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重于形式的例子有哪些?

2024-05-16 02:45

1. 实质重于形式的例子有哪些?

实质重于形式的例子如下:
(1)融资租入
按照现值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是按照长期应付款的金额入账,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现值与长期应付款金额之间的差额实质上是作为融资费用处理的,所以不能计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售后回购
法律形式上是销售商品,但是经济实质上相当于我最近手头有点紧,把东西抵押在你这里,你借点钱给我。过一阵子我再把东西给赎回来。那么赎回时的对价其实可以理解为我向你借款产生的融资费用。所以售后回购是售后回购是不确认收入的。

(3)永续债
永续债这种东西,每年都得还利息,按说是企业债务吧;但如果利息支付能延期,且延期企业能自主决定,那不就和权益差不多了嘛,此时可以按权益进行会计处理。
(4)金融资产的转让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才可以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不应确认该金融资产,体现的是一种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5)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贴现
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贷款按说商业承兑汇票出售了,应该确认该应收票据这项金融资产的终止,但如果接手的一方有追索权,就是万一没有人给钱,还来找你要钱。那你现在收到的钱就相当于质押贷款,此时不能确认金融资产终止,收到的钱只能确认为一项负债。

实质重于形式的例子有哪些?

2. 实质重于形式的例子有哪些?

例如:
(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2)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选择。
(3)附有强制付息义务的优先股或永续债确认为负债。
(4)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借款。
(5)将企业未持有权益但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等。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注意事项
1、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应以能够客观、公允、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力求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为标准。
2、不要过分注重实质而放弃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但是,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则是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
及时性、明晰性等十个原则,而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重要性这三个原则是对其他十个原则的补充和修正。

3. 实质重于形式的例子有哪些?

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例如:
(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2)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选择;
(3)附有强制付息义务的优先股或永续债确认为负债;
(4)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借款;
(5)将企业未持有权益但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等。

扩展资料谨慎性(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太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
例如:
(1)会计核算上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2)债务重组中对或有应收和或有应付的处理;
(3)或有事项的确认和披露的相关规定;
(4)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5)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等。

实质重于形式的例子有哪些?

4. 举个例子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近日,开了一张专用被对方告知退回重开,对方的理由是数量单价不对,我拿到发票后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打印的数量因排版往单价栏错了一格,造成数量和单价都在单价栏里。由于错行错列在开具发票时很常见,而且开票系统本身就让数量和单价栏离得很近(税控方向应该就此改进),有时候对不齐也不甚在意,因为只要密码在密码区内,认证也是没问题的,而且现在已是进项发票钩选时代,这点小瑕疵更不在话下,但对方坚称要退回重开。
  
 
  
                                          
 讲到这里,或许你能联想到会计原则之一——实质重于形式,是的,取得进项发票原则上讲只要能认证通过,就是合规合法,实质是可以据以入账的;甚或发票有错行,章盖得不清晰,这些只是形式上,于实质并不影响什么。但偏偏有一些会计人员,较真如钻牛角尖,以自己的判断为准绳,说不行就不行,不然不给挂账,付款程序走不下去,开票方往往因为钱掌握在对方手里,也只好多支出一些开票成本,虽然本来是无须多此一举的。
  
 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且勿把会计做死板,要认识到只要人家税务局都认可的事,作为一个小会计却为自己所谓的“职业判断”而反其道而行之。
  
 当然,牢骚发发而已,重要是我们要知晓并理解什么是实质重于形式,并在实际中正确运用;当然,如果遇到非我们所能控制的因素,真有坚持形式更为重要的,我们则还要从自身找原因,因为确实数量开出格了嘛。。

5. 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举例有哪些,举例说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1.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人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举例有哪些,举例说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哪些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2、“实质重于形式”的涵义:《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7.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什么?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A上市公司是上海X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对上海X公司没有绝对控股权,而B上市公司是上海X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对上海X公可拥有绝对控股。但根据公司章程及董事会有关决议,A上市公司对上海X公司拥有经营管理权,并负责委派和推荐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负责人。
这种情况下,A上市公司也就是取得了上海X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权,使上海X公司成为了事实上的子公司。因此,会计处理上,A上市公司股权计量应采用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时,A上市公司应将上海X公司纳入合并的范围。
以上案例表明,现实中实质控制权可能不是掌握在第一大股东手中。如果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权决定其未来发展方向,则即使是第二大股东,也实质上拥有了对该子公司的控制权。这种情况下,应将该子公司纳入其合并报表的编报范围。

扩展资料:
注意的问题:
第一,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应以能够客观、公允、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力求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为标准。
第二,不要过分注重实质而放弃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但是,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则是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等十个原则,而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重要性这三个原则是对其他十个原则的补充和修正。因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应被过分强调。
第三,有些企业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主观性,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变成粉饰会计报表的工具、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挡箭牌”。审计人员对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时,应注意企业运用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什么?

8. 实质重于形式是什么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是体现“真实与公允”的一个会计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要求会计应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而不拘泥于法律条文。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实质重于形式:”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应以能够客观、公允、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力求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