年间得到省级认定的非遗继承人就增长到一万余人,使得云南的非遗项目得到有力的支持。

最后,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之外,云南省的非遗项目非常多,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到云南亲自去体验一下。

云南有哪些非遗项目?

8. 云南文化遗产有哪些?

1、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是茶马古道上最著名的城镇之一,已有近千年历史。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初具规模,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古城内木楼青瓦,古街石巷,小桥流水,站在古城东大街上,举头即可遥望玉龙雪山。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三江并流风景区


三江并流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以南,延伸至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区,包括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沿金沙江部分。三江并流中的“三江”实际上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四江。
景区内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个风景片区,8个中心景区,60多个风景点,总面积3500多平方千米。三条大江在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区并流数百公里,三江间相距最近处直线距离66.3公里,其中距怒江、澜沧江最近处只有18.6公里的怒山相隔。


3、云南石林


云南石林景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镇,是昆明的必游景点之一。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峰、石芽、落水洞、地下河遍布,峰林幻化成各种形态,剑状、塔状、蘑菇状等等,千奇百怪美轮美奂。
石林景区的几大片区分布较为疏散,以大小石林景区为中心,乃古石林位于大小石林景区以北约12公里处,大叠水景区位于大小石林景区西南约29公里处,长湖景区则位于大小石林景区东南方26公里处。常规的游玩石林多指大小石林。


4、澄江化石地


澄江动物化石群位于云南省澄江县城以东5公里的帽天山,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宝库。这一化石群的发现,轰动了国际科学界,被誉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见”、“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堪称国宝。
是云南乃至全国的宝贵财富,是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奥秘的金钥匙。2012年7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宣布,将中国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红河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箐口村境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
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