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诗历来是被用来形容《红楼梦》中的一个女子她是谁?

2024-05-02 20:45

1.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诗历来是被用来形容《红楼梦》中的一个女子她是谁?

形容《红楼梦》中薛宝钗想青云平步的志向。这首诗是《红楼梦》第七十回中薛宝钗所作的《临江仙·柳絮》。
1、原文: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释义:
东风卷起那被吹散的柳絮,在白玉堂前翩翩起舞,它那优美轻盈的舞姿像纷忙的蜂群和阵阵的蝶舞,飘扬漫飞。飞絮何曾随着那流水而逝去?又何必委弃在弥漫着花香的泥尘中。千丝万缕,密切复杂,始终不能够改变,任由它集聚还是分离。
无限美好的春光莫笑那本来轻薄无根无绊的柳絮,频频凭借那吹残百花的东风,送我直上青云。
3、赏析:
这首词上阙状物,着力描写风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阙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

扩展资料
1、薛宝钗正册判词(钗黛合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名家点评:综观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堪称咏物诗的上乘之作。——郑州大学教授刘建龙《中华诗词赏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临江仙·柳絮
百度百科-薛宝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诗历来是被用来形容《红楼梦》中的一个女子她是谁?

2.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征程,是作者化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诗句,试说说两处用法有

不同:感情色彩和意境不同。红楼梦中的这句诗有明显的世俗化意味,而改后的诗句则更加显示了雄心壮志。仅仅是两个字的改变,意境大大的变了。一个是在描写凭风攀附权贵,追名逐利的形象,而另一个则是在表现“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阔下,上征程的人的雄壮气概,在这里,改编人把一句世俗化的诗句变成了抒发壮志的诗句。
好处:通过“好风”的描述,渲染了走上征程前的雄浑的意境,这比红楼梦里的追名逐利攀附权贵更加形象和合适。

3.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青天(记不太清)是谁写诗?我清楚记得不是红楼梦里的,高中老师讲诗词解析题时

《柳絮词》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十回,这是大观园的最后一次诗会,作者把它安排在这里,显然有他一定的道理。在宝钗之前的几首《咏絮词》里,流露了太多的颓唐和伤感,因此轮到宝钗时她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不落套”。于是她写了《临江仙 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 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首词的大意是:春风仿佛也能理解柳絮,将它均匀地飘散在白玉堂前。比起狂蜂乱蝶,似乎它显得更美。虽然可能随着流水逝去,或者委弃在尘土之中,但是不管落向哪里,它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别笑它无根无底,也别笑它轻微,兴许它还会被一阵好风送上青云之间呢。

复制来的,不谢⊙▂⊙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青天(记不太清)是谁写诗?我清楚记得不是红楼梦里的,高中老师讲诗词解析题时

4.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表达了薛宝钗的什么思想?

乐观向上,洁身自好,坚持自我。
这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最后一首著名的诗词作品。因其最后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没少受到后世那些“红色红学家”的攻击和谩骂。在后者眼里,这似乎是宝钗“醉心功名富贵”(朱淡文语),甚至“野心勃勃”(李希凡语)的“铁证”。诸如此类的说法,初听起来似乎也言之凿凿,但认真辨析一下,却不能不说是实在缺乏古汉语常识的表现!因为在最初的古诗文中,“青云”、“上青云”不仅指的不是高官显爵、功名富贵这些东西,反而指的是不与权势集团同流合污的隐士情操!比如,以下一些诗文中的用法:
佚名《续逸民志》:“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
王国维《人间词话》:“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
显然,面对嵇康之志、陶渊明之诗,古人皆使用了“青云之志”、“干青云而直上”等词汇来形容、来赞美。由此可见,“青云”二字在古诗文里的寓意,与后世的习惯用法正好相反,绝不是指什么“醉心于功名富贵”,不择手段的要当官,而恰恰是指那种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其具体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可以做官,但要坚持道德理想,把做官仅仅看成是实现道德理想的手段,否则,宁可不做官,也要独善其身。
那么,宝钗《临江仙·柳絮词》中出现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其所反映的究竟是上述古人所谓“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的高洁品格,还是如李希凡、冯其庸、朱淡文等后世红学家所理解的“功名富贵”之心呢?正确的答案当然是前者,而绝不可能是后者。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结合书中的上下文来看看,就不难知晓。一是宝钗词中所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一句该怎么解释?如果按那些持拥林派观点的官方红学家的说法,宝钗是什么一心要夺“宝二奶奶”之位,她正应该随着形势的盛衰消长、人事的离合衍变,而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才对,为何反说是“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其二,“韶华休笑本无根”,这“本无根”又该作何解说?按世俗功利的眼光,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铁”,如此豪富,又与其他三家联络有亲,正是根基深厚的表现,如何反谓之“本无根”?难道薛家的势力也如同那柳絮一样“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其三是当时大观园群芳的表现。书中写明众人在读了宝钗《临江仙·柳絮词》以后的表现乃是: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第70回)
如果宝钗的词作竟然只是表现什么“功名富贵”之类的庸俗不堪的主题,那大观园群芳会为之“拍案叫绝”,且以之为尊吗?难不成包括李纨、黛玉、湘云、探春在内的这些人全是俗眼,分不清好歹么?单是从这三点来看,我们就不难看出,宝钗所说的“送我上青云”,完全是一种超越世俗功利之上的崇高境界。用世俗功利的眼光,那是永远都不能把这首词给解释圆范的。[2]

5. 解析薛宝钗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曾经看到网上一个调查
  
  如果让你选《红楼梦》里一个女孩子当老婆,你会选谁? 
  
 好多男生都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
  
 林妹妹再美,再仙,再有才,也只适合镜花水月圆一场柏拉图之恋,不适合柴米油盐的世俗羁绊。还是应当娶个薛宝钗,识大体懂人情;或者娶个史湘云,天真无邪,让人乐乐呵呵;或者娶个王熙凤(心真大),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切男权都拜倒在凤姐的石榴裙下。
  
 薛宝钗,红楼梦的第二女主角,仪态万方,体态丰腴,贵气逼人,宝玉曾把她比作牡丹,形容她“任是无情也动人”。再加上宝钗的高情商,对待主仆下人都一视同仁,在偌大的贾府竟然没有得罪过一个人,上下称道:宝姐姐是最和气的。
  
 也有人认为薛宝钗城府极深,步步为营,靠着好人缘一步步树立威信;在王夫人、老天太面前不露痕迹的取巧;在贾府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里,不动神色就陷害一把黛玉;最后靠着情商和后台打败情敌,坐上了宝二奶奶的位置。
                                          
  宝钗是怎样一个人? 
  
 薛宝钗这个人,我个人觉得是红楼梦里最复杂的一个,很难去定义,因为她有很多层,外在的温婉和顺是第一层;内在的理性冷静是第二层;还可以有第三层,就是对身份、地位、权势的维护和野心,但继续看下去,还有第四层,对人情世俗的了无,一种空,一种无我的状态。
  
 你说她温婉和顺,对周围人都好,但是她总是平衡在一个度,你能感受到宝钗的温暖,但是也能感到她骨子里的冷;你说她城府很深,确实在贾府宝钗步步为营,拉拢了一众好人缘,连原本不太喜欢她的老太太,都承认宝钗这孩子是极好的;但是她又不是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人,从她的屋子就可以看出来——
  
 屋子里雪洞似的,什么装饰都没有,连贾母都看不下去,“一个年轻的姑娘,屋子整洁成这样,太忌讳。“
                                          
 你可以看出来,宝钗是没有“我”的,她是一个“无我”的状态,她不像是一个有情有爱的人,她更像是一种封建礼数的化身。
  
 让宝玉和一个“封建礼数的化身”结为夫妻,这就太可怕了。宝玉是一个彻底的反儒家思想的人,他厌恶世俗规章、厌恶等级制度,所以宝钗曾劝他去考取功名,宝玉直接甩黑脸,让宝钗出门左转,那是宝玉和宝钗在书中,最大的冲突。
  
 这两个人,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所以宝玉不可能爱上宝钗,永远都不可能的。
  
 那么宝钗爱宝玉吗?我觉得她谁都不爱,一个“无我”的人,一个无情的人,可以做到把婚姻当成政治任务,嫁给谁不重要,能不能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才重要。
  
 宝钗做的灯谜,《临江仙•柳絮》
  
 
  
  
 这首诗,隐喻了宝钗最大的野心。
  
  宝钗为什么会来贾府? 
  
 书里透漏了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小细节:宝钗一开始,是要进宫选秀的,但是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就来了贾府,就住下来了,书里也再没提此事。宝钗为什么没被选上,书里也没说。但是按照宝钗的家世、人品、容貌都不应该呀。
                                          
 唯一的污点,是宝钗在进宫选秀那个时间段,她那一个不成器的哥哥薛蟠,正好在外面抢了一个丫鬟,还打死了人,闹了一场人命官司。可能这个缘故,宝钗没有资格入选了。
  
 没有被皇宫选中妃嫔,是薛宝钗最大的一块心病。
  
 宝玉曾调侃宝钗,说她也像杨贵妃一样,体丰怯热。(就是说她胖,怕热)
  
 宝钗听后,大怒!这是温婉和顺、冷静理性的宝钗第一次动了真气。 
  
 这不就说出了事实,宝钗没能进宫,就是被她哥哥害的!
  
 写到这里,我又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哎,红楼梦这本书,真是草灰蛇线伏笔万千,经常梳理着梳理着,就又发现了一个秘密。
  
 红楼梦里的人物,最先出场的是谁?是甄士隐,甄士隐有个女儿英莲,小时候被人贩子拐走了。宝钗的哥哥薛蟠打死人抢走的丫鬟,正是英莲,后来英莲成了薛蟠的小妾,改名香菱。
  
 以前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红楼梦要安排甄士隐先出场呢?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在书里总共只做了三件事:一出场就弄丢了女儿,一遇到道士就出了家,一见到贾雨村就赞助他考了官。这是什么意思呢。
  
 香菱这个人物吧,出场也不多,在贾府这个大家族里,身份地位也不高,为什么还会有判词?为什么她这个人物很重要?
  
 今天才明白,这两个人才是一切故事的根源,如果薛蟠没有遇到她,就不会打死人,就不会闹出人命官司,就不会影响到宝钗进宫。宝钗如果进了宫,就不会来贾府,林黛玉就不会遇到她的头号情敌,宝玉和宝钗就不会结婚,林黛玉也不会死,宝玉也不会出家。。。
  
 红楼梦的结局就要改写了。思细级恐。
  
  宝钗的结局 
  
 拉回来继续说宝钗,这个人物也很悲剧,红楼梦里几乎所有的人结局都很凄凉。宝钗其实很适合进宫,她的理性、情商、处事都是可以在《甄嬛传》中活到最后几集的人物。可惜她的命运发生了扭转,偏偏嫁给了宝玉,两个完全没有共通语言的人,如何生活在一起呢。
                                          
 果然,宝玉婚后不久,就出了家,留下宝钗一人,支撑着衰败的贾府,维持着最后的气象。
  
 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态度,是可叹可惜,一个那么好的女孩子,最后却要独自背负起一个大家族,就像埋在雪地里的金簪,耗尽了流年时光,一生后事都冷暖自知了。
  
 宝钗是封建礼数的化身,也是封建礼数的悲剧。
  
 
  
  
  文章来源于:于野妹子(yuyemeizi )

解析薛宝钗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