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2024-05-17 12:14

1.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人民币?看完涨知识了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2.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块大洋的价值是相当的高的,相当于现在的两三百元。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过一个工人的工资,可能一个月也就几个大洋。

我们当然不能直接把大洋换算成人民币,因为大洋现在在市面上并不流通。所以想要计算出大洋的具体价值,我们只能通过中间法。我们可以按照史料的记录,根据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来换算出现在与它等值的人民币数额。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是它的价值尺度职能让它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按照这样的方法换算出来,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在大洋刚刚开始发行的阶段,一块大洋的价值大概是现在的两三百元。

我们举个例子,在清末与民国初期,也就是大洋刚刚流通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洋的价值是相当的昂贵的。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头牛的价格大概是5块大洋。我们现在一头牛的价格可能要好几千元。这中间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价格规律,因为以前对于牛的需求没有现在这么高,所以说牛的价格也没有现在这么贵,但是我们折算下来一块银元也能够抵现在两三百元左右。同时还有记载,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米,所以说一块大洋的价值肯定会超过百元。

综上所述,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一块大洋的价值是非常的高的,但是后来因为大量的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大洋也就不断地贬值。

3.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明末清初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有:“生出无穷事,骗去许多银。” 银锭、元宝、银币,一直是我们过去的硬通货币。西班牙作为最早在南美发展殖民地的国家,在南美地区制造了双柱银元用于流通,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最开始这些银元只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使用。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习惯称银元为大洋。

到清末,清政府跟外国的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清政府自己开始制造银元,民国时银元作为货币流通达到鼎盛,最为人们熟悉就是袁大头,也就是民国时期发行的刻印袁世凯头像的一圆银元,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1912至1927年间又发行了刻印孙中山半身像的一圆纪念币,又称孙小头。
那么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今天能换多少人民币呢?对于这两个不同时期的货币的换算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不过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参照物来进行对比计算,不过这不是绝对准确的。而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货币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

大米作为生活刚需,它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都硬杠杠的,任何时候温饱都是第一需要,大米很适合作为参照物来计算到底怎么换算民国时的银元和今天的人民币。民国时,大米大概6-7分/kg,牛奶8分/瓶,猪肉2角/kg。普通人吃一顿饭也就是几分钱,达官贵人吃上一桌上好的酒席也花不了一块大洋。
现在在外面吃个快餐15-20元,两个人点三个菜随随便便就100多元了,下馆子吃得稍微好一点, 点个大菜的话少说也要花费300元以上。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下,人们平时难得吃上荤菜,碰到哪家哪户有喜事,经常“凑份子”喝酒吃席,一份子钱一般就是一斤或两斤猪肉钱。

现在农村经济差一点的地区凑份子一般60元左右,经济好一点地区100元,经济发达地区不在参考范围。在吃饭问题上,一块银元购买力折算到现在至少也有人民币200元左右吧。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大大不同,价值凝结的劳动也会不同。
不同时期的银元购买力也不一样,宣统年间最开始发行的银元“龙洋”价值高,民国刚开始发行银元购买力也很强,后期购买力下降了很多。到今天,银元又会因各种因素,收藏价值也大大不一样,比如一块袁大头武昌银元的收购价格就比一块袁大头普通银元的收购价格高出一倍还多。

我们还可以从人们的工资水平方面来参照折算。1917年刚入大学教书的胡适写信给家里报喜“适初入大学便得此数,不为不多矣”,每月280块大洋令他非常激动。当时普通教授每月180-280大洋,正教授300-400大洋。蔡元培作为北大校长,有600大洋。鲁迅在他的日记里记载他在北京的月薪大概200大洋,他的稿费很多。
1925年在北京西直门大街黄金地段,一套有40来间房的花园式的豪宅,大概5500大洋。北洋时期小学老师的工资就低多了,一般七八块,这还得是教育发达,经济好的地方,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10块大洋左右,工种好工价高一点也就25块大洋。学徒工就更惨了,一年到头可能就能得到几个大洋。一块大洋,对贫苦百姓来说还是一笔“巨资”。这样看起来,一块银元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现在人民币200-300元的样子。

1914年也就是民国三年,民国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块银元总重七钱二分,89%为银,11%为铜。1钱为3.125g,目前银的价格大概6.33元/g,这样一块银元其中银含量折算的价格大约人民币130元。
其实这些仅仅供参考。物以稀为贵,银元退出流通后,他的价值跟它的收藏价值更加相关。就如前面提到的在北洋时不同时期的袁大头的购买力不一样,现在不同时期的袁大头的收购价格不一样,袁大头的折坏,磨损不一样,价格又有区别。

一块袁大头一般的收购价格在800-1000的样子,一些特别版本价格不一样,武昌版袁大头就比一般的贵一倍以上,它的收购价格至少在2000以上。现在家里有几块银元的,也是好好收藏起来,它的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还是挺高的,卖出去了就再也没有了。当然如果有一两袋银元,你可以考虑拿一些去换点人民币花花。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4.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可以买多少东西

不同时期不一样的。民国在大陆,从1911年到1949年,也是很长的一个时期,而且这个时期也不是一直用大洋的。
看上海物价,
1911—1919年,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或8斤猪肉,或10尺棉布。
1920—1925年,1银圆可以买18斤上等大米,或7斤猪肉,或8尺棉布。
1926—1936年,1银圆可以买16斤上等大米,或4/5斤猪肉,或6尺棉布。
北方物价还要比上海这个便宜一些。再往后,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取代银元,大洋的购买力就不确定了。

5. 民国时用大洋,一块大洋能买多少东西呢?

白银作为合法货币是在明末时期出现,银元的出现,是在此时期的后面,乾隆时间才开始铸造银币。随着鸦片战争爆发政府赔偿了大量的白银,鸦片太多了,大量的白银流入了其他的国家。清政府引进了国外的铸造货币的机器,才开始了银元的流通历史。

白银黄金作为贵金属,一直以来都很有价值,民国时期银元就正式登上了社会的舞台,可以说是银元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时期。民国时期的社会很动荡,只能以清朝灭亡,全面抗战爆发的前25年作为衡量的标准,以上海北京广州等范围作为参考的目标。要想弄清当时的物价,要搞明白民国实际的收入水平。

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人每月工资20元左右,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收入不会超过50元,这也算是小康的水平了,医生,记者,作家,律师,他们的月收入可以达到100~200元,生活也是特别的好。那个时期也是文学发展的最好时期,鲁迅等人一个月可以拿到上千元的收入。

当时的银元购买力还是很充足的。房租价格在5~10银元之间,一壶茶的售价在0.2银元,看一场电影需要花费0.3~0.8银元,穿衣方面,中山装5银元,皮鞋的价格是8~12银元之间,这是在大城市,小城市的话会低一些。所以,根据以上来推断,一块大洋放在现在的市场上,购买力差不多相当于150元人民币左右。

民国时用大洋,一块大洋能买多少东西呢?

6. 大洋都知道,民国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7. 民国时代一块大洋能买什么?

民国人见过的钱,可比咱们现代人见过的钱多得多。

  说民国人见的钱多,不是指他们富有,而是指他们见过的钱的种类非常多。

  身为现代人,除了人民币,还能见到美元、英镑、欧元、港币、马克、卢布、新台币、越南盾  但是再见多识广的现代人,充其量只能见到十几种或者几十种钱。而在民国,根本不用出国,就能见到上百种钱。

  以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人为例,他们能见到印着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袁大头”,能见到印着孙中山头像的银元“孙大头,能见到印着印着老鹰和蛇的墨西哥银元“鹰洋”、印着不列颠女神的英国银元“站洋”,以及写着“光绪元宝”字样的清末银元“龙洋”,甚至还能见到两广地区铸造的面值为两角或者一角的银元“毫洋”,还有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面值为一元的银元“厂洋”。除了这些白里透亮叮当作响的银元,在大宗交易如房地产买卖中还能见到五十两一锭或者十两一锭的元宝,在日用品买卖等小额交易中又能见到大量的铜钱。铜钱又分很多种,有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有嘉庆通宝和同治通宝,有面值一文的制钱,也有面值十文和五十文的“大子儿”。银元、元宝和铜钱都是金属货币, 除了这些金属货币,还能见到纸质货币,例如各大钱庄发行的钱票、各大银号发行的银票、南方国民政府发行的“毫洋劵”、北方北洋政府发行的“大洋劵”、交通银行发行的“中交票”、农民银行发行的“新钞劵”、日本正金银行发行的“正金票”、香港汇丰银行发行的“汇丰票”  再加上当时军阀割据、诸侯林立,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发行的一套货币,从全国各地流入北京的纸币就有几十种,

  由此可见,民国时代的货币体系实在太混乱了,那时候的货币种类实在是太繁杂了。但不管多么混乱和繁杂,像“袁大头”、“孙大头”、“龙洋”和“鹰洋”这四种银元,还是可以在种种货币中脱颖而出,可以被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居民所认可,而且不管后来纸币发行量有多大,它们的购买力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动,至始至终都是很“值钱”的货币,至始至终都被买家和卖家所欢迎。

  在民国,这四种银元被亲切地称作“大洋”。

  大洋的种类有别,造型各异,但是重量都在0.72两(晚清的两,每两37克)左右,含银量都在0.65两左右,所以购买力也大体一致,在同一个时间和同一个地方,拿一枚“袁大头”去买东西,跟用一枚“龙洋”或者一枚“鹰洋”所能买到的东西并没有区别。

  那么好,一块大洋在民国时期都能买到哪些东西呢?

  1912年的北京,一块大洋能买60斤普通大米(孟天培、甘博《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北京大学出版部1926年版),也可以供6个人去东来顺吃一顿羊肉火锅(据《吴虞日记》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能买44斤大米,也可以供5个人去中档的西餐厅吃一顿西餐(据香港名医陈存仁回忆录《银元时代生活史》)。

  1931年春天的广州近郊,一块大洋能买25斤大米或者20斤豆角(玉昆《广州近郊的生活》,收录于《农村生活丛谈》,申报馆1937年版)。

  1937年夏天的成都市区,一块大洋能买16斤大米,或者17斤面粉,或者5斤猪肉,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斤大葱,或者47斤包菜,或者5斤白糖(魏树东《成都地价与房租之研究》下编表1《成都市二十七年六月及七月出售物价表》,收录于《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第77册,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影印版)。

  从地域上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粮价较高,大洋的购买力相对低一些,比如说鲁迅在北京定居时,一块大洋能买五六十斤大米,后来去了上海,一块大洋只能买20斤大米(据鲁迅日记)。

  从时间上看,粮食价格越到后来越贵,大洋的购买力也就跟着越来越低。例如同样在北京,1915年一块大洋能买20斤面粉,到了1925年,就只能买12斤面粉了(据孟天培、甘博的调查报告《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

  虽然大洋的购买力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终归属于“值钱”的硬通货,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点,不管是谁,只要几十块大洋花出去,一定能买到一大堆好东西。以五四时期曾经跟鲁迅齐名的反礼教斗士吴虞为例,他有妻有妾,有几个女儿,有四个仆人和一个老妈子,一家十几口人,在成都市区过小康生活,一个月下来全家买肉买菜只花22块大洋就够了(据吴虞1914年6月20号日记)。后来他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做教授,请蔡元培、胡适、周作人、顾颉刚、钱稻孙等同事吃饭,在王府井大街东华饭店大摆宴席,鱼翅、鲍鱼等名贵菜品应有尽有,一顿饭也只花了25块大洋(据吴虞1922年2月26号日记)。再后来吴虞去上海旅游,晚上入住英租界最豪华的酒店“远东饭店”,要了一所高档套房,每天房费才5块大洋(据吴虞1924年6月24号日记)。

  民国前期,北大的教授生活优裕,家家都雇听差、雇保姆,甚至还雇厨子、雇车夫,全部算下来,一个月无非只要花上30块大洋的工钱(仍据吴虞日记)。鲁迅在北京阜成门西三条胡同买下第二所四合院以后,把母亲和原配夫人朱安都接过去住,并雇了三个老妈子侍候她们,每个老妈子除管吃管住以外,每个月的工钱只花两块大洋(详见拙著《民国房地产战争》第三章,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这说明大洋的购买力确实很强,也说明那时候老妈子的收入确实很低。

  (来源:网络)。

民国时代一块大洋能买什么?

8. 民国的一块大洋,相当于今天多少钱?

古玩,又称为文物、古董,是古代已遗存下来的文化物质,古玩包括传世作品和地下出土的物品,被视为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古玩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东西多,玩法也多,近些年不断兴起的古玩艺术品市场,逐渐成为人们投资的亮点。随着人们经济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古玩收藏成为了人们投资的首要选择,然而古玩收藏最重要的,就是辨别真假,以及怼古董本身价格的把握。人们总是一心想着捡漏,听拍卖行和所谓鉴定专家天花乱坠,花大量的金钱去投资不值钱的古玩,到头来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古玩的收藏和鉴赏,是一门高雅而有品位的玩,不是单单花钱买就完事了的,所以进入古玩行业中,必须得有一点古玩知识。古玩知识,是对于古玩真假的保证,不能不分真假,古玩不分真假,亏的只能是自己。中国历史上诞生了很多的文物,这些文物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散发它们的光芒。年代越久远,物件越稀少,就越是能够成为精品,收藏一件精品,要比分散收藏一堆次品,所得到的回报率更高。不少人家中留有民国时期的东西,比如说大洋,虽说年代不算久远,但好歹也是一件古玩,有的人就想知道,民国时期的大洋值不值钱。
银元

银元,又称为“大洋”,起源于15世纪时期的欧洲国家,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我国使用银元,大约是万历年间的时候,不过那时候银元并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光绪十六年,清廷开始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各省群起效尤。民国时期,我国确立了银本位货币制度,之后银元就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而到了当代,银元已经成为近代货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一说到民国时期的银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袁大头”,但熟悉银元收藏的人都知道,银元不仅仅只有“袁大头”。

很多人都想知道,大洋有没有收藏价值,一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等等。民国,也就是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800元人民币;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400元人民币;而见过之后,一块大洋相当于200元人民币。不过这只是大洋能够代表的金额,并非大洋本身的价值。时至今日,随着大洋存世量的不断减少,收藏爱好者不断增多,银元也越来越值钱,
银元收藏骗局

银元收藏价值的升温,使得一些制假卖假的现象也逐渐猖獗,银元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牟利的手段。有的人制作假的银元欺骗不懂行的收藏家,也有的人虚报价格,从中收取大量的“中介费”。很多拍卖公司看准了时期,利用一些收藏家的捡漏心理,在网上发布高价回收银元的消息,这时候要是上当了,那可就是亏大了。假拍卖公司骗人的流程大多都是一样的,先是告诉你你的藏品很值钱,之后的收取大量的鉴定费,最后给出的鉴定结果,就是你的银元是假的;要么就直接说不值钱,然后利用人的心理落差,低价从你手中买下。一旦遇到这类似的套路,千万不要傻傻的被骗了。
收藏需谨慎

从明代开始,银元的种类先后有六百四十多种,其中晚清时期和民国的银元最多,两者之中,晚清时期的银元更为值钱。而民国时期的大洋,也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价值的高低从大洋的珍稀成都判断。“袁大头”在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是作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大洋,它还是中国近代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具有着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收藏家要是想出手自家的大洋,还是找正规的鉴定机构和拍卖公司比较稳妥,千万不要被人哄得团团转,最后啥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