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十二地支怎么算

2024-05-18 09:59

1. 十天干十二地支怎么算

日历中的十天源于十二个分支。相传黄帝时代,因为蚩尤之扰,黄帝担心百姓,于是在涿鹿之野与蚩尤交战,流血百里无法治愈。黄帝斋戒沐浴,筑坛祭天,祭奠方遒。是十干天(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仁、桂)。十枝子(也就是子丑毛寅辰巳沈悠徐海中午)。皇帝使十个干圈看起来像天空,十二个方块看起来像地形。一开始他把干眼症做的像天一样,支撑起来像地一样,然后就能治好了。后来大闹氏把十天干十二地支分为六十甲子,把黄帝的开国日期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人、鬼。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卫、申、酉、戌、亥。十天干代表十个太阳神,十二地支代表十二个地母;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整体。在中国古代,天是“主人”,地是“奴隶”。“天”与“干”的互连称为“天干”;“地”与“支”的相互联系称为“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道是十进制,容易直观计算;地球是十进制,在记录时间和月份方面有优势。日历上一天干一地支排成一行,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天干始于钉,地支始于子,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有六十种组合,故称“六十甲子”

十天干十二地支怎么算

2.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历法

3. 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十二地支

含义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丑是纽,系的意思,既萌而系长。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卯是冒的意思,指万物冒地而出。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雷动而长。巳是起,巳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昧的意思,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暖昧。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戌是灭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地支生旺地支生旺墓五行在各地支中从长生到墓绝胎养的十二个阶段,详见长生掌诀表:\长生\就像人出生于世, 或降生阶段, 是指万物萌发之际.\沐浴\为婴儿降生后洗浴以去除污垢, 是指万物出生, 承受大自然沐浴.\冠带\为小儿可以穿衣戴帽了, 是指万物渐荣.\临官\像人长成强壮, 可以做官, 化育, 领导人民, 是指万物长成.\帝旺\象征人壮盛到极点, 可辅助帝王大有作为, 是指万物成熟.\衰\指盛极而衰, 是指万物开始发生衰变.\病\如人患病, 是指万物困顿.\死\如人气已尽, 形体已死, 是指万物死灭.\墓\也称\库\, 如人死后归入于墓, 是指万物成功后归库.\绝\如人形体绝灭化归为土, 是指万物前气已绝, 后继之气还未到来, 在地中未有其象.\胎\如人受父母之气结聚成胎, 是指天地气交之际, 后继之气来临, 并且受胎.\养\像人养胎于母腹之中, 之后又出生, 是指万物在地中成形, 继而又萌发,又得经历一个生生灭灭永不停止的天道循环过程.十二长生诀1、长生:这步大运走长生,好比太阳又东升,乌云散去多晴朗,花红柳绿草生情,蛟龙出海常快乐,猛虎得食在山峰,凤凰落在梧桐树,官印逐喜得长生。2、沐浴:运交沐浴不一般,如同过河又蹬山,过河走的泥洼地,蹬山道路弯又弯,七上八下受癫痫,安安稳稳没几年,心似乱麻如蒿草,总想游春在外边。3、冠带:运交冠带主吉祥,一年到比一年强,久埋珍珠出了土,多年百宝放了光,平地一声春雷响,五湖四海把名扬。4、帝旺:运交帝旺运最红,就象大海一条龙,今朝得势时运转,一步蹬高上天庭,这步运气真是好,就是泥鳅也成龙。5、衰:运交衰字不顺通,就象老虎掉进坑,天月二德能解救,天乙贵人也化凶,十年之内不可小,马虎大意可不行。6、病:要走病地时不来,生病伤财又有灾,若有吉星能解救,逢凶化吉结了灾,到时好好交交运,转危为安能解开。7、死绝:运交死绝不吉祥,卦中注意有伤亡,高堂二老不下世,本身一定也不强,车前马后要注意,克妻害子范刑伤。8、墓:运交墓字不太强,就象半阴和半阳,一半好来一半坏,一半热来一半冷,运去黄金变了色,运了废铁也增光。9、胎养、运交胎养最吉祥,一年到比一年强,家里有了摇钱树,聚宝盆里放了光,梧桐树下栓金马,上边飞来金凤凰。

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十二地支

4. 请列举十二天干和十地支

五行大义中说, 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 占斗机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日, 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月, 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 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 故有枝干名也.\"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为十个,计有: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为十二个,计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天干地支用以记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终止共计云十,称为云十甲子。古人用这一方法记载年、月、日,因而复始循环不断。

5. 怎么算十二天干地支

问题一:天干地支怎么算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六十甲子顺序  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第一种算法:   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种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   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本人再举一例来说明:   例2. 我们再以1987年为例;   天干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余4, 4对应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为丁;   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余4, 4对应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为卯;   综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丁卯年。   第三种算法: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 
  
   问题二:天干地支是怎么算时辰的?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龙: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羊: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问题三: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问题四: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问题五:天干地支快速计算方法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先来算算天干,有个公式: 
  4、 5、 6、 7、 8、 9、抚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今年是2005,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怎么算十二天干地支

6. 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是怎样搭配完成一个循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顺序谁知道??  】“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郸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什么是十二天干,十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望采纳!谢谢 
  
   十二天干地支怎么读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耽(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计年,十天干十二地支应该有120种组法呀,为什么却是60年一轮回?  呵呵你很会思考不茫从书本难得!如果不考虑别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确实有120个组合。但干支记数有个规则:单与单配,偶与偶合,单不与偶组合。举个例子,天干中第5个是戊,那么在十二地支中可以与戊组合的只有6个,单数的6个。明白了吗?呵呵欢迎追问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怎样记日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十天干十二地支怎样对照时间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一轮下来正好是六十,也就相当于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转一圈,用天干地支表示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就是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每六十一循环周而复始,记年六十年一轮,记日六十日一轮,记时每十二一轮,这样下来年月日时就一目了然了 
  
   每月天数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怎么表示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闰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这是因为按照现在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经过400年大约会多出3天,如果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个百年不算闰年,则正好平衡),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干支记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因为农历每个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朝历法,每年的第一个月为十月,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也就是出游后过了9个多月(不算闰月),驾崩了。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   解:从癸丑(第50天)到丙寅(第3天)总共是13天。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天,但270天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   用日期记日的失败例子: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廿九日到六月初一日,一共多少天?   答: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有29天,所以只有1天。(错误)   原因:洪武三十一年有闰五月(共29天)。《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所以该问题答案应是1+29=30天。

7. 十二地支讲解:天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

  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一、年干支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2010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07,除以10得余数7,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得”庚“,再将基数2007除以12得余数为3,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寅“,故2010年为庚寅年。(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
  
   二、月干支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乘2+月份例:2010年(庚寅)三月(辰月)的天干=7*2+3=17,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得7,天干第7位为庚,则此月干支为庚辰。
  
   三、日干支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除4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除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日干支基数=(10+7)*5+15+(10+19)/4=47(已去掉60的倍数)这就是1月1日的干支数。从1月1日到4月12日为47+31(1月天数,下类推)+28+31+12=149,去掉60的倍数得29、天干去10的倍数余9为壬,地支去12的倍数余5为辰,今天的干支就是壬辰。
  
   四、时干支时干=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
  
   五、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出任何年龄的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10的倍数为天干倒推数,去掉12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
  
   如今年为庚寅年,56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56去50余6,天干从庚倒推6位是乙,地支为56去掉48余8,从寅倒推8位是未,生年就是乙未年。65岁生年去掉60余5,从今年的天干倒推5位丙,从今年的地支倒推5位戌,生年就是丙戌年。
  
   【结束语】古人的智慧是不是令人赞叹呢?在哪种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能相想出如此精密的算法,真是一绝。为古人的智慧点赞!!

十二地支讲解:天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

8. 天干地支的算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年份-3)/10……余数 余数为几就数几个地支=(年份-3)/12……余数 同上比如今年(2013-3)/10……余数为0 数十个就是癸(2013-3)/12……余数为6 数六个是巳

扩展资料
来源浅考
相传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
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桡创制的,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