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三保障是什么

2024-05-09 02:20

1. 脱贫攻坚三保障是什么

法律分析:1、义务教育的保障:“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2、基本医疗的保障: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保障,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住房安全有保障:2020年前完成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力度加大。
法律依据:《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责任的落实。
第三条 脱贫攻坚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第二十条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双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亲力亲为,推动建立精准对接机制,聚焦脱贫攻坚,注重帮扶成效,加强产业带动、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东部地区应当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帮扶投入;西部地区应当主动对接,整合用好资源。
第二十一条 各定点扶贫单位应当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细化实化帮扶措施,督促政策落实和工作到位,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脱贫攻坚三保障是什么

2. 精准扶贫中的三保障是指

法律分析:三保障指的是义务教育的保障、基本医疗的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法律依据:《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有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

3. 脱贫的三保障指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
指的是义务教育的保障、基本医疗的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而且“三保障”还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

法律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一) 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街接。综合考虑维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当地物价水平、财政保障能力、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等因素,科学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且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规定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要按规定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细化核算范围和计算方法,对于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必要的就业成本等,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按规定适当扣减。加强动态管理,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开展定期复核,不再符合条件的按程序退出,重新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可给予一定时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具体渐退办法、渐退期限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二) 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本意见所称重度残疾人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人员。具体认定办法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

脱贫的三保障指的是什么?

4. 三保障的脱贫目标三保障是

“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一、建档立卡的条件
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要求:(1)贫困户:生活标准低于国家贫困标准,还未解决吃穿、教育、住房安全、医疗卫生、饮水安全保障的农村户籍人员。(2)识别对象:农村户籍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二、五险三金一般包括哪些
五险三金一般包括如下:
五险包含如下:
1、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设立的社会保险;
2、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
3、失业保险:在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而去工作、收入终端、失去生活来源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4、工伤保险:对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受意外伤害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必要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
5、生育保险:确保女职工怀孕及分娩期间基本生活,保障其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金包含如下:
住房公积金,欠薪保障金和残疾人失业保险金。
三、试用期是否要交五险一金
试用期交五险一金。
按照国家劳动保障政策,员工在入职第一天起,用人单位就有为其缴交各项社保的义务,不管是不是在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也就是说,试用期同样属于劳动关系的存续期间,因此,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另外,试用期也应该交公积金,单位应自与这些新职工在建立或形成劳动关系之日起第二个月开始为缴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为首月工资总额,缴存比例为单位确定的缴存比例,对于单位不交公积金的情况,职工又该如何维权呢,可以到所在区县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所属分中心或管理部门反映单位未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有关情况。
需要携带以下资料,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收入证明等证明文件,对单位逾期不交或者少交住房公积金的行为,职工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在职职工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为应当缴纳项目,法律上应当即为必须,同时缴纳也表现出这是一项义务。
2016年3月23日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这意味着,未来随着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合并,人们熟悉的五险一金将变为四险一金,医疗保险将与生育保险合并,有些大型企业会为员工购买福利,人身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三条把握保障标准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这个标准不动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
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指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对于现居住在C级和D级危房的贫困户等重点对象,通过进行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措施,保障其不住危房。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贫困人口有水喝,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服务能力,优化政策供给,制定部门工作方案,于本文件印发后一个月内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在教育扶贫方面,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健康扶贫方面,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配备合格医务人员,消除乡村两级机构人员“空白点”,做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在危房改造方面,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和技术帮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贫困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在饮水安全方面,加快深度贫困地区、改水任务较重地区和边境地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
各地区可以在国家基本标准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细化实化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实施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举措,明显超出基本标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同时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

5. 三保障的脱贫目标三保障是

法律分析:“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法律依据:《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三条 把握保障标准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这个标准不动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
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指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对于现居住在C级和D级危房的贫困户等重点对象,通过进行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措施,保障其不住危房。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贫困人口有水喝,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服务能力,优化政策供给,制定部门工作方案,于本文件印发后一个月内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在教育扶贫方面,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健康扶贫方面,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配备合格医务人员,消除乡村两级机构人员“空白点”,做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在危房改造方面,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和技术帮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贫困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在饮水安全方面,加快深度贫困地区、改水任务较重地区和边境地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
各地区可以在国家基本标准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细化实化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实施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举措,明显超出基本标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同时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

三保障的脱贫目标三保障是

6. 脱贫的三保障指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指的是义务教育的保障、基本医疗的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而且“三保障”还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一) 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街接。综合考虑维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当地物价水平、财政保障能力、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等因素,科学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且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规定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要按规定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细化核算范围和计算方法,对于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必要的就业成本等,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按规定适当扣减。加强动态管理,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开展定期复核,不再符合条件的按程序退出,重新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可给予一定时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具体渐退办法、渐退期限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二) 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本意见所称重度残疾人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人员。具体认定办法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

7. 脱贫攻坚的三保障是什么

法律分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一)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尽快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抓紧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有条件、有需求地区可以实施"以粮济贫"。

脱贫攻坚的三保障是什么

8. 脱贫攻坚战三保障是什么

法律分析:“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完成的质量。
法律依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的指标要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在的脱贫攻坚工作,衡量贫困人口是不是脱贫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