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作家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2024-05-16 14:54

1. 历史上有哪些作家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历史上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前苏联大名鼎鼎的帕斯捷尔纳克和法国哲学家萨特。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1890年2月10日生于莫斯科,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1957年,发表《日瓦戈医生》,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被迫拒绝诺贝尔奖。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尔纳克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1982年起,苏联开始逐步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名誉。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史上有哪些作家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2. 作为世界文坛影响力最权威的奖项,为什么还有一些作家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前几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谓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那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也十分的期待,但是我们要知道它在2018年也是爆发了一个丑闻,导致诺贝尔文学奖不得不往后推迟了一年。那么虽然诺贝尔文学奖它的含金量是十分的高,但是也会有很多的作家会拒绝诺贝尔文学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不想暴露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我们要知道有很多作家,他们的观点就是“他们是一个作家,就应该安安心心的写作,不要去想任何其他的事情”。如果他们选择了去领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话,很明显的会打扰他们平时平静的生活,对于他们的创作也是非常不利的,这样的话也就会导致很多的作家不会想去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二,有很多作家会认为这样的奖项太过于功利性
从2018年爆发的这样的丑闻中,我们可以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纯净的,可以说它很多时都会掺杂着世俗的利益,那么这样的特点就导致了有很多的作家他不会选择去争取诺贝尔文学奖。

三,有一些作家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的作用
虽然诺贝尔文学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含金量都是特别高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作家,他们的声誉已经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那么,诺贝尔奖对于他们的加成其实是非常的弱,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特点,让他们认为领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自然也是不会去争抢诺贝尔文学奖的。

综合上述,我们就可以知道,对于诺贝尔奖来说,这个奖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很多人会选择去争取这个奖项,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会去放弃这个奖项。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的选择就对他们有任何的看法,因为这些往往都是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权去干涉。

3. 历史上有哪些作家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历史上有两个人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是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和让·保罗·萨特,其中帕斯捷尔纳克属于被迫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所以说历史上主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萨特。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1890年2月10日生于莫斯科,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1957年,发表《日瓦戈医生》,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被迫拒绝诺贝尔奖。
让-保罗·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巅峰作品。1964年,让-保罗·萨特凭著《呕吐》一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主动回绝该奖项,成为第一位拒绝领奖的诺贝尔奖得主。

历史上有哪些作家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4. 我国作家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不要太把诺贝尔当回事,它是西方的产物,跟东方文化不同的,并非是中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鲁迅曾经有机会,但他拒绝了。中国作家得不了诺贝尔是因为翻译存在问题,试问:谁能把汉语著作翻译好英文?像鲁迅的作品,中国人要翻译成完全能懂的句子都很困难,何况让老外接受?所以,本人从来认为中国并非没有诺贝尔作家,而是诺贝尔不接受中国。重要的是,现在诺贝尔奖早就变质,成了政治产物,更加不值得关注了。
获诺贝尔其他奖的中国人是有的: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崔 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2000年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52岁

5. 诺贝尔奖一向被大众追捧,为何曾有两位作家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的确是大部分文学界的人士求之不得的奖项,但是并非每一位文人都会追逐它,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自然也就有人作者不愿意受这样的光环。


英国作家萧伯纳就曾拒绝过这一奖项。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落到了他的头上,但他认为,该奖只不过是“抛给那些已经渡过苦海的人们的救生圈而已”,这笔奖金给他“一定是因为我这个时期没有写出什么东西”,因而他拒绝领奖。后来,迫于舆论压力,他还是领了奖。他非常幽默地表示:“干吗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萧伯纳领了奖状后,便把它挂在别墅的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并将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给了瑞典的穷作家们。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文人求之不得的事情,然而奇怪的是,当爱尔兰荒诞派戏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听闻自己获得 196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时,竟做了一个“荒诞”的举止,马上躲到乡村的一个小山庄里去了。那个小山庄正好遇上山洪爆发,他几乎成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士”。但那些机灵的新闻记者们还是在那个小山庄里找到了他。

记者们并不断地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关心的是这位怕出名、怕为盛名所累的“隐士”,会不会接受使他大大出名的诺贝尔文学奖。经过几天的思考,这位“身不由已”的获奖人在政界人物的劝导下答复瑞典学院:他同意接受此项奖,由于健康的缘故,他无法亲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诺贝尔奖一向被大众追捧,为何曾有两位作家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6. 中国作家为何迟迟缺席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坛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每一次诺贝尔文学奖公布,都受到国际文学界的瞩目,都会在世界文坛上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诺贝尔文学奖 最大的作用在于,它能使全世界的读者去关心和阅读这个语种或这个国家的作家和作品,通过作品认识或熟悉不曾了解的这个国度的人们的生活和习俗,树立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假如能够通过诺贝尔文学奖,让西方主流文学接受并认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国 文学发展的巨大成就,无论怎么说它有着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举足轻重的诺贝尔文学奖是瑞典官方对文学质量评判的奖章,事实上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光环效应。中国作家迟迟未能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未能主动地向西方世界推介自己的作品。
中国缺乏主动推介意识 总希望西方人来翻译自己的作品
中国不是没有伟大的作家,这几乎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拥有数千年灿烂文化的中 国作家为什么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中国文学为什么迟迟不能走向世界,融入西方文学的主流中去?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卓越的作家与诗人, 很少引起西方读者重视。其中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著作未被译成外文,向西方介绍、翻译的不够。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国际知名汉学家和翻译家马悦然认为:最 主要是翻译问题,中国很多伟大的作品还没翻译成外文,因此外国人大多不能欣赏;有的作品翻译过,但不是译得不对,就是译得不好,使欧洲人误认为那些中国作 品没有文学价值。如果出名的中国作家的优秀著作译得不好,不懂中文的外国读者从译文中就会看不出原文的文学价值。
自诺贝尔文学奖开始以来, 共有九十七人得到这个荣誉,其中法国作家共有十二人得过奖,居冠,美国则以九人居于亚军;再加上其他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瑞典、义大利、西班牙、俄 国、丹麦、挪威、波兰、爱尔兰等﹞,则欧美作家就占了七十一人,达四分之三比例,每四个得奖者就有三个人出自欧洲和美国。这就给人一种欧美中心偏见的感 觉。之所以如此,理由其实很清楚,就是因为非欧洲语言的文学作品开始被翻译成西方语言还只是近十多年的事,有相当多的杰出作品非常不容易被瑞典学院的院士 接触。
每次文学大奖没有中国的份,也就表明中国文学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文学界只是觉得很冤枉,却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没做到位。说得直白一 点,诺贝尔文学奖评审们只想图现成的。他们并不想为了了解中国文学,为了验证中国文学能不能获奖而花大力气来学中文。他们优先考虑的获奖作品肯定是他们熟 悉的作品,他们能够读的作品。
马悦然曾经谈到过,瑞典学院的院士们都懂英文、德文和法文。有的院士懂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和其他斯拉夫语 言,但只有一个院士懂中文,就是他自己。这就表明中国文学要向诺贝尔文学奖入围,只有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将国内优秀作品译成院士们及西方的读者看得懂 的语言,以此来接近和影响他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文明和文化底蕴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可比拟的。由于语言的原因,也许瑞典皇家文学院 通过已有的翻译,对中国博大的文化和灿烂的文学了解只是一个皮毛。就连学贯中西的马悦然先生,由于自己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也是不完善 的,他一个人是不可能把握住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现状的。况且欧洲人的汉语学得再好,也好不过中国人,就如同中国人的英语永远超不过英国人一样。中国人是汉 语的实践者,而西方汉学家则是汉语的旁观者。靠西方人掌握的那点儿汉语,是把握不住中国文学的精华的。中国人只有主动地展示自己灿烂的文化,才能让西方读 者心悦诚服。这就需要中国自己把作品译出去。
中国通常注重将国外的优秀作品翻译介绍到国内来,大的翻译家都在忙着将国外的作品翻译进来,却用 很薄弱的力量将国内的作家及作品向外推介,这些薄弱的力量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导致中国作品向西方世界介绍的不多,即使介绍了,也比较单一,只是国内某几个 较为出名的介绍了出去,形不成气候。西方不能全面地、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我们要加快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的进程和渠道。使中国文学尽快融入 西方文学当中去。进而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来了解中国的文学,了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
中国人总是有一种依赖思想,不是主动 地向西方推销自己的作品,总是满足于在国内的成功及轰动,不去开拓国际这个大的阅读市场。中国自己不把作品译出去,总希望西方人来翻译自己的作品。有些中 国作家甚至认为,文学奖评选不应该依赖于翻译的作品,应该看原著。道理上说得过去,实际上是行不通的。授奖委员会的成员看不懂原著,这就把责任推到了授奖 者一方。结果还是中国文学受到冷落,长期这样僵持下去,吃亏的还是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
如何把自己国内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出 来,让西方世界了解,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语言障碍,作品不容易被西方世界的读者所了解,政府应全心全意支持这方面的翻译事业。在组织翻译的过程中, 要慎重选择翻译者,要寻找那些真正杰出、优秀而又真心喜爱所翻译作品的译者,只有这样的人承担翻译工作,译文与所译作品才能相得益彰。否则,拙劣的翻译会 让好的作品走调变味,会失去文学作品原有的思想和价值。外国人读到这样的译作时,肯定会有错误的理解和思考。找了不合适的翻译者,不如不翻译。

7. 有什么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1.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作家,1905或诺贝尔文学奖。《灯塔看守人》、《十字军骑士》

2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1949年或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喧哗与骚动》

3米哈伊尔.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静静的顿河》

4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雪国》、《挪威的森林》

5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作家,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毕亚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百年孤独》

7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作家。1994获诺贝尔文学奖

8君特.格拉斯(1927-2015),德国作家。199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200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雪》

10巴尔加斯.略萨(1936——)秘鲁作家,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胡莉娅姨妈和作家》

还有我国的莫言(1955-)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蛙》

有什么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8.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

1、1907年: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英国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营房谣》《七海》,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和动物故事《丛林之书》等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获诺贝尔文学奖 。
  
 2、1925年:乔治·萧伯纳,英国戏剧家。共完成51个剧本。主要作品有《圣女贞德》等。1925年作品《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
  
 3、1932年: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三部曲和剧本《银匣》等。高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