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保险学者对保险性质的论述主要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2024-05-06 05:03

1. 国内外保险学者对保险性质的论述主要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一、损失说:保险产生的最初目的,是解决物质损害的补偿。
  1.损失赔偿说:保险是一种损失赔偿合同。如英国的马歇尔等;---侧重合同 的角度;
  2.损失分担说:在损失赔偿中多数人互相合作,损失分担是保险的性质。如德 国的华格纳等。---侧重经济学的角度;
  3.危险转稼说:保险是一种危险转嫁机制。---侧重危险处理的角度;
  二、二元说: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经济补偿、一定金 额的给付)
  1.否定人身保险说:人身保险并不体现保险的性质,它是和保险不相 同的另外一种合同。如经济学家科恩;
  2.择一说:承认人身保险是真正的保险,但主张把人身保险和财产保 险分别以不同的概念进行阐明。
  三、非损失说:保险应有一个统一的性质,既然损失说不能涵盖人身保险, 则要在损失观念之外另寻解释。
  1.技术说:保险是把可能遭受同样事故的多数人组织起来,结成团体, 测定事故发生的比例,按此比例进行分摊。保险的特性就在于采用这种 特殊技术,科学地建立保险基金。
  2.欲望满足说:赔偿和满足经济需要,即当意外事故发生时,用最少 的费用来满足该偶发欲望所需要的资金。
  3.财产共同准备说:为了安定经济生活,将多数经营单位组织起来, 根据大数法则积聚经济上的财富并留作共同准备;
  4.相互金融机关说:保险费的积累是投保人的共同基金,保险的性质 就投保人集体的成员为相互融通资金而结成多数人的联系。故保险是金融机关,是以发生偶然性事实为条件的相互金融机构。

国内外保险学者对保险性质的论述主要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2. 保险业的我国保险业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0 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全国保费收入仅4.6亿元。2000年,全国保费收入达1596亿元,年均增长34%,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世界保险业现状看,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还相当低。1999年,我国人均保费(保险密度)才110.58元(约合11.4美元),与瑞士的4654.3美元、美国的2722.7美元和香港的1072.8美元相比,相距甚远,位居世界第78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保险深度)才1.49%,位居世界第66位,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左右。从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看,还存在竞争主体偏少,垄断程度较高;中介市场和再保险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保险产品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 促进保险市场发展,在发展中解决上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增加保险机构,扩大保险市场。逐步增加中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对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偿付能力充足、没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股份制公司,增批分支机构;逐步增设一批新的代理、经纪和公估保险中介机构,发展中介市场;适当增加新的再保险公司,培育再保险市场。 (二)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保险公司;规范股份制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执行分业经营政策。 (三)鼓励创新,完善服务。精心设计和不断完善保险品种,提供更多既安全又具有竞争力的险种,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四)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督促保险经营机构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坚决打击非法保险活动,取缔非法保险机构;规范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创造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环境,严肃查处欺诈和误导投保人的行为,维护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

3. 保险业的我国保险业概况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业的我国保险业概况

4. 跪求国外保险业的发展状况,资料越多越好

  今年将成为国际保险业最大损失之年
  全球最大的再保险集团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对外表示,仅上半年过后,严重自然灾害非同寻常的频繁发生使2011年成为有史以来损失最大的一年。截至6月底,经济损失约达2650亿美元。此数字已超过迄今为止损失最惨重的2005年的总和(2005年全年为2200亿美元)。大部分损失由3月11日日本地震所致。

  总体而言,损失金额比过去十年的上半年平均值高出五倍以上。保险损失约600亿美元,同样比2001年以来的平均值高出将近五倍。上半年损失通常低于下半年损失,因为下半年往往会受北大西洋(14.15,-0.45,-3.08%)飓风和西北太平洋(8.27,-0.35,-4.06%)台风的影响。

  上半年遇到的这种不寻常自然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实属罕见。

  大部分损失由3月11日日本地震所致,此次地震造成了2100亿美元的整体经济损失。这场9.0级的地震是日本史上最强烈的一场,同时也是有记载以来代价最高昂的自然灾害——甚至比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还要昂贵,该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250亿美元。尽管如此,预计300亿美元的保险业赔款负担将低于卡特里娜飓风所造成的保险损失。

  大多数与雷暴相关的严重灾害均为局部事件,对较小区域造成严重损害,但却与诸如强烈飓风等事件不具可比性。然而,一系列龙卷风造成的总损失金额极为可观。在分别发生于4月底和5月第三个星期的两起最严重的龙卷风系列事件中,经济损失高达约15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估计为100亿美元。

  美亚保险是目前在中国国内经营业务的20家外资财险公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不但是在中国开展业务最早,而且还是目前市场份额最大、分支机构数量较多的外资财险公司。美亚保险总裁暨首席执行官John Carey于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称,事实上,该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并不简单依赖于机构数量的扩张,而是更专注于在每一个已经开设机构的地区开展优质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整个国际保险业都非常关注日本地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情况。美亚保险是否已经开始对自己在日本地震中所产生的损失开始评估?市场普遍认为,在巨灾之后,保险价格会有明显提高,从你的经验来看,是否会是如此?

  John Carey:Chartis保险集团非常关注日本特大地震。我们也从Chartis总部收到相关信息:现阶段,首先确保员工和客户的安全。目前,我们正在对本次地震的承保损失进行评估,但这一工作的全面完成尚需时日。不过,我想强调的是,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依旧是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至于今后市场上保险价格是否会提高的问题,从理论上来看,的确是这样。但是从近几年的具体案例来说,也不见得完全如此,例如智利地震后,当地市场的保险价格并没有出现上涨。由此来看,保险价格是否会出现上涨,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市场和运作的模式。现在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尝试着估计各自的风险敞口。我想说的是目前的重中之重是保证人员安全,而至于价格,则是以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日报:从中国保监会新近公布的数据来看,美亚保险在去年的保费收入较前年来看,有比较快速的增长。这些增长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John Carey:我认为,美亚保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整个经济在去年的强劲发展,因此我们产品的开发及推出也从中获益,如海运保险、产品责任保险、个人意外健康险(尤其是境外旅游意外保险)等。这几个险种在去年的表现相当良好,单以境外旅游意外保险为例,中国国内居民由于消费水平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去境外旅游,那么也就直接带动了我们产品的销售。

  事实上,不单单是美亚保险,整个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财险公司也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在中国投资的外资财险公司也受益其中。

  除此之外,我认为,中国国内保险意识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件好事情。因为市场日趋成熟之后,大家就会考虑去购买更多的保险产品来化解自己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保险业监管部门的工作也是富有成效的。

  日报:但我们也注意到,美亚保险在去年占外资财险公司的份额较2009年有大约2%的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份额的下降?另外,在美亚保险内部,对市场份额这一指标是怎么看待的?

  John Carey:就单纯所占外资财险的市场份额来说,我们在去年的确有一个比较微小的下降,但无论是保费收入,还是盈利水平,美亚都是在增长的。换句话说,因为整个外资财险在去年有了更多的市场进入者,因而保费增长比较快,分母扩大,那么我们在其中所占的份额以百分比来说,出现了小幅下降。而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放眼长远,更看重的是整个市场规模的发展,事实上,我们去年实现了一个比较具有纪念意义的目标,那就是首次年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

  单纯的市场份额指标并不是我们最为看重的。如何拓展优质业务、提升盈利能力才是我们追求的。可以这样说,美亚保险是为数不多的在为中国本地企业提供服务的外资财险公司。我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机会,这也是我们未来增长的动力之一,毕竟,既然在中国做生意,就必须要为中国企业提供服务。

  日报:多数人认为,美亚保险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比较不错的业绩,主要得益于先发优势,也就是最先来到中国市场。那么你们新开设的北京分公司的经营情况如何?是否会因为北京是你们后进入的市场,从而给北京分公司特别的倾斜?

  John Carey:应该来说,我们在北京市场上的经营情况是比较良好的。开业两年时间的业务量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众所周知,北京地区市场不同于上海,例如我们就可以帮助那些总部在北京的大型、中资企业“走出去”;同时,我们还向北京市场成功引入了包括并购保证补偿保险等创新产品。与此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在两年时间里将北京市场业务量翻了一番,但事实上,我们为此也准备了很长时间,包括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

  当然,我们也希望能扩大服务网络。但我理解,这一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与此同时,我们已继续在现有网点中推进各项业务。可以说,我们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拓展网点,但美亚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单纯依赖机构数量的增长。

5. 保险业的世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世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1)保费收入。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2004年第3期的统计资料,2003年全世界保费收入为29406.7亿美元。其中,工业化国家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 89.32%,其中,美国占35.89%,日本占16.28%;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占10.68%。中国在8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第11位,占 1.6%。2002年保费收入最多的是美国,为10554.98亿美元;其次是日本,为4788.65亿美元;其后依次是英国(2467.33亿美元)、德国(1078.11亿美元)、法国(1636.79亿美元)、意大利(1117.61亿美元)、韩国(597.58亿美元)、加拿大(591.44亿美元)、荷兰(502.66亿美元)和西班牙(470.14亿美元)。(2)保险深度。保险深度是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其计算公式为:2003年全球平均的保险深度,为8.06%,居全球前10名的国家或地区依次为:南非(15.88%)、英国(13.37%)、瑞士 (12.74%)、日本(10.81%)、比利时(11.61%)、中国台湾地区(11.31%)、巴巴多斯(11.29%)、荷兰(9.77%)、韩国 (9.63%)、美国(9.61%)。中国则在88个国家和地区中为第44位,保险深度为3.33%。(3)保险密度。保险密度是指按全国人口计算的平均保费额。它反映一国国民受到保险保障的平均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2004年第8期统计资料,以2003年保险密度比较,瑞士以5660.3美元的保险密度名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英国,保险密度为4058.5美元。2003年全球保险密度为469.6美元,其中,工业化国家为2763.5美元,新兴市场为58.7美元。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大约在1100美元到3700美元之间,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较低。中国保险密度增长较快,但水平仍然较低,位于第71位,为36.3美元。(二) 世界保险业发展的趋势(1)保险市场自由化1.放松费率管制,使费率成为市场营销的一种策略。2.保险服务自由化。3.放松保险公司设立的限制。(2)保险业务国际化(3)从业人员专业化(4)保险管理现代化(5)展业领域广泛化(6)组织形式多样化(7)保险业务规模化

保险业的世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6. 保险业的世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国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与发展,成为保险业国际化的基本前提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经济特征,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其中,包括保险业在内的现代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并日益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各方面。我国政府深刻地认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趋势,近30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体系之中,这是中国保险业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的基本条件。中国经济长达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保险业国际化发展的强大驱动力。1979年~200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6%,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的3倍。自2002年以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18.2%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07年,我国保费收人世界排名第9位。中国经济、保险业长时期强劲增长,强烈地吸引着外资保险公司。然而,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2005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为7.52%,平均保险密度为518.5美元①,而2006年我国这两项指标分别为2.8%和431.3元圆。我国保险业发展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显著差距,预示着我国保险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与发展空间。(二)中国全面履行人世承诺,保险业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保险业做出入世承诺,分阶段落实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形式、市场准入地域、业务范围等方面市场准人政策,使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呈现出可预见性、渐进性、透明性的特征。经过三年过渡期,至2004年底,我国保险业已形成高水平、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保险业全面开放政策仍在不断完善,这必将促使中国保险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三)中国保险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构成保险业发的重要基础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保险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源。近2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持续推进,工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强劲,产业梯度转在东部、中部、西部间进行趋势明显,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在一些大城市已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经济结.战略性调整,成为保险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因素,同时也为保险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保险业结构调整主要朝着四个方向推进:一是保险主体结构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二保险业地区布局合理化;三是再保险与直接保险协调发展;四是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多元化与结构合理化;五是保险薄.领域的重点发展。(四)中国金融体制不断完善,功能增强,为保险业国际化创造了必要条件金融市场主体结构不断完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参与形式更为多样化。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影响力不断增强。股票市场方面,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对资源有效配置、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社会融资结构、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益意义显著,从而对发展壮大保险业,发挥其社会影响和功能作用产生了积极作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保险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为保险业国际化创造了重要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保险机构境外投资经营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进一步放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境内外贸易、投资、技术、人员等的国际化流动与发展。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同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发布《关于境内机构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的批复》。新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境内机构持有和使用外汇的自主性和便利性,促进境内机构和个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金收益,从而有利于境内机构加强资金管理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五)保险公司抢抓机遇,快速成长境内外资保险公司充分利用中国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实现在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外资保险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性长期成长,高度重视公司治理、风险管控,注重稳健经营,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对经济社会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同时也将中国的保险市场与国际保险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中资保险公司作为中国金融业的生力军,在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在与外资保险公司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学习国外保险同行先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经验,在国家财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其已有的绝对市场垄断地位、强大的营销网络、本土化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加快企业改制与业务发展,一方面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险保障、资金融通与社会管理三大功能作用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通过与外资保险的合作和国际市场业务的拓展,正在成长为国际化公司。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近期发生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是因一系列因素逐级放大、火上加油造成愈演愈烈。银行、投资银行、基金和保险都是美国金融资金链条的一环,现在银行和基金都遭殃了,保险公司将是下一波危机爆发的焦点。因为为了取得信用保险,一些基金的投资者就跟保险公司联系,而保险公司又买了一些MBS(即贷款抵押证券等)。所以,保险公司的隐患还未暴露出来。
美国金融体系是自成一体,而且将风险分散到全球,因此次贷发生后,全球都很恐慌。但是,目前AIG出现了问题不是承保业务出问题,而是投资出现了巨大亏损,如同AIG在全球保险业有多少还未暴露出来,因此这个风险还未可知,不过肯定是存在的。
富通9月15日发表公告称,该公司持有雷曼兄弟债券1.37亿欧元,逆回购交易2.70亿欧元,CDS交易产生的损失700万欧元。受此影响,富通股价出现大幅度下跌。而平安保险因购买欧洲富通集团股份,间接持有雷曼兄弟债券,平保投资额浮亏逾140亿元,因此给市场带来较大心理影响,平安股价一路下挫。
但是,其他两家保险公司并未“触雷”。据悉,在当前3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中,保监会仅批准了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QDII额度,分别为相应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2%和15%。记者发现,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都未投资雷曼兄弟、AIG、美林的相关债券。中国太保之所以没有QDII额度,原因是监管层本来计划在其完成H股上市之后再批准其投资额度。
为防止AIG的危机在中国重演,国内当前应加紧推出存款保险,因为存款保险是一颗定心丸。金融危机最怕的就是银行挤兑,任何银行不可能把所有存款都放在自己手里,都把它贷出去了,如果大家都去银行提款,那就必然会造成严重的问题。美国早就对10万美元以下的存款户实行保险制度,因此,尽管美国这次金融风暴来得这么厉害,银行并没有受到挤兑等等影响。
金融风暴带来三大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给国际化业务已具相当规模的中资银行带了一定的损失。有关人士指出,由于我国金融改革的滞后性和国内市场的非理性,金融创新理应减缓步伐,甚至更有人认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不宜即时推出。
金融创新要继续  
据悉,一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在8%以上,相当于12.5倍的杠杆,华尔街投行的杠杆却到了30倍,这是史无前例的。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去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达33倍,高盛亦有28倍。史无前例的30倍杠杆意味着什么?赚1%相当于30%股本金的回报,但风险来了后,亏损3.3%即意味着破产。
风险管理要加强  
从这次倒闭或被兼并的金融机构来看,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行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资产集中风险的管理方面,内部控制上都有严重缺失。对中外金融机构来说,都需要改进对各类风险的评估;要有一套严格的风险管理的政策与程序;对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要做压力测试;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对各种可能风险出现后要有处理的预案。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8. 论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履行入世承诺放开保险市场,我国保险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的保险公司早就急不可奈,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早几年就已经开始考察中国市场,并且在一些大的城市设立了办事处。截至到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并且国内的大量资本也开始进入保险业,民营保险公司也纷纷上马,今年成立和正在筹建的民营保险公司有18家。 一、中外保险公司的竞争现状 目前,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中资保险,虽然现在外资保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比重不大,但他们却很成功地在各大城市站稳了脚跟。我国的保险公司面临着双重的竞争:一是中外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一是国内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从总体上看,加入WTO后,中外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并存并立的,形成鼎足之势。在这样的市场上,各竞争主体都会非常谨慎。为了彼此的利益,各主体之间往往需要加强合作争取双赢,强调共存协作要大于强调竞争。所以,入世后一方面国家要保护民族保险业,另一方面要强调民族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共赢,只有这样才能利于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通过对占市场份额最大的中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和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公司的消费者评价分析得出:消费者对中国人寿的认知度非常高,而对友邦保险,75.7%的消费者都表示不了解。这说明外资保险虽然来势汹汹,但对中资保险市场份额的冲击还有限,消费者仍然青睐中资保险企业。 中资保险公司近两年来发展很快,占据了资源网点的绝对先发优势,外资保险短期内很难在市场资源上与中资公司抗衡。中资保险公司通过多年的市场积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但其自身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对中资保险公司的满意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保险的购买过程和保险公司赔付的满意度较低。调查同时显示,以友邦为代表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已经超过了中资保险公司,因此对中资公司而言,尽快完善自身服务体系乃当务之急。 二、中资保险公司具有的两个优势 1、营销网络与社会关系网络 中国保险业经过多年的奋斗所建立起来的庞大营销网络,是中资保险公司较外资保险公司的最大优势。按照WTO的要求,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只能在指定的区域内经营。这就使得外资保险公司只能等到取消这一限制后,才能全面地铺开其销售网络,这一缓冲无疑又将会使中资保险公司在入世后一段时期内仍保持着规模上的优势。 中国民族保险业独具的广泛社会关系网络,是外资保险公司最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是个讲究人际关系、人情味很重的国度。这种社会关系无处不在,也常常渗透到商业竞争中。中国的商人很懂得利用这些社会关系。保险从业者、保险公司也不例外。民族保险业手中现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已相当广,并在不断地巩固、拓宽。虽然保险行业本来就是一个要依靠客户关系网为经营对象的行业,外资保险公司也懂得要利用客户关系这个道理,但是它们并不完全了解中国人的交往方式,有时甚至很难懂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利用客户关系时往往方式不对路。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香港、台湾的初期,就一时难以适应中国保险界“缘故法”展业方法,而其实这种方法是十分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相反,外资保险公司推出的某些自己的“先进产品”,却不是很成功,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在消费心理、消费习惯上与国外存在差异,在选择时往往表现出观望犹豫的心态,心理上、感情上不能很快去接受。 2、成本投入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必然要付出昂贵的成本来加速实现本土化,这就使外资保险公司不可避免地与目前相对较低成本运营的中资保险公司拉开差距。当然外资保险公司有投资优势,从长远看能够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但是将来政府对于中外资公司的管理政策势必要趋于一致,逐步放宽对中资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的限制,这样中资同样有可能在资本市场上得到较高的回报。 中国的保险监管机构对外商市场准入做出了不少严格的限制。如:申请在华开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在经营地域上只能在指定的城市内开展业务;在业务上,财产保险公司只能做外资企业的保险业务,人寿保险公司只能做个人分散业务,而不能涉足团体业务,等等。这些规定对外资的发展速度、扩展规模起到了一定限制的作用,所以目前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程度不会太大。 三、提高我国保险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中外保险公司竞争的结果就是使参与各方在竞争中得到利益。在这种竞争中,大家都面临挑战,同时也能互相学习和不断发展,这种竞争是卓有成效的,因为它推进了整个保险业的发展。中国保险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应对外国保险公司的冲击,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立法和监管,为保险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我国保险业相对于国外,发展时间比较短,很多制度不成熟 、不完善。保险公司之间存在不规范甚至恶性竞争。随着保监会的成立、新《保险法》和一系列规章措施的颁布实施,保险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面对国外保险公司的进入,国内的公司感到了很大的压力。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并且随着国内大量的民营资本和其他资本的进入,保险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通过立法通过加强监管予以解决。保险监管机构应在现有的《保险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细则,尽早出台保险公估人管理办法等。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是为优化保险监管手段创造了条件,真正实现优化,还需加大保险法律的宣传和加强执法力度来保证。对于违背竞争规则、违反操作程序,影响社会秩序的经营行为,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公司,保险监管机构都应坚决惩处。立法和监管既保护保险人经营的安全和盈利,又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利;既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又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2、完善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 近年来,民营资本通过参股或直接出资设立保险公司等方式积极参与保险业的改革发展,不仅为保险业带来了大量资本和优秀的管理人才,而且在强化股东监督制约、完善保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保险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越来越受到广大投保人和投资者的重视。保监会在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重点把握2个原则:一是责任原则。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应体现社会责任的要求,保险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承担诚信和守法的基本责任。二是透明原则。保险公司应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影响股东和被保险人利益的重要信息,切实保护股东和被保险人的知情权。三是公平原则。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数量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要确保对所有股东的公平待遇,更要突出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四是稳健原则。保险公司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高级管理人员考核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控制风险,促进公司稳健经营。 3、开发适合国内需求的保险产品 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我国保险产品比较单一和集中,为了避免在某一或某几个险种过度竞争,应该针对国人的实际需求开发新的险种,除了寿险和财险,年龄、职业、性别、特种需求对象都可以作为保险公司开发新产品的依据。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正在开发着层出不穷的新产品。 4、树立诚信形象,提高员工素质 几乎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别人向我们推销保险,并且我们都很反感,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保险公司的诚信问题。投保的时候推销员说的天花乱坠,可等真的需要理赔或者退保的时候,就是另一番服务态度了,并且费了很大劲,问题也不一定能得到解决。消费者伤心了,很难再向这家公司投保。失去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客户,有可能一批潜在的客户流失了。在北京、上海等有外资保险公司的大城市,很多人都选择投保外资保险公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的保险公司服务不好,缺乏诚信,产品不合消费者的胃口。去年上半年,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财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国内的保险市场正在向外资公司流失,国内的保险公司感到了压力。讲信用,服务好,不做“一锤子”买卖,在消费者心目中留有好的印象,是每一个保险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