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名人都有谁?

2024-05-17 10:52

1. 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名人都有谁?

春秋的名人 
·鲁庄公 
·鲁闵公 
·鲁桓公 
·鲁隐公 
·鲁隐公 

·柳下惠 
·颜回 
·吴起 
·师文 
·郑子仪 

·高渠弥 
·郑昭公 
·祭仲 
·郑庄公 
·郑庄公 

·郑武公 
·子产 
·陈厉公 
·陈灵公 
·孔子 

·季孙行父 
·廉吏楷模季文子 
·左丘明 
·曹刿 
·鲁班 

·伍子胥 
·孙武 
·吴王夫差 
·吴王姬僚 
·吴王阖闾 

·吴王寿梦 
·齐国商人范蠡 
·西施 
·范蠡 
·鹿郢 
·勾践 
·允常 
·晋献公 
·晋惠公 
·晋怀公 

·晋文公 
·晋灵公 
·晋成公 
·晋景公 
·赵衰 

·晋襄公 
·子产 
·叔向 
·赵鞅 
·李悝 

·李冰 
·商鞅 
·晏婴 
·吴王僚 
·专诸 

·赵衰 
·百里奚 
·蹇叔 
·鲍叔牙 
·狐偃 

·介之推 
·管仲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周桓王 
·齐桓公 
·宋襄公 
·周平王 
·秦襄公 
·郑庄公 
·孙膑 
·庞涓 
·孔子 
·鬼谷子 

·昌平君 
·吴起 
·伯禽 
·微子 
·墨子 

战国名人: 
屈原 即屈平。 

靳尚 战国时楚国大臣。 

宋玉 战国时文学家。楚国人。 

廉颇 战国时赵国将领。曾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有“负荆请罪”事。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有“完璧归赵”事。 

触龙 战国时赵国大臣。一作触詟。 

赵胜(?-前251) 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惠文王之弟,任赵相。“战国四君”之一。 

平原君 即赵胜。 

赵奢 战国时赵国将领。曾大破秦军,以功封马服君。 

赵括(?-前260) 战国时赵国将领。赵奢之子,人称马服子。只知纸上谈兵。统兵败于秦军白起,四十万人被坑杀。 

鲁仲连 战国时齐国人。一称鲁连。常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 

毛遂 战国时人,平原君门下食客。曾自荐随平原君赴楚,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 

虞卿 战国时人。善于料事揣情。在赵为上卿,后辞赵至魏。 

公孙龙(约前320-前240) 战国后期名辩思想家。字子秉,赵国人。“白马非马”即其观点。 

尹文 战国时思想家。齐国人。 

邹衍(约前305-前240) 战国时思想家、阴阳家代表人物。一作驺衍。齐国人。学究天人,雄于辩口。 

魏无忌(?-前243) 战国时魏宗室大臣。昭王少子,安厘王异母弟,“战国四君”之一。 

信陵君 即魏无忌。 

侯嬴(?-前257) 战国时魏国人。以重诺守信名传后世。 

朱亥(?-前257) 战国时魏国人。有勇力。曾刺杀魏将晋鄙,解邯郸之围。 

黄歇(?-前238) 战国时楚国大臣。“战国四君”之一。 

春申君 即楚国黄歇。 

荀况(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在认识论上,提出“行贵于知”的观点。 

荀子 即荀况。 

姬延(?-前256) 东周末代国王。慎靓王之子。前314-前256年在位。 

周赧王 即姬延。 

吕不韦(?-前235) 战国末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人。所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为杂家代表作。 

甘罗 战国时秦国大臣。甘茂之孙。十二岁时因功而任秦国上卿。 

嫪毐(lǎo aǐ)(?-前238) 战国时秦国人。由吕不韦推荐为宦,受太后宠幸,受封为长信侯。 

郑国 战国末水利家。韩国人。所筑郑国渠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子》(《韩非子》)五十五篇。 

尉缭 战国末秦国大臣。魏国大梁人。入秦为国尉,因称尉缭。今存《尉僚子》二十四篇。 

李牧(?-前228) 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 

王翦 战国末秦国将领。频阳人。长于用兵,以功封武成侯。 

燕太子丹(?-前226) 战国末燕王喜太子。曾派荆轲刺秦王不遂,被燕王喜斩首。 

荆轲(?-前227) 战国末卫国人。先世为齐人。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游历至燕后,被称为“荆卿”(或“荆叔”)。刺秦王未遂被杀。 

高渐离 战国末燕国人。擅长击筑。曾于筑内暗放铅丸,扑击秦始皇未中被杀。 

樊于期(?-前227) 战国末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后自刎献头于荆轲,以刺秦王。 

项燕(?-前233) 战国末楚国将领。下相人。勇而有谋。 

田光(?-前227) 战国末燕国人。以“节侠”自许。荐荆轲于太子丹,并自刎以壮其志。 

猗顿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以经营河东盐池起家,而成巨富。 

郭纵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赵国邯郸人。以经营铁冶成业致富。 

卓氏 战国末大工商业者。赵国人。以铁冶致富。 

孔氏 战国末大工商业者。魏国人。以铁冶为业。

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名人都有谁?

2. 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名人都有谁?

鲁庄公,鲁闵公,鲁桓公,鲁隐公,柳下惠,颜回,吴起,师文,高渠弥,郑昭公,祭仲,郑庄公,郑庄公,郑武公,子产,陈灵公,季孙行父,左丘明,曹刿,鲁班,伍子胥,孙武,吴王夫差,吴王姬僚,吴王阖闾,吴王寿梦,齐国商人范蠡,西施,范蠡,鹿郢,勾践,允常,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赵衰,晋襄公,子产,叔向,赵鞅,李悝,李冰,商鞅,晏婴,吴王僚,专诸,赵衰,百里奚,蹇叔,鲍叔牙,狐偃,介之推,管仲,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周桓王,齐桓公,宋襄公,周平王,秦襄公,郑庄公,孙膑,庞涓,孔子,鬼谷子,昌平君,吴起,伯禽,微子,墨子

3. 为什么在战国时期人才辈出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思想解放、人才辈出的局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罕见的现象。它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发展时期。究其原因: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③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④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各阶级、阶层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各种方案,宣传自己的主张,于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实际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阶段的文化必然是此阶段政治、经济的反映。战国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和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它是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阶级关系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为什么在战国时期人才辈出

4. 战国时期,六国都流失了哪些著名的人才呢?

战国初期的秦国还是个西部边陲小国,人才匮乏,资源紧张,国力薄弱,而身处函谷关以东的六国人才辈出,在战国的土地上百家争鸣,尤其是魏国堪称人才之国,但最后都是被灭国的结局,人才的流失极为关键,那么六国都有哪些著名的人才流失了呢?
一、商鞅,姓公孙,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著名改革家。

商鞅本为魏国丞相公孙手下的一名谋臣,丞相公孙向魏王举荐商鞅,高度赞扬他"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但魏王并未当回事,商鞅并未在魏国得到重用,最终入秦,在秦国施行变法,让秦国的政治、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秦国从一个弱国变为一个强国,此为六国流失的顶级人才之一。
二、张仪,魏国人,秦国丞相。战国时期鬼谷弟子。

张仪出山后,在魏国时混的很不尽如人意,穷困潦倒,于是前往楚国,准备在楚国大展拳脚,然而楚国也不是善地,张仪差点把命留在了楚国。
张仪仔细分析后决定投奔秦国,秦国当时的国君秦惠文王以座上宾的礼仪来迎接张仪,张仪深受感动,在出任秦国丞相期间,以"连横"之术和能说会道的本领一步一步瓦解六国,削弱六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为六国流失的顶级人才之二。
三、范睢,魏国人,战国时秦国丞相。

曾周游列国希望得到赏识,然而上天似乎不眷顾他,没有国家愿意接纳她,于是他回到魏国准备在魏国施展自己的抱负,然而因家境贫寒,无法直接进入朝廷中枢所以就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须贾为魏国办事而出使齐国就带着范睢一起前往,齐襄王听说范睢能说会道就送了黄金美酒和肉给范睢,范睢一再推辞不受,须贾心胸狭窄,认为范睢叛国,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国丞相魏齐,魏齐听后大怒就让手下人鞭打范睢,并让喝醉人在范睢身上撒尿侮辱他。
范睢经此受辱,决定离开魏国前往秦国,他要为羞辱他的人付出代价,他到了秦国后深受秦昭王赏识,出人秦国丞相,以"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蚕食六国,加速了六国的灭亡。

5. 春秋战国人才辈出,这是事实还是被夸大?

春秋战国的时候出现了许多的人才,这当然是事实。因为当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政治素质正发生着大的动乱,所以这也就铸就了许多人才的出现。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也就造成人才辈出的景象。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的时候整个国家的政治格局是动荡的,这个时候就涌现了许多的人才,他们将自己的见解提高,以此来提高整个国家的整体水平,并且为国家未来的政治走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还好,他们这个时候的出现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整个国家的生产力有了大幅度的上身,并且各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也是比之前好了非常的多。可是人才的出现并不是意外着整个天下统一了,他们每个国家都有属于他们国家的人才,他们都在发展,没有人愿意落后被吞并被挨打,所以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迅猛的。 
春秋战国时期人才大量涌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国家与国家之间并没有设限制,方便了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沟通,也就铸就了整个社会整体的进步。人才可以自己自由的选择他们想要待的国家,他们在自己选择的国家实施着自己所认为的政治制度,一旦发生错误,他们就会离开。并且他们的思想是活跃的,人才之间的交流促就来他们之间的沟通以及他们每个国家水平的提高。 
春秋战国人才很多,这是一个事实。之所以能够出现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也是离不开他们的整个社会的背景,当时的社会政治局面处于大动乱的局面,还有就是他们各个国家都知道重用人才,不会随意的去浪费别人的聪明才智,当时的社会也是一个愿意去创新的社会。人才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促就人才被发现也是有很多的原因。

春秋战国人才辈出,这是事实还是被夸大?

6. 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名人都有谁

春秋的名人 
·鲁庄公 
·鲁闵公 
·鲁桓公 
·鲁隐公 
·鲁隐公 

·柳下惠 
·颜回 
·吴起 
·师文 
·郑子仪 

·高渠弥 
·郑昭公 
·祭仲 
·郑庄公 
·郑庄公 

·郑武公 
·子产 
·陈厉公 
·陈灵公 
·孔子 

·季孙行父 
·廉吏楷模季文子 
·左丘明 
·曹刿 
·鲁班 

·伍子胥 
·孙武 
·吴王夫差 
·吴王姬僚 
·吴王阖闾 

·吴王寿梦 
·齐国商人范蠡 
·西施 
·范蠡 
·鹿郢 
·勾践 
·允常 
·晋献公 
·晋惠公 
·晋怀公 

·晋文公 
·晋灵公 
·晋成公 
·晋景公 
·赵衰 

·晋襄公 
·子产 
·叔向 
·赵鞅 
·李悝 

·李冰 
·商鞅 
·晏婴 
·吴王僚 
·专诸 

·赵衰 
·百里奚 
·蹇叔 
·鲍叔牙 
·狐偃 

·介之推 
·管仲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周桓王 
·齐桓公 
·宋襄公 
·周平王 
·秦襄公 
·郑庄公 
·孙膑 
·庞涓 
·孔子 
·鬼谷子 

·昌平君 
·吴起 
·伯禽 
·微子 
·墨子 

战国名人: 
屈原 即屈平。 

靳尚 战国时楚国大臣。 

宋玉 战国时文学家。楚国人。 

廉颇 战国时赵国将领。曾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有“负荆请罪”事。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有“完璧归赵”事。 

触龙 战国时赵国大臣。一作触詟。 

赵胜(?-前251) 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惠文王之弟,任赵相。“战国四君”之一。 

平原君 即赵胜。 

赵奢 战国时赵国将领。曾大破秦军,以功封马服君。 

赵括(?-前260) 战国时赵国将领。赵奢之子,人称马服子。只知纸上谈兵。统兵败于秦军白起,四十万人被坑杀。 

鲁仲连 战国时齐国人。一称鲁连。常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 

毛遂 战国时人,平原君门下食客。曾自荐随平原君赴楚,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 

虞卿 战国时人。善于料事揣情。在赵为上卿,后辞赵至魏。 

公孙龙(约前320-前240) 战国后期名辩思想家。字子秉,赵国人。“白马非马”即其观点。 

尹文 战国时思想家。齐国人。 

邹衍(约前305-前240) 战国时思想家、阴阳家代表人物。一作驺衍。齐国人。学究天人,雄于辩口。 

魏无忌(?-前243) 战国时魏宗室大臣。昭王少子,安厘王异母弟,“战国四君”之一。 

信陵君 即魏无忌。 

侯嬴(?-前257) 战国时魏国人。以重诺守信名传后世。 

朱亥(?-前257) 战国时魏国人。有勇力。曾刺杀魏将晋鄙,解邯郸之围。 

黄歇(?-前238) 战国时楚国大臣。“战国四君”之一。 

春申君 即楚国黄歇。 

荀况(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在认识论上,提出“行贵于知”的观点。 

荀子 即荀况。 

姬延(?-前256) 东周末代国王。慎靓王之子。前314-前256年在位。 

周赧王 即姬延。 

吕不韦(?-前235) 战国末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人。所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为杂家代表作。 

甘罗 战国时秦国大臣。甘茂之孙。十二岁时因功而任秦国上卿。 

嫪毐(lǎo aǐ)(?-前238) 战国时秦国人。由吕不韦推荐为宦,受太后宠幸,受封为长信侯。 

郑国 战国末水利家。韩国人。所筑郑国渠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子》(《韩非子》)五十五篇。 

尉缭 战国末秦国大臣。魏国大梁人。入秦为国尉,因称尉缭。今存《尉僚子》二十四篇。 

李牧(?-前228) 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 

王翦 战国末秦国将领。频阳人。长于用兵,以功封武成侯。 

燕太子丹(?-前226) 战国末燕王喜太子。曾派荆轲刺秦王不遂,被燕王喜斩首。 

荆轲(?-前227) 战国末卫国人。先世为齐人。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游历至燕后,被称为“荆卿”(或“荆叔”)。刺秦王未遂被杀。 

高渐离 战国末燕国人。擅长击筑。曾于筑内暗放铅丸,扑击秦始皇未中被杀。 

樊于期(?-前227) 战国末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后自刎献头于荆轲,以刺秦王。 

项燕(?-前233) 战国末楚国将领。下相人。勇而有谋。 

田光(?-前227) 战国末燕国人。以“节侠”自许。荐荆轲于太子丹,并自刎以壮其志。 

猗顿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以经营河东盐池起家,而成巨富。 

郭纵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赵国邯郸人。以经营铁冶成业致富。 

卓氏 战国末大工商业者。赵国人。以铁冶致富。 

孔氏 战国末大工商业者。魏国人。以铁冶为业。

7.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100个以上,最好有国家,越多越好

君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勾践、夫差、吴王僚、燕丹。秦孝公,秦始皇。周平王姬宜臼 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列子、孙武、孙膑、管仲、鬼谷子、庄子、墨子、政治家,军事家:吴起、李悝、秦开、乐毅、范蠡、伍子胥、文种、王翦、王贲、李信、李牧、廉颇、蔺相如、晏子、白起、田忌、赵奢、苏秦、张仪、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赵括、吕不韦、庆忌、田单。刺客:要离、专诸、荆轲、高渐离。名医:扁鹊。 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那72人分别是: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曾参,是南武城人,字了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孔子认为他能通达孝道,所以传授他学业。他撰写了一部《孝经》。他死在鲁国。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原宪,字子思。公冶长,是齐国人,字子长。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即使他在囚禁之中,并不是他的罪过。”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南宫括,字子容。公皙哀,字季次。孔子说:“天下的读书人没有善行,大多数作了卿大夫们的家臣,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不曾出来作官。” 曾蒧,字皙。颜无繇,字路。颜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商瞿,是鲁国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漆雕开,字子开。孔子叫子开去做官,子开回答说:“我对作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公伯缭,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巫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岁。梁鳣,字叔鱼,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冉儒,字子鲁,比孔子小五十岁。曹,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岁。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冉季,字子产。公祖名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这字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儒,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字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葳,字子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100个以上,最好有国家,越多越好

8. 春秋战国的卫国人才众多的原因?

政治体制卫国是个很独特的国度,卫国是西周初年康叔的封国。在各个受封的诸侯国中,卫国有受封时间早,受封疆域大的特点。卫国被封时,周公曾要求亲弟弟康叔“启以商政,疆以周索”,使用商朝的统治制度。当时周王朝刚刚建立,没有统治经验,而借鉴商代的统治经验,因此,殷商的遗民,用殷商的体制去管理,体制一脉相承,无缝对接,卫国很快上道,说白了卫国就是周朝正统贵族和殷商正统遗民相结合的产物。
卫国是周朝贵族和殷商遗民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的的权力体制,就是用周礼来治理庙堂,用殷商之法治理卫国民众。两者相安无事,互不干涩,无论卫国王室、贵族之间如何腐朽堕落,但总是周朝贵族之间的事,与卫人无关,所以在春秋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是一旦诸侯国的王室昏庸腐败,要么国破家亡被吞并,要么就是权力体制发生变革,新兴势力和贵族新城代替。曹国、宋国就是腐朽灭亡的,齐国、晋国、鲁国核心权力体制都发生过变革,但惟独卫国,再腐败贵族依然是贵族,再争权夺势权力体制还是自家把持,似乎与卫人不沾半点关系。于是,慢慢的慢慢的,卫人发现,无论卫国如何腐化,一般民众、士子都无法进入权力的庙堂,卫国不用贵族外的人,更不用贵族中有才有德的人,因此有抱负有志向的人不得不外出他国寻找施展抱负的舞台。因为即使学富五车,在卫国的权力体制内,是没有半席之地的,这是导致卫国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地理环境
卫国地域大致在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的今河南省鹤壁、新乡附近。而这片地区,地处中原的中心地区,介于鲁、齐、晋、郑、宋诸国之间,春秋时,南阳为卫之西境,与晋接壤,莘为卫之东界与齐为邻。东北边邑与齐、晋、鲁接壤。南楚丘为卫之南部边邑,与曹、宋毗邻。交通便利,接受信息快,是中原各国交通的枢纽之一。加上卫国民风奔放,国境几乎不设防,各国之间来往畅通无阻。而卫国毗邻的诸侯国都是春秋战国初期的大国,这些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程度较高,卫人很容易及时便捷地获取最新的思想和文化。再加上卫人商族后裔,周游经商,最易吸收各国先进文化思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