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亏了要不要马上卖掉

2024-05-04 16:17

1. 买基金亏了要不要马上卖掉

一般而言,只要不是系统性风险导致的全面下跌或者熊市周期,是不建议投资者赎回或卖掉的。基金一直下跌是否赎回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只要不是系统性风险导致的全面下跌或者熊市周期,是不建议投资者赎回或卖掉的。如:在牛市末端一次性买入了基金,如果一直不卖,则会被深套,所以如果证券市场开始走下降通道,及时卖出止损。除此之外,还是建议不要卖掉:一、基金本来就是要长期投资才能看到收益的,短期下跌如果就赎回,很容易高买低卖,亏损后也很影响投资者的情绪。二、一次性买入基金短期亏损后,还可以等到基金净值下跌的时候补仓,从而摊薄成本,等待上涨。三、如果是基金定投短期亏损,则更不要担心赎回。因为它越是下跌,每次购买的份额则会越多。四、我国股市行情大多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因此短期下跌,但是未来上涨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拓展资料】购买基金亏损了,基民心里都很难受,但是亏损后,首先要冷静下来,根据分析亏损的原因,然后再确定是否要卖出:1.首先,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查看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基金的风险较小,如果还在承受范围就不建议卖出。2.查看购买标的物所处位置。如购买的是指数型基金,基金点位在低点或者相对低点,那么不建议投资者卖掉,因为基金本身就是长期投资才有回报。3.查看自己持有时间。很多投资者选基金是根据排名挑选,因此很容易追涨杀跌。这种情况如果持有时间较短,则不建议卖出,耐心等待就能回本或带来收益。4.查看基金经理管理水平。查看基金运作期间,最大回撤的幅度是否很大,很小说明基金经理管理水平好,不建议卖出。5.只有一种情况建议亏损后卖出,那就是熊市初期,很多股票和基金都在回调,因此往往很长一段时间都难回本,因此建议及时止损。

买基金亏了要不要马上卖掉

2. 为什么基金赚钱了卖出反而亏

基金明明涨了反而卖出是亏的原因为:可能投资者是看到的基金估值,基金估值只是盘中估算的,只能作为参考,实际的涨跌要等到晚上基金公司公布净值才知道。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这要看情况),通过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2、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四大类。

3. 别的基金都在涨,自己持有的基金连续亏了好多天,该不该卖出?

      如果别的基金连续都在涨,而你自己持有的基金不仅没有动静,甚至还发生持续性的下跌,你是不是会心慌?是不是会开始考虑要卖出这支基金?
      2021年,A股市场从年初到现在可谓是阴晴不定,热点的切换非常快,板块轮动明显加快。结构性行情的特点非常明显。      这样的市场中,别的基金涨的很好,而自己持有的基金还在持续下跌的情况非常常见。但是,你如果因此对你持有的基金而产生质疑,你就犯了一个在基金投资中非常明显的错误:通过短期的市场形势对持有的基金进行判断。      评价一支基金的时候,通过短期市场的表现而做出取舍是非常不理智的,长期业绩非常优秀的基金在短期的市场中也可能表现不佳。      短期市场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短期内热点频现,此起彼伏,刚好有这么一小批基金契合当下的热点,短期业绩非常不错,加上媒体的报道各种推文,在比较之下,我们难免会觉得自己持有的基金不行了。      信息爆炸的市场,会让我们容易对原来的基金丧失信息,对基金经理失去耐心,而对新的基金产生热情。      市场上不存在一直领先不落后的基金。在市场长期的投资中,就算是最顶流的基金经理也会有面临投资困难的阶段。对于市场的波动,基金经理没有及时调整并不代表他反应迟钝,可能恰好是不愿意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在时间的作用下,市场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不要轻易因为相比之下的短期收益不理想,而放弃自己原本持有的基金。

别的基金都在涨,自己持有的基金连续亏了好多天,该不该卖出?

4. 基金最高点买入会亏吗


5. 基金可以频繁买进卖出吗

1、基金并不适合频繁买卖,相比频繁交易来说基金更加适合长期持有。2、部分基金持有较长一段时间之后会免去赎回费用。并且基金在短期内的收益是比较小的,所以对于这种收益相对比较稳定而收益幅度比较小的金融产品来说最好还是长期持有,这样的收益也会更加可观。3、基金频繁交易就需要投资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追涨杀跌,而基金的涨幅和跌幅比较不明显,所以频繁交易的行为属于吃力又不讨好。拓展资料:一、买卖基金的成本1、手续费成本基金申赎的手续费不便宜:一般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申购费率为1.5%,赎回费0.6%。虽然现在很多基金平台都给出了买基优惠,给基金申购费用打了很大的折扣,但是基金的赎回费是不打折的。这一进一出都会产生手续费,如果频繁交易会给基金投资增加不少成本。2、时间成本股票是可以即时成交的,但是基金申赎都会有一个时间差。基金申购要T+1日才能成交,也就是你在交易日下午三点前购买的基金,要下一个工作日才能确认份额。等待基金卖出的过程又会浪费一些时间,基金赎回至少T+1日才能成交,甚至有些基金赎回需要T+3日,这个时候你可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市场行情。3、市场风险长期投资其实能够有效降低基金投资的风险,而短期内的追涨杀跌更像是在做投机。频繁交易会受到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投资者很容易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增加了投资风险。4、费精力经常折腾,也就意味着追涨杀跌,在这过程中最难熬的应该是你的心态。投资基金强调的是长期坚持,只有在相对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市场波动的风险才能被较大化地稀释;你才能更充分的分享到市场经济增长的红利。如果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必将“费神费力”,不仅影响工作生活,也失去了投资的本意。

基金可以频繁买进卖出吗

6. 基金只要不卖就不会亏吗

其实只要基金的现价低于购买时的成本价,就意味着亏损。只是很多投资者亏损后会一直持有,目的就是等到基金反弹,所以账户的浮亏不代表真正意义的亏损,只要投资者不卖,若后市基金上涨后,就能将亏损的资金全部赚回,所以才有这个说法。基金亏损后,不一定要死扛,投资者还可以通过低吸的方式补仓,然后将成本摊薄,这样就能快速回本。拓展资料:只要不卖出去就会有转机的。这也并不是因为炒基金的人非常的头铁,就是因为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已经没有什么额外的办法。假如你花500块钱放在基金上的话,经过这几天的亏损的钱仅仅只有400块钱了,如果你这个时候把你的基金卖出去的话,那就说明你只能收回400块钱的本金了,而这100块钱就是你所亏损的,很多人肯定都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把这400块钱继续放在里面,任由他自己增长减少的话,相信有一天你再打开基金,突然看到有500多块钱,这就是非常的惊喜。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每个炒基金的人都不是在拿自己的维持生活的钱去炒的,大家都是拿生活中剩余的空闲的钱去炒基金的,所以这一部分钱对他们来说就是额外的正常支出罢了,并不需要随时赎回这笔钱来急用的。如果你在基金跌的很惨的时候把基金卖出去的话,那么你肯定就是亏的,但是如果你放任这些基金在那里不管不顾的话,管他是亏是赚,只要我不卖出去的话,里面的金额就一直在变动,而且大家都相信,早晚有一天金额会回归到自己的本钱的。

7. 基金可以频繁买进卖出吗

基金并不适合频繁买卖。相比频繁交易来说,基金更加适合长期持有。部分基金持有较长一段时间之后会免去赎回费用。并且基金在短期内的收益是比较小的,所以对于这种收益相对比较稳定,而收益幅度比较小的金融产品来说,最好还是长期持有,这样的收益也会更加可观。基金频繁交易就需要投资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追涨杀跌,而基金的涨幅和跌幅比较不明显,所以频繁交易的行为属于吃力又不讨好。除了ETF、LOF类的一些基金外,大部分基金都不适合频繁交易。主要原因是频繁买入卖出的手续费相对来说更高一些,长期投资的价值会受到影响。此外,不可以频繁买进卖出的原因还有:1、基金交易,持有时间越长的话需要的手续费就越低,要是短时间频繁操作,将需要交纳更多的手续费;2、频繁交易会影响基金经理的理财规划,从而对收益产生影响。基金,广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共同构成了基金的两种基本运作方式。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是相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的,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和规定的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基金可以频繁买进卖出吗

8. 基金一直涨了好几天了,今天我全部卖出了,这波操作对吗?

现在我的心情有点复杂,先不多说了,截个交易记录图给你们看。


没错儿,好买哥在9月这样买入了半导体的联接基金,11月份因为资金周转所以选择了暂时卖出,当然,也不是非得卖这只基金来做资金周转,另外一方面是琢磨着刚好半导体波动非常大,做一个T也是很不错。
但是,相同的历史教训再一次出现在了好买哥的身上,那就是卖掉后的基金,再接回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因为它跌的厉害的时候,想的是再跌跌再进去,涨的时候,觉得等回调再入,结果从11月15日卖出后的一个月,我要不就是忘记,要么就是犹豫,总之就是都没接回去。
结果现在大家都看见了,半导体50最近每天都在涨,一直涨在望尘莫及到新高……

哎…一直走在牛X路上的半导体板块
有人说,都在吹嘘科技板块,但是我看科技100涨幅也就还好啊。

为了给大家分清楚科技ETF和半导体ETF,好买哥还是和大家照例简单解释一下这两者的区别。
其实科技板块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里面包含了电子、计算机、通信、生物科技等科技领域。
而半导体就是包含在科技这个大板块之中的,要是一些集成电路、芯片、5G之类的,具体对比A股就是中兴通讯、通富微电、士兰微等。
这个板块相对科技板块来说,更为细分,而且也出了不少大牛股,比如如立讯精密、韦尔股份、北京君正等,可以说这个板块真是遍地牛股,自然半导体ETF的涨幅就要比科技ETF要好了。

我们看看这个图。

可以看见,虽然12月份A股市场人气低迷,大盘也不咋争气,但半导体确实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截至12月12日,基本是坐稳了A股涨幅榜冠军的位置。
而相关基金更是表现优异,比如国泰CES半导体ETF(512760)这只指数基金(场内),截至12月12日再度大涨后,已经是连续第9个交易日上证,期间累计涨幅已超15%。
如果从6月上市算起,6个月时间上涨超过50%,远远跑赢沪深300指数的表现。要知道,这是指数基金!

而科技风格明显的绩优主动型基金则更为凶猛,Wind数据统计,截止12月10日,今年来基金净值涨幅超过90%的共有十只,分别是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广发多元新兴股票、诺安成长混合、交银成长30、银河创新成长混合、银华内需精选混合、交银经济新动力混合、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

不过说实话,现在半导体板块涨幅那么高,但海康威视跌的较多,感觉市场还是赌中美谈判。
所以虽然不少券商都看好科技板块,但涨的越多,风险越大,这时候我个人是不太会去追。其实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学一学外资。
我特地去看了最近外资的情况。大概在好买哥卖出半导体后,其实这个这个板块被砸出了一个大坑,北上资金却没有和我一样的怂,而是捡了不少便宜的筹码,其中也包含了科技股。
现在大家看科技板块飞涨,怕踏空,又不计成本的买回,还把半导体产业链上的股票买到普涨的时候,北上资金在干嘛呢?在不断吃进最近回调较大的白马股。
所以好买哥后半段也踏空了,但最近行情下,大家还是别一头热的去追了,拣点便宜的进行潜伏才是王道!
投资中的这些弱点
其实说到这,大家就应该看见,好买哥也不算是一个投资小白了,但依旧是没办法完全克服“贪婪和恐惧”这种人类最深层次的心理。
而在买入之前,好买哥其实也清楚,这类题材,是值得好买哥坚定持有的,但由于波动太大,好买哥也不由自主的犯了一个经常提的投资心理:
大部分人对于损失的厌恶通常超越了收益带来的喜悦,这种损失厌恶的心理,其实是影响我们投资很关键的一个心理因素。
因为在投资中,损失厌恶心理和短视是互相联系的。你越是频繁地关注一个投资组合,你越可能看到组合带来的损失,你就越可能做出短视的行为。
而短视的行为是什么?就是大家想抓住短期带来快速收益的机会。对于好买哥这类普通个人投资者,其实也就是想基于K线图形做一个“高抛低吸”。
从我的血泪教训来看,只要战略上制定好目标后,那么长期的视角是不可或缺的,但这样的原则有悖于人类的本性。
我们大脑的思维方式天生是短视的。当我们面对一个短期内能够实现收益的机会时,确实很容易忘乎所以,忽略了以更长远的眼光去分析。凯恩斯曾经写道:基于纯粹长期预期的投资是如此困难,以至于几乎不可能实现。
这样的投资心理始终无法克服后,那么好买哥反思了一阵子后,决定通过简单的计算测试一下如果当初自己选择了定投会怎么样。
结果发现这类波动大的基金,定投竟然也非常适合。比如好买哥9月5日买入国联安中证半导体ETF(007300),随机选择了每周的4日进行定投,每次一万元,赎回日选择了12月12日,最后计算出来的收益率是11.55%。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而自己不做定投,想做高抛低吸的收益才6%左右,足足少了6%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好买哥错失了在底部增加筹码的机会,白白浪费了这波大好行情!
痛定思痛,好买哥再也不幻想着能赚“高抛低吸”的钱了。这一次以后,好买哥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
由于绝大多数人都在盯着短期的机会,从交易层面的角度看,短期的交易就是极度拥挤的。相反,中长期的机会往往并不拥挤。大家都想找短期涨10%的机会,这个很难。但是如果找中长期能赚10-20%的机会,可能没有那么困难。
和大家共勉之。本文系好买商学院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商学院”。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