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家庭资产的增值

2024-05-14 06:46

1. 如何实现家庭资产的增值

1、合理配置好家庭资产。家庭资产合理配置比例一般为4:3:2:1,即升值的钱占40%、保本的钱占30%、保命的钱占30%、保险的钱占10%。要实现家庭资产的增值,主要依靠前两类70%的资产,对这些资产可以按以下方法投资,实现增值。2、将30%保本资产配置一定比例的国债。国债具有时间长、收益稳定,风险低的特点,完全符合保本的特征,且能够在保本基础上实现一定增值。3、将30%的保本资产配置一定比例的基金。基金建议使用定投的方式,这样可学以有效的平滑投资成本,从而达到保本的目的。如果市场行情较好,基金会实现较高的增值。4、将40%的升值资产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从长期来看,股票是实现资产增值最有效的方式,这部分资产将随着股票的涨幅,从而实现大幅的增值;同时,还可从保股票中获得分红收益。5、将40%的升值资产配置一定比例的房产。选择的房产位置一定要优越,要么是学区房,要么是交通便利,要么是商业区,让房产随着房价的涨幅而升值。6、将资产配置一定比例的保险。保险可以有效防止家庭因疾病、重大意外等而出现较大的额外支出,确保家庭不会因意外而出现资产的损失。

如何实现家庭资产的增值

2. 如何增加财产性收入

十七大代表、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驻地说: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如何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制度层面上有许多工作可做:
创新金融管理体系,让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同时强化对现有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规范。而除了创造条件让中国百姓拥有更多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体系创新,让百姓拥有并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也是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的题中之义。
进一步加大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在拆迁、征地、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利不受侵犯。进一步明晰产权,并且让它们成为可以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广泛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占全国土地和私人住宅绝大多数份额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民住宅,还不能抵押、不能自由上市流转。中国平均每天大约有53个村落从地图上消失。由于不能自由流转,其中大量土地和房屋长年荒废,影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一、财产性收入定义
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
1、工资性收入(工资等)68.9%
2、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22.8%
3、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6.4%
4、财产性收入1.9%
测算来看,2006年,中国内地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0多元人民币。虽然基数小,但是发展潜力很大。拿这两年来说,相比上一年度,2005年增幅为19.7%,2006年增幅为26.5%。
二、财产性收入来源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自己动产或不动产的交易、出租等方式来获得财产性收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金融产业的成熟,人们逐渐逐渐增加了新的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成为了大家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现如今,有了互联网,网络上的全新模式又成了财产性收入的又一来源。自国外兴起P2P网络借贷平台之后,国内的相关平台也逐渐繁荣,较为出名的有宜信、诺诺镑客、人人贷等。

3. 如何才能有效增加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就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分为4类

1.工资性收入(工资等) 68.9% 

2.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 22.8% 

3.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 6.4% 

4.财产性收入 1.9% 

如何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如何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制度层面上有许多工作可做: 
  创新金融管理体系,让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同时强化对现有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规范。当下,小股东的利益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缺乏集团诉讼等民事赔偿机制,司法和行政的良性互动尚未建立起来。同时,中国股市仍然没有完全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体系,没有一家海外公司要求到A股市场来上市。而除了创造条件让中国百姓拥有更多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体系创新,让百姓拥有并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也是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的题中之义。 
  进一步加大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在拆迁、征地、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利不受侵犯。进一步明晰产权,并且让它们成为可以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广泛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占全国土地和私人住宅绝大多数份额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民住宅,至今还不能抵押、不能自由上市流转。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平均每天大约有53个村落从地图上消失。由于不能自由流转,其中大量土地和房屋长年荒废,影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拥有财产性收入需要哪些条件 
  拥有财产性收入就是健全资本市场,我们需要的不是政策托市或者打压指数,而是要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健全市场说来简单,但其实是非常复杂,不仅要有精准科学的市场结构和品种设计,更要分辨轻重缓急。而在当下——中国居民普遍有了一定的 财富积累,全球资本流动性向中国集中,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又绝对处于初级阶段这样一种情况下,健全市场最急迫任务至少有两项:其一是丰富投资品种和渠道;其 二是加强法治。

如何才能有效增加财产性收入

4. 为什么和怎样提高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这个统计学上的名词,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给了中国百姓更多的向往和憧憬。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中央提出这一重大举措的意义深远。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提升百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途径,能够使更多群众从不同方面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以及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百姓财富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非常快,2005年增幅为19.7%,2006年增幅为26.5%。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群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民财产性收入基本状况第一,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较少,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也就是少数高收入者获得了绝大多数的财产性收入。2006年最高收入10%家庭人均拥有的财产性收入为1279.28元,而最低收入10%家庭人均只有35.29元。5年来,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快于低收入家庭,2006年最高收入10%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是2002年的3倍,而最低收入10%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只是2002年的1.36倍。 第二,获得的财产性收入比例偏低。据了解,美国公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其可支配收入的40%,20%以上的国民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而在我国,财产性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仅为244.01元,占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1%,居民拥有有价证券的比例也仅为10%左右。第三,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途径相对狭窄,主要是通过出租房屋收入所得、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得,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占全部财产性收入的51.8%,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占22.9%。除此以外,当前只是一部分城镇居民人拥有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多人没有,譬如农民拥有房屋,但那只能自住,不能带来财产性收入。二、要想有“财”可理,“劳动收入”得稳步提高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是要让更多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拥有更多财产,才能拥有财产性收入。目前依然有一部分还在为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每天在劳累奔波的人,他们缺乏足够多的本金放在银行和股市以产生可观的回报,还不具备依靠财产增加收入的条件。因此,在当前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当务之急是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只有居民收入达到超过日常生活支出的水平,有盈余才可能拥有财产,从而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取财产性收入。总体来说,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需要三个条件:其一是提高群众的劳动收入,劳动收入花不完、用不尽,剩余部分一定会转化为财产。拥有财产后,存到银行有利息,买股票有红利,买房出租有租金,自然就拥有了财产性收入。其二是一定要保护私产。其三是要有投资渠道。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劳动收入的提高。要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一是企业员工工资的增长与企业收入增长保持同步,不然员工就不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二是企业员工货币工资要与物价指数挂钩。如果物价上涨很快,超过工资上涨速度,就会造成实际工资收入下降。  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证  要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就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要想保护老百姓财产性收入,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必须要保持物价的长期稳定。通货膨胀在很多国家的历史上是剥夺老百姓财产的最大危害。很多人多年的积蓄经过一场高通货膨胀,一下缩水很多。要保持长期汇率稳步升值的趋势。汇率的大起大落是外国的少数投机者洗劫财富的一种手段。亚洲金融危机时,有不少国家一夜之间以美元计价的人均收入退后了15年。所以,不能允许汇率大幅度波动,这是对老百姓财富的保护。  四、呼唤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管理环境 保护城乡居民的合法性财产,这也是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必须做好的工作。财产或资产,并不是物,也不是财富,只有这些物及财富能够通过市场方式产生未来收入流时,这些物或财富才能够成为财产。要让“财富”成为财产,成为资本,就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个人财富必须要有清楚的产权界定。目前我国还缺乏一个制度,就是理清哪些是合法财产、哪些是非法财产。按照国外的经验,只有申报的,而且讲得清楚合法来源的财产才应该是受法律保护的。当前个人财产保护面临的缺陷很多。比如,国内许多地方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居民的一些住房被强制性拆迁,农民的一些土地被政府和不法商人低价侵占。另外,在经济转轨中,国有财富的转化与分配机制要做到公平公正,否则居民财产性收入在最初始的地方就存在严重分配不公,这不仅不能够为广大群众创造财产性收入,而且还会人为制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居民家庭财产会越来越多。要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合法途径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得到有效保护,严厉打击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的行为,让群众不再为财富的拥有和增长而提心吊胆,以免挫伤他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出台了《物权法》等一系列相关法规,对保护公民合法获得的财产性收入有重要作用。二是必须要健全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涉及投资金融领域最直接、最广泛的场所,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增加创造财富的机会,要逐步完善储蓄、债券、保险、股票、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等多种市场,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投资工具和理财产品,让群众有更多的选择来进行投资,财富得以保值增值,有效激发人们追求财产性收入的热情。五、转变观念,进行全民理财教育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低收入群体也可以而且应该学会理财。目前理财产品不仅品种多,准入门槛也并不高,收益却可能出人意料。应创造条件提高百姓理财水平,使普通老百姓懂投资、善理财。理财并不是要追求最高的收益,理财是根据每个人的风险收益偏好、家庭的结构、整个人生的不同的生命周期来进行相应的匹配和安排,寻找最适合的理财方案。对于很多人来说,股市是他们获得“财产性收入”最现实的渠道之一。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次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开业之初,上交所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的股票。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2007年底,A股个人投资者开户数1.38亿户,A股市场总值达到32.7万亿元。1991年成立第一批投资基金。近年来,投资者投资基金踊跃,基金资产规模成倍扩大。2007年底,基金个人投资账户数超过2500万。这两年的牛市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体会到资本市场的魅力,并争先恐后地扎进股海里成为“股民”、“基民”。但“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股市远非成熟, 2007年11月至今9个月股市的深幅调整又一次让股民们受到了“风险教育”。那么怎样炒股呢?一要付出努力成为炒股专家。对初学者来说,第一个要求是控制投资资金,尽可能少投资一些,这样可以少交点学费,找着成功的感觉和方向后,坚持做,慢慢来,不要妄想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中国有句古话:“财不入急门”。用赌博的观念拿全部家当去理财,悲惨结果的到来只是迟一天早一天的事。第二个要求是学大量的相关知识,从错误中学,从挫折和失败中体悟,从别人的智慧中提炼属于自己的东西,俗话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炒股也是一行,而且是入门容易,操作却极难的一行,应允许自己犯错误,成功需要时间。二是设一个止损位。股票运动不是上就是下,否则就是不动。股价不动没损失,上升也不必说,因此止损是对股价下跌而设的。买入股票后要设一个止损位,并且以严格的纪律无条件地去执行。止损位的设定没有具体规定,只要适合你,能果断执行就是最好的。选股十分重要,掌握买入卖出股票的临界点也十分重要,但是都没有止损重要。有买入后不设止损而长期持有结果赚了大钱的,像美国的巴菲特,但这样的人通常都已经是专家了。做为普通投资者,如果不设止损,一旦买入后股票下跌50%以上,这就比如踢足球,上半场就落后5个球,下半场想追回来,谈何容易?!早早止损完全做得到,而且只是小小的损失,重要的是你还能留在场上,因此还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炒股心态、习惯和原则,与贪焚、恐惧、好讨小便宜、吃不得小亏等人性弱点做斗争。炒股虽然很难,但毕竟是一种理财的工具,股票可以带来巨额的收益,其中的技能是可以学习的。同样的道理,任何理财手段都是需要学习的,而且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除非你成为专家,否则理财也会像雾一样迷蒙。综上所述,创造条件实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客观上靠国家,主观上靠个人,个人离不开国家这个主体,也离不开世界经济这个大环境,但是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再好,个人不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财产性收入也还是不能有效增加。马克·吐温曾经感叹:“我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白这是机会。”别再错过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大好的机遇,及早补上理财这门课,开启自己的财富之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