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2024-05-06 18:21

1. 金融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涵生.金融租赁国际比较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2] 李志远.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3] 薛成彬.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4] 魏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近期走势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5] 邢红.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尚玥佟. 发展中国家贫困化理论与反贫困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 
[2]南守重. 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 
[3]吴莉芳. 贸易保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03 . 
[4]郑仰南. 森林产品进出口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5]何映昆.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 
[6]刘方. 对外贸易与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4 . 
[7]李昭华. 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消费排污与战略性环境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 
[8]范爱军. 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论[D]山东大学, 2005 . 
[9]王春晓.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新疆棉花产业成长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10]卢光明. 基于纠纷管理的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组织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6] 杨晓辉.高等学校筹资:国际比较与借鉴[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7] 任倩.中外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比较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8] 张乔.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9] 李玮.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10] 付彩芳.论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1]崔龙杰. 论科学技术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 2000 . 
[2]张军生. 论入世与中国货物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 
[3]顾松华.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苏州大学, 2002 . 
[4]张亚光.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非均衡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 2003 . 
[5]宋晓东. 生产转移与对外直接投资[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3 . 
[6]李东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D]广西大学, 2003 . 
[7]杨小勋. 开放条件下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D]西北工业大学, 2003 . 
[8]陈建伟. 产业簇群研究:以浙江南浔为例[D]浙江大学, 2002 . 
[9]郭文喜. 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电力贸易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 
[10]孙健. 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经济合理性及其应用[D]黑龙江大学, 2003 .

金融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2.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怎么写呀?

审视金融危机
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
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
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对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
面对过去十年间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是不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所带来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当演进到一个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决方案是经常性的非危机事件,还是一个地方自治债券模式,其中很少发生不履约事件?一个较好的秩序(即国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发生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谨慎地监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这些危机的发生?是否应当对短期资本流施加暂时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与汇率体制的选择相适应?这些危机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当改革,应当怎样改革?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
尽管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一直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而梯若尔试图在这本书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译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
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3. 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献

浙江温州经典纸业从容面对金融危机
“今年初,公司新征用地84亩用于建设大型厂房和锅炉房,预计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增加20条流水线,年加工特种纸能力达5万吨,预计年产值近4亿元,并将带动近2亿元的原纸需求量。”温州经典纸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温州经典纸业有限公司隶属浙江温州三联集团,是一家集造纸、纸品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特种纸专业生产企业,拥有不同型号的纸机18台及一条生产自制浆的流水线,并配备四色快速印染涂布机100台,年生产规模达17万吨,其中纸产品15万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特种花式纸生产研发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引领国内外纸业潮流,营销网络覆盖国内各省市,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南非、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大部分依赖出口的企业,造成企业订单下滑、产品积压、资金断链、原材料价格上涨……一系列冲击威胁着企业更好发展。面对市场危机,为进一步坚定信心,温州经典纸业提出“断臂求成”的口号,出台多项应对措施从容应战全球金融危机。为了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优良的产品质量,公司积极寻找商机,推行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经营思路,调整经营战略,大力开拓市场,优化服务质量,努力突破市场“坚冰”,打造中国特种纸生产基地。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及时调整战略,从原来接大单转变为大小单子一起接,并针对年初的原材料上涨等现状,将纸张烘干工艺从用电改用蒸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销售经营方式上,公司采取区域性销售经营方式,保证客户不流失,使其在特种纸业领域中独占鳌头。

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献

4.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写一篇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仍然具备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我们就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长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方面,我们具备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主要有:一是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二是在世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6%以上的增长速度,可谓“一枝独秀”。三是我国金融形势稳定,资金充足,流动性良好,银行贷款大幅增加。四是我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五是我们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迅速出台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抓住了时机,赢得了时间。六是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又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扩大内需的空间很大。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从根本上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外需急剧收缩的情况下,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通过扩大投资,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城乡面貌有一个新的更大改变,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民生工程建设,使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消除人民群众投资和消费的后顾之忧,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另一方面,通过扩大消费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特别是通过制定实施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改变长期以来我国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局面,使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消费拉动的基础上。这是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会迫使行业、产业以及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我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大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生产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缺乏知名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大。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创造更多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众多创新能力强、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在造成我国出口大幅下降的同时,也带来了“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机遇。我们应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一方面,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特别是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建立国家储备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5. 写金融危机的论文怎么写?

审视金融危机
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
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
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对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
面对过去十年间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是不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所带来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当演进到一个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决方案是经常性的非危机事件,还是一个地方自治债券模式,其中很少发生不履约事件?一个较好的秩序(即国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发生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谨慎地监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这些危机的发生?是否应当对短期资本流施加暂时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与汇率体制的选择相适应?这些危机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当改革,应当怎样改革?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
尽管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一直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而梯若尔试图在这本书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译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
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写金融危机的论文怎么写?

6. 求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论文,

论文的评价标准:
1)论点要正确;
2)论据要充分;
3)角度要新颖;
提出问题:金融危机的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
可以从如下几房间去论述:
1)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
3)金融危机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4)金融危机对社会精神文明,价值观,制度,安定等影响
5)金融危机对你个人的影响;(这个角度可以标新立异点---从恋爱成本角度,进行缩影式阐述),会成为你论文的亮点

7.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要求3000字左右

非常形象的解释哈
首先,经济是个整体概念.
公式:经济=金融+财政
金融:货币和信贷的总和; 财政:国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来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吗?)
解释:国家收支:
国家的税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
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
(现在许多学者也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是我反对这看法.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会造成经济危机.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确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我再次强调,世界经济危机只发生过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机就发生过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我抄袭的,太妙了)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要求3000字左右

8.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