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资本论》:还是最好

2024-05-10 09:22

1. 保卫《资本论》:还是最好

21世纪迎来保卫《资本论》之时代,这是“新时代”号角!以下为知识词条的介绍。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初版于2014年,作者许光伟。[1]  2017年5月,该社推出修订版。该著历数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重要条目,全面检阅这些条目的工作逻辑,以之为“史眼”,管窥诸种经济形态之“得失成败”。以马克思主义工作精神之布道看,此乃《资本论》之重写和续写,理论意义不足道也。以中华历史和世界史规定的贯通看,此则为中国工作用语之方法论著作。[2]  具体而言:(1)承接《资本论》学术传统,立足汉学、国学、马克思主义工作关系域,深掘以中国人为资格研究之特质逻辑与时代内涵,以世界学科对接中国学科,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对接中国方法,遂接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过程。在历史-思维-语言工作路线下,此学术实为“新汉学”(谓为“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践行,并实为一次深度性中西思想“学术对话”。学术保卫因而有了最为直接的意义:继承发展、引领未来。扼要而言:这是以“中国人的资格”之经济学人身份完成的一部作品;这是遵照中国人阅读和用语习惯写就的经济理论巨制;这是照顾国人书写历史的惯常做法且与中国人思维体式契合的方法论长卷。(2)回家,回历史,回中国!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远航之路:身份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的规定性“携手并进”,产品和商品的经济形态“相互拱卫”!此为政治和经济的最为深远意义的“历史组装”。因此总括起来说,该书献给中国经济学建构暨教科书体系建设![3]

保卫《资本论》:还是最好

2. 《保卫资本论》简介



158图

保卫《资本论》

 

为迎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新高潮,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建设行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学术专著《保卫 》。书中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其对应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民族取向和实践化的工作理念。

该书通过工作涵容中国历史,达成对世界历史的新理解,是重读和重写的“双重意义”的《资本论》理论与方法论著作,高度凸显理论-实践结合体式。所谓“中国经济学”,即从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出脱而来的经济理论体系,是用中华语言和中国思维对“经济学”的再说一遍和改造。其不独为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以及各个经济学分支或流派的“在中国”,要求重新检视和阐述已有的理论,对原创性的方法进行民族“寻根”。该书认为此种研究路径以极高的智慧统一了人类生产的“历史”和“逻辑”,清晰地说明了经济学方法论。

3. 《保卫资本论》的著作介绍

该书通过工作涵容中国历史,达成对世界历史的新理解,是重读和重写的“双重意义”的《资本论》理论与方法论著作,高度凸显理论-实践结合体式。所谓“中国经济学”,即从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出脱而来的经济理论体系,是用中华语言和中国思维对“经济学”的再说一遍和改造。其不独为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以及各个经济学分支或流派的“在中国”,要求重新检视和阐述已有的理论,对原创性的方法进行民族“寻根”。该书认为此种研究路径以极高的智慧统一了人类生产的“历史”和“逻辑”,清晰地说明了经济学方法论。
第一部分
行动的语境:批判和建构[总论][2] 


  第一篇 总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策略
第一章 《资本论》:是“现实的历史”,还是“现实的历史”批判?对《“现实的历史”:
  〈资本论〉的存在论》的批判
  “现实的历史”:《资本论》如何破解“存在的秘密”?
  商品和二重性:是存在论,还是存在批判?
  货币和等价性:是社会存在论,还是社会存在批判?
  资本和资本的逻辑:是现实的社会存在论,还是历史的社会存在批判?
  “现实的历史”批判:《资本论》如何破解“认识的秘密”?
第二章 《21世纪资本论》缺少了什么?
  过程分析之一:α→β→r
  过程分析之二:s→g→β
  过程分析之三:r>g
  简短的结语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是怎样的科学?
  楔子
  政治经济学对象
行动主义逻辑
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工作如何展开

第二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地基:社会主观批判[方法论和思想史批判统一形态][2]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工作地基:经济形态历史观批判
第四章 劳动一般的理论与实践
  楔子
  价值(形式)
  剩余价值(形式)
  抽象劳动——存在规定抑或存在者的形成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概念
  楔子
  马克思主义的元概念
  唯物主义的全概念
  唯物主义的工作统一
第六章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楔子
  重提二版跋
  马克思如何逾越黑格尔——实现哲学
  马克思如何逾越李嘉图——实现科学
  反思科学抽象法
第三篇 资产阶级工作地基:经济形态社会观批判

第七章 解释学及其谬误性
  楔子
  资产阶级物象二重性
  物的解释学
  资产阶级解释结构
第八章 古典主义及其批判(同盟者·反叛者)
  楔子
  所谓斯密问题
  被历史难倒的李嘉图
  向康德主义的进军
第九章 新古典主义及其批判(康德主义路线之一·立的基础)

楔子
  研究对象的改造
  理性主义狡辩
  理论繁荣之路
第十章 新制度主义及其批判(康德主义路线之二·破的基础)
  楔子
  真实的科斯
  虚假的科斯
  废墟中的景观

第三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建筑:社会客观批判[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统一形态][2] 

  第四篇 马克思的批判逻辑:历史批判之导入
第十一章 存在的秘密(对知识论或存在论的巧妙一击·哲学11条)
  楔子
  唯物主义客体
  唯物主义主体
  二者的结合——对象(规定)之生成
第十二章 认识的秘密(对知识论或存在论的完美一击·经济学8条)
  楔子
  唯物主义历史对象
  唯物主义社会对象
  二者的结合——研究对象(规定)之生成
第五篇 政治经济学工作逻辑:《资本论》究竟怎样炼成

第十三章 历史发生学(资本的时间与存在·客观逻辑之一)
  楔子
  转化史I
  转化史II
  资本生产史——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界限
第十四章 系统发生学(资本的空间与存在·客观逻辑之二)
  楔子
  运动史I
  运动史II
  资本流通史——资本的生产界限和流通界限
第十五章 现象发生学(时间存在和空间存在的批判实践结构·客观逻辑之三)

 楔子
  生活史I
  生活史II
  资本积累史——自我再生产和资本的总界限
第十六章 认识发生学(资本主义的认识·主观逻辑发展)
  楔子
  范畴史I
  范畴史II
  资本批判史——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界限

第四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运用:中国经济学提要暨大结局[历史和思想统一形态][2] 

  第六篇 蕴涵中国历史规定的批判逻辑:对马克思革命的继承和超越
第十七章 机器到金融的发展(马克思以后时代的客观逻辑·历史脉络)
  楔子
  工厂的发展
  金融工厂的发展
  第十八章 历史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以后时代的主观逻辑·举要删芜)
  楔子
  辩证法工作原像问题
  科学(方法)工作原像问题
  第十九章 生产一般的理论与实践(人类史前时期发展逻辑总括·市民暨资本批判)
  楔子
  商品社会工作逻辑问题
  产品社会工作逻辑问题

《保卫资本论》的著作介绍

4. 求对“保卫《资本论》”词条的观感

学界荐书 (《学术界》2017年07期) 

欧阳祯人著:《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本书试图从内在的逻辑根源上探寻先秦儒家政治理想从个人到社会的发展理路。立足于新近出土简帛文献资料, 钩沉致远, 考镜源流;依托于传世文献, 从字句的训诂考证到篇章的思想探源, 从个案的阐幽表微到整体的察势观风, 温故知新, 曲尽原委。从先秦儒家宗教性的天人关系、诚信社会何以建立、性情思想的独特价值、伦理思想的现代性、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政治哲学的理想等六个方面来讨论在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先秦儒家建中立极、品物流形的政治理想。

[美]安东尼·唐斯 (Anthony Downs) 著:《官僚制内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该书是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安东尼·唐斯的代表作品, 也是剖析官员与官僚组织行为、透视官僚制内幕的精品力作。在本书中, 作者将官员分为权力攀登者、保守者、狂热者、倡导者、政治家五种类型, 对这五种官员的动机与目标、心理与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 并对官僚组织的行为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以说, 本书是一部美国版的《官场现形记》, 其对官员心理与行为的剖析, 以及对官僚组织运行机制的深入探究, 都极具启发意义。

张冉著:《中国社会组织声誉管理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本书基于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变革背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分通用篇、策略篇、专业篇, 对社会组织声誉管理的相关知识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较好地总结了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声誉管理的主要方式与策略, 并基于相关实证研究方法, 针对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以及国外非营利组织展开声誉管理的相关研究, 辅以大量案例, 是一部深度展示和研究社会组织声誉管理的力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本书上起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的史前时代, 下迄当今各种热门报刊头版所报道的重大问题, 高度概括了人类五万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作者打破了极为常见的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叙述人类历史的传统, 选取了自古至今始终与人类命运生死攸关的四条“生命线” (生态、两性关系、社会关系、战争) 展开深入分析, 将人类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 紧密而有机地串联到了一起, 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当代特点, 全书见解丰富而深刻, 堪称一部以全球观点看人类社会演变的人类简史, 是作者继《全球通史》之后的又一醒世力作。

李晓耕著:《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凯恩斯说:“如果以货币为主线, 重新撰写经济史, 那将是相当激动人心的。”《权力之巅》为我们所讲述的, 正是数百年来大国兴衰背后惊心动魄的货币之争。风起青萍之末, 正如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历史。“真正的革命常常爆发于平静之中, 以至于当事人或同代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创造历史”。今天的中国正在书写着这样的历史。

肖如平等著:《民国时期的保甲与乡村社会治理:以浙江龙泉县为中心的分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本书主要利用龙泉市档案馆的民国档案, 以民国浙江龙泉县保甲为研究对象, 对龙泉推行保甲的概况, 乡镇保甲长的职能、人员构成、选拔、任免与奖惩进行考察, 探讨政府如何利用保甲组织实施人口调查和人事登记, 如何通过保国民学校、乡镇民大会、保民大会、乡镇保合作社进行乡村政治动员, 推动乡村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 又是如何利用保甲实施征税、征役的, 从而分析政府、保甲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以及保甲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角色。

许光伟著:《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本书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写就的经济学方法论的专业书, 对中国经济学的工作要旨进行阐明, 围绕马克思以后的时代发展逻辑, 并全面梳理人类史前时期的发展逻辑, 实质内容在于总结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成就, 阐明中国历史语境中的商品批判逻辑和资本批判逻辑。
于晓琪著:《婚姻的两个面相———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法思想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本书在全面文本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法思想的基础上, 说明其婚恋家庭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脉络。爱情是婚姻家庭产生的自然伦理基础, 它不是立法和其他人为制度规范的对象, 但它是婚姻立法遵循的人性道德基础。

金雅著:《中华美学:民族精神与人生情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本书辑入作者研究中国美学的论文34篇, 分上中下编。上编主要探讨了中华美学的民族精神、学理特质、核心范畴等, 提出了“美情”的原创性概念, 辨析了“人生艺术化”的命题, 强调了美学切入、引领当代艺术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中编探讨了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体系特征、发展演变、价值意义等。下编是对中国现代其他重要美学家的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全书问题意识突出, 材料论证详实, 理论阐释深刻, 具有重要的开拓性和针对性。

李伯重著:《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5月出版。该书讲述的是15世纪末至17世纪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 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 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 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中国未能抓住机遇, 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 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贺雪峰著:《治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本书通过大量实地调研, 探讨了当下中国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作者强调, 在乡村政治、资源下乡、土地权利、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 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展开多元探索。探索的核心是将农民组织起来,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让农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该书依据大量一手资料, 集作者近年研究之大成, 是该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

王云鹏著:《低碳城镇化法律保障制度论纲》,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本书的主要特征是以国际气候变化为专业视角, 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低碳化之路。本书第一章作为总论部分, 分析并简要概述低碳城镇化法律保障制度的具体构成, 文章第二、三、四章展开论述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内容。

5. 《保卫资本论》和《鲜活的资本论》之比较

两本不同的著作。《保卫资本论》偏重历史的批判,《鲜活的资本论》偏重经济哲学方法论思索。

《保卫资本论》:

本书可作为《资本论》之提高读本。本书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写就的经济学方法论的专业书,对中国经济学的工作要旨进行阐明,围绕马克思以后的时代发展逻辑,并全面梳理人类史前时期的发展逻辑,实质内容在于总结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成就,阐明中国历史语境中的商品批判逻辑和资本批判逻辑。本书适用于各类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爱好者、致力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以及各经济专业、历史专业的大学生、《资本论》阅读者和爱好者。

《鲜活的资本论》:
作者用生动的现实与逻辑力量确证了《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书中对资本本质的新阐释、社会关系力量的资本动力说、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积累所导致的危机的新概述、关于金融危机本质的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生成的观点等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与《资本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资本论》是鲜活地存在于当代人类实践之中的具有伟大生命力的理论。

保卫资本论: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实践:批判和建构(对资产阶级物象二重性的批判)

鲜活的资本论:物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资本二重性。。。。。

保卫资本论:史的发生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
鲜活的资本论:资本论哲学诠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

鲜活的资本论,弘扬劳动权力这一人本主义的新哲学!!动用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但是如上所言,保卫资本论从史的角度阐述了“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关系,说明了“各种研究对象”的变动关系。。。。。

《保卫资本论》和《鲜活的资本论》之比较

6. 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谁写的??

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是《保卫》作者写的。

载于《政治经济学报》2015年第4卷,第214-230页。

摘 要 《道德经》和《资本论》具有结构的“巧合”:道和德规定的相互推动和彼此间的有机交融。《资本论》在成书结构上分成四个层次:历史发生学(道,历史生产→再生产过程);系统发生学(德,再生产→流通过程);现象发生学(道和德的生活形式,流通→生活过程);认识发生学(道和德的认识形式,生活→认识过程)。这其实是逻辑发展的必然,摹写的是“以历史生产为基础的时间过程”、“以社会再生产为基础的空间过程”、“以流通为基础的现象过程”和“以经济生活批判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抽象上升到具体)”。这种辩证法的“四肢结构”完成了对社会历史有机体的整体刻画,书写了一部商品经济形态的“整史”。历史的理论概念、批判=发展的方法论概念得以发掘出来;进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据亦可以从中得到锁定。整体看,这是“保卫”的学术价值、工作意义和建设路径。
关键词 《资本论》 保卫 历史 中国 理论 方法论 批判 建设
 
 
题记 目前,和《资本论》有关的研究不外乎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原典解读,如卫兴华教授2014年推出的《资本论简说》和《资本论精选讲解》;第二类是“新解”《资本论》,或所谓的“新资本论”;第三类是批判与解读、理论整合与建设相结合,以此寻求中国原创思维和多路向发展的方法论性质论著。毫无疑问,拙著属于最后一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资本论》研究方兴未艾,渐渐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

7. 《资本论》为什么需要保卫

2017年第8期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作者:许光伟
此文为《保卫——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修订版(2017)的序言,为该著纲领性文字。盖因阐明了修订的动机和新增内容的研究着力点,使以下三层关系得以显露,即继承和发展、原创和学术创新以及中西方学术的工作关系。修如旧,订如新。但显然,这是具有民族蕴涵特征的“学术坐标系”的研究升级。由此,也可以说“重新研究历史”(包含三种含义:重新研究全部历史;逾越抽象历史观,把握具体社会历史类型;以“历史”为总的工作本位)乃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涌泉之流”。可见,“学术保卫”是《资本论》研究的应有之义。要旨在于回答什么是“保卫”,并确实从“保卫行动”中提炼出“中华学术”的最为直接的意义:继承发展——引领未来。为避免交流信息损失,以下除了依照必须进行的技术规范之外,并没有对原文做任何的改动或改进,目的是求取方家的不吝指正。
(一)
《保卫》首版后,旋即遭遇一些强力的质疑,如声言学术精品勿需“保护”或“捍卫”(所谓真理无须保卫,而反过来,一本错误的书又何需保卫呢?!),以至于直呼:《资本论》无需保卫!!姑且不论此种混同术的危害性(全然不区分学术保卫行动与“消极保护”、“教条捍卫”的内涵的不同),仅就“为反而反,逢马必反”或反过来的“为正而正,逢马必正”的研究心态看,皆是不正常、不正确的学术观。从中亦可想见,质疑的理由恐怕是来自三个方面:观点上的反对、内容上的不理解以及文风上的截然对立。具体到某人,则或居其之一,或三者兼之,反对的理由无疑深埋有极强烈的理论动机。
闲话少引,且借这个题目,谈谈人类经济形态之认识论问题。要之,经济学不是解释学,否则,它将沦为“半截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经济解释学通过逃离“批判”达成这一工作境遇:“认为理性是全世界历史的动力而以某种特殊的、它所固有的内在的属性来解释它的发展,就等于将它变为无条件的东西,换言之,等于在新的形态中复活那刚刚才宣布其永远埋葬了的绝对理念。”[1](P102)《资本论》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学科规划完成一场革命。它使得经济学和普通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彻底地隔开。于是,“辩证唯物主义说:人的理性不能是历史的动力,因为它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行动(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合规律的活动)向辩证唯物主义者说明社会人的理性的历史发展。”所以,“全部它的实践哲学归结为行动。辩证唯物主义是行动的哲学。”[1](P198)
按照行动观,马克思《资本论》的副标题构成了对“资本”主题的内在限制,使经济学和历史联系起来,并进入批判的规定域。所谓批判,指的是发展的意义。因为对象只是历史客观,要想实现对对象的能动分析,研究对象规定必须指示“总体意义的发展”。作为历史逻辑统一之规定,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必须相应是主客观规定之统一,这个是学科建构的基础。因此,它真正需要否决的是这一点:“一方面是群众,他们是物质的、消极的、非历史的和无生气的历史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精神、批判……是积极的因素,一切历史行动都是由这种因素产生的。改造社会的事业被归结为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1](P104)然则,“应从研究人的天性转到研究社会关系的本性,我们应该理解这些关系为合乎规律的、必然的过程。”[1](P94)
发展,作为归结,则是主体与客体的发展。作为“批判”之发展,归根结底是主体与客体批判意义之发展规定性。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终极的意义上应区分为主体批判和客体批判。唯物主义乃是把“客体批判”即客体的发展,视为基础的规定,这样,《资本论》尽管主题研究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象规定,但整体还是落入客体批判的范畴。这就是所谓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双重视野:一是以适用于所有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构成了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这也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集中表达的主题。二是以历史性为理论规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层视野,这种唯物主义导向资本逻辑批判这一核心主题,这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对资本交换与生产的批判分析,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思维,从而将马克思的思想与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区分开,建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但生产关系批判是工作领衔。
如此方能明白《资本论》结构的艺术成型之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写作为“伟大航程”的起步——结构的“总发起”,以对“资本一般”的逻辑性阐述为收结;由此,《资本论》首章逻辑——大写字母意义的“商品”——成为《资本论》结构的艺术高度,定格为“理解上的最高点”。亦即,产生了所谓“第I结构、第II结构、第III结构和第IV结构”的连续推进的结构生成问题,分别对应:直接(结构)形式、总和(结构)形式、一般(结构)形式和历史辩证法的(结构)形式;贯穿线索是“客观标准”的确立。①《资本论》结构发生的奥秘在于与劳动二重性工作逻辑的同构性。据此,劳动二重性的“逻辑”得以整体发掘。其从生成论的角度统一了客体的批判性研究,并最终从高度上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建立“生产关系批判”之理解原则。
亦就是说,“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建构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构成了理论立足点。”反面的逻辑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通过对生产力结构的物化批判,将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抽象为形而上学的内在结构,沿着这条思路进一步向前走,就会是形而上学批判与现代社会的理性支配的批判的结合……从理论逻辑来说,这是思想的深入,但从马克思所制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理论的退却。”原因是,“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从生产关系批判延伸到生产力批判,这虽然推进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深度,但物化理论本身却面临着两大困境:即当社会及其意识结构完全被物化时,阶级意识何以形成?即使形成了又何以能够获得变革现实的基础?”[4]

《资本论》为什么需要保卫

8. 为什么说《资本论》重在保卫?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初版于2014年,作者许光伟。[1]  2017年5月,该社推出修订版。该著历数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重要条目,全面检阅这些条目的工作逻辑,以之为“史眼”,管窥诸种经济形态之“得失成败”。以马克思主义工作精神之布道看,此乃《资本论》之重写和续写,理论意义不足道也。以中华历史和世界史规定的贯通看,此则为中国工作用语之方法论著作。[2]  具体而言:(1)承接《资本论》学术传统,立足汉学、国学、马克思主义工作关系域,深掘以中国人为资格研究之特质逻辑与时代内涵,以世界学科对接中国学科,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对接中国方法,遂接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过程。在历史-思维-语言工作路线下,此学术实为“新汉学”(谓为“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践行,并实为一次深度性中西思想“学术对话”。学术保卫因而有了最为直接的意义:继承发展、引领未来。扼要而言:这是以“中国人的资格”之经济学人身份完成的一部作品;这是遵照中国人阅读和用语习惯写就的经济理论巨制;这是照顾国人书写历史的惯常做法且与中国人思维体式契合的方法论长卷。(2)回家,回历史,回中国!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远航之路:身份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的规定性“携手并进”,产品和商品的经济形态“相互拱卫”!此为政治和经济的最为深远意义的“历史组装”。因此总括起来说,该书献给中国经济学建构暨教科书体系建设![3] 
保卫者,继承发展也!
保卫者,中西结合也!
保卫者,原创创新也!

保卫者,学术保卫也!




一,马克思思维的发生学

二,中华所有制

三,主体批判与客体批判的关系

四,对“物的科学”逻辑的反思

五,对“事的科学”逻辑的探索

六,中国经济学原论

七,阐述与应用“经济文学”

八,实践《资本论》条目体之伟大的体例

九,全方位践行“中国人资格”的《资本论》学术保卫之道



十,开创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路径
邓小平主义与《保卫资本论》

邓小平理论有了《保卫资本论》内容的结合,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变得更加丰富精彩了,邓小平理论因此上升为邓小平主义,成为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理论根据。

邓小平主义是巩固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的需要,是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向着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方向前进的保证,邓小平主义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人民的信仰。

邓小平主义在前进、在发展,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前进着、发展着,在续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的历史篇章。前进着的邓小平主义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民为您欢呼、歌唱、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