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2024-05-09 12:06

1.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从主观上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诱因与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采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强化凯恩斯理论,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战后日本政府推行凯恩斯理论,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引导和控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制定许多经济计划,如“1948-1949年两次制定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中期又在“1955年底鸠山内阁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6-1960);1957年12月,岸信介内阁制定《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年);1960年池田内阁时期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等。通过这些计划,避免了资本竞争中的一些盲目因素,使日本经济有了连续性发展的基础。2、发展国有企业,到1965年,国营企业占日本全国固定资产总额的1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弥补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缺陷,促使了日本经济的高度繁荣。

  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资本总量。1、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日本在1947年进行教育改革,改行九年义务教育。“195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就学率达99%;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1970年高中毕业升入大学的比率达23.6%。”政府又加大对教育的投资“1950年教育经费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在当年预算中占20%。”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为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充分数量的优秀工人及科技人才,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人才资源。2、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50年代日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的数量:“1950-1954年度为446件,1955-1959年度为577件,1960-1964年度为2039件。”可见日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之快。到1979年,日本系统的、大规模的引进3.1万项世界先进技术,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引进主要以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的方式进行,再结合本国特点改造提高,结果使日本工业在短时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而且节省了巨额资金。“据统计1945-1970年,日本只付出60亿美元就得到了国外耗费1800亿美元才研制出来的技术。”当时日本人有个口号:“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3、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重教育、重和谐、守纪律和节俭、勤劳的优秀传统,有利于职工增强对企业的荣誉感,有利职工形成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忠诚心理,对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有积极意义。企业管理体制实现人员专家化、方法科学化、技术自动化、机构高效化,这些独特的管理体制对于提高劳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推行高投资政策,扩大投资规模。战后日本迅速掀起投资热潮,“按照经济企划厅的估计,1956年日本企业设备投资额,将比上一年增长7.8%,然而实际上却增长了57.6%。”1955-1970年的15年中,日本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了115倍以上。“日本政府投资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固定资本的投资的重点是对电力、钢铁、机械等基础工业和电子、化学、汽车等新兴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不仅使日本迅速建立起了以钢铁为中心的工业体系和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而且大大加快了各部门固定资本的更新,提高了企业技术设备和现代化水准。

  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日本利用所处太平洋上优良港口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给日本带来了巨额利润,日本“60年代后半期,输出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的增长率。贸易黑字1968年为25亿美元,1970年达到40亿美元。”日本将这些巨额利润一部分再投资到生产领域,继续促进日本经济增长。同时外汇储备迅速增多,据统计“1970年末为20.05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1972年末增长至183.6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这些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

  五、自民党长期的执政,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1955年11月15日,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由于自民党在议会中占据决大多数席位,所以“1955年体制的实质就在于,他实际是保守的自由民主党一党执政的体制。从此,日本开始了由自由民主党长期执掌政权的历史。”从50-60年代的执政实践看,历届政府对内对外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在经济方面,自由民主党政府广泛的干预经济生活,制定计划,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了促进资金积累的特别措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政府制定了和颁发了一系列以实现稳定为目标的法令,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自由民主党的对外政策,各届政府都竭力追随美国。

  综上所述,日本政府和人民在二战的废墟上,仅仅用了二三十年,就将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笼罩在核恐惧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就其发展的诱因,既有二战后国际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日本本国的主观原因,而且这两种原因是共同起作用的。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2.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的原因外,其经济

     C           试题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展的原因有很多。ABD属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自身原因,而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大扶植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外部原因。    

3.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的原因外,其经济发展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发展是和美国的扶持,重视发展教育和重视引进最新合计成就分不开的,A,B,D三项都是自身原因,因此本题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的识记能力,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直接能得出答案。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的原因外,其经济发展

4. 为什么在21世纪初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的工业水平那么强盛,技术都那么好!

建设基础工业,一是靠材料学,二是靠基累。
几十年的差距决对不是头脑一热,一发力、一投资就能追得上来的。
也不是说单凭什么样作风、什么样的体制就能赶上(当然些对基础工业确实也会有影响)。

基础工业要用精度差一点的机器,加工精度高一些的机床的配件,再用精度高一些的加工更高一些的...而金属材料学则决定了机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我们大中华的基础工业基本分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是第一阶段,那个时候就是头脑发热式的搞法,结果全白费了。后一段阶是近30年,以引进为主,在此基础上积累自己的基础工业,现在也到国际二流水平了(只是中国自用的机器,绝大部份都还是进口的)。

当然,国际局势也有局限性。基础工业能说一流的只有美、英、德、日四国。美、英的机床基本不太出口。国际上能买到的只有德、日的。而中国往往只能买到德、日的二流机床,一流的对中国是禁运的。而基础工业与中国类似的法国,却不受这样的限制。

至于电子方面,只有美、日是领先的,欧洲自己的电子水平说实话现在跟中国差不多。主要看晶圆切割技术和制程工艺这两方面的差距,这个也得靠积累,差不多10-20年的差距吧。当然SMT中国现在几乎没有国产的,不过如果要造的话现在应该是造得出的。焊接倒是一流水准。

5.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的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的原因外,其经济发展还得益于美国的扶持,故选C。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的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宽容政策,because要打造在亚洲必要的基地(小弟)。
2,国内政策,在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感情投资”,主动协调劳资关系,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增强了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培养国内科技力量。
4,国外投资。

7.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欧洲经济迅速发展中我们可以借鉴点什么经验?

日本:1.战败后,因其从明治维新后开始就重视现代教育,使其具备有很好的教育基础,,民众文化素质水平较高,为其未来发展知识密集性产业提供了条件
2.2战结束后苛刻的战争赔偿没有进行实际性执行.美国为了朝鲜战争和越战,将大笔资金转入日本,将日本变成他的前沿物资基地,为此解决了日本经济起飞时的资金问题,同时美苏阵营的对立,使真正操控日本的美国对她在政治上的松绑.换句话说,战败的日本很多工业是被禁止的,但美国为其开放,使其在短暂时间里走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阴影
3.战败后,右翼极端势力被压制,国家内部异常团结,可以集中所有的资源进行战后恢复和发展
4.新科技到来
欧洲:1.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其恢复提供了前提
2.新科技
3.美国的军事订单
4.二战后欧洲大陆进入了一个相对于稳定的政治时期,从欧洲大国的对峙转变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峙,但双方都遭重创,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不会有较大的军事冲突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欧洲经济迅速发展中我们可以借鉴点什么经验?

8.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大多数国民在饥饿失业的困境中几乎失去了恢复和重建经济的信心。但事过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请了许多专家,请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日本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估。专家们指出,日本面临的不利条件主要是:(1)国土狭小,总面积只有37.7万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总面积的75%。(2)矿产资源贫乏。虽有铁矿和煤矿,但储量极少,而原油储量则更少,只有900万吨左右。(3)人口相对过剩,人均耕地面积太少。(4)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20~30年。(5)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差,被视为劣等货。(6)战败投降,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7)企业资金不足。同时他们也指出,日本经济发展不光有不利条件,也有有利条件:(1)尚有相当的物质技术基础。(2)重化工业发展有较长历史,也较为先进,尽管已转化成了军工产业,但恢复民用并不难。(3)劳动力质量高,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重视教育的结果。(4)国民长期接受岛国意识熏陶,受儒家思想影响,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场经济观念,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强,工作勤奋,集体感强,能够联合对外。(5)拥有大量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战后对日官僚财阀的整肃,他们脱颖而出,走上社会经济、政治主导岗位。(6)国家干预经济有经验,效果突出。(7)有美国的保护,军费支出少。(8)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进步显著。(9)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大战中的军工技术大量转向和平经济,新的科学技术在和平环境中发展更快。(10)作为东亚经济强国,日本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均有着广泛的经贸关系,有利于展拓市场。鉴于上述情况,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优势,克服社会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两方面的不利影响;(2)用联合的力量对外,吸收海外的技术、资源、管理,同时,为防御海外资本的侵入,组成各种贸易组合等;(3)建设加工贸易型经济,一方面进口海外廉价资源,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海外;(4)加强质量管理,创造出一整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质、低价、服务周到的产品占领海外市场;建立强有力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相应的金融制度,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等等。战后日本扬长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战后初期的困难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长之路。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日本认识到自身在资源、能源供应方面极度依赖国外的严重性,决定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新战略。出于这种认识,日本大力开发自动化产品,建立新的资源开发和供应相结合的体制,倡导开展全民节约资源、能源活动,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国内市场。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并把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国际环境,作为其经济技术再次超越欧美国家的绝好时机加以利用。80年代,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实力的经济,有能力和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纵横驰骋。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需要外部资金输血补充;以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经济跳跃增长,需要外部资金技术支持;以中国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国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不断吸收海外先进技术。这些无不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活动场所。于是,日本大举向海外投资,从国际化的角度安排日本产业、企业发展结构,与美国、欧共体、亚洲“四小龙”、东盟等组成多层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国际分工体系,通过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绕过贸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广泛利用海外资本市场为自己眼务(这与欧美国家要借日本投资解决就业、经济衰退的愿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劳动力价格、产品市场方面的比较成本收益。总的来看,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都能较深刻、较实际、较长远地认识自身及国际上的条件,进而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做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