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24-05-10 10:37

1.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我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 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幅更大。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还刚刚起步,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其中的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就会影响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四)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五)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搭建信息平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营成本,使国际物流得以长足发展。目前,国际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其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通过发展运输实时跟踪定位系统、运输路径优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网络定位系统、三维条形码技术和红外线感应系统等新型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电子化管理过程与网络财务支持系统、电子商务融为一体。 

  (二)完善配送中心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在欧洲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包括:减少仓库建设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的流程控制。由于欧洲各国的国情不同,物流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单纯储存配送型;既有专业产品如汽车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像德国不莱梅、西班牙马德里的综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与展览展销的结合,也有跨区域的综合集成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既有企业投资的,也有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投资的。配送中心一般都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同时还包括整套的供应链方案设计、港口电子网络化管理、仓库进出货自动化管理、卫星定位系统等。 

  (三)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或地区)都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日本在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由于考虑到物流企业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政府对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企业提供了政策优惠。将园区内的地块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以股份制的方式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专门运作。协会成员出资不足的部分,可通过银行提供长期低息(为正常贷款利息的30%)或无息贷款。此外,政府积极为物流园区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统一规划物流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设施等项目,形成齐全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绿色物流。现代物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绿色物流,即在物流业发展中将环保和可持续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其目标是解决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目前,日本正抓紧制定《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地球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五)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现代物流业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所以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各国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很难提高。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韩国产业资源部正在起草的物流发展五年计划提出了推行物流设施的标准化问题。 

  (六)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其中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前瞻网摘要: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显示,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另外,发改委近期将完成物流标准化、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应急物流等4大物流专项规划。这4 项规划将和冷链物流规划和商贸物流规划一起,成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6大专项规划。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当下,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低,物流市场具有“多、小、少、弱、散、慢、乱”等特征。截至2013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共1506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级物流企业仅98家。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都很小,入行门槛低。未来随着物流企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期,多数企业只能提供传统的基础物流业务,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低端物流服务的价格竞争。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行业研究小组指出,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简单仓储和运输)和高端物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增长将明显分化,前者约为10%,后者则可达30%。朝阳行业中的龙头公司成长性有望超过30%并成为引领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在传统重化工行业中,专业化物流企业和大型贸易/供应链企业依托市场份额扩张,增速也可达到20%以上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追问 还望采纳谢谢

3. 谈谈我国物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给你阁大概提纲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物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2007年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加快,与GDP比率略有上升。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年提高4.7个百分点。
  2008年,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两大自然灾害,北京奥运交通限行和环境整治,油价剧烈波动和燃油税出台,都对物流业带来影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冲击。在严峻形势下,中国物流业增速放缓,但行业总体发展仍保持增长。2008年12月,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外汇局联合发文,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西北物流园区等17个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推动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壮大。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物流行业遭受一定冲击。但随着政府各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行业的市场前景也开始逐步好转,农村物流、零售业物流等细分市场成为投资热点。
  “十一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中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第一,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第二,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第三,随着物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第四,物流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以现代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管理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第五,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第六,合作互动将成为物流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七,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进一步优化。
  中国投资资讯网 2009-2012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国外重点物流企业

  UPS(UNITED PARCEL SERVICE)
  联邦快递(FEDEX CORPORATION)
  德国邮政集团
  TNT

  中国物流重点上市公司
  中储股份外运发展
  中海发展
  铁龙物流

谈谈我国物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4. 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前瞻网摘要: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另外,发改委近期将完成物流标准化、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应急物流等4大物流专项规划。这4 项规划将和冷链物流规划和商贸物流规划一起,成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6大专项规划。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当下,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低,物流市场具有“多、小、少、弱、散、慢、乱”等特征。截至2013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共1506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级物流企业仅98家。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都很小,入行门槛低。未来随着物流企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期,多数企业只能提供传统的基础物流业务,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低端物流服务的价格竞争。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行业研究小组指出,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简单仓储和运输)和高端物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增长将明显分化,前者约为10%,后者则可达30%。朝阳行业中的龙头公司成长性有望超过30%并成为引领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在传统重化工行业中,专业化物流企业和大型贸易/供应链企业依托市场份额扩张,增速也可达到20%以上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追问  还望采纳谢谢

5. 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迅猛发展,国际贸易逐步从实 体交易中演变出多种形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欢迎参考~
    现代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
     1.产业处于发展期 
    虽然物流的概念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已经提出,但物流真正的发展是在近10 年。物流作为一种提高物流流通速度、节约仓储和在途运输费用的有效手段还需进一步发展。
     2.服务标准尚未统一,服务品牌尚未建立 
    在物流服务上处于发展期,各种不同的物流企业不断地进入市场。由于各个企业的不同背景以及对物流的不同认识,因而服务呈现不同的特点,尚未形成基本统一的服务标准。
     3.法律规范尚未到位 
    目前尚未有一个关于现代物流的法规或规则,来规范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和顾客之间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4.信息技术的.利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物流发展的现阶段,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各种物资到达的时间和数量、离开每个地点的时间和数量、在途时间和数量、生产量和需求量等各种信息都影响着物流作业的效率和功能的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强将成为影响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目前高效信息手段的利用仍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尚未普及且存在着不平衡。
    ;

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跨国化、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等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 
   
  (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 
  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 
   
  (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 
  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30%~40%,2020年将达到70%~80%。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 
   
  (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 
  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2005年这一指标仍为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 
  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2005年度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87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13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著。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 
   
         上述分析表明,国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述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管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 
   
  (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入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管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 
  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联盟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

7. 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物流业分布不均衡
   总体上来说,我国物流业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新疆、西藏、甘肃、云南等地区。2012 年,从快递业务收入上来看,东中西部的比重分别为 82.3%、9.3%、8.4%,从业务量上看东中西部比重分别为81.9%、10.5%、7.6%,从这些数据来看,东中西部差距显著,物流业的发展明显不合理。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1)教育程度不高。目前,我国部分物流企业的大多数员工是从事传统运输业的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没有各个级别的技术,也没有掌握相关现代物流业的专业知识,大多为大专以下的学历,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拥有等级技术的员工也较少。 
   (2)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差,流动性较大。我国物流行业的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尤其是快递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也较差。从有关的调查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快递业的满意程度较低,不满意原因主要在:快递的物品丢失、毁损,服务态度比较差等等。 
   我国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企业的成本,阻碍企业的发展。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较多,其主要因素是收入待遇水平低、工作压力过大、缺乏晋升空间、学习和发展机会少。 
  3、物流成本较高 
   (1)运输和仓储成本占有比重高。物流行业的成本较高,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成本、仓储保管成本、配送成本、管理成本等,其中交通运输成本占有的比重最高。我国的过路过桥的通行费较高、港口使用费也较高,物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较高,特别是公路运输成本,油品价格居高不下,车辆通行费用较多。 
   仓储保管成本是紧随交通运输成本后的又一项重要支出,首先,土地资源稀缺、价格高,增加了仓储保管费用,仓储用地申请难,仓储地点分散杂乱,没有较好的规划,相互之间不能统一协调,无形之中增加了仓储成本。 
   (2)税负较重。在我国企业除了要交纳所得说,还要缴纳流转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税种多、税负重。物流业在营改增之前缴纳营业税,不同的业务适用不同的营业税的税目,其对应的税率有所不同,各个环节按对应的税目征税,税率可能不相同,容易总成重复征税,而且物流企业的业务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周转才能完成,这也加重了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 
   (3)技术水平落后。现代物流业与以前相比更加重视技术和管理,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科学技术应用较少,信息化程度不高,还不能广泛的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货物跟踪系统等先进的技术,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得不到较大提高,进一步影响对单据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差错成本、人事成本等的有效控制。 
  4、物流业管理不规范 
   虽然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企业较多,但是大多规模较小且比较散乱,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物流市场比较混乱,还不能形成规范化的经营,而且物流业的管理部门也比较散乱,没有明确的管理负责部门,有些政策是相互冲突的,这都使得物流行业处于管理不规范的状态。 
  5、关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1)发展区域物流,促进物流业均衡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业发展较为迅速,中西部物流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在促进东部物流业发展的同时也应当重视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合理配置物流资源,促进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完善大中型城市的物流业,加强农村物流业的建设,发展农产品的物流体系,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形成城市与乡村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局面,促进物流业的均衡发展。 
   (2)加强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国家应当完善高速公路的收费制度,撤销收费期满、违规设立等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降低通行费的收费标准,或者对涉及到民生、中西部等偏远地区的载客运输、载货运输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然后,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业成本管理的重视,采用合理的方法管理成本,如作业成本法,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还要尽快统一物流行业成本核算的标准,规范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以便于清晰的了解其实际成本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降低成本。 
   (3)培养与引进物流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应当提高对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视。各高校应当加快物流专业体系的建设,根据物流行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多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企业应当积极鼓励员工去高校进一步学习或参加研讨会,学习物流专业的相关知识,鼓励企业员工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物流理论和经验,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物流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4)加快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用新技术。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物流行业应当重点关注各种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加大对研发新技术和信息化的资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设备和信息系统。 
   (5)完善物流业的管理机制和市场体系。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与物流业有关的规章制度、法规等还不够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当前物流行业的市场体系还不规范,没有同一的标准,影响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行业要积极推动市场改革,建立起规范、稳定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物流行业的市场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也应当制定一定的政策,加强对物流业的监管,防止恶性竞争或其他扰乱市场秩序的事件,协调物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8. 国外物流现状就存在问题,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跨国化、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等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 
   
  (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 
  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 
   
  (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 
  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30%~40%,2020年将达到70%~80%。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 
   
  (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 
  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2005年这一指标仍为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 
  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2005年度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87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13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著。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 
   
上述分析表明,国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述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管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 
   
  (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入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管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 
  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联盟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


欢迎登录长风网获取最新物流资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