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2024-05-09 14:07

1. 概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概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2. 如何评价基金的收益率

基金单位净值(Net Asset Value,NAV):即每份基金单位的净值,等于基金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再除以基金的单位份额总数。

单位基金资产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单位总数

基金累计净值:是指基金最新净值与成立以来的分红业绩之和,体现了基金从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累计收益(减去一元面值即是实际收益),可以比较直观和全面地反映基金的在运作期间的历史表现,结合基金的运作时间,则可以更准确地体现基金的真实业绩水平。一般说来,累计净值越高,基金业绩越好。最新净值应该说主要是提供一种即时的交易价格参考,投资者选择基金时不能只看最新净值的高低,切忌“贪便宜”;分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基金的赢利情况,但主要体现的还是基金的收益实现能力,分红业绩实际上是可以通过累计净值得到反映的,因此,从投资者进行基金业绩比较的角度来说,基金累计净值应该是比最新净值和分红更重要的指标。
一个基金的好坏不是单纯从单位净值,累计净值,增长值,增长率可以判断的!
应该从受益与风险系数一起看的!
风险系数是评估基金风险的指标,通常是以"标准差"、"贝塔系数"与"夏普指数"三项来表示。新手只要大约掌握以下原则就行了:"标准差"愈小、波动风险愈小(因为标准差是衡量基金报酬率的波动程度);"贝塔系数"小于1、风险愈小(因为贝塔系数是衡量基金报酬率与相对指数报酬率的敏感程度,譬如全体市场的贝塔系数为1,若基金净值的波动大于1,表示该基金的波动风险高过整体市场);"夏普指数"愈高愈好(因为夏普指数是衡量基金承担每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额外报酬。该指数越高,表示基金在考虑风险因素后的回报情况愈高,对投资人愈有利)。
标准差又称波动幅度,是指过去一段时期内,基金每周(或每月)回报率相对于平均周回报(或月回报)的偏差幅度大小。基金每周回报波动越大,标准差也越大。例如,基金A过去52周每周回报率都是1%,那么其标准差为0。基金B的周回报率是不断变化的,一周为5%,下周为25%,再下周为-7%,那么基金B的标准差大于基金A的标准差。而如果基金C每周都亏损1%,其标准差也同样为0。
单只基金本身的标准差无法显示其风险大小水平,投资者应将基金的标准差与同类基金或者业绩评价基准的标准差进行比较。如某只基金的标准差为25%,这个波动水平是高还是低呢?如果同类其他基金的标准差大多在20%,25%的波动水平算是较高了。又如你可以发现两只基金的回报相似,但波动水平却有明显差异,对于不喜欢波动的人来说,了解这一点很重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应坐快车的。

"贝塔系数"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是一个在+1至-1之间的数值,它所反映的是某一投资对象相对于大盘的表现情况。其绝对值越大,显示其收益变化幅度相对于大盘的变化幅度越大;绝对值越小,显示其变化幅度相对于大盘越小。如果是负值,则显示其变化的方向与大盘的变化方向相反:大盘涨的时候它跌,大盘跌的时候它涨。由于我们投资于投资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专家理财的服务,以取得优于被动投资于大盘的表现情况,因此这一指标可以作为考察基金管理人降低投资波动性风险的能力。 
在计算贝塔系数时,除了基金的表现数据外,还需要有作为反映大盘表现的指标。 

贝塔系数应用: 
贝塔系数反映了个股对市场(或大盘)变化的敏感性,也就是个股与大盘的相关性或通俗说的"股性".可根据市场走势预测选择不同的贝塔系数的证券从而获得额外收益,特别适合作波段操作使用.当有很大把握预测到一个大牛市或大盘某个不涨阶段的到来时,应该选择那些高贝塔系数的证券,它将成倍地放大市场收益率,为你带来高额的收益;相反在一个熊市到来或大盘某个下跌阶段到来时,你应该调整投资结构以抵御市场风险,避免损失,办法是选择那些低贝塔系数的证券.为避免非系统风险,可以在相应的市场走势下选择那些相同或相近贝塔系数的证券进行投资组合.比如:一支个股贝塔系数为1.3,说明当大盘涨1%时,它可能涨1.3%,反之亦然;但如果一支个股贝塔系数为-1.3%时,说明当大盘涨1%时,它可能跌1.3%,同理,大盘如果跌1%,它有可能涨1.3%. 
基金较高的净值增长率可能是在承受较高风险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仅仅根据净值增长率来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并不全面,衡量基金表现必须兼顾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夏普比率就是一个可以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综合考虑的指标。夏普比率又被称为夏普指数,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夏普于1966年最早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用以衡量基金绩效表现的最为常用的一个标准化指标。 
夏普比率的计算及其含义 
夏普比率的计算非常简单,用基金净值增长率的平均值减无风险利率再除以基金净值增长率的标准差就可以得到基金的夏普比率。它反映了单位风险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程度。如果夏普比率为正值,说明在衡量期内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超过了无风险利率,在以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情况下,说明投资基金比银行存款要好。夏普比率越大,说明基金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越高。 
以夏普比率的大小对基金表现加以排序的理论基础在于,假设投资者可以以无风险利率进行借贷,这样,通过确定适当的融资比例,高夏普比率的基金总是能够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比低夏普比率的基金高的投资收益。例如,假设有两个基金A和B,A基金的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标准差为10%,B基金的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5%,标准差为5%,年平均无风险利率为5%,那么,基金A和基金B的夏普比率分别为1.5和2,依据夏普比率基金B的风险调整收益要好于基金A。为了更清楚地对此加以解释,可以以无风险利率的水平,融入等量的资金(融资比例为1:1),投资于B,那么,B的标准差将会扩大1倍,达到与A相同的水平,但这时B 的净值增长率则等于25%(即2#15%-5%)则要大于A基金。 使用月夏普比率及年夏普比率的情况较为常见。 
用夏普比率衡量我国基金的绩效表现 
国际上一般取36个月度的净值增长率和3 个月期的短期国债利率作计算夏普比率,但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每周只公布一次净值,而且发展历史较短,仅有少数基金具有36个月度的净值数据,因此在夏普比率的计算上,我们以4 周为一个月的最近12个月的月度净值增长率作为计算的基础。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发行短期国债,在无风险收益率的选取上,采用了上交所28天国债回购利率。 
这里我们以2000年10月27日至2001年10月26日为考察期,对30只基金的夏普比率进行了计算(见附表)。发现全部基金的月夏普比率均为负值,说明基金的投资表现不如从事国债回购。夏普比率为负时,按大小排序没有意义。 
基金月平均净值增长率是基金表现的绝对衡量标准,从这一指标看,以基金兴华、基金同智、基金兴和的表现最好,基金景宏、基金开元、基金汉兴最差。可以看出,除基金兴华、基金同智两家基金的月平均净值增长率,其余28家基金的月平均净值增长率都呈负增长,说明基金从整体上看,投资表现差强人意。 
以标准差作为衡量基金风险大小的标准,基金裕华、基金同智、基金兴和的净值波动性最低,风险最小,基金金元、基金泰和、基金开元的净值波动性最高,风险最大。 
30只基金的月平均净值增长率与标准差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54,说明基金的收益与风险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风险越大,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越低。这一关系有背于正常的风险收益关系,说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平均而言并不是有效投资组合,组合效率较差。 
夏普比率在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夏普比率在计算上尽管非常简单,但在具体运用中仍需要对夏普比率的适用性加以注意:1、用标准差对收益进行风险调整, 其隐含的假设就是所考察的组合构成了投资者投资的全部。因此只有在考虑在众多的基金中选择购买某一只基金时,夏普比率才能够作为一项重要的依据;2、 使用标准差作为风险指标也被人们认为不很合适的。3、夏普比率的有效性还依赖于可以以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贷的假设; 4、夏普比率没有基准点,因此其大小本身没有意义, 只有在与其他组合的比较中才有价值;5、夏普比率是线性的,但在有效前沿上, 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变换并不是线性的。因此,夏普指数在对标准差较大的基金的绩效衡量上存在偏误;6、 夏普比率未考虑组合之间的相关性,因此纯粹依据夏普值的大小构建组合存在很大问题;7、夏普比率与其他很多指标一样,衡量的是基金的历史表现, 因此并不能简单地依据基金的历史表现进行未来操作。8、计算上, 夏普指数同样存在一个稳定性问题:夏普指数的计算结果与时间跨度和收益计算的时间间隔的选取有关。 
尽管夏普比率存在上述诸多限制和问题,但它仍以其计算上的简便性和不需要过多的假设条件而在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3. 如两基金收益差不多,那么夏普比率高低与风险的关系?

收益率差不多,夏普比率越高,风险越低
例子:为了简化计算,无风险利率设为0%。假设私募基金A和B在2009年伊始的净值均为1.00,且他们每月的净值公布日期均一致。
在2009年,私募基金A的每个月的回报各为3%、-5%、-2%、-2%、-2%、2%、-2%、5%、5%、3%、10%、9%;私募基金B在2009年同期每月回报为3%、-1%、1%、-1%、1%、-1%、-1%、-1%、-1%、0%、15%、10%。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两个私募基金在2009年的总回报均为24%,但是私募基金A 的夏普比率5.08 要略高于私募B 的夏普比率4.64。

如两基金收益差不多,那么夏普比率高低与风险的关系?

4. 用APT怎么计算预期收益需要哪些数据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研究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将可供投资的资金分配于更多的资产上,以寻求不同类型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收益和风险水平相匹配的最适当、最满意的资产组合的系统方法。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中,若考虑某单个投资者的决策,可进而探讨各种资产市场价格的决定,再进一步考虑到价格变动时资产选择决策的反作用,就成为资本市场的均衡理论,即资产价格决定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财务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演变轨迹 
    (一)从马科维茨模型到单指数模型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哈瑞·马科维茨于1952年发表的题为《资产组合》的文章,及其后(1959) 出版的同名专著。在上述文章和专著中,马科维茨详细阐述了“资产组合”的基本假设、理论基础与一般原则,从而奠定了其作为“资产组合”理论开创者的历史地位。 
    1 、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 
    (1) 投资者的目的是使其预期效用 最大化,其中 , 和 为预期收益率和方差,被用于刻画预期收益率的大小以及风险程度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变量。 
    (2) 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风险用预期收益率的方差来表示。 
    (3) 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上各种有价证券的风险与收益率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都为投资者掌握或者至少是可以得知的。 
    (4) 投资者是理性的,即在任一给定的风险程度下,投资者愿意选择预期收益高的有价证券,或者选择预期收益一定,风险程度较低的有价证券。 
    (5) 投资者用有不同概率分布的收益率来评估投资结果。 
    (6) 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分析。 
    (7) 摒除市场供求因素对证券价格和收益率产生的影响,即假设市场具有充分的供给弹性。 
    2 、马科维茨模型的结构简述 
    马科维茨首先对个别资产的收益及风险给予了量化,且认为单个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为: , 为某实际收益率, 为某收益率出现的概率。风险可以用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即方差) 表示,变动幅度越大,方差越大,风险则越大。 
    (2) 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和风险分别由以下两个等式给出: 其中 为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为构成资产组合的这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表示这种资产在整个资产组合中的权重。 
    资产组合的风险可以用方差表示,其公式为: 。资产组合的构成,知道了个别资产以及按不同比例组成的资产组合的收益和方差的计算以后,就可以按风险一定时利润最大的原则确定每种资产在整个资产组合中的比重。 
    单指数模型对马科维茨模型的简化。运用马科维茨模型选择资产组合,需要进行大量繁复的计算。为了解决马科维茨模型存在的这一缺陷,威廉.夏普(Villian. F. Sharpe ,1963) 在《对于“资产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一文中,提出了单指数模型。这一模型假设每种证券的收益因某一种原因并且只因该种原因与其他证券收益相关,而且每种证券收益的变动与整个市场变动有关。较之于马科维茨模型,单指数模型大大简化了,但是这种简化是以牺牲一部分精确性为代价的,因此其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必然延伸:两种资产定价模型 
    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ital. Asset . Pricing.Model - - CAPM) 的基本假设: 
    (1) 投资者是厌恶风险的,其目的是使预期收益达到最大。 
    (2) 所有的投资者对所有证券的均值、方差都有相同的估计。 
    (3) 不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 
    (4) 完全的资本市场,即: 
    a、无交易市场; 
    b、所有资产完全可分; 
    c、投资者是价格制定者; 
    d、所有资产数目一定。 
    (5) 存在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在无风险利率下进行无限制的借贷。 
    (6) 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之上,夏普研究后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面临同样的投资条件,这样他们就都会按马科维茨模型作出完全相同的决策。这时构成的资产组合点一定是有效前沿上( Efficent set) ( E(rp) - rf) /δ(rp) 值最大的点。而这一点正是市场资产组合M点,这条经过rf 与市场资产组合M 点的线称为资本市场线。所有的投资者都必然处于这条资本市场线上。知道某种资产的β值,再从这条资本市场线上我们也就找到了该种风险资产的证券市场线,从这条证券市场线上我们就可以找到证券预期收益率与风险的关系 
    2 、套利定价模型 
    CAPM 模型一直在金融定价模式领域占统治地位,然而,史蒂芬. A. 罗斯( Stephen. A. Ross) 认为,事实上找不到实际的证券来证明这个模型,并在《经济理论》(1976)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资本资产定价的套购理论》的文章,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简称APT 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依赖于均值——方差分析,而套利定价模型则假定收益率是由一个要素模型生成的。后者不需要像前者那样对投资者的偏好作出很强的假定,即套利定价模型并不依据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寻找资产组合,而是仅要求投资者是一个偏好拥有财富多多益善者。 
    二、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简要评析 
    由上述讨论我们不难看出:马科维茨分散投资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应用数学上的二维规划建立起一套模式,系统地阐明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分散化来选择最优资产组合的理论和方法。正是由于在分散投资理论方面的卓越造诣,马科维茨获得了1990 年度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选择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他应用对数据的回归分析去决定每种股票的风险特性,从而把那些能够接受其风险和收益特性的股票,结合到一个“组合”中去的做法,大大简化了马科维茨模型的计算量。而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则从假设条件上做文章,比较而言,套利定价模型在内涵和实用性上更具广泛意义。总之,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以马科维茨、夏普、罗斯等为首的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在基本概念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完善、研究结论的实证和结论应用的拓展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时至今日,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 
    1 、马科维茨分散投资理论的缺陷 
    在理论方面,马氏认为大多数有理性的投资者都是风险的厌恶者这一论点,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例如,投资者在遇到一种证券能得到7 - - 23 %的收益,和另一种证券的收益为9 - - 21 %时,他愿意接受前者而放弃后者显然是不理智的,因为两种证券的平均收益都是15 %。按马氏的理论设想,预期收益和风险的估计是一个组合及其所包括证券的实际收益和风险的正确度量;相关系数是证券未来关系正确的反映概念;方差是度量风险的一个最适当的指标等,这些观点难以让人信服。因为:第一、历史的数字资料不大可能重复出现;第二、由于一种证券的各种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经常变化,因此证券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一成不变。第三、理论上,按照马氏的理论,应用价格的短期波动去决定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应有一个高的或者一个低的预期方差。可是,在实践中,如果投资者受了有限流动性的约束,或者他们确实是一些证券的保存者,那么,短期价格的波动本身并不对他们产生什么实际意义的风险。在实际应用上,马氏的理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产生一个组合要求一套高级的而且相当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进行操作。实际上许多执业的投资管理人员并不理解其理论中所含的数学概念,且认为投资及其管理只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其次,利用复杂的数学方法由计算机操作来建立证券组合,需要输入若干统计资料。然而,问题的关键正在于输入资料的正确性。由于大多数收益的预期率是主观的,存在不小的误差,把它作为建立证券组合的输入数据,这就可能使组合还未产生便蕴含着较大幅度的偏误。再次,困难还在于大量不能预见的意外事件的发生,例如,一个公司股票的每股赢利若干年来一直在增长,但可能因为股票市场价格的暴跌,其股价立刻随之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以前对该公司的预计完全失去其真实性。此外,证券市场变化频繁,每有变化,就必须对现有组合中的全部证券进行重新评估调整,以保持所需要的风险- - 收益均衡关系,因此要求连续不断的大量数学计算工作予以保证,这在实践中不但操作难度太大,而且还会造成巨额浪费。 
    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局限 
    按照CAPM 模型的构思,应用beta 分析法的投资者愿意接受与市场相等或接近的收益率,排除了投资者比市场干得更好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否定了证券的选择性和分析家识别优良证券的投资能力。事实证明建立在大量调研基础上的选择性投资能够取得优异的收益成果。同时市场指数不一定真正反映全部股票的市场情况,一个投资者完全有可能将其资产组合做得和市场指数一样,但在实际市场上的投资却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收益。CAPM 模型假定股票市场是均衡的,而且所有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预期都是相同的。事实并非如此,在证券投资中,有所谓“最后乐观的投资者”和“最后悲观的出卖者”,这类现象用CAPM 模型很难加以阐释。随机游走理论家们从根本上反对资产组合理论,他们认为未来的收益率是不可能预计的,因为股票的短期波动全然无法预测。在他们看来,确实的输入资料是不存在的,所以,组合的构建只不过是一种有趣的数学游戏而已。 
    3 、套利定价理论的不足 
    套利定价理论本身没有指明影响证券收益的是些什么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因素,以及因素数目的多寡。一般而言,象诸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公司资信、付息等均属影响证券收益的基本因素,但重要因素大致在10 个左右。然而,这一问题还有待理论与实务界的进一步探索。概而论之,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尚存在理论研究假定太多、风险分散方式有限、风险观念判断机械、实际应用操作困难等方方面面的缺陷,要改进完善之,绝非一日之功,未来还有不断探索的慢慢长路。 
    三、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现实思考 
    应当说,通过持有资产的多元化来分散投资风险对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的资本市场都实用,但这只是朴素的资产组合思想。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而精确地计算各种资产的持有量来分散投资风险的,因而其合理运用决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结合我国实际,我们认为在我国借鉴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实用性 
    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出现的时间较短,目前至少还存在下述问题: (1) 有关管理部门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随意性较大,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时有发生。(2) 政策法规尚不健全,已颁布的法规也尚未完全落到实处。(3) 证券商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自律不足,存在不同形式的违规经营行为,市场投机气氛较浓。(4) 一些上市公司参与炒作本公司股票,且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规范,甚至存在财务报表的弄虚作假现象。(5) 缺乏机构投资者,等等。以上诸方面原因,致使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远未达到中强有效性(1991 ,沈艺峰;1996 ,吴世农;1996 ,杨朝军、邢靖) 。因此,现在还不宜大力提倡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来指导我国已设立的投资基金的运作。 
    2 、有效性 
    客观而论,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组合投资,是依照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经验的办法,本身就存在不少争议,恐怕没有一个投资管理者能够说自己是唯一的依靠资产投资组合理论来进行投资组合管理的。而且,由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应用成本巨大,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在其应用成本和应用效益之间进行比较权衡。因此,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应以有效性为判别标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作出运用抉择。 
    3 、局限性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我国证券市场已完全具备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运用的环境,其运用的局限性仍然存在。第一,就投资需求而言,我国的证券投资具有典型的散户特征与投机性特性(这一点前已述及) ,由于资金规模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加之缺乏理性的投资理念,散户几乎不可能科学规范地运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进行证券组合的投资;第二、从投资管理来看,我国非常缺乏高水平的投资管理专门人才,因此,在我国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研习与实践磨练,才能锻造出理解和掌握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并赋与实际运用的投资家;第三、从投资市场考虑,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来源和质量、市场规模和结构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毫无疑问投资市场现存的这些问题肯定会给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运用带来不少困难。 
   当然, 通过持有资产的多元化来分散投资风险对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的资本市场都适用, 但这只是朴素的资产组合思想。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已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而精确地计算各种资产的持有量来分散投资风险, 实现了质的飞跃。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成功运用以资本市场具备有效性为前提。由于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 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 目前还存在着下述问题: 
    1.有关管理部门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 证券市场大起大落时有发生。 
    2.有关政策法规尚不十分健全, 已颁布的法规也未落到实处。 
    3.证券商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自律不足, 存在超规模自营、超比例持有同种股票、操纵股价等违规经营行为, 市场投机气氛较浓。 
    4.一些上市公司参与本公司股票的炒作, 甚至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收益已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规范, 一些上市公司和证券商联手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 甚至存在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 财务报表作假的现象。 
    5.缺乏机构投资者(在发达国家, 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证券一般占市场份额的50% 以上)。资金巨大的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不能进入股市, 致使证券市场缺乏有理性的投资者和有力的支撑。以上诸方面的原因, 致使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不具备中强有效性。一些研究者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 现在尚不宜用该理论模型来指导我国已设立的投资基金的运作。事实上, 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也不是按该理论模型来运作的, 对上市公司的股票的投机多于投资, 也是“炒作”行为, 与证券商或其他机构投资者的“炒作”行为无异。 
    当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到满足下列条件时,则可用现代资产组合模型来指导投资基金的运作:1.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得当。2.有关政策法规得以建立健全并监管得力。3.机构投资者严于自律, 理念从投机转为投资。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 精力集中在如何发展生产上。5.较多的投资基金进入证券市场, 对证券市场起到支撑作用。

5.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哪些?

现代券组合理论的产生 
  1952年,哈理·马柯威茨发表了一篇题为《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
  这篇著名的论文标志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开端。马柯威茨考虑的问题是单期投资问题:投资者在某个时间(称为“期初”)用一笔自有资金购买一组证券并持有一段时期(称为“持有期”),在持有期结束时(称为“期末”),投资者出售他在期初购买的证券并将收人用于消费或再投资。马柯威茨在考虑这一问题时,第一次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正规阐述。他注意到一个典型的投资者不仅希望“收益高”,而且希望“收益尽可能确定”。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寻求“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追求“收益的不确定性最小”,在期初进行决策时必然力求使这两个相互制约的目标达到某种平衡。马柯威茨分别用期望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和不确定性(风险),建立均值方差模型来阐述如何全盘考虑上述两个目标,从而进行决策。推导出的结果是,投资者应该通过同时购买多种证券而不是一种证券进行分散化投资。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发展 
  在投资者只关注“期望收益率”和“方差”的假设前提下,马柯威茨提供的方法是完全精确的。然而这种方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计算量太大,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市场存在着上千种证券的情况下。在当时,即使是借助计算机也难以实现,更无法满足实际市场在时间上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严重阻碍了马柯威茨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l963年,马柯威茨的学生威廉·夏普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通过建立“单因素模型”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出“多因素模型”,以图对实际有更精确的近似。这一简化形式使得证券组合理论应用于实际市场成为可能。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以及软件的成套化和市场化,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当今在西方发达国家。多因素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在证券组合中普通股之间的投资分配上。而最初的、更一般的马柯威茨模型则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证券之间的投资分配上,如债券、股票、风险资产和不动产等。
  早在证券组合理论广泛传播之前,夏普、特雷诺和詹森3人便几乎同时独立地提出了以下问题:“假定每个投资者都使用证券组合理论来经营他们的投资,这将会对证券定价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分别于l964年、l965年和l966年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这一模型在金融领域盛行十多年。1976年,理查德·罗尔对这一模型提出了批评,因为该模型永远无法用经验事实来检验。与此同时,史蒂夫·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套利定价理论(APT)。这一理论认为,只要任何一个投资者不能通过套利获得收益,那么期望收益率一定与风险相联系。这一理论只需要较少的假定。罗尔和罗斯在1984年认为这一理论至少在原则上是可以检验的。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哪些?

6. 简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核心原理


7. 求一篇对证券市场风险认识的评论文章

证券市场风险认识以及对中国现状的浅析 
广义的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债券等市场,是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价值符号。证券的价格会受外部事件、自身市场复杂的运作程序以及人们不同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巨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以下我们对证券市场的理解更加偏向为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市场。 

一 证券市场风险的概述 
在证券市场中,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简单的说就是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买了股票,而股票的未来价格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可以说是一个随机变量。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也是不定的,人们对这些概率的评估(从众多小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更多地体现为投资者在基于以往经验上的主观判断。这些评估本身就蕴含着一些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就会产生风险。我们绝大多数时候无法准确的判断何时何地政府会出台一个关于某产业的相关政策;无法预测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会对自己所购买股票的企业产生什么样的打击;更不能知道一项技术的应用是否能成功开起一个新的市场。所以投资者都面临着风险:证券未来的价值和未来的收益率的变动情况。而这些风险的存在使投资者最终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可能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我们进一步观察股票市场,所有投资者都不是只投资一直股票,而是选择不同的股票。股票之间的价格运动在实践中被发现很多时候在同一种大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趋势。如果我们选择的股票其价格有着一致的趋势,可以说我们面临的风险比较大;相反,我们面临的风险比较小。因为一只股票在某种市场条件下的价格下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另一只股票的价格上扬所抵消。 
由此我们提出两个有关风险结构的概念:系统风险(因素)和非系统风险(因素)。证券市场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风险事件是由风险因素产生并直接导致风险结果的事件,是联接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的桥梁和媒介。风险因素是风险结果的必要条件,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方面。系统风险又称作为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政治、经济等宏观因素产生的,对市场整体发生影响,不能通过投资的分散化来降低的因素。具体包括市场行为风险因素、政治风险因素、具体政策风险因素、利率汇率风险因素、通货膨胀因素等。非系统风险又称作为可分散风险。单个股票价格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市场销售、重大投资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公司的股价走势。这种风险主要影响某一种证券,与市场的其他证券没有直接联系,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来抵消该种风险。它主要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 

二 风险的测定和相关模型 
在理论上,我们如何界定风险的大小呢?通常我们用收益率的方差 来衡量投资风险的大小,即衡量投资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相对于期望收益率的分散程度。 
:代表收益率 发生的概率 
:代表资产在第i种投资策略下的收益率 
:代表资产有不同收益率的数目 
:代表期望收益率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收益率相等的时候,肯定选择 最小的投资方式,或者说在 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收益率最大的投资方式。在股票市场市场上人们的一般投资策略是选择一种包括多种股票在内的投资组合。再引入两个概念, 代表能反映市场整体盈利情况的市场化风险资产的最优证券组合的收益率, 代表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在美国通常是指短期国库券的利率,在中国一般是指居民存款利率),如果投资者投资的对象是一个证券组合和无风险资产,那么经过一定推导,我们可以得到一条资本配置线 ,这条斜率最大的资本配置线被称作为资本市场线(CML)。 



市场资本线表明的是有效组合的标准离差和期望收益之间的线性关系,它不能表示单个资产或无效组合的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我们假设: 
(1) 市场中存在大量投资者,投资者只是证券价格的接受者,证券市场是完全竞争 
(2) 所有投资者的证券持有期都是相同的,均在同一时点购入或卖出证券 
(3) 投资者可以用无风险利率借入或贷出任何数量的资金 
(4) 投资者只在公开的金融场投资,不从事非交易性的资产投资活动 
(5) 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 
(6) 投资者的证券概率分布预期都是一致的 
(7) 所有投资者风险资产都是一致的,都持有市场投资组合(M) 
通过一定数学推导,我们得到了著名的CAPM模型: 
   = 
系数就是测量由于市场证券收益变动引起的个股收益变动的程度的系数,个股的 值与市场风险成反比,与个股收益的相关程度成正比。CAPM的几何形式就是证券市场线(SML) 
  

与资本市场线相比,证券市场线反映的是单个资产的风险溢价是该资产风险的函数。我们只要知道资产的 值,既可以知道投资该资产所要求的的期望收益和货币价值。我们把才CAPM模型进行变形,我们就可以得到 = +  + , =  + 
资产i的方差 就可以表示系统风险  和非系统风险 ,根据我们的假设来说 =0,这样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和必要的风险报酬仅仅与系统风险紧密相连。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尽管CAPM有许多的前提条件,但是它给我们揭示的关键在于只要投资者资金分配得当,选股分散且合理,就可以较好的消除非系统风险,同时 得出现,使其模型具有评价股票价值的能力。 

由于在计算 的过程中需要计算每种股票之间的斜方差,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计算量,夏普以及后来的学者,就把影响股票价格的外部因素(具有大致相同影响方向)看作一个或者几个重要的因素,例如GDP、通货膨胀率等,建立了直属模型。 = +   + ,可以说CAPM是直属模型的一个特例。 
相对于CAPM复杂的前提条件,罗斯等人从套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罗斯认为投资者并不一定是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也不一定根据均值方差的原则进行投资判断,高收益高风险关系的存在是因为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是没有套利的机会。套利仅是利用市场价格的暂时性失衡,来获取无风险利润,而这是不长久的,其后结果必然是高风险匹配与高收益。他的具体假设有: 
(1) 收益率有某些共同的因素及一些公司特有的事件决定 
(2) 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的资产 
(3) 允许卖空,获利归卖空者所有 
(4) 投资者偏向于获利较多的投资策略 
其具体模型与指数模型相似。 


三 对中国现在是证券市场的认识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相关学者的研究属于一种弱势有效市场。该假设认为股价已经反映了全部能从市场交易数据中得到信息,因此市场价格的趋势分析是徒劳的。其的隐含条件是:一旦投资者能够从数据中学会运用传达未来业绩的信号,信号的价值就会消失,任何人都不能额外盈利。对于强有效市场来说,股价反映了全部与公司有关的信息,甚至包括内部人士所掌握的信息。它是一种理想的证券市场状态。而中国的普遍现状是: 
(1) 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倾向于隐藏关键信息 
(2) 大多数投资者理性判断水平有待提高,经验欠缺 
(3) 会计信息不对称,公司间存在差异,缺少标准化 
(4) 信息来源虽然多样,但是大量存在虚假消息,误导广大投资者 
所以整体来看 ,我国证券市场呈现一种弱有效的市场状态,离强有效的证券市场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从风险的结构来看,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主要是系统性风险。这是与我国证券市场的自身特点所紧密联系的。我国证券市场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不是由需求的诱导而自下而上的发展起来,是政府为了将计划和市场手段结合,以推进改革为目的而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所以除了前文所述每个证券市场都必须承受的的系统性风险,我国还相对呈现自身特点。 
(1) 政府职能在证券市场上分布不合理。相关政策的频繁出台,可能不断改变投资者的理性预期,从而影响投资决策和股票价格的波动。相关监管力度看似很大,但很多不得要点,既妨碍了正常的市场运作,又对违规行为缺少根本性的惩戒,导致广大股民利益不断受到损害。同时,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使在股票上市核准、定价、公司宣传上存在着大量的寻租空间。 
(2) 我国股票市值集中度比较高,即但个股票市值占总市值比重较大,大户往往可以利用操纵单个股票,利用杠杆原理,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深市十大公司的总市值在97年占整个市场的28%,而美、日不到15%。 
(3) 我国的证券业还是分业经营,在加入WTO后一定会面临世界各国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的竞争。 
(4) 虽然有了二版和三板市场,有了一定的层次,相对来说,整体结构仍不完善,尤其是退出机制。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于任何一个组织和机构以及市场都是很重要的。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突出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加强监管的力度和规范监管方式,降低整体系统风险,为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和必要的条件。

求一篇对证券市场风险认识的评论文章

8. 夏普单指数模型的介绍

夏普单指数模型简介 假定证券回报的相关仅仅是因为一个原因。每只证券都会假定对市场组合的牵引做出反应,只不过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当市场组合显著上升时,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将随着它上升。尽管某些股票价格上升比其他的多,但是当我们观察股票价格随着时间变化的运动时,就可以假定市场组合的波动性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股票之间的所有相互运动,这实际上就是单指数模型的假设。该模型假设协方差矩阵中的所有元素都由这样一个事实决定,即所有的股票都对单一的、共同的力量牵引做出反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