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2024-05-13 09:33

1. 急求《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说到父子家信,当然,那是本教子为人处世,精研琴艺的凝血之作。记忆中是本薄薄的简册,清新素雅。虽屡次再版,但依旧朴实无华,简练的近文中溢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而手中的这本《摩根信札》,风景则大不相同。精明书尚采用了诱人的纸草色书皮,印上醒目的烫银书名,封面,封底,扉叶多方引用了格林斯潘,韦尔奇,巴菲特等人的读后感加以感染,富有时代特色的卡通漫画也穿插其间,"商业忠告"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 

  然而剥去华彩的外衣,书内的铅字却显出另一种人性化的温存。通读这三十二封家信,提到的问题有大有小;创新与突破;用人之道;看好你的钱包,让你的演讲充满魅力......有宏观指导亦有不劳其累,不厌其烦的细微关怀,这岂止是一本大资本家的"商业忠告"呢? 

  "一个父亲胜过百个教师"。老摩根谆谆教导,语重心长地从生活,工作,处世,为人,管理,经营等多个方面富有策略性的操作性地对儿子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纵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我们能从不同时代不同要求中谈懂相同的渴望。不仅仅是书信,这也是一札普适性很强的睿智佳作。他虽然立足于商业投资运作理念,但绝不仅囿与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没有经济头脑是行不通的,有经济头脑并非意味?quot;你死我活","尔虞我诈"。这本书在最大程度地积累财富和最大可能性地养性修身,愉悦生活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契虾合点。 

  不一样的父亲,相同的父爱。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几重世纪之遥,尽管不同时代社会制度下,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实有迥异,尽管如今的出版业为其缀加了更多的商业炒作,但是今天的读者应该做到的是摒弃这些外在的隔阂和枷锁,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 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急求《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
《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i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xx家xx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xx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地去争取。 
  〈三〉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四〉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五〉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七〉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八〉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一〉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十五〉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十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十九〉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进经验,苏联的要学,别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也要学。(50年代怀有如此“反动”的思想,相当不易) 
  〈二十一〉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二十三〉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地称过。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二十五〉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而吃亏,一个道理。 
  〈二十七〉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二十八〉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三十〉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三十一〉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了所发的感情都是真心实意。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喜欢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也证明你的感受力极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著”是事实。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后是能够想到而不是惊心动魄,能够从容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1、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p1) 

2、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p2) 

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p2) 

3、……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p9) 

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仅是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p12)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p12) 

5、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p13)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p14) 

6、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p15) 

7、……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8、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感。(p19) 

9、对于你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p23)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吸收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p23) 

10、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是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p29) 

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11、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p30)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p31) 

1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p32~33) 

13、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p38)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p39) 

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时候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p39) 

14、……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p42) 

15、……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p42)[这是傅雷先生指导傅聪在练琴时应该注意的、如何减少练琴疲劳] 

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p43) 

16、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p47) 

17、……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多留一份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p54) 

18、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p56) 

19、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p60) 

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p61) 

……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p61) 

……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p61) 

……其实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食街、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远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p62) 

20、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地称过。(p69) 
磨难人最厉害的莫如unknown和uncertain!(p71) 

21、一个人太容易满足固然不行,太不知足而引起许多不现实的幻想也不是健全的!(p76) 

22、……以后对别人就得防一着,别再那样天真,老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以前……你总以为年轻人是纯洁的……年轻人不比中年人纯洁多少,一切都要慢慢地观察,“日久见人心”,“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几句老话真有道理!(p81) 

23、一个热情的人,尤其是青年,过火是免不了的;只要心地善良、正直、胸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那就很好了。(p82) 

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是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得。(p85) 

人的心理是:难得收到的礼,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p87) 

24、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p131) 

经历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p131) 

25、一个人越爬得高,越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兢兢业业。(p134) 

26、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于不知不觉间忘形的……心中常常浮起一种得意的感觉,猛然发觉了,便立刻压下去。……可见一个人对自己的斗争也一刻也放松不得的。(p137) 

27、记者老是这个作风,把自己的话放在别人嘴里。(p139) 

28、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别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p145) 

29、感情问题,务必要自己把握住,要坚定,要从大处远处着眼,要顾全局,不要单纯的逞一时之情,要极冷静,要顾到几个人的幸福,短视的软心往往会对人对己造成长时期的不必要的痛苦。(p146) 

30、……个人天地毕竟有限,人家对你的好评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你进步,扩大视野:希望用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加以思考。(p169) 

31、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p190) 

32、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过自己。(p191) 

33、……诙谐喜悦起来像个孩子,落落寡欢起来又像个浪漫派诗人。有时候很随和,很容易相处;有时候又非常固执,不肯融通。而在这点上,我要说句公道话,他倒并非时常错误的。其实他心地善良温厚,待人诚恳而富有同情心,胸襟开阔,天性谦和。(p197) 

34、人需要不断地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方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p202) 

35、生活中崇高的事物,一旦出自庸人之口,也可变得伧俗不堪的。(p206) 

36、年轻人往往无忧无虑,对自己的意见过分自信,因而不能事先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不快。(p211) 

37、……纯洁固然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无知却很容易沦为愚蠢,会招灾惹祸。(p211) 

38、中国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比西方人容易满足。——另一方面,佛教影响虽然很大,但天堂地狱之说只是佛教中的小乘(净土宗)的说法,转为知识较底的大众而设的。真正的佛教教理并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狱;而是从理智上求觉悟,求超度;觉悟是悟人世的虚幻,超度是超脱痛苦与烦恼。尽管是出世思想,却不予人以热烈追求幸福的鼓动,或急于逃避地狱的恐怖;主导是劝人求智慧。(p220) 

智慧使人自然而然地省悟,信仰反易使人入于偏执于热狂之途。(p220)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往前迈一步……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也不是一个好现象。——凭了修养的功夫所能达到的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刹那就要过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静乃是微波荡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锐,而且随时能解决的那种精神修养,可绝非一泓似水,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我觉得倘若苦闷而不致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至少在理论上认识上得到一个总结),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闷而导致的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做游戏人生的态度。从另一角度看,最伤人的(对己对人)乃是由passion出发的苦闷与矛盾……。凡是从自卑感自溺狂等等来的苦闷,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对自己也是致命伤。……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p222-223) 

39、倘若逾越分寸,时尚就绝对没有放纵无度而不自食其果的事!一切要合乎中庸之道……(p227) 

40、众神之中,幸运女神最为反复无常,不怀好意,时常袭人与不备。(p227) 

真正的智慧在于听取忠言,立即实行,因为一个人生来就聪明是不可能的……(p227) 




41、真有吸引力的还是一个人的本色。(p243) 

42、沉默如何就等于同意或了解呢?……沉默倒像表示躲避,引起别人的感觉不是信任或放心,而是疑虑或焦急。(p249) 

43、事前未经考虑,千万不要轻率允诺任何事,不论不是约会或茶会,否则很容易会为践诺而苦恼。为人随和固然很好,甚至很有人缘,但却常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p251) 

44、老好人往往太迁就,迁就世俗,迁就褊狭的家庭愿望,迁就自己内心中不大高明的因素;不幸真理和艺术需要高度的原则性和用不妥协的良心。(p258) 

45、一个人(尤其在西方)一旦没有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就自动成为生活中唯一的圭皋。大多数欧洲人看到中国人没有宗教(以基督教的眼光来看),而世世代代以来均能维系一个有条理、太平文明的社会,就大感惊异。秘密在于这世上除了中国人,在没有其他民族是这样自小受健全的道德教训长大的。(p262) 

……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为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p262) 

46、……空下来静静思索一下,你几年来可曾听到过师友或批评家的一言半语而没有重视的。(p271) 

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钉子方始回头;聪明人看见别人吃亏就学了乖。(p271) 

47、感情的美近于火焰的美、浪涛的美、疾风暴雨之美,或是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之美;理性的美却近于钻石的闪光、星星的闪光,近于雕刻精工的美,完满无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与理智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p278) 

48、个人消灭了,茫茫宇宙照样进行。个人算什么呢?(p280) 

49、……现代青年头脑太单纯,说他纯洁固然不错,无奈遇到现实,纯洁没法作为斗争的武器,倒反因天真幼稚而多走不必要的弯路,玩世不恭,cynical的态度当然为我们所排斥,但不懂得什么叫cynical也反映入世太浅,眼睛只会朝一个方向看。(p280) 

周总理最近批评我们的教育,使青年只看见现实世界中没有的理想人物,将来到了社会上去一定感到失望与苦闷。(p280) 

50、多和大自然和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恬静旷达(古人所云“荡涤胸中尘俗”大概即是此意),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在众生万物前面不自居为“万物生灵”,方能祛除我们的狂妄,打破纸碎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同时扩大我们的同情心。欣赏前人的剧迹,看到人类伟大的创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势弄得悲观,从而鞭策自己,竭尽所能的在尘世留下些少成绩。(p292) 

51、一切都得未雨绸缪,切勿到后来悔之无及。……人的心理活动总需要一个酝酿的时期,不成熟时硬要克服难关,只能弄得心烦意躁,浪费精力。(p293) 

52、只顾往前直冲,不问成败,什么都可以孤注一掷,一切只问眼前,冒起险来绝不考虑值不值得,不管什么场合都不难视生命如鸿毛:这一等民族能创业、能革新,但缺乏远见和明智,难于守成,也不容易成熟;自信太强,不免流于骄傲,看事太轻易,未免幼稚狂妄。(p302) 

53、一切不能急,越是事关重要,越要心平气和,态度安详,细细观察,力求客观!感情冲上高峰很容易,无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只能维持一个短时间,要久而弥笃的维持长久的友谊可很难了……(p310) 

54、有理想有热情而又理智很强的人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因为理想高、热情强,故处处流露出好为人师与拼命要说服人的意味。(p315) 

中国民族性中的“老庄”精神:换句话说,我执著的时候非常执著,摆脱的时候生死皆置之度外……说不说由我,听不听由你……责任感强,是非心强,见到的总不能不说。(p315) 

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这是我们固有文化的精华。(p315) 

我执著真理,却又时时抱怀疑真理,觉得死抢一些眼前的真理反而使我们停滞,得不到更高级更进步的真理。(p316) 

55、有理想就有苦闷,不随波逐流就到处龃龉

3. 求《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1)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让我做父亲的得到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给别的青年;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是做人还是其他方面. 
在那么多封家书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亲对儿子傅聪的教导,还有是傅雷先生在艺术,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几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而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没有节制的训练,而是讲究技巧,从事物中领悟情感,才能不做它们的奴隶,用心书写自己的创作。在家书中,不管是聪去波兰留学,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还不时寄给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及艺术方面的画,书籍。在傅雷先生教导孩子中,还有是怎样叫孩子面对压力,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龙的心更多在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所遇的困阻,同时细心的给出自己以往的经验,拳拳爱子之心,更是溢于言表。

2):“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 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3)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4)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5)“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6)最后,我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满意你就采纳啊 !!

求《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4. 《傅雷家书》阅读笔记

傅聪应波兰政府邀请,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全家到上海火车站送傅聪去北京准备出国。全家人都依依不舍。弟弟在回去的路上一直抽抽噎噎,父母当晚噩梦连连,第二天妈妈的眼都哭肿了,可见全家人情感深厚,感人至深。
  
 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双方争执不下。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所以父亲坚持己见,导致双方严重冲突。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家一月余。后因傅雷姑夫去世,父亲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敏陪同母亲接傅聪回家,双方才和解。
  
  
 父子因为对音乐的看法不同,发生争执,很正常,但因此而使孩子离家出走,两人可都是到了“固不可彻”的地步了。老的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一味从自己角度出发,做认为对孩子有利的事。小的又豪不领情,坚持己见,结果两败俱伤,正是赢了争吵,输了感情。
  
 幸运的是,父亲终于懂了“做父亲的艺术”,向孩子认错,直言忏悔,开始尽力补偿错误。同时,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对儿子说爱,这在有着父权至上传统的时期是难能可贵的。当然,父亲能这么做,绝对是一个父亲对儿子那浓得化不开的爱使然。所以说,这一封信是父爱之信,虽然父爱的传递历经波折,但是毕竟还是到了儿子的心里。
  
 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要学习不同技能,也要克服不同烦恼,这些都是人生的关。等到该掌握的技能都掌握了,没有什么烦心事了,也就活得通透了。可惜啊,此时已年过半百,行将就木了。

5. 读书笔记3:《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
  
 原文片段:
  
         另外一点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你的情形与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我想你心目中的上帝一定也是bach〔巴哈〕,beethoven〔贝多芬〕,chopin〔萧邦〕等等第一。
  
         既然如此,你目前所能支配的精力与时间,只能贡献给你第一个偶像,还轮不到第二个神明。你说是不是?可惜你没有早学好写作的技术,否则过剩的感情就可用写作(乐曲)来发泄,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我决不是看了来信,夸张你的苦闷,因而着急;但我知道你多少是有苦闷的,我随便和你谈谈,也许能帮助你廓清一些心情。
  
 赏析: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他的孩子傅聪的家书。在选段的第一段中最后一句用上帝心目中的样子来表达自己对傅聪赞赏,第二句写出傅聪的兢兢业业。选段中的第二段表达了傅雷对傅聪写作的鼓励,第三句话也写出了写作也可以当作发泄来将自己“升华”,第四句是傅雷对傅聪的心情的廓清来帮助傅聪。《傅雷家书》写的不仅仅是对傅聪的话,也可以当作自己的感悟。
  
                                       2019年2月10日
  
                                         胡梦菁

读书笔记3:《傅雷家书》

6. 《傅雷家书》阅读笔记

一月三十日晚
  
 人生有过不完的关,养孩子是其中一大关。孩子一出生,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睡样样考验父母的耐心。孩子大一些,要注意教育。做的不够,放任自流,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做的多了,要求严格,担心没有快乐的童年;要恰到好处地拿捏分寸,那也是不断观察矫正的结果。
  
  
 孩子根据父母的教育,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而父母也在教育中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本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原本挂在嘴边的话,不再说了;许多表示亲昵的动作,不再做了,只是默默地看着孩子自己忙碌,默默地在家里等着孩子回归。
  
 晓镜中,鬓角已星星。今天孩子会遇到什么高兴事、烦心事?作为父母,如何劝勉他?不知道,因为这是第一次做父母,不知道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但是,会尽力跟孩子一起处理好一切事务。
  
 这就是父母,第一次做一个孩子的父母,要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第一次做两个孩子、三个孩子的父母也得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孩子的成长,促进父母的成长。待到成长的差不多了,人生也差不多了。
  
  原文中带星号的信是由母亲所写,做笔记摘录时,也用星号加以区分。 
  
 傅聪小时候被父亲实行的教育近乎残酷,母亲自然是心疼的。她在丈夫与儿子之间左右为难,精神上极其痛苦。如今他们父子和谐,母亲可能是最开心的人了。她知道这种和谐的欢乐来之不易,她会加倍珍惜,她会永不忘记。母亲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一天真理:由痛苦换来的欢乐才是永恒的。
  
 这条真理放在其他地方也是适用的。那求学历程来说吧。十年寒窗,哪段时间印象最深刻?六年级?九年级?高三?多数人一定对高三苦读记忆犹新,其次是九年级。因为这两个时期,学生日复一日起早贪黑,一心只读圣贤书,时刻关注接二连三的考试成绩,内心倍受煎熬。等到一锤定音的考试结束,无论成绩是否满意,但回首这段痛苦的时期,却又看见自己最美好的模样,永生难忘。蝴蝶的美要经历破茧的痛,人生的永恒来自奋力拼搏!

7. 《傅雷家书》阅读笔记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 
  
  
 父亲: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啰嗦,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真实。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
  
 父亲: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父亲: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
  
 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父亲:为此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地为终生的追求、苦练;
  
 一九五五年四月三日
  
 父亲: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澈,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地称过。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父亲:但若你认为在波兰学习环境不好,或者杰老师对你不相宜,那么我没有话说,你自己决定就是了。
  
             尚雪珍      第一组一号 
  
 (1)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2)聪,亲爱的孩子,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四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日才告一段落。
  
 (3)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泪横流的。
  
                    一一168班  李思佳
  
 傅爸爸的优点
  
  
 1、你的情形与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天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爱国
  
 2、孩子一个人往往有,在手头的东西(或是机会,或是环境,或是任何可贵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的时候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我们自己的这种愚蠢,不想法去改正。——严于律己
  
 3、对于个人的私事与感情的波动来说,都是相近似的教训。既然一切都在变,不变就是停顿,停顿就是死亡,那么为什么老是恋念过去,自伤不已,把好好的眼前的光阴也毒害了呢?认识到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就该体会到人生亦是不断变化的,就该懂得生活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珍惜时间,怀有大志
  
 4、多的钱应该存银行,自己不会办,可请熟朋友例如斯曼奇安卡,陪你去办,她有家庭,她自己不懂,家里人至少也能代你你出主意,千万勿放在身边或箱内,究竟防着一些为要!——细心,具有生活经验
  
 5、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有高潮不过分使你不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教导有方
  
                         169班   张如玉
  
 1、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1954.1.18.晚)
  
  
 
  
 2、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1954.1.19晚)
  
  
 3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1954。1.19晚)
  
  
 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仅是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1954.4.7)
  
  
 5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1954.4.7)
  
  
 6、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1954。4.7)
  
  
 7.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1954.6.24下午)
  
  
 8、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1954.7.4晨)
  
  
 9、……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1954.7.15)
  
  
 10、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1954.9.21晨)
  
  
 11.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1954.9.21晨)
  
  
 1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1954.10.2)
  
  
 13、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1954.10.22晨)
  
  
 14、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1954.10.22晨)
  
  
 15、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时候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1954.10.22晨)
  
  
 16、……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1954.11.6午)
  
  
 17、……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1954.11.17午)[这是傅雷先生指导傅聪在练琴时应该注意的、如何减少练琴疲劳]
  
  
 18、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1954.11.17午)
  
  
 19、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1954.11.23夜)
  
  
 20、……其实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食街、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远无止境,所以 perfection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1955.3.21.午)
  
  169班    张康雄

《傅雷家书》阅读笔记

8. 求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10篇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
  1、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p1)

  2、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p2)

  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p2)

  3、……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p9)

  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仅是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p12)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p12)

  5、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p13)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p14)

  6、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p15)

  7、……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8、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感。(p19)

  9、对于你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p23)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吸收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p23)

  10、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是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p29)

  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11、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p30)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p31)

  1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p32~33)

  13、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p38)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p39)

  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时候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p39)

  14、……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p42)

  15、……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p42)[这是傅雷先生指导傅聪在练琴时应该注意的、如何减少练琴疲劳]

  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p43)

  16、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p47)

  17、……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多留一份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p54)

  18、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p56)

  19、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p60)

  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p61)

  ……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p61)

  ……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p61)

  ……其实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食街、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远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p62)

  20、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地称过。(p69)
   感悟 
      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是:一、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二、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三、不入他国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十分令人感动!傅雷在教育子女的同时自身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两种文化的融合,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启迪。
  苦心孤诣的教子之心。傅雷对大儿子傅聪的教育十分严格。也正因为如此,傅聪的人生事业才如此成功。由于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平常生活中傅雷常常去看戏赏画听音乐)所以在儿子的艺术道路上给予了不少的帮助和指导,但更重要得是他对儿子精神情操上的培养。在儿子去国外深造直至生活的日子里,他常常向儿子推荐书籍,并教育儿子要理智冷静地对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在艺术技巧提高的同时还要去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书信中,傅雷不厌其烦地告戒儿子并认真仔细的提出儿子生活中的小毛病小错误,足见他对儿子深厚的爱。由于傅聪长大后,傅雷不再像小时侯那样对儿子要求过分苛刻,而是委婉地向儿子提出建议,在常时间的通信中,父子之间变得默契融洽,交谈如朋友一般亲密。读傅雷的书信,我常常会被父母对儿子的关爱所感动。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来就是无私而不求回报的,那样默默地流淌奉献,为的只是子女能健康幸福地成长生活。这种心情做子女的其实却并不一定体会地深切,与父母的关系也很难成为朋友。而当我们渐渐长大体会到做父母的心情。才会发现,父母其实是一本耐读的书,愈是深入就愈觉得感动。
  深刻的情感。傅雷在书信中流露出许多对人生的看法。读过书信后,我有这样的体悟:①人生必定是有许多矛盾和苦闷的,但最终使我们成长和深刻的仍是生活中的困惑。人有时应当去体悟博大的事物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发现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不必这样庸人自扰,平顺的生活固然令人顺心,但平顺的生活也必然是乏味的,只有把目光放地更远,我们才能走地更远。②看清自己并非是件易事,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迷失自己,变的自傲或是自卑。所以,我们需要不时地跳出自我的圈子,以清醒的头脑理智地看自己,才能看清真实的自己。③虽然有些回忆也许痛苦甚至是不堪回首的,但我们仍要勇于去正视去体会,勇敢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一颗平常心去回望去对待,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