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的和尚有哪些清规戒律?

2024-05-08 10:04

1. 寺庙的和尚有哪些清规戒律?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

寺庙的和尚有哪些清规戒律?

2. 和尚为什么要有清规戒律?

问到这个问题,那么你就要知道清规制度的由来,也就是丛林制度。
  
首先,清规和戒律是不同的
  
戒律是由佛所制定,只有佛才可以制定戒律,清规是祖师制定的,佛所制定的戒律条条都是有原因的,佛在最初并没有制定戒律,直到后来每发生一件错事,佛就制定一条戒律,这就说明这些问题是会发生的,佛制戒才会服人。
  
当了知: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现在来说清规的由来,关键问题你要问的就是,见性成佛,悟无所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制定那么多规矩是吧?
  
好,很简单,你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见性成佛,正觉如来”这句话你会说,你会背,现在我来问你,你见性了吗?你成佛了吗?事实是没有,我们大家都没有,见性谈何容易,可是在没见性以前呢?
  
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大师后大为兴盛,禅宗主张顿悟
  
但是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修行人,美其名说在参禅
  
其实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去想,就在那里偷懒,这样每天都在混日子
  
因为悟是心,心的东西在外表看不出来,这样弊端就出现了。
  
六祖慧能大师的第二代法脉传人马祖道一禅师眼见于此,特别制定了丛林制度
  
也就是寺院的制度,而道一禅师的传人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了清规
  
    怀海禅师制定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并且也在那时制定了早课和晚课
  
无论顿悟与否,不可借参禅悟道为名,而偷懒。
  
所以,在见性前,该下的功夫还是要下,这不妨碍悟道,所以戒律和清规是必要的,它是帮助修行人正确的引出一条道路,使修行人在菩提道上能有指引,能不犯错,能鞭策自己努力不懈。
  
因此,戒律和清规是一定要的,这不妨碍见性,而且对帮助见性也是起到了辅助
  
要不然,每天在那里说我要见性,我要见性,什么事也不作,除非你是六祖的根器,不然什么事也不作,会见性才怪呢。

3. 出家人请清规打居士是什么意思

亲亲您好,出家之人一般称之为修道者。对于出家不出门的佛门弟子,一般称之为居士,而所谓的居士不受任何佛门寺院里的戒律戒规,只要虔诚于佛,遵循佛之善心善意即可。如古代的苏东坡、南北朝的梁武帝;又如近代香港首富的李嘉诚、谢慧如等,他们都是出家不出门的居士。【摘要】
出家人请清规打居士是什么意思【提问】
亲亲您好,出家之人一般称之为修道者。对于出家不出门的佛门弟子,一般称之为居士,而所谓的居士不受任何佛门寺院里的戒律戒规,只要虔诚于佛,遵循佛之善心善意即可。如古代的苏东坡、南北朝的梁武帝;又如近代香港首富的李嘉诚、谢慧如等,他们都是出家不出门的居士。【回答】
清规的是指【回答】
1、指离开家庭生活在寺.庙,有着严格戒规的人,如僧、道、尼等。2、《诗人主客图·清奇雅正主》引 唐 卫准 逸句:“何必剃头为弟.子,无家便是出家人。3、”宋 陆游 《杂题》诗:“三生元是出家人,一念差来堕荐绅。4、”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四回:“我想 公孙胜 先生是个出家人,必是山间林下村落中住,不在城里。5、”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急得暴躁如雷,大声叫道:‘出家人清净无为,红尘不染,为何殿内锁着个妇女在内?’”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出家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6、茅盾 《赛会》:“庙里的老道.士又问我讨井水钱,说我吃到他们出家人身上。7、”放弃世俗的家庭和男女情爱,不考虑日常生活的羁绊,专心专意的修行的人,称之为“出家人”,其中细分,又以佛教、道教全真教为代表。【回答】

出家人请清规打居士是什么意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