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何会突然跌得如此严重?

2024-05-12 08:41

1.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何会突然跌得如此严重?

海底捞最近的股价出现了狂跌的情况,在最近的56天跌破了2000亿,这是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我们都知道海底捞的是餐饮行业也比较高的,而本次的跌幅2000亿元是非常夸张的,这也说明了海底捞的业绩不良等情况。对于2021年疫情过后的时间,海底捞出现如此下降需要值得我们的重视。海底捞本次下降如此严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海底捞业绩下滑海底捞业绩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下滑,这是他的市值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海底捞的业绩下滑是各方面原因导致的,因为他的服务售价等出现了同质化的竞争,并且火锅行业竞争也越来越大,有很多的相似企业都提供了类似的服务。
这也导致了海底捞的业绩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这样它的股价也跟随下跌,而一旦出售了,抛售的现象则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二、同质化经营加重以前的海底捞是唯一一家以服务为主的。火锅企业他的名声很响,所以说想到火锅行业就会想到他的头牌就是海底捞,但是在最近几年的时间内,有大量的相似企业蜂拥而来。
对于火锅行业来说,它的行业模式比较容易学习,而且易于进入,所以这么多其他企业加入竞争导致了海底捞市值下降。在这个市场上并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这也是股民不看好它股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行业的股价波动对于不同行业业来说它的股价波动是很大的,而且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情绪反应很大的市场,一个行业股价出现波动,那么它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会出现股价波动,特别是是其中的龙头公司。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他们的股价波动性随着市场情绪而产生影响。但是一旦这种波动来临时,并不会随着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何会突然跌得如此严重?

2. 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海底捞的股价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伴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逐渐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00元,同比增长12.6%,相比于同等收入的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饮料业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我国餐饮业相关注册企业数量达到236.4万家,同比增长25.5%,2021年上半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到2.17万亿元,同比增长48.6%。火锅市场预计在2022年突破1万亿元,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曾经,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样一个火锅赛道的餐饮行业中,有一个火锅巨头的业绩一直在下滑,不仅营业收入损失,市值也在下滑,这就是火锅巨头海底捞。

从2021年2月以来,海底捞的股价一路下跌,但在2021年7月25日,海底捞在其收益报告中表示,预计2021年上半年收入约2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4%,实现利润约8000万至1亿元。像海底捞这样的大型火锅公司,把亏损变成利润并不意味着什么。上半年的净利润只有8000万到1亿元,引发了股价的下跌。2021年8月20日,海底捞股价为31.15港元,市值为1755.94亿港元。与2月份的4544.75亿港元的峰值相比,市值损失了约3000亿港元。可以说,海底捞在火锅行业是一家规模、实力和影响力都相当大的企业。海底捞凭借其服务和质量,成功成为火锅行业的“承担者”。

为了弥补周转率下降带来的盈亏,企业只能选择从消费者的体验出发,即增加人均消费。无论菜品的价格是涨价还是降价而不降价,顾客的体验感都会下降。虽然短期内收入确实很高,但这无异于在干旱中捕鱼,这将对品牌产生非常坏的影响。总的来说,从海底捞的发展过程来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即使以前有成绩,如果不遵守市场规律,及时调整,也会有很大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火锅行业中,海底捞是否有机会重现当年的巅峰还不得而知。

3.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何会突然跌得如此严重?

01
  门店扩张,翻台率下滑


海底捞作为餐饮头部企业,拥有不可比拟的头部品牌效应,如果2021年疫情控制能按当前的节奏走下去,餐饮业V字复苏,海底捞的头部红利会使其业绩继续增长。
 
但高增长背后的主要支撑力,却是存在隐忧的,那就是不停的开新店。
 
有媒体做了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海底捞门店总数为935家,是2015年底的6.4倍,平均每年海底捞都要开设门店近150家。尤其是最近三年,平均每年的开店数量甚至接近300家。不断增加的门店数是海底捞高速扩张的基石。
 
但是,一个危险的潜在信号是,海底捞2020下半年(也就是疫情得到一定控制的复苏状态中)的净利润,虽然从账面看仅降低16.45%,完全可控。但如果叠加门店数持续攀升的背景,就不难发现,开店就赚钱、不停的开店就不停的增长的逻辑,已经被打破了。
 
换句话说,海底捞如果不解决长期增长的动力问题,那么开店越多,可能就越危险。
 
用杨国安和尤里奇合作的《组织革新》一书中的经典论说就是:“最危险的事情不是把错误的事情做的很糟,而是把错误的事情做的很好”。
 
换言之,如果继续开店不是海底捞的未来关键,那这件事做的越好,反而越危险。也就是说,如果海底捞持续过度依赖开店,规模扩张的边际效益就会持续递减,最终会减到一个危险的程度。
 
这里面尤其值得担心的一个数据是翻台率。翻台率表征着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2019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从前一年的5.0次/天下降到4.8次/天,其中一线城市由5.1次/天下滑至4.7次/天,二线城市由5.3次/天下滑至4.9次/天,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翻台率仅为3.3次/天。【摘要】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何会突然跌得如此严重?【提问】

01
  门店扩张,翻台率下滑


海底捞作为餐饮头部企业,拥有不可比拟的头部品牌效应,如果2021年疫情控制能按当前的节奏走下去,餐饮业V字复苏,海底捞的头部红利会使其业绩继续增长。
 
但高增长背后的主要支撑力,却是存在隐忧的,那就是不停的开新店。
 
有媒体做了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海底捞门店总数为935家,是2015年底的6.4倍,平均每年海底捞都要开设门店近150家。尤其是最近三年,平均每年的开店数量甚至接近300家。不断增加的门店数是海底捞高速扩张的基石。
 
但是,一个危险的潜在信号是,海底捞2020下半年(也就是疫情得到一定控制的复苏状态中)的净利润,虽然从账面看仅降低16.45%,完全可控。但如果叠加门店数持续攀升的背景,就不难发现,开店就赚钱、不停的开店就不停的增长的逻辑,已经被打破了。
 
换句话说,海底捞如果不解决长期增长的动力问题,那么开店越多,可能就越危险。
 
用杨国安和尤里奇合作的《组织革新》一书中的经典论说就是:“最危险的事情不是把错误的事情做的很糟,而是把错误的事情做的很好”。
 
换言之,如果继续开店不是海底捞的未来关键,那这件事做的越好,反而越危险。也就是说,如果海底捞持续过度依赖开店,规模扩张的边际效益就会持续递减,最终会减到一个危险的程度。
 
这里面尤其值得担心的一个数据是翻台率。翻台率表征着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2019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从前一年的5.0次/天下降到4.8次/天,其中一线城市由5.1次/天下滑至4.7次/天,二线城市由5.3次/天下滑至4.9次/天,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翻台率仅为3.3次/天。【回答】
回顾过去6年,海底捞在2015年新开门店的翻台率甚至要高于整体翻台率。这种自2017年以来不复存在,新店翻台率由2017年的4.6次,下降到2019年的4次。
 
这可能意味着海底捞的运营效率、受欢迎程度和盈利能力正在下降,进而导致市值下跌。

所以,海底捞要解决未来的长期动能问题,重点不是多开店,而是要有更大强度的创新。
 
 
02
  服务优势式微,外部创新不足


无论是立足当下还是放眼未来,最危险的境地莫过于,一家企业还未意识到自己处于已经过时的业态中,仍然认为自己能力充足并自信满满。
 
但笔者认为,海底捞的高层绝没有自满到这个程度。
 
也就是说,把持续开店作为增长引擎,其弊病并非海底捞的高层看不到,而是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
 
换言之,海底捞面临的增长乏力,本质上是创新乏力。而创新乏力,又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我们来逐一分析。
 
对内来说,最核心的创新莫过于产品创新。

也许你会说,餐饮行业需要什么创新呢?百年老店不就是不停的重复经典么?
 
这句话,也许没大错。但有一个核心问题是,海底捞到底有什么“经典”值得不停的重复呢?
 
恰好,海底捞在产品、口味上,被公认的就是标准化程度高、菜品品质好,但是差异化不足。
 
也就是说,从菜品的角度,海底捞并没有足够的经典产品供其“重复”,海底捞真正的经典产品,是服务。让海底捞一战封神的,也是极致服务的口碑效应。
 
但是,回顾到餐饮企业的本质,服务和人力资源体系仅是软性指标,并不能为海底捞建立起真正的长期护城河,这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曾经,人们把海底捞的成功总结为“你看得懂,但学不会”,但我们必须承认,当海底捞把软实力做成了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后,“向海底捞学习服务”成为餐饮行业的“显学”,这也就导致,学习者越多、致敬者越多,海底捞的优势的差异化也就越不明显。【回答】
而且,服务过度已经成为了新一代消费者对海底捞的槽点。消费者不喜欢被过度打扰,希望就餐私密性得到保护,在海底捞尬过生日的视频也在网上流传。
 
这种情况下,海底捞在核心菜品上的竞争乏力、创新乏力,也就日益显现出来,说到底,这是一个基因问题。


 
那么,海底捞可否通过外部创新来解决问题呢?
 
某种程度上,似乎不是不可能。事实上,优秀企业本来就应该更倾向于借助和利用生态网络中丰富的资源、信息和能力,而非龟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海底捞恰恰就是太聚焦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除了服务上的单点突破,在其它方面的外部创新,如U鼎冒菜、海盗虾饭、甲乙饼、十八汆等,不仅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贡献寥寥,而且从目前看来,没有任何爆品气质。
 
很多情况下,大品牌的副牌因为“主角光环”,常常具有某种心智上的优势,天生就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欢迎。然而,海底捞的副牌或子品牌的沉寂,从某种程度上其实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当海底捞在一个餐饮企业的最核心实力——也就是菜品上如果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的话,其溢出效应就不免非常微弱,使之难以形成有效的生态协同。【回答】
03
  短板难破,竞争承压


海底捞在创新上究竟该怎么走,或者说,如何恢复创新力,笔者尝试引入目前广受欢迎的“新消费四象限”理论,为之进行逐一分析。
 
消费四象限的第一性原则,就是企业必须有定义赛道的能力。
 
但是,和快消品不同,餐饮业是一个地域限制非常强烈的领域,行业天生分散。
 
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餐饮行业规模达到4.7万亿。而火锅是餐饮第一大品类,占比14%,规模大概在6600亿左右。海底捞目前占火锅品类4%左右,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占比。
 
火锅除了是餐饮行业第一大赛道,也是细分领域最多的赛道,而这一赛道的创业者、闯入者也是最多的,这给海底捞“封杀赛道”制造了天然难题。
 
换句话说,海底捞充其量能锁定的是“对服务敏感的都市火锅”这一赛道,而这对海底捞创造某种独占性优势是绝对不够的。因为所有“锁定赛道”的企业都有自己显著的第二性特征,也就是“锁定赛道的基础是产品力”。
 
比如市面上的饮料很多,但元气森林因为重新定义了“用更健康、天然的甜味剂做出的健康的无糖饮料”这一赛道,短短四年就超越了每年10亿瓶这个门槛。
 
然而,海底捞的产品创新恰恰是其最大的短板,这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是海底捞诞生至今都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火锅其实恰好是一个最需要产品创新的赛道,因为这是一个竞争者踏破门槛的赛道。【回答】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何会突然跌得如此严重?

4. 海底捞股价接近腰斩,市值暴跌2000亿!暴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五一过后,海底捞的股价一路下跌。自今年2月16日达到峰值以来,海底捞的股价已从85.80港元跌至42.55港元的最低水平。截至5月7日收盘,海底捞的股价为每股43.15港元。短短56天,2000亿的“火锅毛”股价已近腰斩,累计下跌47.47%。最新市值为2287亿港元,比2月份最高市值低逾2000亿港元。
劳动节过后,海底捞股价接连走低,5月5日跌幅超过6%,5月6日暴跌近10%,5月7日再次暴跌,创下全年每股42.55港元的新低。自今年2月16日高点以来,海底捞股价从85.80港元跌至42.55港元的最低点,股价一度暴跌50.41%。

截至5月7日收盘,海底捞股价下跌2.92%,至每股43.15港元。短短56天,股价较2月份高点下跌近一半,累计下跌47.47%。目前最新市值为2287亿港元,比2月份最高市值少2085亿港元。
至于海底捞股价跳水,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告诉媒体,首先第二季度节日很少,是餐饮业的淡季。另外,海底捞的股价一直以“火锅第一品牌”的名义处于假高状态,这种回调是正常的。
截至5月7日收盘价,海底捞总市值2287亿港元,市盈率622倍。环顾四周,整个港股市场,市盈率高达600倍的消费类股少之又少。
综合券商机构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机构关注的是海底捞2021年估值预测的50倍。其中,国源证券表示,基于公司目前的复苏和开店预期,海底捞2021-202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9元、1.39元和1.72元,相应的估值分别为48.9倍、31.5倍和25.4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引用海底捞管理层的话说,今年4月份,其餐厅的整体离职率不到3倍。虽然在2019年同期回升到70%左右,但从3月份的3.5-3.7倍下降,业绩低于市场预期。5月1日至5月5日五一假期期间,海底捞整体成交率约为4.5至5倍。
业内有人认为,从近期股价的持续下跌可以看出,门店的快速扩张并不是刺激乐观资本的灵丹妙药,品牌知名度降低、盈利模式单一、服务模式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已经成为海底捞保持高质量增长的阻力。随着通胀预期的上升和美国债券收益率的飙升,市场氛围已经消退,一些高价值的餐饮巨头已被市场抛售。
今年春节以来,港股龙头餐厅大幅下挫。除了海底捞,九毛九跌17%,下步下步暴跌近50%,股价几乎减半。

2020年,比2019年少赚了20亿,但股价飙升了91%以上
受疫情影响,2020年将是海底捞运营最艰难的一年。
今年3月,海底捞发布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海底捞集团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7.8%;全年净利润3.09亿元,同比下降86.8%。根据公司公告,净利润减少是由于疫情导致门店流量减少,汇率波动导致汇兑净亏损。
海底捞2019年净利润23.47亿元,也就是说2020年比2019年少赚20.38亿元。
一方面净利润大幅收窄,另一方面海底捞门店扩张速度并没有下降。2020年,海底捞在海底捞新开门店544家,全球门店网络增至1298家,平均每天开1.5家,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
但高速扩张的弊端正在凸显,流失率的下降和运营成本的增加都在拖累海底捞的业绩。换手率方面,海底捞开始见顶,财报显示2019年后门店换手率再次下降。
2020年,海底捞的流失率一线城市为3.4,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为3.6。海底捞的离职率与2019年相比,一线城市为4.7,二线城市为4.9,三线及以下城市为4.7。
周转率下降,净利润大幅下降,引起市场关注。根据CICC的报告,海底捞去年的预期净利润表现不如预期。由于周转率尚未恢复,新店扩张速度超出预期,公司2020-22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74%、5%和3%,反映客流恢复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火锅品牌在市场上涌现,板屋、德庄、夏树等火锅品牌都以差异化的特色受到欢迎,威胁到海底捞的龙头地位。
虽然2020年是海底捞最难经营的一年,但股价却飞速飙升。海底捞被称为“火锅毛”,机构基金追捧。2020年海底捞股价暴涨91%以上。
“火锅王”热衷跨界,现在卖的是继毛菜、盖棉之后的“炸鸡”

近年来,海底捞一直热衷于跨境。经过扩张和涨价,海底捞还想出了其他“招数”——开辟新品牌,打造第n个品牌。
目前,海底捞通过内源延伸等策略打造了不少新品牌:对外,2019年先后收购“优定优”进入毛菜领域,收购“好面条”、“汉社中华料理”进入面食和各种中式餐饮领域;对内,2019年,孙公司先后推出“钓鱼派配面”和“新秦派面馆”;2020年推出“樊凡林”“秦小仙”等新品牌,推出9.9元的奶茶自选,增加奶茶品类。
鸡毛菜、面条、土豆粉等中餐品类之后,“炸鸡”最近在海底捞有卖。据悉,海底捞新品牌“苗世雄鲜炸鸡”已登陆郑州,开了两家店。根据“苗哥鲜炸鸡”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信息,该品牌属于郑州苗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据公开信息,该公司由海底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优定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投资。

5. 如何看待海底捞股价 56 天接近腰斩,市值暴跌 2000 亿?


如何看待海底捞股价 56 天接近腰斩,市值暴跌 2000 亿?

6.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
1.海底捞上市之后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公司未来严重被透支;
2.疫情期间海底捞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投资者对未来不看好;
3.海底捞定价偏高,回头客越来越少。
资本市场消费股历来都是投资者喜欢的行业,这个行业出现了很多龙头企业,这些龙头股给很多投资者带来了非常高的收益,消费行业业绩稳定,拥有非常大的空间,这样的企业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喜欢,海底捞作为餐饮餐饮消费行业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造成这样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疫情导致业绩低于预期,前期股价疯狂上涨透支了企业未来的上涨空间。海底捞靠服务而不是靠味道和口碑,这让高端消费的海底捞定价偏高,从而失去了很多中端市场,市场投资者对于它的未来并不看好,这是海底捞下跌主要原因。

一、疫情导致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
疫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餐饮和旅游行业影响非常大。海底捞作为餐饮行业业绩出现下滑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没有想到业绩出现这么大的下滑,股票要上涨肯定要业绩推动,业绩不及预期这是海底捞56跌2000亿最重要的原因。

二、海底捞上市之后业绩出现大涨透支了企业未来发展
海底捞上市之后股价出现了疯狂的上涨,这种上涨透支了企业的未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估值肯定要重新评估,涨幅过大导致价值重估这是海底捞56天跌2000亿的最重要原因。

三、海底捞定价偏高服务已经不能够吸引更多人
海底捞留给大家最好的印象就是服务非常好,味道非常一般,价格偏贵。作为餐饮行业非常重视服务而不是口味,这虽然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性价比不高,这种营销策略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再去二次消费,这也是海底捞56天跌2000亿的原因。

7. 海底捞股价接近腰斩,市值暴跌2000亿!暴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五一过后,海底捞的股价一路下跌。自今年2月16日达到峰值以来,海底捞的股价已从85.80港元跌至42.55港元的最低水平。截至5月7日收盘,海底捞的股价为每股43.15港元。短短56天,2000亿的“火锅毛”股价已近腰斩,累计下跌47.47%。最新市值为2287亿港元,比2月份最高市值低逾2000亿港元。
劳动节过后,海底捞股价接连走低,5月5日跌幅超过6%,5月6日暴跌近10%,5月7日再次暴跌,创下全年每股42.55港元的新低。自今年2月16日高点以来,海底捞股价从85.80港元跌至42.55港元的最低点,股价一度暴跌50.41%。

截至5月7日收盘,海底捞股价下跌2.92%,至每股43.15港元。短短56天,股价较2月份高点下跌近一半,累计下跌47.47%。目前最新市值为2287亿港元,比2月份最高市值少2085亿港元。
至于海底捞股价跳水,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告诉媒体,首先第二季度节日很少,是餐饮业的淡季。另外,海底捞的股价一直以“火锅第一品牌”的名义处于假高状态,这种回调是正常的。
截至5月7日收盘价,海底捞总市值2287亿港元,市盈率622倍。环顾四周,整个港股市场,市盈率高达600倍的消费类股少之又少。
综合券商机构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机构关注的是海底捞2021年估值预测的50倍。其中,国源证券表示,基于公司目前的复苏和开店预期,海底捞2021-202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9元、1.39元和1.72元,相应的估值分别为48.9倍、31.5倍和25.4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引用海底捞管理层的话说,今年4月份,其餐厅的整体离职率不到3倍。虽然在2019年同期回升到70%左右,但从3月份的3.5-3.7倍下降,业绩低于市场预期。5月1日至5月5日五一假期期间,海底捞整体成交率约为4.5至5倍。
业内有人认为,从近期股价的持续下跌可以看出,门店的快速扩张并不是刺激乐观资本的灵丹妙药,品牌知名度降低、盈利模式单一、服务模式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已经成为海底捞保持高质量增长的阻力。随着通胀预期的上升和美国债券收益率的飙升,市场氛围已经消退,一些高价值的餐饮巨头已被市场抛售。
今年春节以来,港股龙头餐厅大幅下挫。除了海底捞,九毛九跌17%,下步下步暴跌近50%,股价几乎减半。

2020年,比2019年少赚了20亿,但股价飙升了91%以上
受疫情影响,2020年将是海底捞运营最艰难的一年。
今年3月,海底捞发布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海底捞集团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7.8%;全年净利润3.09亿元,同比下降86.8%。根据公司公告,净利润减少是由于疫情导致门店流量减少,汇率波动导致汇兑净亏损。
海底捞2019年净利润23.47亿元,也就是说2020年比2019年少赚20.38亿元。
一方面净利润大幅收窄,另一方面海底捞门店扩张速度并没有下降。2020年,海底捞在海底捞新开门店544家,全球门店网络增至1298家,平均每天开1.5家,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
但高速扩张的弊端正在凸显,流失率的下降和运营成本的增加都在拖累海底捞的业绩。换手率方面,海底捞开始见顶,财报显示2019年后门店换手率再次下降。
2020年,海底捞的流失率一线城市为3.4,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为3.6。海底捞的离职率与2019年相比,一线城市为4.7,二线城市为4.9,三线及以下城市为4.7。
周转率下降,净利润大幅下降,引起市场关注。根据CICC的报告,海底捞去年的预期净利润表现不如预期。由于周转率尚未恢复,新店扩张速度超出预期,公司2020-22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74%、5%和3%,反映客流恢复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火锅品牌在市场上涌现,板屋、德庄、夏树等火锅品牌都以差异化的特色受到欢迎,威胁到海底捞的龙头地位。
虽然2020年是海底捞最难经营的一年,但股价却飞速飙升。海底捞被称为“火锅毛”,机构基金追捧。2020年海底捞股价暴涨91%以上。
“火锅王”热衷跨界,现在卖的是继毛菜、盖棉之后的“炸鸡”

近年来,海底捞一直热衷于跨境。经过扩张和涨价,海底捞还想出了其他“招数”——开辟新品牌,打造第n个品牌。
目前,海底捞通过内源延伸等策略打造了不少新品牌:对外,2019年先后收购“优定优”进入毛菜领域,收购“好面条”、“汉社中华料理”进入面食和各种中式餐饮领域;对内,2019年,孙公司先后推出“钓鱼派配面”和“新秦派面馆”;2020年推出“樊凡林”“秦小仙”等新品牌,推出9.9元的奶茶自选,增加奶茶品类。
鸡毛菜、面条、土豆粉等中餐品类之后,“炸鸡”最近在海底捞有卖。据悉,海底捞新品牌“苗世雄鲜炸鸡”已登陆郑州,开了两家店。根据“苗哥鲜炸鸡”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信息,该品牌属于郑州苗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据公开信息,该公司由海底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优定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投资。

海底捞股价接近腰斩,市值暴跌2000亿!暴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8.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海底捞究竟发生了什么?

因为海底捞的这种在股价上的估值是比较偏高的,并且海底捞在之前所爆出来的这个收益表之中,海底捞的这个净利润下降了90%,也可以看出来海底捞的前景并不好。实际上海底捞的发展周期是比较长的,那个时期的资本都很欢迎海底捞,使得海底捞的市值一步步的上升。但是从现在来看的话,海底捞的这个估值有点太高了。而且在净利润如此少的情况下,海底捞还在不断的扩张着它的线下门店,使得在股价上会变得更加好看。但是这样的情况只会掏空海底捞的未来前途发展,当然受疫情的影响,很多线下门店都受到了打击。不仅是海底捞的股价在跌,像其他的一些餐饮类的股价也在跌。
而且海底捞更多的是一种新鲜感,吃过之后反而不会有那种留恋的感觉。实际上我们只是对海底捞的这种模式感兴趣,从味道来说的话,海底捞的味道确实是不如一些川渝品牌的火锅店。像川渝这边的人会更加喜欢去吃大龙燚或者是小龙坎,像海底捞的话更多的是外地人去吃的。实际上海底捞市值的下降是可以预料到的,这种估值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股票中就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个时候通常会迎来大跌,像贵州茅台的股价就是这样,最高点来到了2600,最低点1980。海底捞现在的这种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中小品牌对它的冲击力非常大。
所以海底捞的这种竞争力是在不断走弱的,消费者很容易被其他的品牌所吸引。像星巴克这样的饮品品牌被国内的奈雪的茶和喜茶联合挤压,足以说明现在市场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海底捞想要继续保持它的这种竞争力,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