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溢价的亚洲溢价的深层原因

2024-05-18 09:04

1. 亚洲溢价的亚洲溢价的深层原因

从历史原因看,西方“七姊妹”大石油公司最早在中东地区开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并在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垄断了中东石油的开采业务。在石油产业成为中东产油国的经济支柱以前,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相对弱小,他们的石油政策完全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控制。从政治上看,以沙特为首的几个中东产油国有赖于美国的军事援助,对美国在原油出口价格方面采取“优惠”政策,符合王室政府的长远政治利益。同样,欧洲主要国家与中东地区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中东国家与欧洲,尤其与英、法这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存在着战略利益。换句话说,欧美与中东产油国的谈判筹码要多于亚洲各国,而亚洲国家(除中国外)普遍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较弱,在原油进口方面也就很难得到价格上的优惠。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不对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东产油国认为,按照目前的三种计价公式计算出的价格可以保证他们的原油在三个市场都有竞争力,并可确保销路畅通。历史数据反映出,亚洲主要石油进口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很高,而美国和欧洲的原油来源较分散,特别是美国有来自南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原油作为主力油源,欧洲有来自俄罗斯的原油作为稳定的油源。为了保证自产原油在欧美市场的竞争力,中东国家必然要在价格上让步;而对于亚洲原油市场来说,中东原油处于相对的垄断地位,中东产油国在定价问题上有主导权。特别是像日本这样的国家,由于原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原油资源的稳定对其十分重要,它知道在价格上吃了亏,也不愿因此而得罪中东产油国,以避免对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构成威胁。中东产油国也正是抓住了亚洲用户的这一心理特点,对亚洲用户的价格意见反应十分冷淡,甚至借此压彼。

亚洲溢价的亚洲溢价的深层原因

2. 亚洲溢价的什么是亚洲溢价

亚洲溢价,即中东原油“亚洲溢价”(AsianPremium)。中东地区的一些石油输出国对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公式,从而造成亚洲地区的石油进口国要比欧美国家支付较高的原油价格。2003年,中国一共支付了5.4亿美元的“亚洲溢价”。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世界是平的”这样的背景下,石油这样的战略资源绝对是“不平的”。由于我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量逐年增加,“亚洲溢价”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02年,菲律宾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与中日韩三国的共同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亚洲溢价”问题,得到了响应。2004年8月,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会议上,印度观察员代表亚洲主要原油进口国与中东产油国又进行了磋商。一些专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但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努力主要还是处于学术层面和民间层次的探讨,所以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