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2024-05-06 16:35

1. 《傅雷家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

《傅雷家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2. 傅雷家书哪一年出版的?

《傅雷家书》是2018年2月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3. 《傅雷家书》是哪一年出版的图书?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

《傅雷家书》是哪一年出版的图书?

4. 傅雷家书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书籍简介
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
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因此以前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独白,我们只能想像或猜测傅聪如何回应他的父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1954)“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
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1956)“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1955)也兴奋地交流刚看的戏剧电影,“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1956)
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时代悲剧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沉重地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1966)

扩展资料
书籍评价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据统计20多年间它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
(本书由工学院李仲阳博士、刘忠博士以及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陈子轩推荐)本书为书信体。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
1、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2、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3、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4、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5. 傅雷家书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1、《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2、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3、书籍简介: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4、因此以前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独白,我们只能想像或猜测傅聪如何回应他的父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1954)“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1956)“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5、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1955)也兴奋地交流刚看的戏剧电影,“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1956)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时代悲剧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沉重地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傅雷家书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6. 傅雷家书出自哪一本书?

《傅雷家书》是2018年2月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7. 傅雷家书是什么时候的著作?

傅雷(中国1908~1966)
《傅雷家书》再现了翻译家傅雷通过书信教育、帮助儿子傅聪在做人、生活细节、艺术修养、演奏姿态等各方面成长的感人过程。一本《傅雷家书》,不光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著名学者楼适夷
熟悉世界文学的读者大都知道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等巨匠以及他们笔下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而为读者穿针引线的正是我国已故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音乐鉴赏家傅雷先生。傅雷是我国翻译界的一代巨匠、杰出的文艺家。作为翻译家,他向国人译介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曾深深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他翻译的巴尔扎克,也被誉为“信、达、雅”的完美楷模;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优美的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同时,傅雷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出版至今,这部家书已感动了数百万国内读者。
1981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傅雷家书》,20多年来,此书一版再版,已经印刷了100多万册。《傅雷家书》是一本很丰富的书,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在不同的阅读目的下都能在此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傅雷家书》记载了父辈对儿辈的精神上的教导,记载了一位历经沧桑的饱学的长者对才华横溢但又初入人世的青年人的忠告,使傅雷的卓越人格得以完整观照,他散发出的至真至纯的人性光芒也足以使其成为典范。这不是普通的家书,是充满了父爱的教子篇,是一部增加个人修养的最好读物。
1954年,傅聪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在波兰留学,于是傅雷对傅聪的培养便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而进行。从1954年到1966年6月,傅雷共写了200多封中文信件,以及90几封英法文信件,这些信件最终被汇编成了一本《傅雷家书》。由于给傅敏的信件在“文革”浩劫后几已荡然无存,故此书中主要收编的都是给傅聪的函件。
从这些“长篇累牍”的书信中,确实可见一个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不断地以一个长者的人生体验、艺术心得与生活智慧作为孩子的明灯,处处闪耀着深刻隽语。这些家书不是普通书信,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傅雷在信中对傅聪说:“家信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章,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正是基于这样的良苦用心,因此贯穿全部家书的核心,就是傅雷希望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虽然只是针对傅聪个人的培养上,但其中却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具有普遍意义。平心而论,艺术修养深厚、品格卓然不凡的傅雷先生,指望儿子傅聪日后“成龙”,较之寻常人家应具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傅雷先生的家教成功的“秘诀”主要在他始终一以贯之的教子思想——欲想“成龙”,必先“成人”。《傅雷家书》一卷几乎是这一“教子信条”的演绎、诠释;是对傅聪“做人”意识与性情的熏陶、为人处世的点拨,乃至举手投足之间的行为规范。
傅雷认为在学会做学问之前要先做人,做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人,然后才谈得上做一个艺术家、音乐家、钢琴家。艺术与人的修养是鸟的双翼,二者缺一不可。当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靠人的综合修养去提高、去促进。这种修养包括艺术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也包括道德方面的修养。傅雷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n(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有成为××家××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为了使儿子成为一个高尚、健全而又艺术的“人”,傅雷时常教育儿子要知道国家的荣辱,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他要儿子明白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他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淡泊名利、不慕虚荣,追求一种庄严崇高的生活,要有一颗纯洁无邪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用以待人,就是待人要诚恳,不绕弯子;用以对待事业,就是要求对待事业真诚。傅雷还指出,赤子之心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坚强,它能使人不孤独。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可以使人永远不落伍。
傅雷一生博览群书,他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极渊博的知识。对于傅聪、傅敏两人,傅雷在提高其艺术水平的同时,强调无论如何不能放松包括文化知识在内的全面教育。傅聪从小的语文课文,都是傅雷亲自编选、亲手抄写的。而对于傅敏,他也强调平均发展,其用意是使傅聪兄弟能够在文化知识、道德观念、情操熏陶和艺术修养等方面全面取得进步,并相互促进。在傅雷的影响下,傅聪从小就熟悉了贝多芬等音乐大师,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在父亲严格执教下学习音乐,练习钢琴,从而走上成才之路。1954年,傅聪赴波兰参加国际钢琴比赛,欧洲的评委们在幕后听到傅聪的西洋曲子里,隐隐约约感觉到糅合了唐诗的意境。意境是中国式审美的特质,外国评委为此而倾倒。东西方文化交融成了傅聪成功的秘诀。可见,傅雷是把读书与做人、读书与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希望儿子能做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事实也真像老人所期望的那样,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书信中,从父亲所推荐、所分析的一系列书籍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和艺术的养料,从而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艺术有更诚挚的爱。
傅雷不仅对儿子在艺术和个人修养上细心指导,还以真挚的父爱密切关注儿子的情感生活,与儿子讨论如何对待恋爱、婚姻、家庭,不厌其烦地教育儿子要注意哪些生活细节。傅雷要求儿子在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上,恋爱最激烈的时候也不能动摇自己的事业,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到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会觉得活得有意义。反之,一个人只知道爱,别的什么也不知道,那是无法生活的,那样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傅雷还教诫儿子,恋人之间要长时间细心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唯有真正了解,爱情才有基础。恋人双方要坦诚相待,要自然,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因为恋人是最容易掩盖自己的缺点的,也是最不容易看清对方的缺点的。这些观点对我们来说是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
傅雷可谓是言教与身教并具的典范,无论是做人、从艺,还是处理生活细节,傅雷对儿子的言教,无不与身教紧紧结合在一起。傅雷先生在我国读者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对艺术家和做人也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见解都被他身体力行,因此傅雷先生算得上是当代中国文人中言行一致的楷模。傅雷先生在给傅聪的信中,不厌其烦地教育傅聪在艺术修养、为人处世甚至演奏姿势和生活细节方面,都要规范严谨。傅雷先生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他成功了。而他本人则以独立而高贵的形象留给世界,为正直的人们所崇敬。

傅雷家书是什么时候的著作?

8. 《傅雷家书》1956到1957年的主要内容是怎么样的?

1、傅雷的爱子情深

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父母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作了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前进的路线。

3、傅雷的嘱咐

面对社会千变万化,该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希望用自己走过的经验,告诉儿子少走怨路。父母走的弯路,都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他们都希望子女能比自己过得更好。

4、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母亲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5、傅雷爱子心切

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太过严厉。傅雷反思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傅雷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扩展资料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
这也许因为我在他家客厅里、坐在他对面的时候,他听着钟书说话,经常是这副笑容。傅雷只是不轻易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好像在品尝自己的笑,觉得津津有味。
也许钟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一次钟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钟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钟书“胡闹”。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