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美国政府枪杀二战老兵的事件求大神帮助

2024-05-04 14:44

1. 介绍一下美国政府枪杀二战老兵的事件求大神帮助

酬恤金进军事件,或称补偿金事件、补助金进军事件,指由于1932年美国政府拒绝约二万名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实时得到在战时服役的薪金的要求后,集会人群逗留请愿最后导致军方介入而造成的流血事件。补助金大军则指当时集会人群。 【起因】 在第一次大战中,参战的美国军人在每人每日1美元的薪金之外,还另加25分做为海外生活补助金。但在战时,这笔薪金并没有发放给参战的美国军人。战后,由于美国政府无法负担这笔费用,因此在1924年订定并通过Adjusted Service Certificate Law(服役证明修正法)。在法案中,美国政府先发给一战老兵一张补助金证书,承诺所欠薪金在二十年后依当兵日数以每日1美元的比率以现金偿付。美国在1930年代发生经济大萧条。1932年, 全美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找不到工作而急需救济。于是这些退伍军人就要求美国政府立刻支付应在1945年才支付的薪金。美国海外退伍军人协会更认为对一个饿肚子的人承诺二十年后才支付买食物的钱是不合理的。 【到达华盛顿】 6月17日,来自美国各地约一万二千至二万名的群众,其中包括大批失业的退伍军人,在前陆军中士Walter W. Waters(华德·W·瓦特斯)的带领下,于美国国会大厦前集会。当时美国国会正在考虑德萨斯州的约翰·莱特·帕特曼议员所提出的对一战老兵支付某种福利补助金的议案(该议案已于6月15日在美国众议院通过)。这些请愿群众后来在与联邦政府所在地只隔了Anacostia River(阿那卡斯提亚河、安那柯斯提河、安纳寇夏河)的安那柯斯提区湿地,搭起类似胡佛村的简陋小屋或帐棚以做为集结场所。这些请愿者希望能对国会施加压力,使其修改服役证明法并立刻支付所欠的薪金。 但是,该议案最后在国会中被否决。不过,国会表示愿意支付请愿者回家的路费。这个补助决定只被部分请愿者接受。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在7500名的请愿人群里,只有802人不惧其它请愿者的威胁,向退役军人管理局索取火车票。7月19日晚上,一位以左翼言论著名的军方人物—退休海军陆战队少将斯曼得利·巴特勒向请愿群众演说并鼓励他们的行为、他表示那些曾穿军服服役但又不能团结一致的人是差劲的。同日,有部分人群得到汽油,配给资助,或火车票,但仍然不肯离开。 7月28日,请愿群众依然逗留在一处联邦政府计划动工的土地上。当华府警方试图驱赶他们时,一位警察开枪误杀了两名退伍军人。愤怒的请愿者于是开始以钝器攻击警方,打伤了数名警察。在警方撤退之后,哥伦比亚特区政府当局向赫伯特·胡佛总统报告他们无法维持秩序;于是胡佛总统下令联邦军队进驻华府。 【军方介入】 同日,在可能违反1878年的Posse Comitatus Act下,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并拥有步枪和催泪瓦斯的联邦部队开进了请愿群众所在的营地,部队驱散了请愿群众并焚毁他们的营帐。当时为麦克阿瑟部下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并不认同这次行动,采取了强烈保留的态度,而当时是少校的乔治·巴顿则是最先抵达华盛顿特区的联邦政府官员之一。在事件中,胡佛总统并没有同意军队越过安那柯斯提河进入请愿者的主营地。在事后他认为这次事件是由犯罪分子和国外红色势力所造成。麦克阿瑟将军则认为这次事件是共产主义意图推翻美国政府的行为。巴顿的装甲部队与步兵在白宫附近的椭圆草坪集合后,巴顿率领佩有瓦斯面罩、刺刀及军刀的联邦军队沿宾夕法尼亚大道前进,投掷催泪手榴弹来驱散这批请愿者。当晚稍后,巴顿及联邦部队开始清理安那柯斯提区内的帐篷,有些帐棚或小屋在清除过程中被焚毁。到了第二天早上,大部分请愿者都离开了特区。 事件发展到最后,有数名退伍军人被杀,数百人受伤。被枪杀的退伍军人为William Hushka(威廉·Hushka)和Eric Carlson(埃里克·卡尔森),有一名退伍军人的妻子流产。一名十一周大的婴儿由于暴露于催泪瓦斯中,受到惊骇而有性命危险。两名儿童因催泪瓦斯窒息而死。一名十一岁的男孩因催泪瓦斯伤害导致部分失明。一名旁观者被射伤肩膊。一名退伍军人的耳朵被骑兵军刀伤害。一名退伍军人的臀部被刺刀插入。至少十二名警察被退伍军人伤害。超过一千名男女,儿童,警察,记者,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居民和救护车司机暴露于催泪瓦斯中。 虽然联邦部队烧毁了请愿者的帐棚及小屋,有一些报告则表示一些退伍军人在军队到达前,在营地纵火以分散军队的注意力。

介绍一下美国政府枪杀二战老兵的事件求大神帮助

2. 犀利点评二战后德日的不同表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宣告结束。在战争硝烟逐渐散去的六十年中,同为战争发动者的日本和德国在许多方面走过相似的道路,但在反思战争罪责问题上,两国政府却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不同。 

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对纳粹德国的罪行进行真诚忏悔和谢罪。1970年12月,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人一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更为可贵的是,德国政府对二战的反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认罪、忏悔和道歉上,它在战争赔偿、战争纪念和历史教育等实际问题上也显示了极大的诚意:几十年来认真履行赔偿义务,向受害国及受害者个人支付了巨额赔偿;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严禁以任何形式宣传纳粹思想,并对新纳粹分子进行严厉追究;近十几年来,每年都在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博物馆、西方盟军和苏军墓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以警示世人;在教育方面,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行为的内容,教师必须对有关纳粹专制特别是集中营和大屠杀的历史进行充分讲解。 


日本方面,尽管也有不少二战老兵对当年的罪行进行深深的忏悔,但日本政府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日本教育部门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愿承认也不愿反思当年侵略东亚各国的史实;日本法院一再判决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赔偿的东亚各国受害者败诉;日本首相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并为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七个甲级战犯树立“七士之碑”。 


日本和德国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也都承受过战败国家的经济和精神上的痛苦,但为什么在反思战争方面却表现出如此鲜明的态度对比呢? 


首先,战后对两国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战后初期,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实行分区占领。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四大国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召开纽伦堡审判,对纳粹战犯进行严惩;大规模清洗纳粹分子,取缔纳粹领导机构和秘密警察、党卫队等特务机构;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强制德国偿付巨额战争赔款。1949年,又将其分裂成两个国家。四大国的武装占领,领土面积的减少,巨额的赔款负担,国家的长期分裂,迫使德国不得不反思发动战争的沉重代价。而日本则是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有条件投降的。控制日本的美国虽然主持了对法西斯分子的审判和制裁,但并不彻底,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天皇根本没被起诉,许多重要战犯因“罪证不足”被释放。在战争赔偿方面,美国拟订的赔款数额与受害国所遭受的损失和所要求的数额相差甚远。后来,出于反共的战略考虑,美国更加放松了对日本的惩处。天皇制政体被保留,大批战犯免于惩罚,只偿付象征性的战争赔款,这种处理使日本无法感受到德国所承受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战争痛苦。 


其次,战后两国政权建立的基础不同。德国战败后,纳粹元凶希特勒自杀身亡,纳粹德国的政府机构和武装力量全部解散。无论是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政府,都与纳粹势力没有直接联系,许多政府首脑甚至就是纳粹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在对待战争责任等问题上,能够比较超脱、客观地进行反省。而在日本,作为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象征的天皇没有被推翻,政权长期控制在被释放的战犯和军国主义分子手中,让这样的政府来反省战争罪责,无异于缘木求鱼。 


再次,两国所处的地缘环境不同。在欧洲,受德国侵略的周边国家如英、法、苏、波、比等在战后经济发展很快,且占据世界舆论要津,从实力和声势上对德国形成了巨大威慑。德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改善与周围国家的关系,要想实现这种和解,就要求它必须和以前的纳粹势力一刀两断,对以前的战争罪行进行彻底谢罪,树立崭新的国家形象。与此同时,深受纳粹迫害的犹太民族紧盯德国政治动态,组织专门机构长期从事对纳粹罪行的调查取证和起诉活动,不断将纳粹残杀犹太人的罪行公布于众。德国政府面对来自强势邻邦的监督和舆论压力,也需要深刻反省战争。而在远东地区,受到日本侵略的大都是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本身国内问题纷杂,经济实力不强,故对日本的监督和威慑相对较弱。同时,出于各种原因,各受害国之间没有精诚团结,共同谴责日本的战争罪行,而是分别对日本采取了宽大为怀的政策。这种宽容不但没使日本心存感激,反而助长了其傲慢自大的意识。 


最后,两国的宗教和文化不同。从宗教方面来说,德国人多信奉基督教,内心中存在较深的 “罪感意识”,故能够真诚地忏悔自己的罪行。而日本人大都信奉神道教,缺乏基督教的“罪过文化”,也没有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故在反思历史方面较为迟钝。从文化渊源方面来说,尽管德国具有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传统,一度助长和滋生了法西斯主义,但从根本上说,德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与欧洲文化相一致的自由、理性和科学精神。这些精神有助于德国克服法西斯主义,认识到前人犯下的严重错误。而日本人大都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绝对忠诚、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对强者恭顺,对弱者强硬,不服输,不认罪。“他们宁愿用一百个错误来遮盖一个错误,而不愿诚心诚意地承认和改正这个错误。”这种宗教和文化的倾向,将日本不认罪、不忏悔的态度推向了极端。 



事实上,对二战德军的讨论要正面得多,鲜有对二战日军的纯军事讨论,我认为原因有 

1、最重要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是,德国已经从法理上彻底认罪,德国已经获得了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原谅;反观日本,发动战争的天皇得以善终,至今日本仍然对二战的罪行不承认。 

2、30年代的德国已经是工业化的强国,相比之下,处于亚洲的日本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德国的对手,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来看,无一不是工业国家,因此欧洲战场更多地具有了机械化、工业化的特征。知道今日,整个世界尚且仍然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阶段,二战欧洲战场的机械化战争经验至今仍然有借鉴价值。而亚洲战场,战争更多地表现为步兵战斗、游击战、丛林战等形式,而且日本的对手,无论中国还是美英在亚洲的驻军都比较弱小,因此战争形式几乎表现为一面倒的格局。这种一方占有绝对优势的战争,相比欧洲那种势均力敌的战争,可借鉴的较少 

3、二战日军是狂热的、种族主义的皇家私人军队,日军从上到下,都必须为种种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罪行负责,而不仅仅是少数高级军官。即使没有高级军官的教唆,从日军的本质来看,南京大屠杀仍然会发生,就像当年的旅顺大屠杀一样。这是日本对中国的仇视本质决定的。反观德军,除了盖世太保这样的特务机构,当年的德军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这就决定了德军的战斗是纯粹的战斗,而不是像日军那样的种族屠杀。至于集中营,那是特务机构的所为,和国防军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很多的资料都披露了,大量的德军将领都是极端反感种族屠杀的。要知道,德军的大多数将领,都是深受普鲁士传统影响,从小在军校成长起来的。他们就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也因为这样,德军更多地被对手所尊重,无论巴顿对隆美尔的惺惺相惜还是苏军对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的推崇,都表明,真正的军人搏杀在战场,而不是对弱者的屠杀。 

因此,今天,无论是欧美还是国内,还在谈论二战德军的种种,谈论一些经典战役、战斗,那是军人对军人的尊重。但是日军,就永远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3. 关于二战后,日本与德国对待斗争罪行的做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宣告结束。在战争硝烟逐渐散去的六十年中,同为战争发动者的日本和德国在许多方面走过相似的道路,但在反思战争罪责问题上,两国政府却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不同。

  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对纳粹德国的罪行进行真诚忏悔和谢罪。1970年12月,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人一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更为可贵的是,德国政府对二战的反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认罪、忏悔和道歉上,它在战争赔偿、战争纪念和历史教育等实际问题上也显示了极大的诚意:几十年来认真履行赔偿义务,向受害国及受害者个人支付了巨额赔偿;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严禁以任何形式宣传纳粹思想,并对新纳粹分子进行严厉追究;近十几年来,每年都在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博物馆、西方盟军和苏军墓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以警示世人;在教育方面,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行为的内容,教师必须对有关纳粹专制特别是集中营和大屠杀的历史进行充分讲解。


  日本方面,尽管也有不少二战老兵对当年的罪行进行深深的忏悔,但日本政府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日本教育部门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愿承认也不愿反思当年侵略东亚各国的史实;日本法院一再判决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赔偿的东亚各国受害者败诉;日本首相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并为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七个甲级战犯树立“七士之碑”。


  日本和德国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也都承受过战败国家的经济和精神上的痛苦,但为什么在反思战争方面却表现出如此鲜明的态度对比呢?


  首先,战后对两国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战后初期,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实行分区占领。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四大国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召开纽伦堡审判,对纳粹战犯进行严惩;大规模清洗纳粹分子,取缔纳粹领导机构和秘密警察、党卫队等特务机构;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强制德国偿付巨额战争赔款。1949年,又将其分裂成两个国家。四大国的武装占领,领土面积的减少,巨额的赔款负担,国家的长期分裂,迫使德国不得不反思发动战争的沉重代价。而日本则是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有条件投降的。控制日本的美国虽然主持了对法西斯分子的审判和制裁,但并不彻底,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天皇根本没被起诉,许多重要战犯因“罪证不足”被释放。在战争赔偿方面,美国拟订的赔款数额与受害国所遭受的损失和所要求的数额相差甚远。后来,出于反共的战略考虑,美国更加放松了对日本的惩处。天皇制政体被保留,大批战犯免于惩罚,只偿付象征性的战争赔款,这种处理使日本无法感受到德国所承受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战争痛苦。


  其次,战后两国政权建立的基础不同。德国战败后,纳粹元凶希特勒自杀身亡,纳粹德国的政府机构和武装力量全部解散。无论是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政府,都与纳粹势力没有直接联系,许多政府首脑甚至就是纳粹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在对待战争责任等问题上,能够比较超脱、客观地进行反省。而在日本,作为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象征的天皇没有被推翻,政权长期控制在被释放的战犯和军国主义分子手中,让这样的政府来反省战争罪责,无异于缘木求鱼。


  再次,两国所处的地缘环境不同。在欧洲,受德国侵略的周边国家如英、法、苏、波、比等在战后经济发展很快,且占据世界舆论要津,从实力和声势上对德国形成了巨大威慑。德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改善与周围国家的关系,要想实现这种和解,就要求它必须和以前的纳粹势力一刀两断,对以前的战争罪行进行彻底谢罪,树立崭新的国家形象。与此同时,深受纳粹迫害的犹太民族紧盯德国政治动态,组织专门机构长期从事对纳粹罪行的调查取证和起诉活动,不断将纳粹残杀犹太人的罪行公布于众。德国政府面对来自强势邻邦的监督和舆论压力,也需要深刻反省战争。而在远东地区,受到日本侵略的大都是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本身国内问题纷杂,经济实力不强,故对日本的监督和威慑相对较弱。同时,出于各种原因,各受害国之间没有精诚团结,共同谴责日本的战争罪行,而是分别对日本采取了宽大为怀的政策。这种宽容不但没使日本心存感激,反而助长了其傲慢自大的意识。


  最后,两国的宗教和文化不同。从宗教方面来说,德国人多信奉基督教,内心中存在较深的 “罪感意识”,故能够真诚地忏悔自己的罪行。而日本人大都信奉神道教,缺乏基督教的“罪过文化”,也没有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故在反思历史方面较为迟钝。从文化渊源方面来说,尽管德国具有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传统,一度助长和滋生了法西斯主义,但从根本上说,德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与欧洲文化相一致的自由、理性和科学精神。这些精神有助于德国克服法西斯主义,认识到前人犯下的严重错误。而日本人大都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绝对忠诚、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对强者恭顺,对弱者强硬,不服输,不认罪。“他们宁愿用一百个错误来遮盖一个错误,而不愿诚心诚意地承认和改正这个错误。”这种宗教和文化的倾向,将日本不认罪、不忏悔的态度推向了极端。


  事实上,对二战德军的讨论要正面得多,鲜有对二战日军的纯军事讨论,我认为原因有

  1、最重要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是,德国已经从法理上彻底认罪,德国已经获得了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原谅;反观日本,发动战争的天皇得以善终,至今日本仍然对二战的罪行不承认。

  2、30年代的德国已经是工业化的强国,相比之下,处于亚洲的日本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德国的对手,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来看,无一不是工业国家,因此欧洲战场更多地具有了机械化、工业化的特征。知道今日,整个世界尚且仍然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阶段,二战欧洲战场的机械化战争经验至今仍然有借鉴价值。而亚洲战场,战争更多地表现为步兵战斗、游击战、丛林战等形式,而且日本的对手,无论中国还是美英在亚洲的驻军都比较弱小,因此战争形式几乎表现为一面倒的格局。这种一方占有绝对优势的战争,相比欧洲那种势均力敌的战争,可借鉴的较少

  3、二战日军是狂热的、种族主义的皇家私人军队,日军从上到下,都必须为种种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罪行负责,而不仅仅是少数高级军官。即使没有高级军官的教唆,从日军的本质来看,南京大屠杀仍然会发生,就像当年的旅顺大屠杀一样。这是日本对中国的仇视本质决定的。反观德军,除了盖世太保这样的特务机构,当年的德军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这就决定了德军的战斗是纯粹的战斗,而不是像日军那样的种族屠杀。至于集中营,那是特务机构的所为,和国防军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很多的资料都披露了,大量的德军将领都是极端反感种族屠杀的。要知道,德军的大多数将领,都是深受普鲁士传统影响,从小在军校成长起来的。他们就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也因为这样,德军更多地被对手所尊重,无论巴顿对隆美尔的惺惺相惜还是苏军对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的推崇,都表明,真正的军人搏杀在战场,而不是对弱者的屠杀。

  因此,今天,无论是欧美还是国内,还在谈论二战德军的种种,谈论一些经典战役、战斗,那是军人对军人的尊重。但是日军,就永远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关于二战后,日本与德国对待斗争罪行的做法?

4. 2O17年两参人员最低标准

两参人员最新待遇2016年优抚标准
1、关于生活补贴变“荣誉金”的问题:
过去制定政策,一直沿袭“扶贫”的思维,定位在“救济困难”。由于受时间和年代的限制,这种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明显滞后,造成了许多问题,有关荣誉性的褒奖政策,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新的顶层设计方案民政部已向国务院提交了报告。大家集中来北京反映意见,有利于对该项工作的推进。对“两参”退役老兵更适合更有利的政策正在进行中。但民政部的方案要中央批准,何时出台政策,民政部无法预测,需要大家耐心等待和理解。
2、关于“参战”人员待遇问题:
吴国家早期出台的“参战”人员优抚政策考虑不周全,是有缺陷的。作为亲自主持并参与文件制定的经历者,2007年建军80周年制定的文件中所说的“部分”,本意是指相对全国退役军人而言所有的参战参试退役老兵,即中央八部委9号文件中列1954年以后14次执行作战任务参战的全部老兵都应该享在今
后新的政策方案中,除了原先明确14次执行作战任务的人员为参战人员,又核定660次战斗参与者为参战人员,不是后来指“家在农村和城市无工作且生活困难的”,对于执行文件的缺陷与不足,希望大家从中国的国情和年代背景去理解。虽然文件由总参主持制定,但具体落实由民政部执行。民政部沿袭习惯表述,对“部分”再限定,造成了后来“参战”人员优抚待遇不能全受益的问题。
军人退役后,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有其特殊的保障,它是由于军人在从军期间保家卫国,承担着作战及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作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贡献,需要国家同社会保障的角度给予补偿,其从军期间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参战老兵特殊保障为:
(一)维护其退役军人在退役后相应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或略高于社会总体水平,
(二)保障退役军人的生活待遇略高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三)最重要,最核心的是看退役军人的经济收入,通过特殊保障和必要的优待使退役军人尽快达到或者高于未服兵役的公民的生活水平。
一、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后的标准见附表。
二、各地要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适当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其生活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中央财政在现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50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落实。
[相关阅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
现就调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同时给部分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过为抵御外来侵略、完成祖国统一、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武力打击或抗击敌方的军事行动,迄今已经从军队退役的人员(以下简称参战退役人员)发放生活补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后的标准见附表。
二、各地要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适当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其生活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中央财政在现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50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落实。
三、各地要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不高于十级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的原则,制定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标准。中央财政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9个省(直辖市)按照每人每月4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按照每人每月6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每人每月8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安排补助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落实。
四、对在农村的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中央财政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9个省(直辖市)按照每人每月4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按照每人每月6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每人每月8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安排补助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落实。
五、调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和给参战退役人员发放生活补助所需中央财政负担的经费,由中央财政核拨专款另行下达。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结合地方的资金安排,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保证及时、准确、足额地把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
六、本通知自2007年8月1日起执行。
潮汕地区目前仍健在的潮汕籍抗战老兵仅70余人,其中年事最高者已有97岁,年纪最小者也已年逾八旬了。在潮州,现存抗战老兵群体尚有8人。9月16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部分抗战老兵发现,尽管老兵们如今的生活待遇偏低,甚至近半成生活困难,但老人们面对生活依然乐观自信。
在抗战老兵林盛传老人家中,林盛传的女儿、65岁退休教师林以真告诉记者:父亲从国民军部队退伍后于1949年6月回到家乡潮州,被安排在当地一家建筑队担任建筑工人,新中国成立后该单位并入当时的潮州市区第一办事处建筑工程队,如今,该建筑队所在的街道有关部门每月发给父亲107元补助金,另外,根据中央统战部相关政策,潮州当地统战部门再发给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金,也就是说,父亲每月领取的“官方退休金”仅为207元,按照如今的物价标准是无法独立生活的。
2013年开始,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针对各地老同学的实际困难情况,向生活困难的军校学员对象每年一次性发放3600元的慰问金,“至今我们已领取两年度共计7200元了,等于每个月又多了300元生活费。”林盛传老人说,经过当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组织的努力,志愿者每月还给抗战老兵们汇来500元固定生活补贴,“现在,我也很满足了,不会再给有关部门、社会提任何提高待遇的要求了,我不希望给社会添麻烦、增负担。”老人表示。
在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生活的94岁老人丁有基也是抗战老兵、黄埔军校学员及西征军军人,他因有单位退休金这一项固定收入,所以养老待遇比林盛传等因故没有单位退休金领的老兵们要“优越”一点,但他表示知足常乐,虽然以前受过很多苦,但现在要特别感谢政府的认可和优抚,让在世的老兵喜获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释怀。
方荣烈、余东溪、刘协利等潮州抗战老兵也均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淡泊面对。在他们看来,不管曾经受过的待遇如何,至今能够健康地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希望将这样一笔精神财富传承给后代。
“我是为祖国而抗日的啊!”
九十高龄的杨根奎,没有医疗保障,没有退休金。老人有8个子女,目前和小儿子一起居住。全家有六七亩地,以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2005年,杨根奎看到杨养正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报道。杨养正获得的认同,让杨根奎欣慰。他尝试着找到金堂县相关部门,但他得到的答复是:“那你只有去台湾找国民党给你落实政策。”讲到这些,老人颤抖的声音中,有一丝无奈、一丝酸楚:“我是为祖国而抗日的啊!”
在讲述他的经历的时候,老人的假牙不时松落,他边扶正边满怀歉意地告诉我们:“这个假牙是六七年前在成都配的,不好用了,舍不得配,一直没买新的。”“还有我这眼睛,右眼已经几乎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守四行仓库时被日军使用的催泪弹熏的,老了又有白内障。”如今,杨根奎最大的心愿,是能找回当年被没收的那枚“谢晋元纪念章”。
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引用父亲当年形容二战老兵们心境的话说:“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老兵在慢慢凋零,一代抗战老兵的荣光,永不凋零。该为老兵当年紧握钢枪的手,换上一束康乃馨了!

5. 哪个国家对待二战老兵特别尊重 而哪国却提都不敢提

在战胜国,因为老兵曾经的艰苦付出,各国对老兵都普遍不错,民众对二战老兵都极为尊敬。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德国,作为曾经的同盟国老大,如今在对待老兵问题上一直都是很谨慎的,因为德国一直在反省二战的错误,所以老兵们几乎没有什么额外的福利。更悲剧的就是韩国,因为韩国曾经全国被日本占领,韩国人也是被抓进日本人军队当兵的,直到45年日本宣布投降,韩国才得以独立,因此韩国老兵一直不被人认可。想来也很是悲哀。

哪个国家对待二战老兵特别尊重 而哪国却提都不敢提

6. 撒切尔去世后,美国为什么没有在职官员参加她的葬礼?

撒切尔夫人的人缘不是特别好。她任职期间的争议特别大,雷厉风行的手段让英国走出低谷,大刀阔斧做出的一些列整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损害的大家的利益,实际上却是非常有利于国家的,而且除了她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去出动别人的利益。

细观这场葬礼可以发现,马岛战争的元素很浓。据了解,一些参加过1982年马岛战争的老兵将担任礼兵,把撒切尔夫人的灵柩抬至圣保罗大教堂;而一些退伍军人使用马岛战争时使用的枪,朝天鸣枪致敬。

阿根廷外长对英国方面在葬礼上使用马岛战争老兵的行为嗤之以鼻。据外媒报道,阿根廷总统此次没有受邀参加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但阿驻英大使在英方邀请名单之列。英国首相府称,此举是为了在类似场合中维持与阿根廷的外交礼仪。而据外媒16日报道,阿根廷驻英国大使拒绝出席撒切尔夫人的葬礼。


她曾站在唐宁街的台阶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混乱处我们带来和谐,错误处我们带来真实,怀疑处我们带来信任,沮丧处我们带来希望。” 她曾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困境,医治了二战后长期困扰英国社会的“英国病”;但她也是强势发动马岛战争的“始作俑者”,被认为是造成英国贫富分化严重,几乎毁掉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独裁者、自大狂。她,就是一生毁誉参半的撒切尔夫人。

7. 三K团的资料

是三K党么?

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Ku-Klux二字来源于希腊文KuKloo,意为集会。Klan是种族。因三个字头都是K,故称三K党。又称白色联盟和无形帝国。1865年创建于田纳西州的普拉斯基城。党旗呈三角形,黄底红边,上有一条黑龙。党员的制服是白外套和套在头部的白色垂胸布罩,给人一种神秘恐怖感。党员只限于生在美国的新教徒中的白种人。入党仪式在深夜举行。党纪非常严格,下属对上级必须绝对服从,相互联系只有纵向关系,党员必须保守党的机密。三K党的纲领表面上是“拥护宪法”,“维持法律和秩序”,“信仰基督”,实际上提倡“人种区别”,散布种族主义,主张剥夺黑人的基本权利。通过绑架、私刑、集体屠杀等非法恐怖手段迫害黑人或思想开明人士。1871年格兰特总统下令解散南方所有三K党。1915年佐治亚的西门斯上校重新恢复了三K党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K 党空前发展,1924年达500万人。1940年三K党与德美同学会合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三K党宣布解散。1944年4月公开恢复活动。战后三K党将矛头指向共产主义、进步人士和黑人群众,把天主教视为“可宽恕的对象”而不再反对。逐渐在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取得合法地位,还在其他18个州大肆活动。三K党的附属组织有佐治亚州的哥伦比因会、纽约州的三K党骑士与妇女、联合美国之子会等。该党常与提倡种族歧视的一些法西斯组织交往,相互支持。但在大多数州得不到当局和公众的认可。

详细资料:

简介

三K党于1866年由南北战争中被击败的南方邦联军队的退伍老兵组成。在其发展初期,三K党的目标是在美国南部恢复民主党的势力,并反对由联邦军队在南方强制实行的改善旧有黑人奴隶待遇的政策。这个组织经常通过暴力来达成目的。1871年,尤里西斯·格兰特总统签发了三K党和执行法案,强行取缔了这个政治组织。

第二个使用这个名称的组织是在1915年由威廉·西蒙斯在亚特兰大附近的石头山顶建立的。这是一个营利性组织,其宗旨在于赢取白种新教徒对于黑人、罗马天主教徒、犹太人、亚裔及其他移民的相对优势地位。尽管这个组织宣扬种族主义,并且实施私刑和其他暴力行为,但是却在美国公开运作,并且在1920年代的巅峰时期拥有400万成员,其中包括在政府各级机关中的政治家。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该组织的发展跌入了低谷,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因为征兵或者志愿参军而损失了很多成员。

该组织的名字“Ku Klux Klan”也曾经被其他许多组织所使用,其中包括1960年代反对民权法案和鼓吹人种差别待遇的组织。在当今美国和其他国家,仍有数十个组织使用全部或者部分词语作为名称。

历史

初期三K党

最早的三K党在南北战争结束不久的1865年12月24日,由六个失落的南方军队老兵在田纳西州普拉斯基成立。当初的宗旨在于进行讽刺节目表演和某种纪念仪式。从1866年到1867年,该组织成员开始破坏黑人的祈祷会,并且在夜中闯入黑人住宅抢走枪支。这些行动部分带有之前田纳西州的“黄色夹克衫”、“红帽”等自卫警察团的影子。1867年,三K党在那什维尔召开大会,并发表了由前南方邦联军队乔治·高登准将起草的章程,开始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组织。数周后,曾做过奴隶贸易的前邦联军队将军纳坦·贝德福德·弗雷斯特被选举为首任全国领袖。

三K党的主要目标是与宪政重建作斗争。在内战结束后,南方诸州在社会和政治上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当地的白人将之视为对其种族优势地位的威胁,因此企图抵制这种变革。由于国会通过了实现种族平等的法令,因此南方白人的代表民主党无法通过立法来维持白人一直以来的地位。除此之外,三K党也希望能够控制被解放黑奴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其中主要包括限制黑人的受教育权,发展经济的权利和选举权等。于是,暴力成为了三K党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但是,三K党实施暴力的对象并不局限于非洲裔美国人。南方的共和党人也经常成为无辜的受害者。由此,三K党成为了民主党的暴力工具。另外,随着南方邦联政府的统治的结束,当地的高加索系白人恢复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并开始实施种族隔离政策。

在一次报纸的采访中,弗雷斯特宣称三k党在全国拥有55万男性成员,另外尽管他本人不属于该组织,但是他非常支持这个组织,而且能够在5天内召集4万三K党员。他还宣称,三K党最大的敌人并非黑人,而是“带着旅行包的人“(Carpetbaggers,暗指内战后迁移至南方的北方人)和“无赖”(Scalawags,暗指南方的共和党白人)。事实上,这番话并非全是谎言。三K党也将上述白人群体作为目标,尤其是战后随着“自由人委员会”来到南方的教师。这些教师中很多人在战前就是积极的废奴论者,并且在地下铁道运动中表现活跃。许多南方人相信,当地的黑人正是受了这些北方人的教唆鼓动才投票支持共和党的。

事实上,弗雷斯特领导的全国性组织对于当地三K党成员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后者有相当高的自治性。一个三K党官员宣称,“所谓的总干事只是有名无实,对于那些在复仇和私刑这些超出三K党宗旨的暴力活动中表现最积极的年轻人,我毫无任何权威可言。”1869年,弗雷斯特宣布“该组织的活动已经超出了当初伟大的爱国宗旨,变成了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行为”,下令解散三K党。但是,这个命令收效甚微,原因是各地组织缺乏可信的交流渠道。因此,有许多三K党组织在缺乏中央机关的情况下依然在各地活动。正如弗雷斯特对自己的三K党成员身份的公开否认一样,许多人认为这个命令只是为了保护他自己免受法律的惩罚而已。

1871年,尤里西斯·格兰特总统签发了《三K党和执行法案》(The Klan Act and Enforcement Act),宣布该党为非法组织,并且授权政府强行取缔该组织的活动。数百名三K党成员被判罚款或入狱,并且在南卡罗来纳州部分地区,人身保护令状也被限制适用。这些行动取得了成功,三K党在南卡罗来纳州几乎销声匿迹。1882年,三K党法案被判为违宪法令,但是三K党大势已去,但他们也实现了部分目标,例如否定黑人的政治权利等。

第二次三K党

第二次三K党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遍认为它的成立与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以及葛里菲斯导演的著名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有着莫大的关联。在观看完这部影片后,威尔逊总统评论说“这就像是一部用闪电写成的历史,我唯一的遗憾就是他那完美的真实。”这部影片是根据托马斯·迪克松的两部小说《同族人》(The Clansman)和《美洲豹的斑点》(The Leopard's Spots)改编而成的。原作者期望“通过重现一段美好的民主党历史来革命性地改变北方人观念”。这部片中将三K党获得成功的地区说成是中西部地区,而事实上应该是美国南部。许多社会底层的白人在观看此片后,都认为他们的贫穷是由黑人或者犹太银行家造成的,这种宣传手法与纳粹德国相类似。这部影片导致了三K党在美国全国的风行。在洛杉矶的试映式上,打扮成三K党成员模样的演员被雇作广告宣传员,而之后在亚特兰大的正式首映式中,重新集结起来的三K党员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在有些地方,狂热的南方观众甚至朝舞台银幕开枪。

在这一年,另一件导致三K党复活的重要事件是犹太人工厂主里奥·弗兰克被私刑处死。当时的地方报纸报道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在一家犹太人开办的工厂里,业主里奥•弗兰克对其员工''玛丽·帕甘''实施了性犯罪并谋杀了她。在佐治亚州的一次充满疑问的审判中,弗兰克被宣判犯有谋杀罪(由于法庭内聚集了暴力民众,因此在陪审团宣布结果时被告与辩护律师并不在场)。弗兰克的上诉也被驳回(高等法院法官奥利弗·温戴尔·赫尔姆斯表示了不同意见,因为他认为审判不符合合法的诉讼程序)。执政官将弗兰克的刑罚减为终身监禁,但是一群自称“玛丽·帕甘骑士”的人将弗兰克从监狱劫走,在私刑中将其绞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谋杀案中的证据显示真正的凶手是一名具有犯罪前科的黑人''金姆•科恩雷'',他是工厂的看门人,案发后有人发现他在洗一件带有血迹的衣服。

对于许多相信弗兰克有罪的南方人来说,这起案件与《一个国家的诞生》有着异常的联系。因为他们将被害人''帕甘''联想成片中为了避免被黑人强奸而跳下悬崖的女性角色Flora。在这起事件后,再次集结起来的三K党人将“反犹太”、“反天主教”、“反移民”加入他们的诉求之中。 

弗兰克审判被佐治亚州的政治家兼出版商托马斯·沃森所利用,这位杂志主编在后来成为三K党的领袖人物,并被选为参议员。1915年,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三K党员与“玛丽·帕甘骑士”组织的成员在一个山顶召开了成立大会,宣布新三K党的诞生。

新三K党同时是一个盈利组织,同时也参与了当时流行的兄弟组织。与初期三K党不同的是:老三K党的背景是美国民主党和南部各州,而新三K党的成员来自民主党和共和党双方(后者的比例稍低),并且影响力遍及整个美国,甚至在一些州对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此后,新三K党因为卷入了大卫·斯蒂芬森强奸谋杀案而跌入低谷。斯蒂芬森是三K党在印第安纳州和其他14个州的领导人(称号是Grand Dragon),他在一件轰动一时的案件里被指控强奸并谋杀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Madge Oberholtzer''。(被害人多次被斯蒂芬森殴打,以至于有人听到她说自己“被''食人兽''撕咬过”)。1930年代,第二代三K党开始走向衰弱,并在1944年解散。此后,Ku Klux Klan的名称被一些相互独立的组织所使用。

20至30年代,三K党中有一个称作黑军团的派系在美国中西部活动非常猖獗。与一般身着白色长袍的三K党员不同,他们身着黑色的海盗装。黑军团是三K党中最为暴力血腥的组织,他们以袭击和暗杀共产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而恶名昭著。

美国民俗学者和作家Stetson Kennedy在二战后曾深入三K党进行调查,并将该组织的信息甚至一些暗号都提供给《超人》广播节目组,最后该节目推出了一个介绍三K党的专题节目。Kennedy试图解开三K党神秘的面纱,而且他对三K党仪式以及暗号的解说也对该组织的人气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在一些事件中,三K党的攻击对象开始展开反击。1958年北卡罗来纳州,三K党成员在两个结识白人的Lumbee印第安人家中燃烧了十字架,并在附近举行了三K党的夜间集会,结果他们发现被数百名手拿武器的印第安人包围了。最后双方发生了枪战,而三K党成员被迫撤退。

后期三K党

二战后使用三K党名称的数个组织被认定是对19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的反抗。1963年,两个三K党成员在亚拉巴马的一个民权组织举行聚会的教堂内制造了爆炸案。这起事件导致了4个年轻女孩的丧生,也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最后这反而促进了1964年民权法案的通过。

1964年,联邦调查局开展了“反情报计划”,试图渗透并摧毁三K党组织。这项计划在民权运动中的意义是多重性的。这是因为在行动中,情报人员使用了渗透、假情报、以暴制暴等手段,这不仅用来对付三K党以及“气象员”等极左和极右的组织,而且也被用于针对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这样的非暴力组织。这种两面性最典型地体现在维奥拉·刘易佐谋杀案件中。刘易佐是一名出身于南方的白人妇女,当时她与另外4名成员从底特律的家中出发去南方参加一个民权运动会议。刘易佐在公路上被一辆车中的四名三K党成员开枪打死,其中有一名是联邦调查局的卧底。惨案发生后,联邦调查局散布谣言宣称受害人是一名共产主义者,并且为了和黑人民权运动成员发生性关系而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尽管联邦调查局上述行动的两面性,一名在1979年打入三K党内部的报社记者杰里·汤普森公开说,反情报计划非常成功地摧毁了三K党组织。三K党内部两个敌对的派系互相指责对方的领袖是联邦调查局的卧底,而最终其中一方三K党骑士的领袖Bill Wilkinson被发现果然是为联邦调查局服务的。

在这个时期,对三K党的反抗也开始扩大化。汤普森报道说,在他混入三K党的时期内,他的汽车曾经被枪袭击,而他本人也被黑人小孩公开叫骂。一次三K党的集会也因为附近的军事基地内的黑人士兵的捣乱而陷入混乱。三K党的行动经常会遭到敌对的抗议,有时也会包括暴力行为。

三K党在诉讼案件中的劣势刺激了人们不断寻求司法手段来打击其发展。例如1981年迈克尔·唐纳德被执行私刑案件导致了一起司法审判,最终使得“美国联合三K党”这个组织的崩溃。汤普森指出,许多不在乎刑事逮捕的三K党领导人在面对“南方法律中心”提出的高达数百万美元的民事赔偿案件中,不得不收敛其行为以节省对付该类法律案件的费用。但是,诉讼也是三K党人使用的手段,例如汤姆森的书就因为三K党提出的名誉中伤诉讼而被迫取消出版。

此后,三K党也可以转变为针对其他有色人种群体的组织,例如“基督教身份”、“新纳粹”以及光头党等。

政治影响

第二次三K党曾经声名大噪,其影响力也从南部扩张到中西部,以及北方各州,甚至到达了加拿大。在其鼎盛时期,大多数组织都迁移到中西部各州。通过许多当选的地方政治家,三K党控制了田纳西、印第安纳、俄克拉何马和俄勒冈州等地的政府。其出版物甚至宣称共和党的前总统沃伦·哈丁也是三K党成员,但是至今尚无任何正式证据足以证明此事。三K党的代表在1924年纽约举行的民主党全国大会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以致这次大会被称为“三K党炮制大会”(Klanbake)。大会最后导致了具有三K党背景的威廉·麦克阿杜与信仰天主教的纽约市长艾尔·史密斯的对抗。经过数日的交涉和争论,两位候选人选择了妥协和解。三K党代表推翻了一个有可能禁止该组织活动的民主党论坛纲领。1924年7月4日,数千名三K党成员在新泽西州集结,并且焚烧了十字架和史密斯的人像,也庆祝了他们对于论坛纲领的胜利。

在1920年的巅峰时期,三K党拥有4百万以上的成员,其中包括许多政治家。1924年哈里·杜鲁门交纳了10美元加入三K党,但是在一次会议上,三K党的干部要求杜鲁门如果再次当选郡法官的话,就不再聘请任何天主教背景的官员。但是杜鲁门拒绝了这个要求,因为他的许多战友都是天主教徒。最后他被迫退出了这个组织,并被退还了会员费。(杜鲁门在担任美国总统后,对于民权维护作了许多工作,也因此招致了许多三K党人的嫉恨)。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三K党在1929年省选举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他们击败了自由党政府,并使詹姆士·安德森(James T.M. Anderson )领导的保守党在此后的五年控制了该省政府。另一个在美国具有全国影响的前三K党人是民主党参议员和此后的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雨果·布莱克,但是他在后来与该组织断绝了联系。在布莱克的早期政治生涯中,他曾经在亚拉巴马州天主教牧师詹姆士·柯伊勒(James Coyle)被暗杀一案中为三K党成员之一辩护,并且最终得到了被三K党控制的陪审团的无罪判决。大卫·杜克(David Duke),曾经担任三K党骑士组织的全国领导人直到1978年,他也曾担任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党州议员,后于1980年脱离了三K党组织。西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罗伯特·博德(Robert Byrd)在20多岁的时候也曾经加入三K党,并获得了Kleagle 的称号,1958年,41岁的博德还在参议院选举中为三K党辩护。之后他曾经说过他加入三K党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错误。

当代三K党

尽管三K党经常作为极右翼组织在美国的政治中被提及,不过如今三K党的组织只以个别分散的形式存在,其支持者恐怕也不会超过数千人。在2002年发表的《美国的极端主义》这一报告中,犹太人组织“反诽谤联盟”认为“如今,美国已经不再存在三K党这样的组织了。仅仅存在一些分散、地区性的小规模组织,而且他们也日渐衰微。”但是,他们也提出这个组织的支持者仍企图将三K党的教旨合法化,并且也不可能迅速消失。

一些目前尚在运作的较大规模的三K党组织包括:

美国三K党骑士团教堂

美国三K党帝国

白卡梅利亚骑士

另外也有许多小规模团体。

在2003年,有关组织估计在美国尚存在5500到6000人左右的三K党成员,他们分属于约158个分散的组织,其中2/3都在原美国邦联各州之内。其余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美国中西部地区。

目前,自认为三K党的个人也都不会将身份公开。他们通常会使用“AYAK”( Are you a Klansman?(你是三K党吗?)字母组合)来向另一位可能的成员秘密地表示自己的身份。如果对方也是三K党,往往会回答“AKIA” (A Klansman I am(我是三K党)。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也为三K党的各种组织提供法律援助,以保证他们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规定的言论自由的保护。

艺术中的三K党

三K党往往是艺术中极端主义的代名词。他们在英国的音乐剧《杰瑞·斯普林格歌剧》(Jerry Springer)中出现过。

在玛格利特·米切尔的《飘》中出现过,不过被视为正义的象征。

三K团的资料

8. 我国2007、2008、2009、2010年财政支出中涉及“三农”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具体项目和金额

天府学院的同学上辈子都是一群折翼的天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