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2024-05-20 08:31

1.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1、控制测试的内容为内部控制,是定性评价;实质性程序的内容为账户金额,是定量评价。2、控制测试的目的为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实质性程序的目的是评价账户金额正确性,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依据。联系: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联系体现在:控制测试为实质性程序打基础,控制测试的结果为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提供依据;实质性程序是在控制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程序的程度取决于控制测试的结果。【摘要】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与联系【提问】
1、控制测试的内容为内部控制,是定性评价;实质性程序的内容为账户金额,是定量评价。2、控制测试的目的为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实质性程序的目的是评价账户金额正确性,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依据。联系: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联系体现在:控制测试为实质性程序打基础,控制测试的结果为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提供依据;实质性程序是在控制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程序的程度取决于控制测试的结果。【回答】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2.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一、定义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即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分析程序的目的二、具体区别点三、做题时注意事项在做题当中区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应按目的或执行的结果进行区分。有没有按某项制度去做,此时是控制测试,有没有重大错报是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最大的区别就是要看测试的目的,如果目的是为了测试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则属于是控制测试,如果目的是为了直接检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则就属于实质性程序,

3.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

  如何区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供大家阅览!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备考提示】   
      如何准确理解产能计划的类型和平衡产能与需求的方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产能计划的类型包括领先策略、滞后策略和匹配策略。
   
      (1)领先策略:根据对需求增长的预期增加产能。
   
      (2)滞后策略:仅当企业因需求增长而满负荷生产或超额生产后才增加产能。
   
      (3)匹配策略:少量地增加产能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般来说,共有三种平衡产能与需求的方法:
   
      (1)资源订单式生产:当需求不确定时,企业仅在需要时才购买所需材料并开始生产所需的产品或提供所需的服务。
   
      (2)订单生产式生产:在采用某些生产运营流程的情况下,企业可能对未来需求的上涨非常有信心,从而持有为满足未来订单所需的一种或多种资源的存货。
   
      (3)库存生产式生产:许多企业在收到订单之前或在知道需求量之前就开始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
   
      区分三种平衡产能与需求的方法。
   
      资源订单式生产,指的是在接受订单之前不购买资源,只有接受订单之后再采购资源进行生产,即订单-资源-生产,例如:建筑公司。
   
      订单生产式生产,指的是先拥有一部分资源,在接受订单之后,再进行生产,即资源-订单-生产,例如:餐馆。
   
      库存生产式生产,指的是企业在收到订单之前或在知道需求量之前就开始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即资源-生产-订单,例如:节日礼物,比如圣诞节的某些玩具。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考点精讲】   
      税法与税收的关系(税法)
   
      税收: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特征是由税收的本质决定的,是税收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标志。理解税收的内涵需要从税收的分配关系本质、国家税权和税收目的三个方面来把握。
   
      税法: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税法属于义务性规范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的这一特点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
   
      (2)综合性法规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制度组成的体系,其内容涉及课税的基本原则、征纳双方的权力和义务、税收管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税法的综合性特点是由税收制度所调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税法与税收关系:把握税法的概念必须在深入理解税收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为税收制度,而税法则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疑难问题解答】   
    
     1.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实现企业合并在个别报表中的处理原则。(会计)
   
      解答: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持股比例计算的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合并日取得的进一步股份新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之和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日之前持有的被合并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也在合并当期直接转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并按照下面的原则处理:
   
      (1)合并日于合并之前持有的被合并方的股权投资保持其原账面价值不变;
   
      (2)这里所说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是指的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被合并方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应当以其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确定。
   
      (3)如果是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实现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按照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相同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2.如何理解“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经济法)
   
      解答:理解这句话需要把握以下要点:(1)这里所指的限制是指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所享有的事务执行权和对外代表权权利的一种界定;(2)对抗是指合伙企业不承认第三人的某些权利和利益,拒绝承担某些责任;(3)第三人是指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说与合伙企业有经济联系的第三人不知道合伙企业所作的内部限制,并且是本着合法交易的目的,诚实的通过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人,与合伙企业之间建立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法人、非法人团体或者自然人。如果第三人与合伙企业事务执行人恶意串通、损害合伙企业的利益,那么就不属于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例如:某合伙企业聘用乙管理企业事务,同时对乙的职权予以限制,凡是乙对外签订标的额超过10万元的合同,必须经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的一致同意。某日,乙未经全体合伙人的一致同意与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丙签订了一份标的额为15万元的买卖合同。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认定合同有效,这保护了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乙对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合伙企业对被聘任的经营管理人员职权的内部限制,(对外)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但在合伙企业内部,被聘任的经营管理人员超越授权范围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所以这里要注意“对外与对内”的区别。另外要注意,合伙企业聘用的合伙人以外的人负责合伙企业的经验管理,该管理人并不是合伙人,所以不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易错易混辨析】   
      如何区分各种审计程序属于控制测试还是实质性程序?(审计)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二者是并列的关系,并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要想区分这两种审计程序,关键要看清楚审计程序的目的,如果一项审计程序是为了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则属于控制测试,比如注册会计师检查验收单是否连续编号,该项审计程序是为了确定验收单是否按照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连续编号,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则属于控制测试;如果一项审计程序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则属于实质性程序,比如注册会计师检查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的金额的一致性,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总账和明细账的金额应该是一致的,如果总账和明细账的金额不一致,则说明应收账款的计价和分摊认定可能存在错报,这就说明该项审计程序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因此属于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历年考题剖析】   
      实施股票分割与发放股票股利产生的效果相似,它们都会( )。(财务成本管理-单选题-2013年)
   
      A.改变股东权益结构
   
      B.增加股东权益总额
   
      C.降低股票每股价格
   
      D.降低股票每股面值
   
      答案:C
   
      解析:股票股利会改变股东权益结构、股票分割不会改变股东权益结构。所以选项A不正确;股票分割和股票股利都不会增加股东权益,所以选项B不正确;都会使得发行在外的股数增加,会降低股票每股价格,所以选项C正确;股票股利不会影响每股面值,而股票分割会降低每股面值,所以选项D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核“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在中华会计网校2013年《注会财务成本管理》课程“我的题库——2013年模拟试题”实验班模拟试题(五)多选题第34题、特色班模拟试题(一)单选题第16题涉及该知识点。另外在2013年梦想成真系列丛书《应试指南》202页单选题第5题涉及该知识点。(2014年教材将该知识点改成了“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和回购”)
   
      猜你喜欢:
   
    1.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练习题带答案 
   
    2.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练习题及答案 
   
    3.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下载 
   
    4. 事务所实习报告总结(2) 
   
    5. 风险基础审计发展论文 
   
    6. 新审计准则视角下的持续审计探讨 
   
    7. 停业整顿通知书格式 
   
    8. 筹资与投资循环流程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区别

4. 如何区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区别:
1.控制测试的内容为内部控制,是定性评价;实质性程序的内容为账户金额,是定量评价。
2.控制测试的目的为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实质性程序的目的是评价账户金额正确性,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依据。
联系:
控制试验与实体程序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试验为实体程序奠定了基础,控制试验的结果为确定实体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提供了依据;实质性程序是在控制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程序的程度取决于控制检验的结果。

扩展资料:
控制测试的考虑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某项控制的测试范围时通常考虑下列因素:
1.被审计单位在整个信任期内执行控制的频率。控制执行的频率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就越大。







2.在审计期间,注册会计师将信任时间的长度来控制运作的有效性。准信任控制的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不同。控制活动的数量在这个时间长度上也是不同的。CPA需要根据所提出的信任控制的时间长度来确定控制测试的范围。信任期越长,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3.为了证明控制可以预防或发现并纠正确定水平的重大错报,有必要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检验的范围就越大。
实质性程序的考虑因素:
1、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越薄弱,注册会计师越不宜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2、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性。如果实施实质性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可能难以获取(如系统变动导致某类交易记录难以获取),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3、实质性程序的目标。如果针对某项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的目标就包括获取该认定的期中审计证据(从而与期末比较),注册会计师应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5. 如何区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1)控制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是直接查找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和列报的错报;实质性分析是将分析程序应用于实质性程序 ,通过分析各财务信息之间以及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查到各类交易 帐户余额 列报的错报
比如说A企业设计了有关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其中有一项是对于企业超过200万的资金支付采取集体决策 由三位经理一致同意并签字才能通过 某项交易支付了400万 注册会计师检查相关凭证中是否包含了经理们的签字可以测试该项内部控制 不过控制测试的对象必须留有轨迹 如果被审计单位仅仅设计了“观察、询问”这样的内部控制 是无法实施控制测试的
如果A企业07年固定资产帐面余额4000万 注册会计师将固定资产项目重新计算核实其余额准确性 这样的做法就属于实质性程序 
(2)注册会计师直接做某些检查程序就是实质性程序,如果是被审计单位先做某项与账户不直接相关的检查性控制或预防性控制,注册会计师再看其有无真正在做,那就是控制测试。一般来说实质性程序获得的证据不会再反过来证实控制的有效性,否则审计就会没完没了。因此,是控制测试还是实质性程序,主要还看其目的。因此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实际上很难严格区分。通常来说,两者组合在一起,其实有一点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是风险应对里的核心知识 ,建议还是多看看审计教材。

如何区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6. 如何区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区别:
1.控制测试的内容为内部控制,是定性评价;实质性程序的内容为账户金额,是定量评价。
2.控制测试的目的为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实质性程序的目的是评价账户金额正确性,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依据。
联系:
控制试验与实体程序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试验为实体程序奠定了基础,控制试验的结果为确定实体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提供了依据;实质性程序是在控制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程序的程度取决于控制检验的结果。

扩展资料:
控制测试的考虑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某项控制的测试范围时通常考虑下列因素:
1.被审计单位在整个信任期内执行控制的频率。控制执行的频率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就越大。







2.在审计期间,注册会计师将信任时间的长度来控制运作的有效性。准信任控制的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不同。控制活动的数量在这个时间长度上也是不同的。CPA需要根据所提出的信任控制的时间长度来确定控制测试的范围。信任期越长,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3.为了证明控制可以预防或发现并纠正确定水平的重大错报,有必要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检验的范围就越大。
实质性程序的考虑因素:
1、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越薄弱,注册会计师越不宜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2、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性。如果实施实质性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可能难以获取(如系统变动导致某类交易记录难以获取),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3、实质性程序的目标。如果针对某项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的目标就包括获取该认定的期中审计证据(从而与期末比较),注册会计师应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7. 能否通俗易懂地解释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和穿行测试

穿行测试的内容是追踪一整套交易流程,目的是了解被审计方的内部控制,进而帮助注册会计师进一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白话点讲,穿行测试就是我来完整的看一遍你的业务流程,看看你到底有啥内部控制机制、有没有好好执行?这样就能帮助我进一步识别和评估你的风险点在哪里。)所以辨析的重点应该是:穿行测试是『风险评估』中所使用的一种程序,是为进一步识别和评估风险准备的!千万不要把它和『控制测试』搞混,这主要也怪两者的测试对象都是内部控制,所以看起来特别像罢了。但其实控制测试已经是风险应对(风险应对包含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范畴了,以测试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为目的。我觉得把层次关系厘清可能会更好理解:一般我们把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放在一起说,这几个概念是一个层面的,都属于总体审计程序,可以认为是广义的审计程序。穿行测试是风险评估中所使用的一种具体的程序,和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并不在一个层面。

能否通俗易懂地解释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和穿行测试

8. 进行控制测试和实施实质性程序时通常应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测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控制设计测试,即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是否适当所进行的审计程序。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和发现特定财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二是控制执行测试,即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使设计得再完整,也不能减少财务报表中出现重大错报或漏报的风险。
实质性程序采用细节测试,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扩展资料
实质性程序的时间选择与控制性试验的时间选择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点是,这两类程序都面临对中期审计证据和以往审计获得的审计证据的审议。两者的区别在于:
1、在控制测试过程中,有一种更为“正常”的方式在中期实施控制测试,并获取有关中期控制操作有效性的审计证据;而且,由于实质性程序的目的是更直接地发现重大错报,因此需要考虑到实质性程序在过渡期间的成本,利益平衡;
2、在本次控制测试中,以往审计获得的关于控制操作有效性的审计证据受到很大限制;以往审计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得的审计证据,本标准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和更加严格的限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控制测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质性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