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地铁历史?

2024-05-18 09:59

1. 北京的地铁历史?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50年代末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后,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战备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1953年周恩来曾一语道破修建地铁的目的:“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战备。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共汽车,就能解决。”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
当年建设北京地铁一号线时,采用的是全面挖开地面、隧道施工完成再填埋的方式,并且是连续灌浆筑成的全水泥隧道,防务水平极高,由当时的铁道兵部队施工。从苹果园到复兴门挖开宽大的深沟,这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是清晰永久的。为修这条地铁拆掉了复兴门到北京站一线的北京城老城墙以及南城的护城河,实在可惜。
为方便首长及外国访问者参观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地铁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东北侧出站口设有一台自动扶梯,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生产的三台自动扶梯之一,另外两台安装在北京站和首都机场。
根据北京地铁的最初设计方案,其主要用途是战备疏散,同时兼顾城市交通。一号线在战时每天可以从西山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至北京市区。由于属于战备工程,而且电气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及乘坐。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1989年7月开始沿长安街盾构修建复兴门至八王坟区段。2000年6月28日,“复八线”与原地铁一号线相连且贯通运营至四惠东站。

北京的地铁历史?

2. 北京地铁历史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北京地铁首先开工,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北京地铁首先开工,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八通线于2003年开通,对改善通州交通环境起重要作用。2008年7月19日,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至此,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运营线路将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3. 北京地铁发展史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北京地铁线路(目前)1950年代末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后,中国开始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
 
 北京地铁首先开工,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
 
 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
 
  
 
 根据预计,北京地铁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
 
 由于属于战备工程,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及乘坐。
 
 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
 
 截至2005年,北京地铁已开通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运营线路总里程114公里,共有70座运营车站。
 
 其中,1号线全长31.04公里,23座运营车站;2号线全长23.61公里,18座运营车站;13号线全长40.85公里,16座运营车站;八通线全长18.9公里,13座运营车站。
 
 北京地铁目前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
 
 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一线,全长30.44千米,设53#站(101)、52#站(102)、苹果园站(103)、古城站(104)、八角游乐园站(105)、八宝山站(106)、玉泉路站(107)、五棵松站(108)、万寿路站(109)、公主坟站(110)、军事博物馆站(111)、木樨地站(112)、南礼士路站(113)、复兴门站(114)、西单站(115)、天安门西站(116)、天安门东站(117)、王府井站(118)、东单站(119)、建国门站(120)、永安里站(121)、国贸站(122)、大望路站(123)、四惠站(124)、四惠东站(125)共25座车站。
 
 (52#、 53#站不运营)。
 
 地铁1号线和地铁八通线顺利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北京地铁2号线,又称环线,全长23.1千米。
 
 2号线的线路图呈较规则的矩形。
 
 线路东段、北段、西段的走向与北京二环路重叠,线路南段沿长椿街-前门-建国门行驶。
 
 2号线设西直门站(201)、车公庄站(202)、阜成门站(203)、复兴门站(204)、长椿街站(205)、宣武门站(206)、和平门站(207)、前门站(208)、崇文门站(209)、北京站(210)、建国门站(211)、朝阳门站(212)、东四十条站(213)、东直门站(214)、雍和宫站(215)、安定门站(216)、鼓楼大街站(217)、积水潭站(218)共18座车站。
 
 北京地铁13号线,全长40.5千米,设西直门站(1301)、大钟寺站(1302)、知春路站(1303)、五道口站(1304)、上地站(1305)、西二旗站(1306)、龙泽站(1307)、回龙观站(1308)、霍营站(1309)、立水桥站(1310)、北苑站(1311)、望京西站(1312)、芍药居站(1313)、光熙门站(1314)、柳芳站(1315)、东直门站(1316)共16座车站。
 
 全线除西二旗到龙泽、柳芳到东直门部分区间(约3千米)为地下段外,均为地面或高架铁路。
 
 霍营站首班车时间05时25分,西直门站首班车时间06时00分,东直门站首班车时间06时00分。
 
 西直门站开往东直门站方向末班车时间为21时30分,西直门站至霍营站区间末班车时间为22时30分,东直门站开往西直门站方向末班车时间为21时30分,东直门站至霍营站区间末班车时间为22时30分。
 
 北京地铁八通线是北京地铁1号线的东段延长线,全长18.964千米,设四惠站(BT01)、四惠东站(BT02)、高碑店站(BT03)、广播学院站(BT04)、双桥站(BT05)、管庄站(BT06)、八里桥站(BT07)、通州北苑站(BT08)、果园站(BT09)、九棵树站(BT10)、梨园站(BT11)、临河里站(BT12)、土桥站(BT13)共13座车站。
 
 全线均为地面或高架线路。
 
 地铁八通线的主要线路沿京通快速路修建,它将距离北京城市中心区相对较远的通州区和北京城八区之一的朝阳区联系起来。
 
 为加快东部地区的发展 北京市 *** 将地铁1号线和地铁八通线贯通。
 
 土桥站首班车时间05时20分,四惠站首班车时间06时00分。
 
 土桥站末班车时间为22时05分,四惠站末班车时间为22时45分。
 
 4号线
 
 地铁4号线线路全长28.14公里,共设有24座车站,正线全部为地下线,预计于2007年年底建成通车。
 
 地铁4号线南起南四环路北侧马家楼,向北沿马家堡西路、菜市口大街、宣武门外大街、宣武门内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至新街口,由新街口向西,沿西直门内大街、西直门外大街至首都体育馆后转向北,然后沿中关村大街至清华西门,之后再次折向西,经圆明园、颐和园,终点至龙背村。
 
 5号线
 
 地铁5号线自北向南依此设有:太平庄北站、太平庄站、天通苑站、立水桥北站、立水桥站、北苑西站、大屯东站、惠新西桥站、北土城东路站、和平西桥站、和平里北街站、雍和宫站、北新桥站、张自忠路站、东四站、灯市口站、东单站、崇文门站、磁器口站、天坛东门站、蒲黄榆站、刘家窑站、宋家庄站。
 
 全长27.6公里,全线花了约120亿元。
 
 地铁5号线于2003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年内5号线将基本实现隧道贯通,铺轨工作预计在2006年七八月完成。
 
 预计将于2007年通车。
 
 在规划中,地铁5号线将向南延长:沿宋庄路穿四环,经大兴庑殿村、旧宫镇、通州区马驹桥镇、最后穿六环抵达亦庄开发区的影视城主题公园。
 
 北四环外明铺部分2005年9月开始预铺轨。
 
 10号线
 
 地铁10号线由西北至东南呈倒“L”形,10号线分一、二两期,一期西起海淀区万柳公园,沿元代土城径直向东,在芍药居和亮马河之间转了90度的大弯,然后向南经东三环路直到劲松站。
 
 再向西南方向延伸,经过松榆南路分钟寺、铁匠营路、成寿寺路,最终与5号线交会于宋家庄站并进行换乘。
 
 一期预计2008年完工。
 
 2008年以后开工再向西再延伸一站地,到达蓝靛厂路。
 
 整条线路全长32.9公里,共设车站28座。
 
 袄云支线(8号线)
 
 奥运支线与十号线以双联络线在安定路站接轨,奥运支线沿中轴路向北经国家奥林皮克公园地区到北部森林公园。
 
 8号线规划向南经中轴路绕行故宫东侧至永定门。
 
 L1线(机场线)
 
 L1线(机场线)是从东直门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路线,全长27.3公里,共设置东直门、麦子店西路、2号航站楼和3号航站楼4座车站和1个车辆段,其中东直门可换乘2号线和13号线,麦子店西路可换乘10号线。
 
 东直门至麦子店西为地下轨道,约4公里长;之后为地上轨道,约23公里长。
 
 规划线路起点为东直门枢纽,沿东直门外大街向东至东直门外斜街,经三元桥沿机场高速公路与京顺路间的绿化带,再经四元桥、五元桥、北皋立交桥,线路转向机场高速公路的东南侧,沿机场辅路至温榆河前分岔,一条线路继续沿机场辅路到达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T2),另一条线路沿李天路(将改造为首都机场南线快速路)至岗山转向到达3号航站楼(T3)。

北京地铁发展史

4. 北京地铁历史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北京地铁首先开工,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北京地铁首先开工,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

5. 北京地铁发展史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完整记述北京的地铁发展历史的书籍。本书是由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主持编写的有关北京地铁近60年发展历史的志书。副标题为——责任与使命。它很准确地诠释了北京地铁战线全体职工几代人为北京地铁建设的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写者在开篇即高度概括了本书的内容主旨,那就是:“中央高度重视,伟人英明决策,群英艰难创业,改革创新发展,铸就地铁辉煌。”在阵容强大的编委会的指导下,本书以严肃、认真、细致、全面的态度完成了创作使命,它为新中国北京地铁的建设与发展,留下了系统全面和难能可贵的文献资料。京地铁的发展历程凝聚着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战略思考;饱含着第一代地铁建设者们献身国防工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展示出几代北京地铁人为发展中国地铁事业艰难探索的创新精神。北京地铁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地铁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地铁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本书完整地再现了北京地铁决策、规划、建设和运营中的重大事件,完成了编写本书所要达到的几大目标:一是收集整理北京地铁的原始资料。二是梳理北京地铁的发展脉络。三是记载北京地铁的发展史实。四是把握北京地铁的发展规律。五是弘扬北京地铁的企业文化。因此可以说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引起人们对北京地铁发展历史的研究和关注,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去探索我国地铁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以及百姓生活福祉做出必要的贡献。

北京地铁发展史的内容简介

6. 北京的地铁历史

京城建成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自辽、金、元、明、清至今均作为国都。今天的北京城与历史上元朝、明朝的格局基本相似,它的早期规划是从元朝开始,1267年(至元四年)开始营造,中都城址和规划主要由刘秉忠负责,以金代的琼华岛离宫(现在北海公园)为中心,1271年(至元八年)开始造大内即皇城,第二年改中都为大都,并正式定都。忽必烈称帝。 

    元大都的设计思想,完全是按照《周礼》所规定的“匠人营国,国方九里,旁三门,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设计的。大都坐北朝南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它的南墙在今天北京城东西长安街南侧,北墙在德胜门外的小关一带。现在学院路以西的蓟门烟树和北面小月河水系旁的北土城,均已建成元大都遗址公园,土垣遗迹宛然可寻。东、西两侧基本与明代的城墙相吻合。城围为二万八千六百米,共有十一门。皇城在城的南部,皇城北面是海子,海子又叫积水潭,是对北海、南海、积水潭的总称。海子东岸有中心阁,阁西有石,上刻“中心台”,这是元朝的中心点。它构成了全城的基准。 

    元朝的中心阁是元大都的几何中心,其位置为现在城内的钟楼。明一统志介绍说:中心阁在府西,元建,以其适都城中,故名。阁东十余步有台,缭以垣,台上有碑刻“中心台”三字。《图经志》一书则明确写到,钟楼在金台坊东,即万宁寺之中心阁。由此可见,钟楼应为元大都之中心无疑。 

    明朝统一中国后,洪武初期,就曾有过建都北平的设想。有人向明太祖朱元璋建议汴梁为宋之旧京,漕运方便。还有人说北平宫室完备,可省民力。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民生未息,在北平元的旧都之上建都,还需进一步改建,何况当时元人在北方仍有势力,因而未采纳在北平建都的建议。他得天下后,衣锦还乡之念甚浓,便决心在祖籍临濠(今凤阳)建起明中都。据资料记载,明中都的营建比现故宫还要华丽奇巧。由于工匠身受劳役之苦“病无所养,死无所归”,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朱元璋在洪武八年被迫宣布“罢中都役作”,并向人民认错。朱元璋仍不失为开明皇帝。 

    明永乐帝即位后,由于朱棣本人曾被封为燕王,他对北平的地理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将北平改为北京。1420年(永乐十八年)修建的宫殿完成,并正式定都北京。 

    营建北京都城,永乐皇帝以朱元璋在凤阳建的明中都为蓝本,再追溯起来应是以南京宫殿为楷模。凤阳的中都主要筹划者是李善长和汤和二人。所以北京城最初设计者也应是其二人。 

    明朝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大将军徐达,在攻占元大都后,感到其城围太广,不便防守,遂将北城墙向南移五里,并将原城墙全部用砖包砌起来,使其更加坚固。 

    现在西直门外还残存元大都的城遗址。明洪武初年在压缩元朝都城时,为了灭掉元朝的“王气”,将元朝故宫拆掉了。这项破坏性的工作为后来有计划地营建北京提供了前提条件。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大规模兴建北京。 

    相传,朱棣皇帝一心想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其气势要压过朱元璋的中都城。一天夜里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四四方方的城池中央有一仙山玉阁,仙山玉阁往南是层层叠叠、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群四角各有一座七十二条脊的角楼。皇帝一觉醒来后,将梦中的情景讲给文武大臣们,并限期绘出宫殿图样,找出都城的中心点,还要在山上建一座亭子,使其距四周尺寸要一样长。 

    这一下可难坏了有关的文武大臣,尤其是工部的大官们,象热锅上的蚂蚁。眼看期限临近,他们突然想出了个主意,何不问问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呢?于是,他们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请二人吃饭。酒过三巡,乘刘伯温醉意朦胧之际,工部的大官们才将他们的苦恼说了出来,刘伯温、姚广孝二人一听哈哈大笑,姚广孝说:“这事何难?我有一铜钱,明天我的铜钱放在哪里,那铜钱方孔便是这座城的中心点。”刘伯温随后说:“我今天带来一枚钉子,明天请你们看,我的钉子钉在什么地方,那儿就是中心点。”大家听后似信非信。只好宴后派人,于明日寻找铜钱和钉子。 

    第二天清晨,大家发现一土山上,一颗钉子正好钉在了一枚铜钱的方孔中。这土山便是后来的景山,山正中建有亭子一座。 

    以后在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又在山峰上建起五座亭子,居中的名叫万春亭。它是北京城垣中轴线的中心点,也是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点。

7. 北京地铁的历史意义?

第一、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无法面对的通病。经济发展,汽车数量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城市道路的扩张速度。地铁这个交通的特点就是到达的快捷性和可靠性,运载能力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运输大量的人群。运行中不塞车,是城市中最具可靠性的交通工具。
第二、增加地铁交通体系,可以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和合理。
第三、可以节约能源。缓解对石油、天然气消耗的压力。
第四、可以减少污染。地铁这种交通工具污染少。
第五、可以节省时间。因为不塞车,速度快,节省上班族上下班的在途时间

北京地铁的历史意义?

8. 北京最早的地铁是哪一年建的

北京最早的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是1965年7月1日举行开工典礼,1969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营,实行内部售票,接待参观群众。1971年1月15日,1号线正式向公众运营。
1965年7月1日,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亲自主持了开工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彭真、罗瑞卿等出席了典礼。当时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讲了话,大意是要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批示精神:“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杨勇还提出地铁建设的三条原则:“地上服从地下,交通服从战备,时间服从质量。”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邓小平也讲了话,大意是北京地铁要坚固实用,朴素大方。当时已79岁高龄的朱德元帅亲自为地铁破土,与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拿起铁锹。

扩展资料
北京地铁1号线作为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于1969年10月1日第一辆地铁机车从古城站驶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赶在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时候建成通车了,宣告了中国没有地铁历史的结束。
2016年4月25日,1号线加装屏蔽门正式开工。工程涵盖全线站台板加固、机房建筑、机房装饰装修、屏蔽门安装、屏蔽门监控、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系统以及联合试运转11个专业的改造任务。
屏蔽门加装后,通信、通风空调等这些系统的设备都将配套完成改造任务,全力保障地铁1号线的安全稳定运营。原来的站台板太薄不能支撑住新装的屏蔽门,项目采用了“站台补强法”,在原有的站台板下重新浇筑了一块新的站台板,用来固定后续安装的屏蔽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地铁1号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地铁1号线成功立起首扇屏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