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再贴现率政策不是有效的货币政策?

2024-05-05 07:22

1. 为什么再贴现率政策不是有效的货币政策?

 1.从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看,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首先,中央银行处於被动地位。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贴现,或者贴现多少,决定於商业银行,如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筹措资金,而不依赖於再贴现,则中央银行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其次,增加对中央银行的压力。如商业银行依赖於中央银行再贴现,这就增加了对中央银行的压力,从而削弱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再次,再贴现率高低有一定限度,而在经济繁荣或经济萧条时期,再贴现率无论高低,都无法限制或阻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款,这也使中央银行难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利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即使影响利率水平,也必须具备两个假定条件:一是中央银行能随时准备按其规定的再贴现率自由地提供贷款,以此来调整对商业银行的放款量;二是商业银行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利润,愿意从中央银行借款。当市场利率高於再贴利率,而利差足以弥补承担的风险和放款管理费用时,商业银行就向中央银行借款然後再放出去:当市场利率高於再贴现率的利差,不足以弥补上述费用时,商业银行就从市场上收回放款,并偿还其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才能支配市场利率。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3.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再贴现率不随时调整,又不宜於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弹性是很小的。

为什么再贴现率政策不是有效的货币政策?

2. 调整贴现率的货币政策是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吗

应该是调整“再贴现率”是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而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这种利率即为贴现率,它是票据贴现者获得资金的价格。常用于票据贴现。往往是银行和个人、企业之间的贴现行为。

3. 为什么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利率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结构?

利率结构包括风险结构(取决于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和期限结构(期限不同利率不同)。再贴现政策只是改变再贴现率水平,通过再贴现率影响市场利率。
相关: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利率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全社会利率的平均总水平,反映一定时期全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利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利率结构是指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的组合情况。利率结构包括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债券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规定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间的关系。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利率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结构?

4.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还是减少?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和利息率提高。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国家,中央银行是通过控制再贴现率来控制再贴现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或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时,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加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迫使其紧缩信贷,从而抑制物价上升。

扩展资料作为一国基准利率,再贴现率制约和影响着全国的利率水平,其变动决定或影响着其他利率的变动,是其他利率赖以调整或变动的基础。商业银行之所以要进行再贴现,一般是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发生短缺。
再贴现率低,商业银行取得资金成本较低,市场利率就会降低;反之,表示中央银行的资金供给趋紧,市场利率可能上升。商业银行业务中,票据贴现的比例很大,越是发达国家越是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贴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