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道夫·希特勒

2024-05-17 12:59

1. 关于阿道夫·希特勒

  首先,我佩服一楼直接给一个连接;
  其次,佩服二楼的胡诌精神,顺便说一句我也是球迷,别糟蹋托马斯.穆勒行吗!?
  再者,佩服三楼的满口脏话,虽然他说的没错。
  --------------------------------------------------------------------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无论是在东西方对人的称呼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确实西方人在名字方面,习惯性的将自己的名字放在前面,姓氏放在后面。但是,出于对某人的尊重,人们往往称呼姓氏,以示尊重(东西方这一点上都一样)。
  称呼姓氏的情况:1、通常初次见面时,人们往往称呼对方姓氏+先生或小姐一类的后缀;2、该人德高望重,或是宗教神职人员,享有很高声誉;3、对方拥有很高社会地位,或者是很高的职位(通常指下级对上级)。
  称呼名字的情况:1、父母或亲人,较为熟悉的亲友圈子里的人;2、同级的同事、同学关系的人;3、初次见面时,打算与你结交的人,他们不光会让你称呼名字,甚至会让你称呼昵称或是自己起的昵称,等。
  -------------------------------------------------------------------
  举例:
  1、毛泽东,我们习惯称毛主席,西方称chairman Mao,chairman=主席 Mao=毛。
  2、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和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巴顿和艾森豪威尔两人是朋友,艾森豪威尔称巴顿为乔治,而巴顿则称呼艾森豪威尔为艾克(昵称),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3、马歇尔将军称呼巴顿为小乔治,英文中的“Jr”是为了有别于其父亲的名字或其他同名字的家族长辈,而“Jr”可以直接理解为“小”(在英文中并没有实意仅在名字中做区分用,如果名字中没有像“Jr”一类明显区别辈分的字母,则以中间的名字加以区分,通常以中间名字的大写字母加以区分,当然也有例外),巴顿将军称呼马歇尔将军为 general Marshall(general=将军) ,因为两者是军衔上的上下级关系。
  4、德国人称希特勒是出于对其地位的认同,同时也是出于对国家元首的尊重,如“嗨!希特勒”,而且希特勒这个姓氏在西方也确实比较少,在德国叫阿道夫的人比较多,就像汉斯或马克斯这类名字一样,所以人们普遍用姓氏希特勒为的是更好的加以区别。
  ------------------------------------------------------------------
  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是大家接触的少,接触多了自然就很容易理解。个人感觉还是中国古人和日本古人的名字来的比较复杂,不同年龄时期用不同的名字,未成年时期用小名或者乳名,行成人礼后有专门的名字,同时还伴随有字、号(因为古人很忌讳被直呼其名),信佛、悟道的可能还有法号,而且名字和姓氏在古代来讲完全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意义。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关于阿道夫·希特勒

2. 阿道夫希特勒的优秀品质

1,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同胞。----(从社会福利事业可见)
2,有着强烈的荣誉感,自尊心极强。------(从柏林战役誓死不退到最后自杀可见)
3,有事业心。------(从为了竞选一周跑十几个城市去演讲可见)
4,有强烈的责任感。-------(从巴巴罗萨计划初期一天只睡3、4个小时可见)
5,执政前期对本民族同胞十分具有怜悯之心。(从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可见)
6,勇敢,顽强,忠诚。------(从一战时的立功表现可见)

7,坚韧不拔。------(从入狱后依旧为了党的发展而编著《我的奋斗》可见)
8,有着远大的抱负。-----(不必多说)
9,不抽烟,不饮酒,不赌博。

10,演讲和绘画天赋极高。

纯手打。望采纳

3. 阿道夫.希特勒

您好哦  望采纳
阿道夫·希特勒3岁那年,他们一家随父亲搬往德国巴伐利亚的帕骚市,他父亲要在那里管理一个属于奥地利的海关,在这个德国城市里的生活以及与德国儿童们的共同玩耍,给希特勒留下了终生不泯的影响,他一生都操着帕骚时期学会的那种巴伐利亚南部的口音。

  1895年,希特勒6岁,他父亲被调往林茨任职,全家又搬回奥地利。在林茨郊外,他们置办了一所环境清幽的漂亮住宅。不久,希特勒就被送到一所乡村学校上小学。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早上,他要和其异母姐姐走一个小时的路才能到达学校。就在这一年,干了40多年公务员的父亲退休养老。但他很难适应这种退休生活,于是开始与酒为友,消解烦闷。日子一长,就开始酗酒,变得脾气暴躁、易于激动,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用马鞭乱抽,以致于14岁的异母哥哥小阿洛伊斯被逼离家出走。于是,小阿道夫·希特勒就经常成了他爸爸的“出气筒”。

  1896年,7岁的阿道夫·希特勒随父亲搬往拉姆巴赫小城居住。在新学校的学习,希特勒是个佼佼者。但希特勒的父亲很快又对这里的生活感到厌倦了,他又于1898年在林茨附近的莱昂汀村买下一所房子和花园,不久便举家搬迁此地。到了新地方后,希特勒在新学校的学习仍很轻松。这时,他发现自己有绘画天赋。于是他转而幻想将来成为一名“艺术家”。但他父亲却坚决要儿子成为和他一样的公务员。因此,在希特勒四年制小学毕业后,决定送他到林茨市的六年制中学就读。但希特勒到了这所学校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终因数学和自然考试不及格而留级。1903年1月,希特勒的父亲在早晨散步时中风而死。对希特勒来说,这是一个转折。14岁的他成了家庭中唯一的男子汉,形单影只的寡母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甚至家庭中的事务也要受到他的支配。

  中学三年结束的时候,希特勒没能通过法语考试,补考虽然勉强及格,但却因成绩不理想而失去继续在林茨的六年制中学就读的机会,他不得不转学到离林茨市40公里处的州立四年制中学去继续读他的四年级。这一年秋天,在他补考及格后,领到了四年制中学的毕业证书。他虽可继续进入综合性高中就读,但他却不愿吃这份苦,终以自己患过肺结核,繁重学业对健康有害为理由,说服溺爱他的母亲,让其中断了学业,进行休养,在林茨过起他自己称之为“好像梦幻一般”、“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虽然他母亲、亲戚劝他、催促他去做工学得一技之长,但他却在此后两年半的光景里,陶醉在将来做艺术家的美梦里,在多瑙河畔逍遥闲荡,做“妈妈的心肝宝贝”,打发“懒洋洋的日子”,享受“空虚的舒适生活”。他也贪婪地涉猎书籍、大量作画、欣赏歌剧、参观博物馆,这时的希特勒虽然只有16岁,但已经热衷于政治了,已经成了一个至死不改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他日煽动家的希特勒表现出一种极端的落落寡合,一种带有自怜情调的唯我独尊和经常突发的一种压抑不住的演讲欲,他对制订“宏伟计划”有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而对于任何一种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的活动则都嗤之以鼻。

阿道夫.希特勒

4. 关于阿道夫·希特勒的一句话.

1;「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麼敌人踏著我们的尸体过去,要麼我们踏著敌人的尸体过 去 


2; 「如果有人说:你做梦吧!我只能回答他说:你这个笨蛋,如果我不是一个梦想者的话,我们今天会在 
哪里呢?我一直相信德国,你说我是一个做梦者;我一直坚信帝国的崛起,你说我是个傻子;我一直相信我能重新夺回权利,你说我疯了 ;我一直坚信贫穷会有尽头,你说那是乌托邦。谁是对的?你还是我?!我是对的,我一直会是!」 

3;「一个民族正经历著动荡,我们,在被幸运之神垂青。」 

4;「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未来必将完全属於我们!」 

5;「德国的明天就指望你们了,德国的青年们!」 

6;「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7;「每一代都至少应该经历一场战争的洗礼。」 

8;「我来完成耶稣基督未竟的事业。」 

9;「他们得小心了,总有一天我们的忍耐到了尽头,那时侯我们会让那些无耻的犹太人永远住嘴!!!」 

10;「我不相信,那些以前在不断嘲笑我们的人,现在,他们还在笑!!!」 

11;「你们必须跟著我庄严的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於我们的事业。」 

12;「弱者忘!」 

13;「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亡。」 

14;「如果我的民族在这场实验中失败了,我将不会为之哭泣,是他们自找了这样的结局。」 

15;「超凡的思想是不会与凡夫俗子共存的。」 

16;「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17;「只有那些疯狂的大众才是驯服的。」 

18;「民众是盲目和愚蠢的。」 

19;「我通过循循善诱得到了一切。」 

20;「大众就像是个任我为所欲为的女人。」 

21;「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 

22;「女人的智力是完全无用的。」 

23;「只有对我来说有用的条约才是有效的。」 

24;「我们以前总是,将来也会继续对一切事冒险。」 

25;「我总想战斗。」 

26;「对敌人来说没有什麼地方比坟墓更好了。」 

27;「没有人可以夺走我们的荣誉。为了德国人民,我们必须战斗15—20年」 

28;「我宁愿在50岁而不是在55或60岁发动战争。」 

29;「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 

30;「政治的最终目的是战争。」 

31;「我们只能用武器来保卫和平。」 

32;「有没有世界大战对我来说都一样。」 

33;「年轻人本来就是要牺牲的。」 

34;「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 

35;「我们的运动是反议会制的。」 

36;「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37;「世界上变革的最强推动力不是统治群众的科学认识,而是赋予群众以力量的狂热,有时甚至是驱赶民众向前的歇斯底里。」 

38;「伟大的说谎者同时也是伟大的魔术师。」 

39;「民众不思考就是政府的福气。」 

40;「我的意志决定一切。」 

41;「我们将要系统的,毫不留情的消灭敌人,连根带叶。」 

42;「在发动战争和进行战争时,是非问题是无关紧要的,紧要的是胜利!」 

43;「如果他们背叛国家的话,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44;「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托於别人的恩赐上,历史总是在军刀上前进,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要生存、要尊严,就需要有强大的军备。 」 

45;「去征服、 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 

46;「历史上伟大的国家兴亡,完全是由於种族混合以至破坏了血统纯洁所致。为了要防范这种灾难的发生, 所以国家必须尽到责任,采取防范的措施。」 

47;「民族国家的创造,绝不是毅力单薄的民族主义联合会所能济事的,只有具备钢铁般坚决意志的单独运动, 才能打倒其他一切运动而获得最后胜利。」 
48;「凡是一种理想寄托的,无论什麼组织,它的伟大,就是在於它的宗教狂热,和那不能容忍的固执精神, 他们攻击其他的组织,并且坚信著人家都是不对的,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如果理想的本身合理, 再加上这种武器,那麼,这种理想,奋斗於世界之上,必定是所向无敌的。凡把压力加在这种组织上, 那是为促使其内部的实力提高。」 

49;「人类的进步,好像是去永无止境的梯子。登高必须要从下面拾级而起, 所以亚利安人必须要遵循实际的道路,向前进行,这道路绝不是近代和平者所梦想的道路。」 

50;「战争已经变成一种神秘的科学,令人高深莫测。但是战争其实是一个极自然的东西,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必要的东西.....战争就是生活。」 

51;「只有今天会服从的人,明天才可以指挥。」 

52;「一个领袖,一种群众,一个国家。」 

53;「士兵不要思想,有领袖替他们思想。」 

54;「时间已经来到,所有时刻全世界最邪恶的犹太敌人,至少要让他们停止角色一千年。」 

55;「不能用和平取得的东西,就用拳头来取。」 

56;「我来到世界不是为了使人们更强,而是去利用他们的短处。」 

57;「人道是愚蠢、怯懦和自作聪明的混合物。」 

58;「人类在永恒的斗争中壮大,在永恒的和平中毁灭。」 

59;「人类在斗争中变得强大,不论他达到了什麼目标,都是由於他的创造力加上他的残忍。」 

60;「人类的整个生命离不开三个论点:斗争产生一切,美德寓於流血之中,领袖是首要的、决定性的。」 

61;「在上帝和世界面前,总是强者有权利贯彻他的意志。」 

62;「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只有天生的弱者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 

63;「怜悯是一种原罪。怜悯弱者是违背自然的事。」 

64;「大自然的全部工作是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剧烈斗争——强者统治弱者的永恒胜利。如果不是这样,整个大自然就只有衰亡。违背这个基本规律的国家也将衰亡。」 

65;「民众爱严峻的统治者,甚於爱乞怜的人。」 

66;「多数,常是愚蠢和懦弱的政策的辩护者,集合一百个愚夫,不能成为一个聪明人,所以英武的决断,决不能从一百个懦夫中得到。」 

67;「要使政治达到改革运动的目的,我们决不能单由苦心劝导,或是感化当局的方式达到目的。唯一的方法,便在夺取政权。」 

68;「强者的独裁便成为最强者。」

5. 阿道夫·希特勒的轶事典故

希特勒与爱娃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在1929年海因里希·霍夫曼的照相店中工作,帮助售货、照相、冲洗照片。当时霍夫曼是纳粹党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专用摄影师。由此,爱娃认识了希特勒,并逐渐跟其发展成为恋爱关系。 1934年,恋爱关系向父母公开。1935年希特勒赠予她一栋小楼,从此巩固其希特勒唯一情妇的地位。1938年,爱娃成为希特勒遗嘱的第一继承人。即使爱娃出席了1935年纽伦堡党代会和1936年奥运会等重要活动,公众从不知道她的存在,她长期居住在慕尼黑自己的小楼以及希特勒在巴伐利亚的别墅贝格霍夫内,很少出现在柏林。1945年4月,爱娃乘汽车返回处于巷战状态的柏林,并拒绝回到相对安全的贝格霍夫。1945年4月28日午夜至4月29日凌晨,希特勒与爱娃在地堡内举行婚礼,公证人名叫瓦格纳,证婚人为约瑟夫·戈培尔和马丁·鲍曼。1945年4月30日下午三时半左右,希特勒与爱娃在地堡内结婚后双双自杀于地堡,尸体随即被火化。在1930年代早期,希特勒大致上遵行素食饮食,虽然偶尔食肉。马丁·鲍曼为希特勒在贝格霍夫建了一间温室以确保在战时提供新鲜蔬菜、水果。希特勒是个讲究健康与自律甚谨的人,他不吸烟、基本上不太饮酒,偶饮啤酒,极少饮用烈酒。平时,他的饮料是淡茶、牛奶、热巧克力。他尤其反对吸烟。不过希特勒少年时烟瘾相当重,多时一日可抽至四十支烟,后来因觉得太浪费金钱而戒烟。在当政时,希特勒由学者口中得知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基于保证国民健康的立场,他提倡纳粹德国的禁烟运动。据传希特勒痛斥过他的情人爱娃暗自抽烟的行径。他甚至承诺,如果她能戒烟一周就奖励一只金表。1939年,瑞典一个国会埃里克·勃兰特提名阿道夫 希特勒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负责评奖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考虑了这一提名,但最终把当年的奖项授予综合研究机构南森研究所。  穿着和服的德国元首纳粹德国头目阿道夫·希特勒身穿日本和服的一张照片曝光。在这张已经发黄的黑白照片中,希特勒留着标志性的分头和小胡子,身穿深色和服站立,右手拿着一把看似扇子的物品,目光严肃地看着镜头。和服上还能见到纳粹的鹰徽和万字徽。这张老照片由英国《每日快报》网站作为“独家”发表,也出现在英国《每日邮报》网站上。  希特勒的穿着艺术希特勒对于穿着比较随意,他的衣服不多,而且毫不考究,时尚对他来说没有意义。鞋子不要夹脚,西装不要妨碍活动,这就是他的全部要求。由于习惯在讲话时做大幅度的激烈手势, 希特勒上衣的袖子都裁得很宽。他不喜欢到裁缝那里去试衣服。为了避免麻烦,他总是一次让人做三四套西装,按同样的方式剪裁,料子也常常相同。对于领带,他也没有任何讲究。他发现自己喜欢的领带时,便立即买上半打,并且都是同样的花色。在他上台的初期,大家总看见他穿着土黄色的有腰带的风衣,戴着灰色的天鹅绒帽子。后来,希特勒习惯穿一件毫不挺括的加拿大式风衣,颜色是显得很脏的灰色,戴一顶灰色军帽,黑色的帽檐大得夸张,几乎遮住了他的半张脸,宾客们常常感到吃惊。每次他身边的人和亲密的朋友建议他穿得考究点时,希特勒都会面露不悦,不加掩饰地表现出他的不满。对希特勒来说,只有穿起来舒适的衣服有意义,为此他还厌恶为举行正式仪式而穿的燕尾服。他不明白,为什么非得穿上这种硬挺刻板的衣服耸肩缩背地接见外国外交官不可。在实用主义面前,就连无尾常礼服也不会受到他的青睐。

阿道夫·希特勒的轶事典故

6.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被公认为是二战的主要发动者。在二战前期,德国及其他轴心国占领了大部份的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然而1942年之后,盟军开始反攻,德军渐居劣势。1945年德国战败,他的下落成为历史之谜。不仅如此,希特勒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未解之谜的人物,一个非德国本土出生的人,既没有政治经验,也没有资金和政治背景,居然成为了德国元首,并发动了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二战。
中文名: 阿道夫·希特勒 外文名: Adolf Hitler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奥地利 出生日期: 1889年4月20日 逝世日期: 1945年4月30日 职业: 德国元首,纳粹党党魁 信仰: 种族主义,民族主义 主要成就: 出任德国元首及总理 代表作品: 《我的奋斗》 重要事件: 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血型: A型 所属政党: 纳粹党 
部分人士对希特勒有中性或赞赏的评价。前埃及总统沙达特在1953年,他是一名年轻男子时赞美了希特勒,很可能在当时在提倡反抗大英帝国。美国非裔伊斯兰领袖路易斯·法拉肯(Louis Farrakhan)曾赞喻“伟大的人物”。印度湿婆神军党领袖拜·萨克雷(Bal Thackeray)曾在1995年称自己为希特勒赞赏者。德国历史学者弗里德里希·迈内克(Friedrich Meinecke)称希特勒的一生是“在历史长河中,一个非凡及不可量的人物的伟大例子”。   亨利·福特曾经捐助希特勒发展工业,因此获得希特勒授予的十字勋章。
中国人就差希特勒

7. 阿道夫·希特勒的争议

 1945年,当苏联军官把希特勒的颅骨给牙医看时,他认出了自己给希特勒做的几颗假牙。但是,1972年他在同德国作家马泽尔的谈话中推翻了这个说法。提起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有关历史资料都说他在苏联红军攻入德国柏林以后,于1945年4月30日服毒并开枪自杀。但是60岁的阿根廷作家、档案学家阿贝尔巴斯迪在其所著的《希特勒在阿根廷》中却认为,希特勒在1945年花了大约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黄金赎得性命,携带情妇埃娃布劳恩成功地从柏林逃走,并且在阿根廷隐藏多年,直到1964年75岁时才死去。另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01月25日报道,巴西马托格罗索州首府库亚巴市新闻系研究生西莫尼雷内格雷罗迪亚斯在新书《希特勒在巴西:他的生与死》中挑战传统观点,认为希特勒没有于1945年4月20日自杀在柏林地堡中,希特勒实际上假死逃生,其逃到马托格罗索州的一个村子化名生活,最后于1984年在巴西与玻利维亚边境小村去世,终年95岁。

阿道夫·希特勒的争议

8. 对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一印象

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首先先了解一下希特勒上台时德国的政治环境,为什么一个一战下士短短十几年就成为了大国元首。大多数德国人认为一战之所以战败不是因为打不过了(的确有点打不过了,但是还没有溃败,仍然占据着比利时和法国北部还有俄国西部),是国内共产党和犹太人煽动革命,不得已而投降的,签署了那么屈辱的凡尔赛合约。随之而来的是割地赔款,还有经济大萧条。想像一下,假如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就倒了,一个人站出来说能领导中国重振经济军事,打到东京去,成为世界霸主。人们会不会支持他?当时的德国也是这样,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堪比清政府,对国内的党派之争和经济危机完全没办法。这时,希特勒用他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和对未来的承诺俘获了所有德国人的心。纳粹党逐渐成为德国第一大党,最终在兴登堡的支持下成功上位,成为执政党。之后希特勒一人独揽军政大权,成为国家元首,排除异己,巩固权力。这些是独裁的一面,但是他的确用极短的时间内重振了国家经济,使失业率达到战后最低,而且逐渐一条一条撕毁凡尔赛合约,重建军队。之前的承诺一项一项全部成为了现实,再加上适当的宣传和希特勒的煽动力,使德国人根本不在乎是不是独裁者,只盼望希特勒能带领德国走向辉煌,有朝一日能重拾大国地位。当时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对希特勒的挑衅不管不顾,德国国内却在大规模扩军备战。希特勒也是个善于创新的人,对于那些提出新式战术的军官大加提拔,淘汰思想守旧的将领。使德国出现一批优秀的军官如古德里安(装甲兵创始人),隆美尔(沙漠之狐),曼施坦因(击败法国的镰刀计划)。这么说吧,如果希特勒在39年突发意外死掉,那么他会成为像罗斯福一样的伟人。但问题是他多活了六年,发动了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制造了历史上最大的大屠杀(感兴趣可以看看斯大林干的缺德事,不比希特勒好多少),他使整个欧洲化为一片废墟,从这点来说他无疑是历史罪人。但是他的才能也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制造灾难的才能,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毁灭半个世界的,看一个人要从多个方面看。就像拿破仑在法国是英雄,在俄国就是侵略者。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希特勒。~~~~大概就写这么多了,个人非常喜欢二战的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