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过程。

2024-05-04 07:58

1. 请简述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过程。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劵,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多倍增加。
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扩展资料: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
一是基础货币。
二是超额准备金。
三是货币供应量。
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
使1元的中央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

请简述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过程。

2. 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3.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调控?

1、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被动且作用有限)
提高,借款费用高,减少货币供给量

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灵活,易于控制货币供给量,可逆)
买进债券,相当于在市场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

3、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简单但作用猛烈)
提高,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减少,减少货币供给量

道义劝告:央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调控?

4.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5.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直接增加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买卖有价证券也可以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
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6.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 )。

正确答案:D
解析: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之一是具有主动性,主动权在中央银行。

7. 影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4年10月27日 银发〔1994〕267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城市分行:
  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精神,为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在充分研究了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和今年前三季度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监测、研究经济金融运行形势、货币政策问题,及时向总行反映和提出对策建议。

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
            (1994年10月28日)

  为了加强宏观监测,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和国际通用统计原则,特制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
  一、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
  (一)货币供应量,即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亦即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
  (二)货币供应量按层次统计。根据国际通用原则,以货币流动性差别作为划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标准。
  (三)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拟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M3。各层次的货币内容如下:
  M0:流通中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1,即狭义货币;M2,即广义货币;M2-M1即准货币。
  二、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
  (一)金融机构分类依据。分类依据金融机构的职能、货币政策对其影响的程度,以及其对经济的重要性。分类不以金融机构名称为依据。
  (二)中国现有金融机构分类:
  1.货币当局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是专门行使货币当局职能的机构,是金融管理的部门。
  2.存款货币银行
  指可以用支票转帐并以此实现支付功能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鉴于我国金融业的现行规定,我们将凡接受活期存款作为负债的金融机构都列为存款货币银行,包括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特定存款机构
  指接受有期限、金融限制和特定来源的存款的特定存款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住房信贷银行和外资银行。
  4.非存款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养老基金会等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也是一种专项资金的营运机构,不吸收存款,不办理支票业务,属于此类。
  (三)货币供应量统计在第二条第(二)款所列范围统计。
  三、货币供应量的统计
  (一)将列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按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的金融机构分类分别编制和汇总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存款倾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货币概览。
  (三)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银行概览。  
  (四)银行概览与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金融概览。
  (五)货币供应量在银行概览中统计。
  (六)各资产负债表和概览所列科目按照本《办法》附表归并。
  四、货币供应量的公布
  (一)货币供应量按季度公布,公布时间为公布数据季后第一个月下旬。
  (二)公布内容为本《办法》第三条所列各资产负债表和概览,各数据表式分期末余额和比上年同期增长比率。
  (三)货币供应量公布的同时,要结合金融运行情况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分析。
  (四)货币供应量数据和金融运行分析,须经业务主管行长审批才能见诸公开出版物和新闻媒介。
  (五)中国人民银行授权:《金融时报》发表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余额和增长比率、货币运行述评;《中国人民银行季报》发布各资产负债表和概览。
  五、附则
  (一)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概览暂不编制。
  (二)M3系出于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的现状考虑而设,目前暂不编制这一层次货币供应量。
  (三)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货币供应量统计工作和指标解释。
  附表
  表1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略)
  表2 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略)
  表3 货币概览(略)
  表4 其他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略)
  表5 银行概览(略)
  附:1994年1至3季度货币统计数据(表一至表六)(略)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日期:1994年10月27日 实施日期:1994年10月27日 (中央法规) 具体情况如此啊,

影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8. 公开市场业务为什么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但是利率影响比较大,涉及面更广,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相对方便快捷,
而且更具有政策的导向和定向作用 追问: 能详细说一下吗 回答: 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贯彻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买入或出售债券、国库券和其他金融工具,以扩张或收缩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数量,最终达到对一国货币供应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有两大类型:
一是“主动性操作”:是指央行为抵御经济周期性的不稳定性和寻求经济增长,即根据经济政策需要,主动地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单向地净买入或净卖出债券,改变银行体系在较长时期内的准备金数量及准备金地位;
二是“防御性操作”,是指央行为了抵消在短期内通货流通、央行储备浮额、外汇或黄金交易等因素造成的变化对准备金变动的影响,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债券,以保持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数量及准备金地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