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2024-05-05 08:22

1.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在当下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1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缓,利用暑期,我走访了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高荡村,就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高荡村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的特点,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特别是石头古建筑保存完整,周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积淀厚重,古文化遗址遗迹多,遭到破坏不大,具有较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潜力。
    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高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丧、节庆民族习俗,敬天地、尊师祖的民族信仰传承比较完整和丰富。蜡染、织锦、刺绣等传统工艺在高荡村布依族人中不断的沿袭和发展。高荡村不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而且蕴藏着极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价值。
     一、高荡具有丰富的布依文化资源 
    高荡村居民300多户,近2000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杨两姓,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间文化风情:
    1、有独特的山寨建筑。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井然,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结构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石板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缝、材料就地取,造价低廉,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古朴悠远。
    2、有传统精湛蜡染、织锦、挑花等民族工艺,山寨80%的成年妇女都会制作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很多农户家里设有染缸,从事织锦、蜡染及传统民族服饰的纯手工制作。
    3、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文学。在文化起源上,有《铜鼓的来历》,在传说类有《滴水滩瀑布的传说》,在民风民俗上,有《六月六的传说》、《姊妹箫的传说》等,在民间故事类,有对爱情忠贞不谕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儿》、《三妹与蛇郎》。有富于幽默对事物认识讲究哲理的《征舵的故事》,有讽刺贪财愚蠢,描绘善与恶斗争的《妹妹智杀老变婆》、《人与虎斗智》等童话故事。
    这里的布依民歌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流传广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从少年儿童到老人,几乎个个会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有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间音乐有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如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如念经调(属宗教类)、立房上梁调、情歌调、酒歌调等。
    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等。
    4、有丰富多采彩的布依族节日,()有三月三(油团粑节)、六月六(男女青年赶表定情节)、尝新节,俗称稻米节(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动内容多要数“六月六”了,六月六这天这一带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间文化场所,进行对歌跳舞,男女青年赶表(谈恋爱),同时还进行唢呐、击铜鼓、木叶、飞石打靶,抓羊子,母鸡护蛋、水上漂石等技艺比赛。
     二、该村在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高荡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间文化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认可,这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地文化的保护、发掘、开发、提高和开放,必将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2、高荡村被省政协书画院定为创作采风点,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高荡村作为布依千年古寨,不仅历史悠久,解放前还是镇宁自治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来,高荡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不间断。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会送子弟入塾,曾经产生过秀才9人,举人1人,有7名黄埔军校毕业生,1名国立师范毕业生。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旧时的“儒林村”变成了文化村,在过去的60年,全村通过读书正式被大学、中专录取读书参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学生。高荡被1985年《贵州年鉴》记载,称之为“文化村”,这在镇宁自治县绝无仅有。
     三、该村民族文化濒危情况: 
    该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总的来说,衰退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古歌、民间神话、传说等部分无人传承了。
    2、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项目少了,变得空乏无味。
    3、一些独特的布依民间工艺品无人传承制作
    4、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母语传承存在危机。
    5、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民居濒临灭绝。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一些曲雅古朴、工艺精湛的建筑逐步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需尽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
     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高荡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进行旅游开发,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民族文化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对民族文化风情的抢救、保护很有必要,现充分利用全乡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和措施:
    经调研后,高荡村如今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扶下,开始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在此略提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编写乡土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
    另外要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要建立文化传承人名录体系,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等,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2、统一规划村民建筑,保护地方独特的村寨建筑风格。
    3、修复村寨的水碾和农户门前的石磨、舂对,在围绕村寨流淌的梭罗河沿河两岸制作竹筒水车,自流灌溉农田。同时衬托村寨淳朴民风,重现民族远古文化的见证。
    4、积极抓好布依文化风情的开发,保护利用。把布依族习俗和文化活动场面与旅游观光很好地协调起来,增加旅游者与当地群众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采取解说布依习俗的成因、神话、传说故事、表现形式等方式,让游人对布依习俗有正确了解,增加参与程度甚至产生共鸣。
    5、发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蜡染、织锦、挑花等旅游纪念品等。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银城镇宁的旅游兴县战略也将由此打响一场由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漂亮的胜仗!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2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xx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三、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五、结语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    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另外,写作教学的功利化、速成化的趋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写作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重操作技巧传授、轻写作素养养成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然充斥着中学写作课堂,直接导致学生习作的套路化、浅薄化。
    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期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掌握在写作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调查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初中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认识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对象: 
    我校七、八、九年级三个班共60人。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查,完全能够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四、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3日20xx年12月12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本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主观题1个。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
     七、问卷调查的结果 
    1、我国的三大国粹是()
    A、儒学、国画和针灸
    B、儒学、瓷器和武术
    C、瓷器、书法和儒学
    D、国画、京剧和中医
    2、你对四书五经了解多少()
    A、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什么
    B、知道四书五经,但从来没看过
    C、知道四书五经,看过其中的一些内容
    D、知道四书五经,精读过其中一两本或通读过全部
    3、你认为孔子的“礼”在现代社会()
    A、已丧失其基本价值
    B、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作用
    4、你是否听说过“二十四孝”的故事?()
    A、听说过
    B、了解一点C、没有听说过
    5、父母心情不好时,你会()
    A、想办法让父母高兴
    B、分析原因,然后找他们谈心
    C、跟着一起难过
    D、不管不问,避开,省的惹麻烦
    E、其他
    6、你觉得你现在对待父母()
    A、很好
    B、还说得过去
    C、不是很好
    D、愧对父母
    7、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
    A、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出曲名
    B、比较喜欢,听过一些
    C、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
    D、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
    8、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
    A、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
    B、可以区分,但看不出某个名家字体
    C、勉强可以
    D、不能区分
    9、中秋节是什么节?()
    A、吃月饼
    B、思念亲人的节日
    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
    D、庆祝丰收的节日
    10、写出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名言警句(各写一句以上)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11、你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A、愿意,毕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B、想了解,但没有良好的途径
    C、不愿意,这些东西过时了,落伍了
    D、其他
     八、调查报告的学术价值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次调查,为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奠定了基础,便于课题组进一步改进研究的策略,安排调整今后的研究工作。并且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做为初中阶段的学校使命,即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肩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培养更多的“有传统文化之魂”的社会建设人才。
  ;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2.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活动

春节的来历 
  古代称之为“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朔日,阴历初一日。旧时也把元旦叫作“元日”、“端日”、“元辰”等。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式把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是在民国以后。孙中山本着“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宗旨,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决定改用公历纪年,从1912年1月起实 起实行。这样以来,我国就有两个“新年”,公历的新年称为“元旦”,农历的新年便称为“春节”。 
  上元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这天晚上叫作“元宵”、“元夜”,又称之为“元宵节”。由于唐朝以来盛行元宵观灯的习俗,所以又叫作“灯节”。据说汉文帝平定诸吕之乱登位,平乱之日是正月十五日。于是汉文帝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率领百官、宫人出宫优游,以示庆贺,并把这一天定为“上元节”。元宵节成为灯节,始于东汉明帝,盛于唐代。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写出了元宵张灯结彩,万人出游的热闹景象。此外,还有吃元宵(汤元)、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端午节的来历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也称夏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这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据说,五月初五日是纪念春秋时吴国无辜被杀的功臣伍子胥的日子。传说伍子胥死后变成涛神,民间就有迎涛神的风俗。后来,这些风俗又和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愤而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糥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各样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年糕的来源。在端午节的各种习俗中,龙舟竞渡最为壮观。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来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这些风俗传到了国外,直到现在,日本的某些地方还有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竹竿挂鱼等传统风俗。 
  七夕节的来历 
  阴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穿针乞巧等风俗,民间又称为“乞巧节”。所谓乞巧,是指千家万户的妇女梳洗之后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唐代诗人崔颢《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农谚:“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中秋节的来历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蓝空明净,圆月悬空,清辉泻地,桂香浮动,令人陶醉。苏轼《阳关曲》诗:“暮云收层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表达了中秋月夜的美好。旧俗是夜全家团圆,备上时令瓜果和熟食,一边宴饮,一边赏月,欢声笑语,月圆桂香,聚集一堂,共度佳节。中秋节还有吃月饼的风俗。据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动暴动的日子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馅子里,以便相互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的来历 
  又名秋节。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景,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可以避难。恒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囊、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又因古代“登高”与“蒸糕“音近,重阳日又风行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要登高,故又称”登高节“,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民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腊日节的来历 
  阴历十二月初八日,称为“腊日”,又叫作“腊八节”。腊日趋于古代的“腊祭”。从周代起,每年十二月进行腊祭,祭祀祖先百神,十二月正是狩猎的季节,猎获的禽兽用作祭祀供品,进行腊祭的日子叫作“腊日“。”腊八“又与佛家故事有关,传说十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

3. 有关中国年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年廿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说例如「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年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时候,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年初五开市日:
    年初五可将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开铺,发红包,以求大家工作顺利,而一些过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过回平时的日子。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贴窗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的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有关中国年文化的调查报告

4. 春节中华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


汪清新年的气氛十分热闹,最近,我们进行了考察,报告如下:


一、 中心市场等各个营销店


市场里可以说得上是人生鼎沸,货物是应有尽有,举不胜举。人们都在忙着办年货,这可是把卖年货的老板乐坏了,他可是借着过年大发呢。市场门口也挤满了人,这可是人欢马叫,水泄不通呀,再说其它的营销店,也是很热闹了,里面挤满了人,都要购的满载而归呀。


二、 三十晚上{除夕夜}


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夜晚,五颜六色的礼花把晚上的天空装扮起来,有的像龙,有的像海螺,有的特别像闪闪发亮的圣诞树。伴随着一声声巨响,巨大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白色的、绿色的、粉色的,十分美丽,有的花还带着响声。天空的礼花五彩缤纷,地下的人群一片喝彩声,大人们看着,说着,笑着,孩子们跳跃着,呼喊着,热闹极了。


三、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那天,无论大人们,孩子们,还是老人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听说,在这天,媳妇都要带着孩子和姑爷回娘家,说是这样做吉利。还有初一早上要放鞭炮,贴桃符,因为人们说这样做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


四、步入新的一年


我们共同走进新的一年---------2009年。2009年意味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的是发生,会有更多的运气和命运走向你。2009年装点了我们美好的生活,2009年伴随着我们去迎接新的明天!我们多么幸福啊!

5. 春节中华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
汪清新年的气氛十分热闹,最近,我们进行了考察,报告如下:
一、中心市场等各个营销店
市场里可以说得上是人生鼎沸,货物是应有尽有,举不胜举。人们都在忙着办年货,这可是把卖年货的老板乐坏了,他可是借着过年大发呢。市场门口也挤满了人,这可是人欢马叫,水泄不通呀,再说其它的营销店,也是很热闹了,里面挤满了人,都要购的满载而归呀。
二、三十晚上{除夕夜}
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夜晚,五颜六色的礼花把晚上的天空装扮起来,有的像龙,有的像海螺,有的特别像闪闪发亮的圣诞树。伴随着一声声巨响,巨大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白色的、绿色的、粉色的,十分美丽,有的花还带着响声。天空的礼花五彩缤纷,地下的人群一片喝彩声,大人们看着,说着,笑着,孩子们跳跃着,呼喊着,热闹极了。
三、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那天,无论大人们,孩子们,还是老人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听说,在这天,媳妇都要带着孩子和姑爷回娘家,说是这样做吉利。还有初一早上要放鞭炮,贴桃符,因为人们说这样做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
四、步入新的一年
我们共同走进新的一年---------2009年。2009年意味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的是发生,会有更多的运气和命运走向你。2009年装点了我们美好的生活,2009年伴随着我们去迎接新的明天!我们多么幸福啊!

春节中华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6. 春节中华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
汪清新年的气氛十分热闹,最近,我们进行了考察,报告如下:
一、
中心市场等各个营销店
市场里可以说得上是人生鼎沸,货物是应有尽有,举不胜举。人们都在忙着办年货,这可是把卖年货的老板乐坏了,他可是借着过年大发呢。市场门口也挤满了人,这可是人欢马叫,水泄不通呀,再说其它的营销店,也是很热闹了,里面挤满了人,都要购的满载而归呀。
二、
三十晚上{除夕夜}
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夜晚,五颜六色的礼花把晚上的天空装扮起来,有的像龙,有的像海螺,有的特别像闪闪发亮的圣诞树。伴随着一声声巨响,巨大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白色的、绿色的、粉色的,十分美丽,有的花还带着响声。天空的礼花五彩缤纷,地下的人群一片喝彩声,大人们看着,说着,笑着,孩子们跳跃着,呼喊着,热闹极了。
三、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那天,无论大人们,孩子们,还是老人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听说,在这天,媳妇都要带着孩子和姑爷回娘家,说是这样做吉利。还有初一早上要放鞭炮,贴桃符,因为人们说这样做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
四、步入新的一年
我们共同走进新的一年---------2009年。2009年意味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的是发生,会有更多的运气和命运走向你。2009年装点了我们美好的生活,2009年伴随着我们去迎接新的明天!我们多么幸福啊!

7.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一) 研究目的 1. 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将成果广而告之,以此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年廿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说例如「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年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时候,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年初五开市日: 年初五可将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开铺,发红包,以求大家工作顺利,而一些过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过回平时的日子。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贴窗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的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8.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
 
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也导致西方
文化对我国人民的影响日益增大,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就此现象,
我对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附样卷: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你对民族传统文化了解吗?
  
1.
很了解
 2.
了解一部分
 3.
了解得不多
 4.
了解得很少
 5.
一点也不了解
 
你喜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的文化?
  
1.
传统文化
 2.
外国文化
 3.
差不多
  
民族传统文化是积累多年的文化,那么你怎样看待民族传统文化呢?
  
1.
传统文化有其积极意义
 2.
不是所有都值得学习
 3.
大多都不值得学习
 4.
不知道
  
儒学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是怎样看待的?
  
1.
儒学有优秀的部分,值得学习
 2.
儒学有的东西是过时的,不适合现代
 3.
说不清
  
你是怎么看待中国的“礼”的呢?
 1.
大多是良好的传统,应该保留
 2.
太多的束缚,麻烦
  
你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长吗?(包括书法、绘画、舞蹈和艺术等方面)
  
1.
有
 2.
没有,但想学
 3.
没有,暂时没有兴趣学
  
你曾经学习过书法、国画等民族传统艺术吗?
 1.
是
 2.
否
  
如果你要学习一门艺术,你会选择民族传统艺术还是外来的艺术呢?(如乐器)
 
1.
传统艺术
 2.
外国艺术
  
你认为在当今多种文化交织成的社会中,民族文化是否还存在着?
  
1.
依然存在
 2.
似乎还在
 3.
似乎再慢慢消失
 4.
看不到身影
  
你能够记住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1.
全部记住
 2.
记住一部分
 3.
记不住
  
你更喜欢参加西方节日
(如圣诞节)
活动还是民族传统节日活动?
 1.
传统节日
 2.
西方节日
  
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和多姿多彩吗?
  
1.
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2.没有太多的影响
3.是生活的累赘,束缚着生活
4. 没感觉

  
你认为民族传统文化会逐渐被取代吗?
  1.
会
 2.
不会
 3.
很难说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意义如何?
   
1.
促进中国各方面发展
 2.
有积极的意义,但不明显
 3.
没有影响
 4.
会拖累中国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是遗产还是束缚?
  1.
宝贵遗产
 2.
束缚
 3.
很难说
  
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样?
 1.
很乐观
 2.
不太乐观
 3.
不乐观
 4.
可能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